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辛湖说,家里没有现存的鱼了。
“哎哟,早知道该留些大鱼块的。”谢大嫂叹惜起来,家里就剩下两条鱼了,还都不大。
“我们家还有些鱼块,我回去拿。”张婶婶说。她们家吃饭的人口少一些,春天弄的咸鱼块,居然还有剩的。
“怎么熏的?”谢姝儿问。
“要是有谷壳就好了。或者木屑也行。”辛湖苦恼的说。这两样,她都曾经见过别人熏制,她基本会。但这里肯定没有啊。
果然,她的话让谢家姑嫂不吭声了。
“要不,我们就用芦苇杆吧。把芦苇村剁碎,可以吗?”刘大娘问。只有芦苇杆最多,随手可捡,其他的东西上哪儿去弄?
“好吧,我试试,也不知道好不好吃。”辛湖说。
“肯定好吃,你弄的就没有不好吃的。”大家不约而同的说,这一点大家都相信。
选了些粗壮的芦苇杆,剁成小碎块,辛湖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铁丝网。熏制东西,都是把鱼和肉放在铁丝网上,下面烧着那种无法燃烧出很大火的,比如谷壳木屑类,产生的烟与热量把食物烤得大半熟。因为没有明火,就不会烤糊,而且烟比较多,食物表面都会形成黑色的一层烟灰,并且会染上一些柴火的味道。
这样熏制出来的鱼块或者肉类,比烤熟的要水份多一点,不会那么硬,而且其实也没有完全烤熟,可能有个六七分熟吧,既不怕因为生的会变坏,也不怕因为全熟了,放着变柴变硬不好吃。
吃的时候,蒸煮烤都行。在夏天,她就见过有人采用这种办法处理鱼或者肉类。人家就爱吃那个烟熏味,觉得香。当然了熏制食品吃多的不好,大家也都知道,但这个时代,可没人管这些,况且熏制过后,不管是鱼块还肉块还真的很香,别有一翻滋味呢。
拿芦苇杆来熏制,还是第一次。辛湖也不敢弄多,先试了几块兔子肉,腌制过的,半干的兔子肉,洗干净晒干水滴,再拿干布仔细擦,尽量让它们干爽,然后放在芦苇杆编织的小晒席上,上面再盖上一层晒席捂好。
因为怕芦苇杆的晒席会被烧着,就架得有点高,她也不知道效果如何?辛湖先点燃下面的芦苇杆碎末,因为太碎了象渣一样,很难燃起来。她搞了好半天,最后还是加些草才引燃,等这些碎渣子燃起来了,慢慢变红了。就在周围再围上一层石块与土块,把它们逼在里面,不让它们因为接触到大量的空气,燃烧也就不充分了,慢慢的腾起了一股烟,还好不是很浓,味道也还行。
过了约两刻钟,下面的碎渣燃完了,没了烟,但还不能打开,要靠着余温烤着,得等到它们冷却下来,就可以拿出来了。
虽然是试做,但最终的成品,味道与买相都不差。辛湖切了一小,分给众人尝味道,谢五干脆抢过一块,直接开吃。
“恩,还不错啊。”谢公子满意的说。
谢五更是已经啃完自己的一块,又去拿。结果,一只兔子很快就被大家瓜分完了。还有人觉得没吃过瘾。
大郎说:“这样熏制的,可比烤得好吃,每次烤,总会有外面烤糊了。而里面还没有熟的情况发生。”
“就是,这个受热更加均匀,块块都一样,里面的肉还很嫩很新鲜,比起烤的要好的多。只要火候撑握的好,更不会存在外面糊了里面没熟的情况。”谢公子说。
“那就这样做了啊。”辛湖问。
她还在想,如果熏制不成功,就干脆烤了让他们带着,不过烤熟了带,就不能带太多了。不然,时间长了也一样不能吃,或者不好吃了。而熏制好的肉类,可以存放时间较长,只要不是大夏天,一两月肯定没问题。
最多,她烤了六只兔子,几块咸肉,与四五斤的鱼块。
炒米炒面,再加上熏制的肉与鱼块,足足给每个人备了十多斤干粮,一半粮一半肉。
“这也太多了吧。我们可以一路打猎一路走啊。”江大山说。
家里肉暂时是有多,但放开来吃,也不可能有多少存着。粮食就更不好说了。谁知道今年收成好不好,谁知道下回再出去,买不买得到粮?而且他连自己什么时候能回来,甚至能不能回来,都不敢说呢。
“就是,太多了。粮食我们拿一大半就行了,肉干给你们留一点,鱼块我们全带走。”谢公子说。
“那怎么行,肯定要多带点啊,这附近吃的东西多,到城里去了,还上哪儿打猎啊?”谢大嫂反对。
“进了城,还不会拿银子买啊。”谢公子笑道。
“这世道,城里还能买得到吗?”谢大嫂又说。
最后,这些东西,他们还是全部带上了。除了吃的,还有衣服和一只锅三只碗。
这回江大山以谢四的身份跟随着谢公子。谢四其实在路上就死了,但他的路引等身份文书还在谢公子手里。谢公子让他冒充谢四,完全不怕有人会认出来。
反正古代的这些文书上也不会象现代的证件上有相片。况且他是谢公子的下人,所有的一切都由谢公子说了算。别人就算要找事,也得找谢公子这个做主子的。至此,江大山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完全无破障的身份。
第92章 离别
“好了。别送了,我们要走了。以后的日子就靠大家互相帮助了。”谢公子说。这一送就是几里地了,再往前走,都不知何时是个头了。
“路上一切小心。”谢大嫂又叮嘱了一句。脚却不由自主的又跟了上去。
“知道的,你就放心吧。家里的老小就交给你了。”谢公子勉强笑了笑,安慰妻子。他当然明白妻子舍不得他走。但是,送君千里,总有一别。
谢大嫂心情沉重的点点头。其他人的感触总比有得谢大嫂这么深。表情都很正常。辛湖和大郎是一早就知道,他们会离开一段时间的,甚至于他俩对谢家人与好,江大山也好,都没有抱十分的希望,觉得他们会在芦苇村定居。最开始这里就他们一家四口,也不是一样过日子吗,只不过人相处时间长了,感情深了。他们也一样舍不得大家走了。
只有阿信和阿志十分惊讶,他们还以为江大山,谢公子也和大家一样,在村里当农夫呢,打猎不过是为了改善生活。哪里想到,他们居然并不常住在村子里。而且看样子,这一去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回来的。
“阿志阿
“哎哟,早知道该留些大鱼块的。”谢大嫂叹惜起来,家里就剩下两条鱼了,还都不大。
“我们家还有些鱼块,我回去拿。”张婶婶说。她们家吃饭的人口少一些,春天弄的咸鱼块,居然还有剩的。
“怎么熏的?”谢姝儿问。
“要是有谷壳就好了。或者木屑也行。”辛湖苦恼的说。这两样,她都曾经见过别人熏制,她基本会。但这里肯定没有啊。
果然,她的话让谢家姑嫂不吭声了。
“要不,我们就用芦苇杆吧。把芦苇村剁碎,可以吗?”刘大娘问。只有芦苇杆最多,随手可捡,其他的东西上哪儿去弄?
“好吧,我试试,也不知道好不好吃。”辛湖说。
“肯定好吃,你弄的就没有不好吃的。”大家不约而同的说,这一点大家都相信。
选了些粗壮的芦苇杆,剁成小碎块,辛湖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铁丝网。熏制东西,都是把鱼和肉放在铁丝网上,下面烧着那种无法燃烧出很大火的,比如谷壳木屑类,产生的烟与热量把食物烤得大半熟。因为没有明火,就不会烤糊,而且烟比较多,食物表面都会形成黑色的一层烟灰,并且会染上一些柴火的味道。
这样熏制出来的鱼块或者肉类,比烤熟的要水份多一点,不会那么硬,而且其实也没有完全烤熟,可能有个六七分熟吧,既不怕因为生的会变坏,也不怕因为全熟了,放着变柴变硬不好吃。
吃的时候,蒸煮烤都行。在夏天,她就见过有人采用这种办法处理鱼或者肉类。人家就爱吃那个烟熏味,觉得香。当然了熏制食品吃多的不好,大家也都知道,但这个时代,可没人管这些,况且熏制过后,不管是鱼块还肉块还真的很香,别有一翻滋味呢。
拿芦苇杆来熏制,还是第一次。辛湖也不敢弄多,先试了几块兔子肉,腌制过的,半干的兔子肉,洗干净晒干水滴,再拿干布仔细擦,尽量让它们干爽,然后放在芦苇杆编织的小晒席上,上面再盖上一层晒席捂好。
因为怕芦苇杆的晒席会被烧着,就架得有点高,她也不知道效果如何?辛湖先点燃下面的芦苇杆碎末,因为太碎了象渣一样,很难燃起来。她搞了好半天,最后还是加些草才引燃,等这些碎渣子燃起来了,慢慢变红了。就在周围再围上一层石块与土块,把它们逼在里面,不让它们因为接触到大量的空气,燃烧也就不充分了,慢慢的腾起了一股烟,还好不是很浓,味道也还行。
过了约两刻钟,下面的碎渣燃完了,没了烟,但还不能打开,要靠着余温烤着,得等到它们冷却下来,就可以拿出来了。
虽然是试做,但最终的成品,味道与买相都不差。辛湖切了一小,分给众人尝味道,谢五干脆抢过一块,直接开吃。
“恩,还不错啊。”谢公子满意的说。
谢五更是已经啃完自己的一块,又去拿。结果,一只兔子很快就被大家瓜分完了。还有人觉得没吃过瘾。
大郎说:“这样熏制的,可比烤得好吃,每次烤,总会有外面烤糊了。而里面还没有熟的情况发生。”
“就是,这个受热更加均匀,块块都一样,里面的肉还很嫩很新鲜,比起烤的要好的多。只要火候撑握的好,更不会存在外面糊了里面没熟的情况。”谢公子说。
“那就这样做了啊。”辛湖问。
她还在想,如果熏制不成功,就干脆烤了让他们带着,不过烤熟了带,就不能带太多了。不然,时间长了也一样不能吃,或者不好吃了。而熏制好的肉类,可以存放时间较长,只要不是大夏天,一两月肯定没问题。
最多,她烤了六只兔子,几块咸肉,与四五斤的鱼块。
炒米炒面,再加上熏制的肉与鱼块,足足给每个人备了十多斤干粮,一半粮一半肉。
“这也太多了吧。我们可以一路打猎一路走啊。”江大山说。
家里肉暂时是有多,但放开来吃,也不可能有多少存着。粮食就更不好说了。谁知道今年收成好不好,谁知道下回再出去,买不买得到粮?而且他连自己什么时候能回来,甚至能不能回来,都不敢说呢。
“就是,太多了。粮食我们拿一大半就行了,肉干给你们留一点,鱼块我们全带走。”谢公子说。
“那怎么行,肯定要多带点啊,这附近吃的东西多,到城里去了,还上哪儿打猎啊?”谢大嫂反对。
“进了城,还不会拿银子买啊。”谢公子笑道。
“这世道,城里还能买得到吗?”谢大嫂又说。
最后,这些东西,他们还是全部带上了。除了吃的,还有衣服和一只锅三只碗。
这回江大山以谢四的身份跟随着谢公子。谢四其实在路上就死了,但他的路引等身份文书还在谢公子手里。谢公子让他冒充谢四,完全不怕有人会认出来。
反正古代的这些文书上也不会象现代的证件上有相片。况且他是谢公子的下人,所有的一切都由谢公子说了算。别人就算要找事,也得找谢公子这个做主子的。至此,江大山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完全无破障的身份。
第92章 离别
“好了。别送了,我们要走了。以后的日子就靠大家互相帮助了。”谢公子说。这一送就是几里地了,再往前走,都不知何时是个头了。
“路上一切小心。”谢大嫂又叮嘱了一句。脚却不由自主的又跟了上去。
“知道的,你就放心吧。家里的老小就交给你了。”谢公子勉强笑了笑,安慰妻子。他当然明白妻子舍不得他走。但是,送君千里,总有一别。
谢大嫂心情沉重的点点头。其他人的感触总比有得谢大嫂这么深。表情都很正常。辛湖和大郎是一早就知道,他们会离开一段时间的,甚至于他俩对谢家人与好,江大山也好,都没有抱十分的希望,觉得他们会在芦苇村定居。最开始这里就他们一家四口,也不是一样过日子吗,只不过人相处时间长了,感情深了。他们也一样舍不得大家走了。
只有阿信和阿志十分惊讶,他们还以为江大山,谢公子也和大家一样,在村里当农夫呢,打猎不过是为了改善生活。哪里想到,他们居然并不常住在村子里。而且看样子,这一去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回来的。
“阿志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