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白莲花的二三事 作者:咸客
分卷阅读174
起。”
周承安看着孝昭帝无奈的样子,委实觉得父皇这个皇帝做的窝囊,可是,随后一想,军权不在自己手里,做事处处受人牵制,这样的皇位,换了谁都得窝囊。
周承安想到他不仅是个君王,还是个父亲,如今看着自己的老父被人制约的束手无策,周承安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将自己心底的话说了出来:
“父皇是不是想易储?”
孝昭帝抬起头,看着眼前的这个儿子,他是政治嗅觉敏锐,还是对自己太了解?谁都没有看出的想法,他却说了出来!
周承安继续说道:
“冯家坐大,这内宫之内,不知道有多少眼线,如今连太子府都快成了冯氏的天下,父皇当时为太子聘的秦氏为妻,是想打压未来的冯侧妃,岂料冯侧妃后来者居上,日渐的盖过太子妃的势头。太子若是登基,凭着冯家今时今日的地位,太子妃能不能走到皇后之位还两说,一旦冯侧妃入主东宫,冯家外戚的地位就会更近一步。”
周承安一边说,看到孝昭帝在听到秦氏的时候,面露些许不自然,便猜到他是想起那桩被截胡的亲事了,心中不以为意,又说道:
“太子做事处处稳妥,至少会是个守业的好君王,可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子事事都依赖冯家,天长日久的,谁又能保证冯家不会起异心?”
孝昭帝看着眼前分析的头头是道的周承安,发现自己从未了解过这个儿子,以前只看他心性随和善良,有广阔的胸襟,到现在才发现,他有睿智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之前纵然是在自己面前,也从未展露过真实面目。
孝昭帝试探的问道:
“依你看,谁可托付?”
周承安见孝昭帝问自己,便实话实说道:
“若论果敢英勇,还有处理事务的能力,当是四弟无疑,他礼贤下士,有主见却不偏执,时常听取他人的意见,若非是差在出身上,四弟更适合做太子。”
周承安说的是实话,周承乾的确具备这些优点,但周承乾唯一美中不足的,他不占嫡,不占长。
周承安能在此时,毫不保留的力赞周承乾,孝昭帝心里更是为这个儿子感到骄傲,自己自小,从来没有兄友弟恭的时候,这皇位更是踏着一众兄弟的尸首走来,周承安身上的东西,让他感动。
“为何不说你自己?”
周承安抬起头,正色地说:
“相较起四弟,儿臣差得远。”
孝昭帝听了他的回答,沉思了起来,周承安猜不到他在想什么,便把话题带回了冯家的身上。
“父皇,如今儿臣有一计,可以夺了冯二禁卫军统领的职位,且不会惊动他们。”
听到周承安说有计策,孝昭帝提着精神问道:
“你说说看。”
ps:感谢s的粉红票。
二更奉上,晚上还有一更。l
☆、第145章 得知(三更求粉红)
“如今冯氏一党对于儿臣前去平乱的事情,是绝对不会让步的。父皇何不让太子前去?”
孝昭帝目露迷惑,不知道周承安是何用意。
周承安见他不解,又接着说:
“现在朝堂上冯氏的人,无非就是想让父皇指派他们自己的人去江城,父皇何不顺水推舟,让太子前去平南召,想来冯党不会再有异议。”
孝昭帝略一思考,又说:
“就算如此,冯二禁卫军统领的位置也不会有所动摇。”
周承安继续又说:
“太子为主帅,手下总要有大将追随前去,冯二正是上好的人选,只要太子与冯二不在京师,其他人都不成气候,这场战争,至少也得几个月的拉锯,这几个月的时间,父皇想把这禁卫军渗透,想来不是难事。”
孝昭帝想了想周承安说的,顿时恍然大悟,以前是自己钻了死角,想着不能再让冯家得权,经过周承安的分析,才想明白,冯家掌控着禁卫军,犹如扼住了皇宫的咽喉,让孝昭帝日日寝食难安。
就算冯二去了南召,没有几年的积累,也很难渗透那边的势力。相反的是,禁卫军在自己眼皮底下,若是没有了冯二,想大换血是轻而易举。
周承安见孝昭帝想通,也没再多做解释。
随后,孝昭帝又说:
“这些事我们能考虑到,冯二也会考虑到的。”
周承安又说:
“明日在朝堂上一提出,冯党众人肯定附和,就算冯二想通,其他人未必想通。父皇当下就在大殿封将,冯二到时也只有领命的份儿,难不成他还想抗旨不遵不成。再说,他们也不想这样的功劳落到别人的身上。”
孝昭帝见周承安分析的头头是道,定眼看着他,正色问道:
“依你看,谁接手冯二的职务最为合适?”
不仅仅是接手。更多的是。能清洗冯二留下的势力。
孝昭帝心里其实是有人选,是静仁大长公主的儿子,也就是温怡县主的爹承恩公。
承恩公及他的两个儿子都在禁卫军任职。比起任何人,他都更有优势。孝昭帝能想到,周承安也想到了这两个人,他不动声色说:
“儿臣觉得李麟征合适。”
周承安的回答倒是出乎孝昭帝的预料。
李麟征是端睿长公主驸马的弟弟。周承乾王妃李卫姬的叔父。英勇机智,且颇有手段。孝昭帝吃惊的原因并非是周承安举荐了李麟征。而是因为他放着承恩公不说,反而把李麟征推出来,这就让孝昭帝想不明白了。
周承安那封请求退婚的信被陈贵妃压了下来,孝昭帝并不知道周承安有退婚的心思。只当他是避嫌。故意问道:
“承恩公不行吗?”
周承安以为孝昭帝已经知道了自己要退婚的事情,所以故意这样问。
“儿臣以为,承恩公虽说在禁卫军时日已久。但是却不如李麟征办事老道。是以,儿臣想父皇举荐李麟征。”
孝昭帝听了他的解释。也没再说别的,只说了一句:
“朕考虑一下。”
之后孝昭帝又问起了周承安这段时间在外的情况,周承安都一一回答了。孝昭帝随后又提起了他的亲事:
“等南召战事平定之后,你与温怡就该成亲了,这段时间你莫要再出去了,好好的准备一下。”
周承安惊讶抬头,看着孝昭帝的神态像是不知道自己曾经的请求。心里暗暗思量,怕是那封信被周承乾或是陈贵妃给扣下了,根本没有告之孝昭帝,斟酌着开口说道:
分卷阅读174
-
分卷阅读174
起。”
周承安看着孝昭帝无奈的样子,委实觉得父皇这个皇帝做的窝囊,可是,随后一想,军权不在自己手里,做事处处受人牵制,这样的皇位,换了谁都得窝囊。
周承安想到他不仅是个君王,还是个父亲,如今看着自己的老父被人制约的束手无策,周承安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将自己心底的话说了出来:
“父皇是不是想易储?”
孝昭帝抬起头,看着眼前的这个儿子,他是政治嗅觉敏锐,还是对自己太了解?谁都没有看出的想法,他却说了出来!
周承安继续说道:
“冯家坐大,这内宫之内,不知道有多少眼线,如今连太子府都快成了冯氏的天下,父皇当时为太子聘的秦氏为妻,是想打压未来的冯侧妃,岂料冯侧妃后来者居上,日渐的盖过太子妃的势头。太子若是登基,凭着冯家今时今日的地位,太子妃能不能走到皇后之位还两说,一旦冯侧妃入主东宫,冯家外戚的地位就会更近一步。”
周承安一边说,看到孝昭帝在听到秦氏的时候,面露些许不自然,便猜到他是想起那桩被截胡的亲事了,心中不以为意,又说道:
“太子做事处处稳妥,至少会是个守业的好君王,可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子事事都依赖冯家,天长日久的,谁又能保证冯家不会起异心?”
孝昭帝看着眼前分析的头头是道的周承安,发现自己从未了解过这个儿子,以前只看他心性随和善良,有广阔的胸襟,到现在才发现,他有睿智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之前纵然是在自己面前,也从未展露过真实面目。
孝昭帝试探的问道:
“依你看,谁可托付?”
周承安见孝昭帝问自己,便实话实说道:
“若论果敢英勇,还有处理事务的能力,当是四弟无疑,他礼贤下士,有主见却不偏执,时常听取他人的意见,若非是差在出身上,四弟更适合做太子。”
周承安说的是实话,周承乾的确具备这些优点,但周承乾唯一美中不足的,他不占嫡,不占长。
周承安能在此时,毫不保留的力赞周承乾,孝昭帝心里更是为这个儿子感到骄傲,自己自小,从来没有兄友弟恭的时候,这皇位更是踏着一众兄弟的尸首走来,周承安身上的东西,让他感动。
“为何不说你自己?”
周承安抬起头,正色地说:
“相较起四弟,儿臣差得远。”
孝昭帝听了他的回答,沉思了起来,周承安猜不到他在想什么,便把话题带回了冯家的身上。
“父皇,如今儿臣有一计,可以夺了冯二禁卫军统领的职位,且不会惊动他们。”
听到周承安说有计策,孝昭帝提着精神问道:
“你说说看。”
ps:感谢s的粉红票。
二更奉上,晚上还有一更。l
☆、第145章 得知(三更求粉红)
“如今冯氏一党对于儿臣前去平乱的事情,是绝对不会让步的。父皇何不让太子前去?”
孝昭帝目露迷惑,不知道周承安是何用意。
周承安见他不解,又接着说:
“现在朝堂上冯氏的人,无非就是想让父皇指派他们自己的人去江城,父皇何不顺水推舟,让太子前去平南召,想来冯党不会再有异议。”
孝昭帝略一思考,又说:
“就算如此,冯二禁卫军统领的位置也不会有所动摇。”
周承安继续又说:
“太子为主帅,手下总要有大将追随前去,冯二正是上好的人选,只要太子与冯二不在京师,其他人都不成气候,这场战争,至少也得几个月的拉锯,这几个月的时间,父皇想把这禁卫军渗透,想来不是难事。”
孝昭帝想了想周承安说的,顿时恍然大悟,以前是自己钻了死角,想着不能再让冯家得权,经过周承安的分析,才想明白,冯家掌控着禁卫军,犹如扼住了皇宫的咽喉,让孝昭帝日日寝食难安。
就算冯二去了南召,没有几年的积累,也很难渗透那边的势力。相反的是,禁卫军在自己眼皮底下,若是没有了冯二,想大换血是轻而易举。
周承安见孝昭帝想通,也没再多做解释。
随后,孝昭帝又说:
“这些事我们能考虑到,冯二也会考虑到的。”
周承安又说:
“明日在朝堂上一提出,冯党众人肯定附和,就算冯二想通,其他人未必想通。父皇当下就在大殿封将,冯二到时也只有领命的份儿,难不成他还想抗旨不遵不成。再说,他们也不想这样的功劳落到别人的身上。”
孝昭帝见周承安分析的头头是道,定眼看着他,正色问道:
“依你看,谁接手冯二的职务最为合适?”
不仅仅是接手。更多的是。能清洗冯二留下的势力。
孝昭帝心里其实是有人选,是静仁大长公主的儿子,也就是温怡县主的爹承恩公。
承恩公及他的两个儿子都在禁卫军任职。比起任何人,他都更有优势。孝昭帝能想到,周承安也想到了这两个人,他不动声色说:
“儿臣觉得李麟征合适。”
周承安的回答倒是出乎孝昭帝的预料。
李麟征是端睿长公主驸马的弟弟。周承乾王妃李卫姬的叔父。英勇机智,且颇有手段。孝昭帝吃惊的原因并非是周承安举荐了李麟征。而是因为他放着承恩公不说,反而把李麟征推出来,这就让孝昭帝想不明白了。
周承安那封请求退婚的信被陈贵妃压了下来,孝昭帝并不知道周承安有退婚的心思。只当他是避嫌。故意问道:
“承恩公不行吗?”
周承安以为孝昭帝已经知道了自己要退婚的事情,所以故意这样问。
“儿臣以为,承恩公虽说在禁卫军时日已久。但是却不如李麟征办事老道。是以,儿臣想父皇举荐李麟征。”
孝昭帝听了他的解释。也没再说别的,只说了一句:
“朕考虑一下。”
之后孝昭帝又问起了周承安这段时间在外的情况,周承安都一一回答了。孝昭帝随后又提起了他的亲事:
“等南召战事平定之后,你与温怡就该成亲了,这段时间你莫要再出去了,好好的准备一下。”
周承安惊讶抬头,看着孝昭帝的神态像是不知道自己曾经的请求。心里暗暗思量,怕是那封信被周承乾或是陈贵妃给扣下了,根本没有告之孝昭帝,斟酌着开口说道:
分卷阅读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