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七步成湿 作者:帝休

    如此报复

    曹丕知晓此事时,曹已遣人回了许昌。他便随荀彧入,以逆谋之罪捉拿同为密谋的董贵妃。献帝苦苦哀求,以董贵妃怀有身孕为由,请求曹丕告知曹免其一死。曹丕听罢自然安抚献帝说,会将此事如实禀报父亲,仍将贵妃打入大牢。

    这一夜的许昌是在杀戮之中度过的,声势惊地百姓差点以为是袁绍杀过来了。翌日朝堂之上献帝见着熟悉的官员消失了大半,上下侍卫也俱是新面孔,不禁声泪俱下。

    此番□曹植恍若未闻,从容落笔,今日临帖便成了。

    他坠马之后曾请曹丕教他写字,时间定在饭后一个时辰。后来跟随王奇习武,便将时间推至晚间。

    时近两年,曹丕从未想到曹植居然能坚持至今。除了最初被王奇揍得太惨的那几日,曹植几乎从无间断过练字。

    虽然一直是曹丕教导,但曹植的字其实并不像他。从些许字中可窥得刚柔并济,曲直得度。想来待曹植年长,可自成风骨。

    这个时候,侍卫却匆匆而来,禀报曹丕董贵妃难忍狱中艰苦自缢而亡的消息。

    曹丕闻之,面不改色命来人退下。但当小孩看去时,却发现他眸色复杂难辩。

    曹植眨了眨眼。

    曹丕很快回了神。他转头凝视看着他的小孩,不知为何忽然就问道:“四弟你……是否觉得二哥太过残忍?”

    曹植心中好笑,面色却依然天真无邪。他将毛笔搁好,握了握曹丕的手关切道:“二哥怎会残忍?”

    曹丕闻言笑了笑。他也说不上此刻心中是何感觉,只是捏着小孩柔软的小手,莫名觉得温暖油然:“三日前,二哥将一名怀有身孕的弱女子囚于地牢,以致其一尸两命……唉。”

    曹植认真思索半晌,才道:“也许对于女子与女子家人而言二哥很残忍,但于弟弟而言,二哥是好二哥。”

    于他而言,曹丕不过是个心怀理想,意气风发的小少年罢了。从未因何事而亏待自己,又何来残忍一说。

    曹丕闻言叹了口气,面上虽仍怅然,却已有了释怀之色:“不错,对他们而言,二哥自然是残忍之人。父亲将许昌交由二哥,二哥若因心慈手软而失许昌,又如何对得起父亲呢。”

    曹植笑着称是。

    曹丕说到这里,心中又有了忧虑。他放开小孩的手,踱至窗前遥望官渡方向,良久才叹息道:“昔日父亲迎天子是为天下太平,然各方诸侯无一人听命于天子,甚至袁绍讨伐檄文中更称父亲为篡汉逆贼,如今大敌当前,还要分出心神来看着这位帝王……实在**肋,**肋啊!”

    此时天空已有一轮弯月,银辉洒落满城。只可惜目光尽头甚至连这座曹府都装不下,忧思又有何用。

    他看了许久,直至夜风吹凉面孔才回了神。转头,见小孩静静凝视自己。灯火映在他脸上,半明半暗,清澈的眸色竟也染上说不出的深幽。

    他便忍不住着小孩的头,笑道:“算了,不同你说这些了,二哥也不过庸人自扰罢了。”

    语罢,乘着夜色出门回院子了。

    曹植瞧着他的背影,敛眸看少年曾因示范而写下的一首诗。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仿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时袁绍大军逼近,大多百姓面色凄凄以为朝不虑夕。曹丕见之,写下此诗。

    便如同今日,会为董贵人之死而感觉悲哀——不可否认曹丕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许是因为通诗词歌赋,于是就有了文士骚客普遍的伤古悲今之心。

    很难说这种感情是好是坏,曹丕骨子里毕竟还是心狠手辣之辈。

    譬如此番献帝苦苦哀求,倘若曹丕心肠再软一些,自然是将董贵人囚禁于献帝身旁,而非即刻入牢了。是以这种同情心,很难改变曹丕决定。

    不过十四岁少年,如此心境已是如此难得。至少他十四岁的时候,未必能强上多少。

    ……他十四岁的时候?

    脑中一闪而过凌乱画面,再凝神回忆时,却什么都没有了。

    他初醒来时一度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小孩,也不是曹家之人。时至如今,虽然记忆依然混乱苍白,他却能肯定这个猜测。

    这些日子他开始做一些乱七八糟的梦,梦境之中是陌生而熟悉的环境。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与此地情形没有丁点相同。梦境里还有模糊不清的脸孔,有时醒来甚至还能叫出名字,心中怅然抑或愤恨,终究不可言说。

    神话故事里总流传人死之后,渡奈何桥,喝孟婆汤,方可转世轮回。也许他来不及喝完整碗孟婆汤,就来到了这具身体里。

    大约是回不去了,曹植这么想。他以后,仅能作为曹植——活下去。

    年后情景依然,喜气荡然无存。

    前些日子诛杀的朝廷命官,闹得许昌满城风雨,人心惶惶。百姓们日夜围在一起谈论前线战事,猜测此战胜负。正值此时又隐约传出一个消息,使之愈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曹不顾袁绍虎视眈眈,转而东征刘备。

    满城惶然!

    百姓通常是愚昧的。当然,远在皇深处的帝王也许比他们更愚昧。

    百姓愚昧的结果是导致许昌差点乱了起来,幸好还有荀彧坐镇,人们才散了归家。

    曹植随着曹丕站在城墙上观看这一场纷乱,虽依然面不改色,心中忧虑却并不比他们少。

    他听杨修说过,刘备原先并不愿与献帝同盟。后曹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始知曹难容自己,遂与董承等人同谋。

    如此枭雄,现今如何能敌?

    曹丕见荀彧走近,先躬身感谢,便问道:“袁绍在前,本已敌强我弱形势堪虞。如今刘备在侧,我军堪比四面楚歌啊。若刘备再与袁绍联手夹攻父亲,正面强敌我军已不克应付,又如何能分出兵马两面作战呢?”

    荀彧却一笑道:“可以。”

    曹丕与曹植恭敬道:“愿闻其详。”

    其中关键曹植虽能想到一二,却不能说。他非但不能说,更要从他人口中听说了才好。

    荀彧抚了抚胡子,从容道:“刘备逃至沛县,于我军诸多不利。但换而言之,刘备方至沛县,如今基不稳,民心不附,因而此事事不宜迟,方能一举打败刘备!至于袁绍,此人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因此绝不会乘我军攻打刘备时攻过来。”

    曹植闻言,状似恍然大悟。

    他与曹丕对视一眼,朝荀彧行了大礼,又细细询问此战。

    战场瞬息万变,唯有把握人心,局势诸多先决条件,方能运筹帷幄,百战不殆。

    果然荀彧说完的几日后,传来刘备全军溃败,仓皇逃亡河北的消息。

    满城百姓心中略安。

    春二月,袁绍分兵白马,亲自领兵至黎阳,将渡黄河。四月,曹佯攻袁绍背后,以轻兵偷袭白马,斩杀袁绍武将颜良。袁绍大怒追击,曹又斩杀武将文丑,生擒多人。后曹还兵官渡,袁绍军进保守阳武。

    首战告捷!许昌百姓们亲友相拥,喜极而泣。

    曹府中连日来的压抑似乎也去了几分,曹植觉得卞氏笑容都多了。

    杨修自那日表态支持曹植争夺世子,又恢复以往傲慢态度,不见任何端倪,仿佛那般情形其实不过曹植臆想。

    只是这些日子常与他讨论前线战事——与其说讨论,不如是小孩单方面提问,他单方面解说。

    事实上,如若可以曹植也不想整日想问题来询问杨修。但自从上一次后荀彧总会考他们,他既不能说太多,又不能不说,只好将主意打到杨修身上了。

    此刻曹植便半真半假提问道:“前次先生教导学生说,战事必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今我军首战大获全胜,为何不一鼓作气攻取武阳,反而与袁绍大军相持不下呢?”

    杨修已懒得探究小鬼是否真的不知。他闭眸抚琴,似沉溺于琴声之中,良久才轻轻吐出两字:“粮草。”

    曹植深思片刻,欣然道:“不错,我军粮草不足,而袁绍粮草充沛。若待我军粮尽,袁军转而攻来,我方唯有溃败。”他顿了顿,复而问到:“那先生可有破解之法?”

    琴音铮铮,清冷肃杀:“毁其粮车,断其粮,贼可擒也。”

    曹植抚掌叹道:“听先生一席话,学生胜读十年书。”

    他的尾音一落,琴音渐息。

    杨修睁开眼。他的眼眸幽暗且深邃,覆着令人不敢直视的深渊。但是小孩与他对视,眸子说不出的天真纯洁。他便笑了笑。

    他将琴置于案几之上,摆出一张琴谱,满意见得小孩有些困惑的表情:“我方才所弹之曲,你可还记得?”

    曹植心中危机感骤升,抽了抽嘴角:“……不记得了。”

    杨修道:“不记得啊,也没关系。”

    “先生……?”

    “四公子如此天资聪颖,想来小小一曲定难不住你。我便给你三天时间——三日后,我要听到完整的曲子。”

    “……可是先生,我本没学过琴啊!”

    杨修轻描淡写挑了挑眉:“我方才不是教过你了么?”

    曹植瞠目结舌。

    ——他方才教导个毛啊,这货之前难道不是在自弹自娱自乐么?

    ——报复啊,绝对是赤口口的报复!

    便在曹植苦哈哈地抱着长琴去找二哥时,江东也发生一事,震动四方。

    ——孙策听闻曹与袁绍相持不下,乃谋划袭击许昌。此计尚未发动,为刺客所杀。

    江东始乱。

    如此报复在线阅读

    如此报复

    -

章节目录

[三国]七步成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帝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帝休并收藏[三国]七步成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