新二战风云 作者:六角小猪

    第九章 两个战场

    “是这样的,”谢米怡斯内伊将自己的笔记本向前翻了几页,然后低着头说道,“毫无疑问,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美国人为了同英国人之间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契合,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出卖了法国人的利益。尤其令戴高乐不满的是,美国人又推出了一个吉罗,希望这个人可以取代他的地位,进而领导法国人的抗德斗争。这件事情从表面看起来似乎仅仅是一个法国领导权的争斗,其实谁都知道,这是美英联合起来抑制法国战后复苏的一招狠棋。”

    思南抚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的嗯了一声。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包括法国国内抗德游击队在内的大部分武装力量,都处在戴高乐的领导下,他们俨然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各处战斗中的总兵力超过三十万。”谢米怡斯内伊继续说道,“而吉罗呢,他的影响力主要在法属非洲诸国,在法国国内基本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存在,不过在美国人的下,他在非洲所扩充起来的军队同样不可小觑。现在的形式是,英国人在表上着戴高乐,而美国人则在实际上着吉罗,与此同时呢,戴高乐本人在法国国内的名望很高。呵呵,可想而知,如果按照美国人还有英国人的做法,那么一旦战争结束,法国国内会出现什么情况。”

    内战,呵呵,内战啊。要想延缓一个国家的复兴与崛起。那么毫无疑问,挑动一场规模稍大一点的内战,将会是最佳地,而且也是最有效的选择。英国人看到了欧洲大陆在战后的前景,曾经三强之一的德国,肯定是垮掉了,而剩下的法国,如果能够在战后长期陷入内战的泥淖,那么他无疑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至于美国人呢,他们的目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欧洲。一场声势浩大的二战,彻底打碎了欧洲大陆原本的政治格局。一个个曾经号称强大地帝国被无情的炮火摧残地支离破碎,而与此相反的是。美国人却从这场战争中获得了前所未有地巨大利益。因此,在战后主导欧洲的命运,及至主导整个世界的命运,就成为了美国人摆放在案头的最近景计划。英国人是一条狗,从来都是一条狗,对它,美国人很放心。只要时不时的给它一块干涩的骨头,它就会在啃嚼的津津有味地同时,对主人大摇其尾、大点其头。德国人,意大利人已经注定完蛋了,至少在战后的几十年间,他们在国际问题上将不还会有任何的发言权。那么唯一剩下的就是法国人了。戴高乐不好,他的表现锋芒毕露,一看就是一个不听话。不顺从的家伙,这样地人,美国人不喜欢,将未来的法国交到这样的人手里,美国人更不放心。吉罗呢,嗯,这位同志很好,很龌龊,美国人很喜欢,他那保守地思想、酥软的骨头、谄媚的笑脸,都无一例外的表明了,他更适合成为法国未来的领导者,所以,美国人决定这位听话的人取代不听话的戴高乐。

    就这样,美国人同英国人的利益出现了契合点,而唯一从中受损的将会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一个无关紧要的国家。

    美英肚子里能打小算盘,戴高乐以及他的幕僚们也不傻,因此,他们想到了苏联,在欧洲,如果战后还有谁可以同美英抗衡的话,那无疑就是苏联。戴高乐想得很清楚,战后法国需要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已恢复其经济势力,而在这段期间内,法国人对内要勒紧腰带过日子,抡开膀子搞建设,对外,同样不能没有丝毫举动,否则的话,曾经一度辉煌的法国,最终将沦为二流国家。戴高乐不想放弃对法国的主导权,又不愿意看到法国在自己的手中没落下去,同时,又得不到英美的,那该怎么办?很显然,只有向苏联靠拢,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日子不好过,但是这样的外交手段,却非常的实用……不真正的靠拢在任何一边,也不向谁屈膝服软,一切向利益看齐,所谓的务实外交,也莫过于此了。

    “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不关心,”楚思南想明白了其中的缘故,心里便有了谱,很显然,他对这些事情并不怎么关心,面对法国人极有可能送来的示好,他更关心的是,能够从中拿到什么样的利益。不要以为即将接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职务了,他楚思南就什么事情都要去管,像这种问题,一般都要由相应的对策专家组去协商讨论,制定出一整套的方案,然后领导人所要做的,就是一个拍板。

    “告诉我,你感觉同法国人接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吧,我想先听听你们对外联络部门的意见。”楚思南说道。

    “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没有仔细的研究过,”谢米怡斯内伊说道,“如果说有,那么也只有一个初步的预案。一般看来,如果能在西欧楔上一根钉子,至少来说对我们没有什么坏处,至少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乱美英的阵脚,迫使他们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上重新做出考虑。另外,我想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拢法国,那么我们长期以来调动不灵的‘诺曼底,航空队,也应该另有一番作为了吧。”

    “诺曼底”航空队,一支完全由“自由法国”在苏联国境内组建的空军力量,虽然这支空军力量完全装备的是苏制雅克飞机,但是他们却并不归属苏联控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就因为这支空军的组建,是按照苏联同美英之间签订的一系列援助条款完成的,也可以说是美英提出的一项附加条件。对德战争几年来,这支完全由法国飞行员组成地航空队。也曾数次参与战斗,总体来说,成绩还算不错,而且同苏联本身的飞行员相比,这支航空队飞行员素质较高,因为他们中的很多原来就曾经是法国的一流飞行员,一部分甚至参加过法国的保卫战。

    当然,谢米怡斯内伊之所以会看重这支航空队,着眼点并非完全是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而是他们所能带来的政治影响力。苏联已经即将赢得这场战争。作为胜利者,现在苏联人所要考虑的。就是进一步扩大其在这场战争中所获得的政治影响力。

    楚思南自然明白这些道理,他垂头想了想。然后说道:“恩,那这样吧,替我安排一下,抽时间我见见这为叫蓬皮杜的法国朋友,看看我们有没有机会进一步发展关系。”

    “好地,将军,”谢米怡斯内伊考虑一下之后说道。“按照行程安排,将军您明天上午十一点之后到下午一点之前时间比较宽裕,如果您不反对的话,我可以安排蓬皮杜先生在明天中午同您共进午餐。这样地话,您一方面可以探听一下法国人具体的打算,另一方面又可以不用当场做出任何决定。”

    “恩。这样很好,”楚思南笑道,“你去安排吧。噢,对啦,一会儿你给我把国内西线地战报送过来。既然美英的联军已经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了,那么想来朱可夫同志所面临的压力也应该减轻不少了,不知道他那边的战况究竟发展的怎么样了。”

    楚思南如今还不知道,就在他打算观看西线最新战报的时候,残酷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已经随着一场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爆发地大规模坦克战,最终进入了厮杀的高潮。

    在后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军事历史学家们,都曾经将这场爆发于库尔斯克战役南线的普罗霍罗夫卡苏德坦克会战,定义为人类军事上规模最大、参战坦克自行火炮数量最庞大、战况最为惨烈的一场坦克大会战。苏德双方在战后所公布的数据中,都宣称共有一千五百余辆坦克及自行火炮参与了这场规模空前地大会战。

    但是实际上呢?这场战役的规模并没有那么庞大,尽管它仍旧可以算做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坦克会战。

    进入三月中旬以来,随着朱可夫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战略战术思路地最终敲定,苏军在南北两线上的防御开始变得稳固下来,一种拼消耗的态势愈发明显的呈现在德国人的面前。

    与此同时,随着德军对第二道防御战线的突破,苏军在站前发动数百万人耗时月余所建立起来的稳固防线,开始全面显示威力。在第二道防线上,苏军明显提高了对德军坦克的防御,他们的反坦克作业以火力据点为中心,辅以纵横交错的反坦克壕以及大片大片的反坦克地雷区。一旦德军部队发起进攻,苏军的炮火就会不遗余力的发动猛击,将其进攻部队逼入防御据点的火力范围之内。到那时,德军的进攻部队就陷入了一场灾难,据点内的机枪巢、迫击炮,能够对跟随坦克进攻的德军步兵,造成灾难性的杀伤,而在失去了步兵的掩护之后,陷入反坦克壕与雷区的坦克,便成为了失去牙齿的老虎,他们除了后退之外,就只能等着被如潮水般蜂拥而至的苏军步兵猎杀。

    与此同时,在阿赫罗梅耶夫的建议下,苏军又开始防线正面构建一种名为“ptop”的点网式防御阵地。这重防御网纵深长达五公里,每隔零点五公里,就设立一个“ptop”阵地,每个阵地部署七十六毫米反坦克炮五门,五支战防枪,工兵一组,冲锋枪班一个,其中一部分阵地,还有坦克与自行火炮支援。而在这些火力强大的据点之间,活跃的是规模庞大的“机动阻塞组”。这种由营级摩托化工兵组成,并且配有步兵支援的特种作战部队,每当德军进攻的时候,就隐藏在各个据点阵地内,而一旦德军的进攻被打退,他们便顶着德军的机枪扫射与炮火袭击冲上阵地,在前一轮德军坦克进攻的路线上,铺设大量的反坦克地雷。

    工兵。毫无疑问,是战场上最为脆弱地兵种。在这种战法的指导下,苏军短短三天时间内,损失摩托化工兵近三万余人,平均一天,就有万余名工兵永远的倒在阵地上,这堪称是人类历史上单场战役损失工兵数量最多的一场战役。

    但是,工兵在这场战役中所取得的战果,却是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在奥博杨方向上,德军十余万进攻部队。近千辆坦克,面对这种由工兵构筑起来的牢固防线。亦是无计可施,三天。整整三天时间,一向以快速机动著称的德军装甲铁流,在这条战线上寸土未进。

    毫无疑问,这对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来说,是一种无法忍受的耻辱,而更加令他感到耻辱的是,随着战况地一步步推进。面对苏军疯狂阻击的德军部队,竟然在寻找地方薄弱点地过程中,出现了进攻方向偏移的笑话。这就像是一支企图朝东奔跑地麋鹿,在遭遇到老虎的阻拦之后,转而向东南奔跑一样,可悲的是。如今跑错了方向的却是自认为是老虎的德军。

    在最初的阶段,德军南北两个方向的进攻目标,分别为南线地奥博杨、北线的奥霍利瓦特卡。但是在经过十余天的激战之后,由于受到苏军正面的顽强抵抗,德军在两个方向上的进攻竟然全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偏移。北线的进攻矛头,在被挫弯之后,奇妙地转向了波内里,而南线的进攻矛头则转向了普罗霍罗夫卡,进攻角度偏移达十余公里,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堪称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了。

    不过曼施坦因如今已经没有时间考虑什么耻辱地问题了,他在思索这场战役今后将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经过这段时间的进攻,大本营方面显然已经对获胜失去了信心,更加要命的是,美英盟军的一支庞大军队,已经在西西里岛实施了成功的登陆,德意志的盟友意大利,正在面临灭顶之灾。意大利的反政府游击队,四处活动,一场大规模的、以推翻墨索里尼政权为目标的暴动,正在以罗马为中心迅速的酝酿成型。

    虽然在曼施坦因看来,意大利军队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墨索里尼那个白痴是一个连做坏事的势力都欠奉的肥猪,但是,毋庸置疑,从军事地理位置上讲,意大利这道屏障的存在,对于德意志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丢失了它,帝国的整个南方将直接面临盟军部队的进攻,其后果不堪设想。

    很显然,大本营以及英明神武的希特勒,也想到了这些,因此,他们做出一个更加英明神武的决定,那就是从库尔斯克战场抽调兵力,遣往意大利方面去抵御英美盟军的进攻。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说,德军大本营的这项决策并没有什么错误,他们真正的失招在于,既然要在库尔斯克战场抽调兵力了,却仍旧没有打算放弃这场战役。按照正确的做法,如果德军要在库尔斯克方向上抽调兵力,那么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收缩兵力、稳固防线,而不是现在这样,在抽调兵力的同时,还要发起一番进攻,如同赌徒一般的同有着稳固工事的苏军搏上一局。

    在这种情况下,在普罗霍罗夫卡战役打响之前,德军装甲部队中的绝对精锐,第二党卫装甲军,就已经悄无声息的撤出了战斗,而此时此刻,在原本第二党卫装甲军的对面,索科洛夫所率领的苏第五近卫装甲集团军却正在策划着一场大规模的进攻。

    仅仅进行了不到半个月的库尔斯克战役,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对苏军完全有利的局面,精锐的第二党卫装甲军走了,善于用兵的曼施坦因也走了,而随同他们一起撤走的,还有德军在整个东线全部的翻盘机会。

    在曼施坦因之后,莫德尔开始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崭露头角,同曼施坦因的进攻性不同,莫德尔更加擅长的是防御,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莫德尔对这场旨在反击的库尔斯克战役,从一开始就持怀疑态度。从这一点上说,他同古德里安的看法是相同的。

    在最初策划库尔斯克战役的时候,以古德里安为首的一批德军将领,就不赞成在这个时候发动一场如此大规模的反击作战。他认为,德军刚刚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遭遇了重创,无论是军队士气还是兵力甚至是武器装备,都遭到了极大的折损。在这种情况下,德军更需要的,是一段较长时间的恢复,即面临苏军的强大攻势,德军已经到了转入防御阶段的时候了。

    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德军在东线的损失令古德里安倍感心痛,如果按照最初他建立装甲部队时的标准,一个德军的装甲师,应该配有四个坦克营,坦克数量应该在四百辆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装甲部队战斗力的全面发挥。但是截至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东线德军的装甲部队已经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了,有些装甲师甚至仅仅配属了一百余辆坦克。就这样,就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又如何有能力打赢一场如此大规模的战役?

    第九章 两个战场在线阅读

    第九章 两个战场

    -

章节目录

新二战风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六角小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六角小猪并收藏新二战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