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君一生 作者:谦少

    第 1 章

    r大的物理研究所,在国内的物理界,是一个神圣的存在,如今活跃在学术界的中流砥柱,几乎有半数以上和r大的物理研究所有着师承的关系。

    在庞大的研究所中,不仅学派不同,也有着层次分明的阶级,当然,也少不了人员之间的倾轧。

    由此,也衍生出了一种带着中国特色的行为:

    背后论人长短。

    “听说了吗,上面空降的那位,昨天被分到a组了。”这是一个男人声音,年纪大概在四十岁左右,在研究所里,已经算不上年轻了。

    “得了吧。不就是上面有人吗?大学都没毕业的人,也配分到a组?真是……”这是一个年轻点的男人声音,大概是刚毕业的高材生,语气愤慨得很。

    “谁知道呢?”那个中年人讽刺地笑了笑:“你还没听说吧,昨天蒙肃带他去b组参观,他连托卡马克装置都不认识。”

    “真的?这真是……”年轻的声音刚要附和点什么,大概是看到了某个不该看到的人,声音戛然而止了。

    清晰的脚步声,缓缓地走到洗手间的中心,然后是水龙头被打开,水流的声音。

    “下次,还是不要在背后议论我们a组的人了。”一个清朗却异常年轻的声音缓缓说道:“能进入a组,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非礼勿言。这些无聊的传闻,还是不要再传了。”

    没有争辩的声音。

    两个人唯唯诺诺地离开了洗手间。

    没有听到更多的传言,我有些遗憾地叹了一口气,走出了厕所隔间。

    一个修长的身影背对着我站着,正在洗手,他很年轻,大概只有二十出头,但是履历绝对不容忽视。

    我知道他是谁。

    他是齐景。

    我早就听过他的名字,那时候我在r大读书,他在清华少年班。

    他的祖父,是49年附近的那批从国外回来的归国华侨之一,在航天物理方面有极大的成就,还说过不少名人名言,我小时候,教室里左边贴着居里夫人,右边贴的就是他爷爷。

    他继承了他爷爷的天赋,十五岁进的r大物理学院,刷新我的记录。

    他今年似乎才二十岁左右,毕业之后留校,进了研究所,他和昨天带我熟悉环境的蒙肃一样,都是学量子力学的。和那个冷冰冰的蒙肃不同,他在人际交往方面很擅长,领导能力很强,说话很有分量。研究所里有不少人唯他马首是瞻。要不然,刚才那两个人也不会在他面前噤若寒蝉。

    这是大多数学理科的人都做不到的。他似乎天生有这种当领导者并团结他人的天赋,他虽然年轻,但是在研究所里,他的威望,仅此于身为a组组长的王治。

    当然,他也很会收买人心。

    我相信,就算刚刚他说的那段话没有让我听见,事后,也会通过别人,传到我耳朵里。

    但是,既然我听到了,自然也不能无动于衷。

    既然已经被收买了,就要有被收买的自觉,无动于衷,反而会得罪齐景,让人记恨。

    我走了过去,和他并排站着洗手。

    “刚才,谢谢你了。”我一脸真诚地道谢。

    齐景偏过头来。他长得很俊美,是个漂亮的青年,虽然常年在室内研究,但皮肤并不是那种不健康的苍白,而是漂亮的小麦色。

    “不用谢,分内事而已。”他朝我眨眨眼睛:“排挤新人是研究所特色,不是吗?”

    他开了玩笑,我自然要笑,于是两人相视而笑,一前一后从男洗手间走出来-

    我进研究所,已经三天了。

    我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我已经三十一岁了,可是我连一个物理学院的毕业证都没有。

    十年过去,当初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许煦,已经死了。

    跟着蒙肃参观研究所,一个个科室走过去,见过许多人,他们都在忙自己的事。

    他们大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爱上物理这一门科学,一心要探索宇宙秘密,时空、原子、黑洞……

    多好。

    隐约看见当年的自己。无知无畏,拿着**毛当令箭,满心以为自己可以撬动地球。

    十年过去了。

    地球还在那里,我却已经不是我了-

    其实,那两个在厕所里议论我的人说得很对。我能进入a组,没有哪怕百分之一的原因是因为我的实力,纯粹是拜某个强行把我安□a组的人所赐。

    物理不像别的学科,学物理的大都是因为个人爱好,所以天才满地都是。

    我已经落后了十年,十年之间,物理学日新月异,在某些方面,我和一个门外汉,并无太大区别。

    如果研究所有得选择的话,我这种人,别说a组,进来抄文件都未必够格。

    那个人之所以用了手段,胁迫着研究所强行把我安□a组。其实,大概是因为他知道a组是研究所地位最超然的一个集体。他这种人就是这样,什么都要最好的。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两条岔路,一条写着第一名另一条写着第二名,他踩着刀子都要走第一名的那条。

    他选a组肯定也是因为a组是最好的——事实上,我怀疑他连a组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r大物理研究所,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曾经有人开玩笑,把它比作明朝的政府机构,研究员都是各级官僚,但是,凌驾于官僚之上的,是被称为“内阁”的a组。

    a组只有五个人,除了组长王治,其余的人都在二十五岁以下,最小的甚至还没有满十七岁。a组和其他研究组不同,不接受上面指派的研究课题,也从来不会以组长的名字命名,如果组员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也可以随时单独出去,在所里招一批人,建一个自己的研究组。

    平时的日子里,a组都聚在研究所d座的第五层,那里常年像个沙龙一样,有沙发有空调,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书——我曾在那里找到一本□。组员平常都聚集在那里,交流各自的想法,用当年院长的话来说,是“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

    a组成立的初衷,是聚集r大最有潜力的年轻人,我的导师——后来被提前退休了。他曾经说过,r大研究所的未来,就在这些年轻人当中。

    我当初没能正式进入a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初我还没成年。那时候,a组的人在工作上享有绝对的自由,只有一样,档案和身份,都必须留在国内,换言之,你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

    中国的人才流失,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非常严重的。

    泱泱大国,花了十多年时间培育出一个人才,只要送到国外留一趟学,十有□是回不来了。当初我在r大读书的时候,同校的两个物理天才,郑元森和黄晞,现在都在接受“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毒害,在那里钻研科学。

    这都是题外话了。

    和专出文人的b大相比,r大从来都不是什么有骨气的大学,进b大的学生和进r大的学生其实并无差别,都是高考上来的学生,白纸一张。但是,b大出来的人中,有的是针砭时弊,骨子里有铮铮傲骨的书生。而r大却只出两种人:

    一种是埋头苦干,沉浸在学术世界中,不谙世事的科学家。

    另一种,则是像现在r大的领导层和大部分r大出来的学生一样,也许在专业领域的成就不错,但是人品和骨气都不能保证的芸芸众生。

    当初沈宛宜就说过,像俞铮那样的人,其实是进错了学校。如果他是b大的学生,也许还有点活下来的可能——毕竟,b大的那股敢于掀起□的骨气,从来都没有磨灭。那些巨贪也不敢轻易惹b大的人。

    可惜他生在r大-

    上午去了一趟华教授家里。

    华教授今年已经65岁了,当年我退学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是他第一个站出来和学校据理力争。

    那时候我还在他手下读书,他找我去谈话,他说:“许煦,你不用退学,年轻人都会犯错,我们不是迂腐的人,不会把生活上的事和学业混为一谈。”

    他说:“既然剑桥容得下牛顿,我r大也容得下你许煦。”

    但是r大没能容下我。

    因为容不下我的不是r大,而是李祝融。

    而我也不是牛顿。

    我没有再学物理,我考了个现代法学的学位,跑到了南方,在c大教起了书,事实证明,人聪明点还是有用的,我背起法律条文来很快,三年转了副教授。二十七岁那年我当了主任。c大的法学院如同**肋,没什么竞争,评职称还是很快的。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碰过物理了。

    华教授已经老了,身体也不好。开门的是师母,她很年轻,才五十出头,她已经不记得我了,但是听说我是华教授的学生,又看了看我提着礼物,不像是什么坏人的样子,还是让我进去了。

    我记忆中的华教授,是个地道的北方人,身材高大,正当盛年,满头的头发都是乌黑的,动作永远矫健有力,是r大最睿智的学者。

    而现在,我看见的,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穿得厚厚的棉衣,盖着毛毯的老年人,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在那里打着瞌睡。

    十年的光,究竟可以把一个人改变到什么程度?

    十年之前,我是个无知无畏的大学生,像个丧家之犬一样被逼得离开r大。赶走我的人,叫做李祝融。

    十年之后,我是个因为“上面有人”,而被强行空降到研究所的外来者,空降我的人,也叫做李祝融。

    第 1 章在线阅读

    第 1 章

    -

章节目录

许君一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谦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谦少并收藏许君一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