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坐轿,若是京城的亲眷过来走动,没有急事的话也不必动用马车,何况看车前的驾车的马夫骨骼纤细,驾马时喊的口令并不是北方常用的,和车内的人说了句含混不清的话,略带些南方音调。
既然出了南府,就不便再回去,冉念烟对夏师宜道:“你去找喜枝,让她留心南府新来的客人。”
夏师宜领命去了,陪她坐在轿上的流苏道:“小姐怎么留心起南府的事?”
琼枝冰雪聪明,代答道:“那马车夫是江南口音,试问南府可有什么亲眷和江南有关?”
流苏道:“那边的老太爷是金陵长大的,府上有会说金陵话的人也不足为奇。”
琼枝摇头道:“彻大爷和征二爷都是在京城长大的,之前的下人早都流散了,现在的都是复起后在京城罗致的,哪里会说金陵话?倒是先前和刘氏夫人所生的一儿一女在金陵长大,那位夫人你是见过的,那位名讳为牧斋的舅老爷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听说他五年前到天下第一大县松江府华亭县做官,如今任满,难道是他调职回京了?”
她这话是说给冉念烟听得,可巧说中了冉念烟的心思,不过只是一方面。
冉念烟上一世学过金陵话,方才车夫所说更软糯些,绝不是金陵方言,倒像是更南方的,而他身上穿的是松江土棉布,和北方常穿的麻布天差地别。
除此之外,她还有另一个猜测。
回来的未必是徐牧斋本人,国朝从未出现知县任期一过就调回京城的先例,徐牧斋本人应该正在奔赴下一个任地的途中。
可无论回来的是谁,只要是徐牧斋派来的,南府日后的形势就十分微妙了。
作者有话要说: 假期结束了qaq
☆、第四十二章
喜枝没到,夏师宜却先回来了。
流苏停下擦拭香瓶的手, 问道:“你怎么一个人过来, 问清楚来的人是谁了吗?”
夏师宜还没喘匀气, 扶着膝盖道:“来不及找喜枝姐姐了,人已经过来。”
他声气虽急,却并不慌张。
流苏一阵好笑,念叨着:“谁来了,瞧把你吓的,麻烦是南府的,和咱们这边有什么关系——再者说了, 咱们小姐也不是北府的人,住在这儿罢了, 怕什么!”
夏师宜摇头道:“不是这个意思,从马车上下来的是昨天的宁家少爷。”
流苏心里一凉, 道:“说清楚。”
夏师宜道:“被小姐奚落的宁家少爷宁远之,没去南府, 朝咱们这边来了,姐姐去和小姐说一声, 我这就去前面看看那宁家少爷要去见谁。”
流苏见他思绪清晰,也渐渐稳住心神,挑帘进去通报。
冉念烟坐在镜子前,已散开了长发准备午休。
她似乎有些惊讶,不过也只是一瞬间的事,给琼枝使了个眼色,琼枝很自然地将房门关紧,流苏这才记起,夫人就在一墙之隔的西次间里午休,赶紧捂住嘴。
冉念烟轻声道:“你为什么要惊慌?”
流苏闻言,下意识抬眼看了一眼小姐,心道小姐莫非是痴傻了?宁远之两日内连续造访,必定是为了昨日被她驳斥的事回来报复,所谓的报复就是在二夫人面前添油加醋地描述小姐如何失礼地令他在同窗面前颜面扫地。
亏得他还有脸回来,换作她,必定不好意思重提,被比他小那么多的女孩子逼得一败涂地,算什么光荣。
冉念烟看着她的表情,知道她在想什么,道:“你太低估宁远之了,他没必要和我计较,就算他昨日意气难平,过了一夜也该想清楚了,今天再来,一定是遇上别的事鼓动了他。”
流苏想起方才的马车,道:“小姐是指……徐牧斋那边的人?”
冉念烟道:“官场上的关系盘根错节,咱们不知道宁家和徐牧斋有什么关系,不过有一点倒是相同的。”
她顿了顿,继续道:“他们都不喜欢徐彻和徐征,一个是为了争夺楚国公府中的地位,一个是因为急于摆脱婚事——也许宁家还有更深的考虑,不敢毁约,但私下里肯定多有怨言,宁远之听久了习以为常,否则也不会轻狂到表现出来。”
流苏松了口气,只要不是为难她们的就好。
虽然住在镇国公府,却还是冉家的人,流苏始终没忘自己的卖身契握在侯爷手里,不过小姐怎么想她就不知道了。
“小姐为什么总要替柔则小姐操心。”流苏道,“她不过是表亲,又隔着层关系,您应该关心念卿小姐的事才是正理,何况太子选淑的事定在明年,念卿小姐将来可是不可限量的。”
琼枝道:“小姐是为了情分又不是像外面商人那样重利轻义,她常常和柔则小姐相处,自然更亲近。”
琼枝是镇国公府送出去的陪嫁,心里自然是向着徐家的。
冉念烟并没反驳,权当琼枝的话是赞美了。
她想让徐柔则尽快和宁远之划清关系不是为了成全她和陈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间的聚散因缘本就捉摸不定,未必和宁远之在一起就注定永远不幸,而和陈青在一起就绝对万事顺心。
她更在意的是宁远之背后的宁家。
据她所知,太子纳妃前还有一场变故,所谓成家立业,一个已婚有子嗣的储君与一个无妻无子的储君想必,前者的地位更加牢固,尤其是对于身体孱弱的萧穆来说,留下一个子嗣,就算他一旦无常,乾宁帝也可立皇太孙为储君。
大梁以嫡长为尊,其余亲王也无话可说,哪怕他们正直盛年,继位的侄儿皇帝尚在襁褓,其间相隔的也是不可逾越的君臣之别。
但是太子无子而亡,事情就又不一样了。
没有了嫡长子,剩下的诸位亲王又都是妃子所生,礼法一旦破坏,便是逐鹿的机遇,人人都有机会问鼎帝位,尤其是年纪最长、势力最大的滕王和齐王。
滕王亲近武官,齐王礼贤下士,因此朝廷中虽不明说,却早已秘而不宣地分成三支派系——武官支持滕王,寒门文臣支持齐王,至于依照祖宗家法册立的太子也有其坚定的拥趸,那便是以江南文人为首的簪缨世家,谢家、宁家、柳家等等,皆在其中。
镇国公府支持滕王,楚国公府因为姻亲的关系和重文轻武的家风,一直摇摆不定,甚至在多数时间里转投太子门下。
不怕敌人险恶,只怕家贼难防,如果宁家和楚国公府因为婚事破裂而断绝交往,原本作壁上观的南府只能和北府同进同退,避免了许多未知的困扰。
要知道,上一世太子即位后,北府遭到清算,起因就是徐彻上交了徐衡的书信,信的内容她无缘得知,不过绝对和滕王脱不了干系。
由此看来,最
既然出了南府,就不便再回去,冉念烟对夏师宜道:“你去找喜枝,让她留心南府新来的客人。”
夏师宜领命去了,陪她坐在轿上的流苏道:“小姐怎么留心起南府的事?”
琼枝冰雪聪明,代答道:“那马车夫是江南口音,试问南府可有什么亲眷和江南有关?”
流苏道:“那边的老太爷是金陵长大的,府上有会说金陵话的人也不足为奇。”
琼枝摇头道:“彻大爷和征二爷都是在京城长大的,之前的下人早都流散了,现在的都是复起后在京城罗致的,哪里会说金陵话?倒是先前和刘氏夫人所生的一儿一女在金陵长大,那位夫人你是见过的,那位名讳为牧斋的舅老爷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听说他五年前到天下第一大县松江府华亭县做官,如今任满,难道是他调职回京了?”
她这话是说给冉念烟听得,可巧说中了冉念烟的心思,不过只是一方面。
冉念烟上一世学过金陵话,方才车夫所说更软糯些,绝不是金陵方言,倒像是更南方的,而他身上穿的是松江土棉布,和北方常穿的麻布天差地别。
除此之外,她还有另一个猜测。
回来的未必是徐牧斋本人,国朝从未出现知县任期一过就调回京城的先例,徐牧斋本人应该正在奔赴下一个任地的途中。
可无论回来的是谁,只要是徐牧斋派来的,南府日后的形势就十分微妙了。
作者有话要说: 假期结束了qaq
☆、第四十二章
喜枝没到,夏师宜却先回来了。
流苏停下擦拭香瓶的手, 问道:“你怎么一个人过来, 问清楚来的人是谁了吗?”
夏师宜还没喘匀气, 扶着膝盖道:“来不及找喜枝姐姐了,人已经过来。”
他声气虽急,却并不慌张。
流苏一阵好笑,念叨着:“谁来了,瞧把你吓的,麻烦是南府的,和咱们这边有什么关系——再者说了, 咱们小姐也不是北府的人,住在这儿罢了, 怕什么!”
夏师宜摇头道:“不是这个意思,从马车上下来的是昨天的宁家少爷。”
流苏心里一凉, 道:“说清楚。”
夏师宜道:“被小姐奚落的宁家少爷宁远之,没去南府, 朝咱们这边来了,姐姐去和小姐说一声, 我这就去前面看看那宁家少爷要去见谁。”
流苏见他思绪清晰,也渐渐稳住心神,挑帘进去通报。
冉念烟坐在镜子前,已散开了长发准备午休。
她似乎有些惊讶,不过也只是一瞬间的事,给琼枝使了个眼色,琼枝很自然地将房门关紧,流苏这才记起,夫人就在一墙之隔的西次间里午休,赶紧捂住嘴。
冉念烟轻声道:“你为什么要惊慌?”
流苏闻言,下意识抬眼看了一眼小姐,心道小姐莫非是痴傻了?宁远之两日内连续造访,必定是为了昨日被她驳斥的事回来报复,所谓的报复就是在二夫人面前添油加醋地描述小姐如何失礼地令他在同窗面前颜面扫地。
亏得他还有脸回来,换作她,必定不好意思重提,被比他小那么多的女孩子逼得一败涂地,算什么光荣。
冉念烟看着她的表情,知道她在想什么,道:“你太低估宁远之了,他没必要和我计较,就算他昨日意气难平,过了一夜也该想清楚了,今天再来,一定是遇上别的事鼓动了他。”
流苏想起方才的马车,道:“小姐是指……徐牧斋那边的人?”
冉念烟道:“官场上的关系盘根错节,咱们不知道宁家和徐牧斋有什么关系,不过有一点倒是相同的。”
她顿了顿,继续道:“他们都不喜欢徐彻和徐征,一个是为了争夺楚国公府中的地位,一个是因为急于摆脱婚事——也许宁家还有更深的考虑,不敢毁约,但私下里肯定多有怨言,宁远之听久了习以为常,否则也不会轻狂到表现出来。”
流苏松了口气,只要不是为难她们的就好。
虽然住在镇国公府,却还是冉家的人,流苏始终没忘自己的卖身契握在侯爷手里,不过小姐怎么想她就不知道了。
“小姐为什么总要替柔则小姐操心。”流苏道,“她不过是表亲,又隔着层关系,您应该关心念卿小姐的事才是正理,何况太子选淑的事定在明年,念卿小姐将来可是不可限量的。”
琼枝道:“小姐是为了情分又不是像外面商人那样重利轻义,她常常和柔则小姐相处,自然更亲近。”
琼枝是镇国公府送出去的陪嫁,心里自然是向着徐家的。
冉念烟并没反驳,权当琼枝的话是赞美了。
她想让徐柔则尽快和宁远之划清关系不是为了成全她和陈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间的聚散因缘本就捉摸不定,未必和宁远之在一起就注定永远不幸,而和陈青在一起就绝对万事顺心。
她更在意的是宁远之背后的宁家。
据她所知,太子纳妃前还有一场变故,所谓成家立业,一个已婚有子嗣的储君与一个无妻无子的储君想必,前者的地位更加牢固,尤其是对于身体孱弱的萧穆来说,留下一个子嗣,就算他一旦无常,乾宁帝也可立皇太孙为储君。
大梁以嫡长为尊,其余亲王也无话可说,哪怕他们正直盛年,继位的侄儿皇帝尚在襁褓,其间相隔的也是不可逾越的君臣之别。
但是太子无子而亡,事情就又不一样了。
没有了嫡长子,剩下的诸位亲王又都是妃子所生,礼法一旦破坏,便是逐鹿的机遇,人人都有机会问鼎帝位,尤其是年纪最长、势力最大的滕王和齐王。
滕王亲近武官,齐王礼贤下士,因此朝廷中虽不明说,却早已秘而不宣地分成三支派系——武官支持滕王,寒门文臣支持齐王,至于依照祖宗家法册立的太子也有其坚定的拥趸,那便是以江南文人为首的簪缨世家,谢家、宁家、柳家等等,皆在其中。
镇国公府支持滕王,楚国公府因为姻亲的关系和重文轻武的家风,一直摇摆不定,甚至在多数时间里转投太子门下。
不怕敌人险恶,只怕家贼难防,如果宁家和楚国公府因为婚事破裂而断绝交往,原本作壁上观的南府只能和北府同进同退,避免了许多未知的困扰。
要知道,上一世太子即位后,北府遭到清算,起因就是徐彻上交了徐衡的书信,信的内容她无缘得知,不过绝对和滕王脱不了干系。
由此看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