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鸦片战争 作者:海之舟
第五十二章厚厚的面纱
昌平洲位于京师西北部,长城以南,军都山下,明代时这里升县为州并筑永安城以护陵寝。。出昌平城东门,过护城河。有两条土道;一条是笔直朝东通向何营村,俗称东道;另一条是南向的大道通往朝凤庵村,俗称南道。在南道的北边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庙宇,名叫玉皇庙,庙中供奉的主神是玉皇大帝。新建的北方制造局南局就在玉皇庙的旁边,整个南局被连绵的护墙围了起来,横跨大路有着一坐楼牌上书“北方制造局”七个大字。
公元1825年1月22日是一个冬季里难得的晴日,牌楼下等待的官员们享受着冬天的阳光,让等候变的愉快起来。当大路的尽头几辆牛车由黑点般大小变的可以辩识出来时,人群里一阵欢呼,有人叫道:“来了,来了,快去叫皇上起来。”
随着黑点的靠近,慢悠悠的车队渐渐出现在古老的黄土路上。前头拉车的四头老黄牛进入了人们的眼帘,从它们喷着白气的鼻孔和艰难的步伐的里,人们可以察觉到车辆的沉重。
刘寄出来时十几辆牛车已经停在了南局的大门口,门外的地上铺着一根根准备用来移动机器的圆木。那道高高的门槛看来要让抬机器的人感到很麻烦。十几个当地的大汉已经脱掉了外衣,领头的汉子辫子绑在额头,朝着手心唾了口领着人拥到了两人高的木箱下。
在随行的英国技师的指导下,机器的搬运安装热火朝天的开始了。
带着律劳卑走到南局宽敞的会客厅内,林阿适充当了两人间的翻译。
这是一间布置的很有中国古典风味的房间,屋里的家具和布局都让人感古色古香,当然这种风味对一干大臣来讲是再平常普通不过了,连经常出入官员家里的律劳卑也见惯不惊了。不过另一位刚从英吉利来到中国的洋人就不一样了,他好奇的观看这间在他眼中充满异国情调的房间。直到和众人分别落了坐,他还在摸着扶手上木质的镂空花纹图案。。
律劳卑向着刘寄躬身敬了一礼,样貌看起来有些不愉快,如果那位倔强的礼部尚书汪廷珍在,大概又要指责他的无礼了。不过刘寄不在乎这些虚的东西,只要不引起朝臣们的极力反弹,刘寄尽量的简化了一些繁琐的礼仪。
当律劳卑把一封英文书信递给林阿适念出来后,刘寄明白了为什么律劳卑会如此不高兴。
“天朝体制”是中国处理外交事务两千多年来的一种惯性,明朝这种体制发挥到了极至。清朝完全的继承了这种体制,与外国的贸易并不是为了利益本身,而成为了一种恩赐。相反具体管辖贸易事务的官员则把个人利益的捞取在贸易事务里面最大化的发挥出来。这样与外国人的贸易让管事的官员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又通过清朝官场的潜规则将利益传到整个官僚阶层。想通了这点,刘寄很怀疑自己撤换了大量的捐官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刘寄笔直的坐在一把雕花的太师椅上听完了林阿适的诵读后,对律劳卑说道:“大使先生所转达孟买商人请愿的事情,朕已经了解。这件事情朕将在三天后派礼部的官员答复大使先生。”
林阿适流利的向律劳卑翻译了刘寄的答复,既然在三天内有一个答复,律劳卑安下了心来,毕竟能把事情传达给中国最高的统治者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何况中国皇帝答应了三天内给一个答复。
由于突然冒出的这件事情,刘寄没等看到机器安装完毕,当天就返回了京师。北方制造局的事情刘寄就暂时交给了林阿适,相信有林阿适在,被招待的舒舒服服的英国技师,会耐心的教会中国工人对机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随同刘寄离开的有律劳卑和他的同伴,他们将随着刘寄的队伍回到了京师,等候中国政府的答复。
***********************
礼部尚书汪廷珍大约通过英国公使对西洋人作了一翻了解,但是他仍然无法区分孟买商人到底居住在东胜神州还是西贺牛洲,思索一阵后汪廷珍说道:“洋人面色苍白隆鼻猫眼,须发皆为红色,脚长尺二,身有异味。据律劳卑讲英王竟可以由女儿继承,女王薨后,再由女王子女继承,此等无父无君的蛮夷之邦令吾辈羞于言谈,有何面目与我天朝礼仪之邦相谈国事。”
汪廷珍的话引起了朝堂上一翻轻蔑的嘲笑声,刘寄知道这笑声也包含着朝臣们提醒他这个皇上也不要太在意英吉利人了。
禧恩咳嗽一声说道:“汪大人所言还是小事,最近法兰西人也在东江米巷开了个使馆,听馆中仆人传言,法王长发披肩,喜烹食儿童,一妖人也。”
刘寄楞楞的听着这群大臣如同街头三姑八婆一样谈论些离奇的话题,难道把外国人引进来让他们了解到的都是这些街头传闻。
那边兵部尚书玉麟接着说道:“听说俄罗斯国有一个女皇,经常更换情夫,或几月或一年,其情夫便被女皇砍头,再换一个接替,真禽兽也。”
刑部尚书汤金钊似乎发现了其中规矩,他精辟的分析道:“臣以为,洋人不懂礼义,廉耻仁义道德是何物,其祖先必是犬类。”
户部尚书英和捻着胡须若有所思的点头说道:“有道理,难怪洋人以牛奶为饮,以酪浆为食。牛奶、酪浆不易消化,胶结肚中,须吃大黄和茶水消解,如几月不吃,则双目失明,肠胃雍塞。”
“英中堂所言不差,难怪洋人非与我天朝上国贸易不可,其必所赖也。若无我大清供给大黄茶叶,西洋鬼子不出数月必须命丧于此。”经典的总结出这个结论的是偷偷看了看刘寄表情的左都御史穆彰阿。他的话引起了朝堂中一片赞扬声。刘寄差点没有笑出声音来,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工部尚书包世臣有些疑惑的问道:“看书中记载,西洋人以前并不同我中华上国交易,然西洋人如何还遗存至今?”
包世臣的话问到了点子上,可似乎不合朝臣门的胃口,禧恩当即反驳道:“蛮荒之地,物产必然贫瘠,即使有此物,也消耗殆尽了。包大人不见我天朝上国只要断绝贸易,洋人们吓的连魂都没了。”
禧恩话音刚落朝堂又是一阵哄笑,让包世臣下面的话再也说不出来了。
半响陶澎以猜测的口气问道:“不知这英吉利到底在那里,那些孟买的商人又是怎么会事。不知道宫中的皇舆全图还在否,若在,皇上可与臣等一观,考察一下英吉利人到底在何处,其风俗面貌又怎样,有了这些也算是知己知彼,方不至胡乱出主意。”
,!
第五十二章厚厚的面纱在线阅读
第五十二章厚厚的面纱
-
第五十二章厚厚的面纱
昌平洲位于京师西北部,长城以南,军都山下,明代时这里升县为州并筑永安城以护陵寝。。出昌平城东门,过护城河。有两条土道;一条是笔直朝东通向何营村,俗称东道;另一条是南向的大道通往朝凤庵村,俗称南道。在南道的北边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庙宇,名叫玉皇庙,庙中供奉的主神是玉皇大帝。新建的北方制造局南局就在玉皇庙的旁边,整个南局被连绵的护墙围了起来,横跨大路有着一坐楼牌上书“北方制造局”七个大字。
公元1825年1月22日是一个冬季里难得的晴日,牌楼下等待的官员们享受着冬天的阳光,让等候变的愉快起来。当大路的尽头几辆牛车由黑点般大小变的可以辩识出来时,人群里一阵欢呼,有人叫道:“来了,来了,快去叫皇上起来。”
随着黑点的靠近,慢悠悠的车队渐渐出现在古老的黄土路上。前头拉车的四头老黄牛进入了人们的眼帘,从它们喷着白气的鼻孔和艰难的步伐的里,人们可以察觉到车辆的沉重。
刘寄出来时十几辆牛车已经停在了南局的大门口,门外的地上铺着一根根准备用来移动机器的圆木。那道高高的门槛看来要让抬机器的人感到很麻烦。十几个当地的大汉已经脱掉了外衣,领头的汉子辫子绑在额头,朝着手心唾了口领着人拥到了两人高的木箱下。
在随行的英国技师的指导下,机器的搬运安装热火朝天的开始了。
带着律劳卑走到南局宽敞的会客厅内,林阿适充当了两人间的翻译。
这是一间布置的很有中国古典风味的房间,屋里的家具和布局都让人感古色古香,当然这种风味对一干大臣来讲是再平常普通不过了,连经常出入官员家里的律劳卑也见惯不惊了。不过另一位刚从英吉利来到中国的洋人就不一样了,他好奇的观看这间在他眼中充满异国情调的房间。直到和众人分别落了坐,他还在摸着扶手上木质的镂空花纹图案。。
律劳卑向着刘寄躬身敬了一礼,样貌看起来有些不愉快,如果那位倔强的礼部尚书汪廷珍在,大概又要指责他的无礼了。不过刘寄不在乎这些虚的东西,只要不引起朝臣们的极力反弹,刘寄尽量的简化了一些繁琐的礼仪。
当律劳卑把一封英文书信递给林阿适念出来后,刘寄明白了为什么律劳卑会如此不高兴。
“天朝体制”是中国处理外交事务两千多年来的一种惯性,明朝这种体制发挥到了极至。清朝完全的继承了这种体制,与外国的贸易并不是为了利益本身,而成为了一种恩赐。相反具体管辖贸易事务的官员则把个人利益的捞取在贸易事务里面最大化的发挥出来。这样与外国人的贸易让管事的官员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又通过清朝官场的潜规则将利益传到整个官僚阶层。想通了这点,刘寄很怀疑自己撤换了大量的捐官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刘寄笔直的坐在一把雕花的太师椅上听完了林阿适的诵读后,对律劳卑说道:“大使先生所转达孟买商人请愿的事情,朕已经了解。这件事情朕将在三天后派礼部的官员答复大使先生。”
林阿适流利的向律劳卑翻译了刘寄的答复,既然在三天内有一个答复,律劳卑安下了心来,毕竟能把事情传达给中国最高的统治者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何况中国皇帝答应了三天内给一个答复。
由于突然冒出的这件事情,刘寄没等看到机器安装完毕,当天就返回了京师。北方制造局的事情刘寄就暂时交给了林阿适,相信有林阿适在,被招待的舒舒服服的英国技师,会耐心的教会中国工人对机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随同刘寄离开的有律劳卑和他的同伴,他们将随着刘寄的队伍回到了京师,等候中国政府的答复。
***********************
礼部尚书汪廷珍大约通过英国公使对西洋人作了一翻了解,但是他仍然无法区分孟买商人到底居住在东胜神州还是西贺牛洲,思索一阵后汪廷珍说道:“洋人面色苍白隆鼻猫眼,须发皆为红色,脚长尺二,身有异味。据律劳卑讲英王竟可以由女儿继承,女王薨后,再由女王子女继承,此等无父无君的蛮夷之邦令吾辈羞于言谈,有何面目与我天朝礼仪之邦相谈国事。”
汪廷珍的话引起了朝堂上一翻轻蔑的嘲笑声,刘寄知道这笑声也包含着朝臣们提醒他这个皇上也不要太在意英吉利人了。
禧恩咳嗽一声说道:“汪大人所言还是小事,最近法兰西人也在东江米巷开了个使馆,听馆中仆人传言,法王长发披肩,喜烹食儿童,一妖人也。”
刘寄楞楞的听着这群大臣如同街头三姑八婆一样谈论些离奇的话题,难道把外国人引进来让他们了解到的都是这些街头传闻。
那边兵部尚书玉麟接着说道:“听说俄罗斯国有一个女皇,经常更换情夫,或几月或一年,其情夫便被女皇砍头,再换一个接替,真禽兽也。”
刑部尚书汤金钊似乎发现了其中规矩,他精辟的分析道:“臣以为,洋人不懂礼义,廉耻仁义道德是何物,其祖先必是犬类。”
户部尚书英和捻着胡须若有所思的点头说道:“有道理,难怪洋人以牛奶为饮,以酪浆为食。牛奶、酪浆不易消化,胶结肚中,须吃大黄和茶水消解,如几月不吃,则双目失明,肠胃雍塞。”
“英中堂所言不差,难怪洋人非与我天朝上国贸易不可,其必所赖也。若无我大清供给大黄茶叶,西洋鬼子不出数月必须命丧于此。”经典的总结出这个结论的是偷偷看了看刘寄表情的左都御史穆彰阿。他的话引起了朝堂中一片赞扬声。刘寄差点没有笑出声音来,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工部尚书包世臣有些疑惑的问道:“看书中记载,西洋人以前并不同我中华上国交易,然西洋人如何还遗存至今?”
包世臣的话问到了点子上,可似乎不合朝臣门的胃口,禧恩当即反驳道:“蛮荒之地,物产必然贫瘠,即使有此物,也消耗殆尽了。包大人不见我天朝上国只要断绝贸易,洋人们吓的连魂都没了。”
禧恩话音刚落朝堂又是一阵哄笑,让包世臣下面的话再也说不出来了。
半响陶澎以猜测的口气问道:“不知这英吉利到底在那里,那些孟买的商人又是怎么会事。不知道宫中的皇舆全图还在否,若在,皇上可与臣等一观,考察一下英吉利人到底在何处,其风俗面貌又怎样,有了这些也算是知己知彼,方不至胡乱出主意。”
,!
第五十二章厚厚的面纱在线阅读
第五十二章厚厚的面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