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了一大跳。

    宋氏忙问道:“孕妇不宜吃酱菜?不会吧!我怀阿荷的时候照样每天都吃,也没啥子不妥呀?咱家阿荷长得比谁都伶俐秀气呢!”

    “娘!”姜荷莲子粉脸生晕,忍不住出声打断道。

    哪有人这么夸自家闺女的,这可是在大街上呢!也不怕被别人听去了。

    宋氏被闺女这么一打岔,也觉得自个儿有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忙转口道:“咱们四娘生得也不差!可话说回来。我怀阿荷的时候也没比平常多吃多少酱菜。但你娘就不同了。每回怀孩子她都恨不得把酱坛子抱在怀里,有时候实在吐得厉害,一整天就吃两口酱菜那也是有的。也没见咋样呀?”

    姜荷莲子也道:“我也不曾听说过这个说法呢!”

    前世里好多人都说孕妇最好远离腌渍食品,赵四娘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可在这儿,像宋氏和姜氏那样怀孕期间照吃酱菜的孕妇不在少数,也没见她们身体出现什么问题。生下的孩子也很健康。

    怎么办?在宋氏的现身说法之下,她有些不确定了。

    不过她还是坚持道:“这也是我师父告诉我的。虽不知是否完全可信,但小心一些终归是好的。”

    说话间就有几个位置空了出来,赵四娘瞅见后立马冲上去占住。三个人简单地商量过后,让伙计端一碗香菇鸡丝粥和两碗生滚鱼片粥过来。

    这会儿位子实在太紧张。赵四娘三人只能占住小方桌的一条边,说实话,有些拥挤。不过还好。同桌的都是些妇人,倒也没有太大的不便。

    赵四娘这个吃货一上午体力消耗巨大。这会儿当然只顾喝粥,哪里还顾得上别人。倒是姜荷莲子,发现她娘喝着自己碗中的粥,却时不时往对面妇人的小菜碟子里瞄。

    也别怪她娘馋,那小萝卜实在是太水灵了,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勾得她都有些馋了。虽然听了赵四娘那番话后,有些担心这腌过的萝卜她娘吃了之后对身体不好,但看得出来这萝卜没腌多久,一碟又没几个,想来也没什么大碍。

    于是,姜荷莲子犹豫了片刻后,便起身去铺子里问伙计要来一碟糖醋小萝卜。

    “四娘,我见有个客人是空着手来的,走的时候却提着个罐子走了。怎么,这家粥铺也带着罐子吗?咦,那罐子好像是瓷罐呢!”

    据姜荷莲子所知,以前在姜家滩的时候赵四娘家为了接济李家,曾在自家酱菜铺里代卖罐子。后来李家有了自己的营生,就不必再用这种方式来帮衬他家了。不过,赵四娘觉得在酱菜铺顺带着卖罐子是个不错的主意,还是延续了下去。但是过没多久,那家供货的唐记窑场就倒了。为此,赵四娘拉着她寻遍了周边的窑场,才找到了一家比较合适的供货商。

    姜荷莲子记得,新窑场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水准上,都远胜于原来的唐记。当然了,档次高是件好事儿,可相应的它家的报价也远高于唐记,这就让赵四娘觉得有些肉疼了。几经思考之后,赵四娘决定除了铺子里的碗碟选用瓷器外,其他的那些坛坛罐罐都挑陶器买。因而,赵四娘家的罐子应当都是陶罐,即便城东那边稍讲究些,也不过是在陶罐上上了层釉。这会儿,姜荷莲子居然在城南这家不起眼的粥铺里看到了瓷罐,就不得不惊讶了。

    “确实是瓷罐没错。”赵四娘道:“前些天唐记窑场重新开张了,哦不,现在该叫那窑场为张记了。这些瓷罐是张记烧出的第一批成品,正逢这家小粥铺开张,我就拿过来了。不过不是卖,是租。客人只要给五文钱押金就可以把罐子拿去用,用完了拿回来咱再把押金还给人家。”

    别看济生堂门面不大,院子里却有一排后罩房,里面的床铺专门提供给需要留下来治疗的病患。这就类似于医院的住院部,所不同的是医馆不会让病患长期滞留,多则三五天少则一两天就会让病患离开。但即便是一两天,吃饭也成了卧病在床的病患们的大问题,要知道医馆是不会像医院那样提供病号饭的,很多远道而来的病患家属只能在外面买。(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 砸场来了

    不过,要在医馆附近买到合适的饭食也是件挺困难的事儿。

    这条街上就只有一家小饭馆,里面菜肴的价格可不是每个患者的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故而,他们中很多不住在附近的人不得不走出这条街去寻些便宜的饭食,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带些包子大饼回来。原因无他,这些东西便于携带,其他汤面之类的吃食即便同样廉价,没有食器的他们也不方便带回来。

    只是,在这里需要留院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来生孩子的,而剩下的一小部分病患通常都病得很重,相比起包子大饼,他们往往更适合吃些热粥之类的流食。

    于是,赵四娘就生出了开粥铺的想法,并在几经思考后,她还决定让粥铺提供食器租赁服务。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病患的家属把热乎乎的粥带回去,若是病患想吃其他的饭菜汤食,也可以用罐子拎回来,极大地方便了他们。所以,赵四娘家的粥铺虽然处于街尾,还是家没什么名气的新铺子,但一打出免费借用食器的旗号,就受到了很多客人的欢迎。当光顾过的客人们发现她家的粥美味又实惠,一传十十传百,粥铺很快就打响了名声。

    “四娘,这样的罐子五文钱怕是买不回来吧?要是客人不要押金,直接拿走可怎么好呢?那你家岂不是要折本了?”宋氏有些担忧地问道。

    宋氏听姐妹俩提起罐子,便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周遭。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买粥带走的客人中除了一个是端着碗离开的,其他都是拎着罐子走的。那些罐子款式相同。应当就是从粥铺里借出去的。

    别看宋氏被困老赵家多年,但世情她还是知道一些的。据她所知,在长乐镇这样周正的带盖陶罐少说得卖两文钱一个,赵四娘家的罐子是瓷的还上了彩釉,价格就得翻上好几番。虽然离得远只能分辨出瓷罐是白底的,上面画着大朵大朵的花儿,貌似还写着字。无法看清釉上得好不好。但只要是上了彩釉,做工再怎么一般,没有八文钱绝对拿不下来。当然了。那是镇集上的价格,在物价很高的府城怕是给十文钱都买不到。

    相比起宋氏的担忧,赵四娘没有表露出丝毫的忧虑,反倒笑吟吟地说道:“要是客人都愿意出五文钱直接拿走的话。我就乐了。”

    赵四娘是张记窑场的最大的

章节目录

赵四娘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璇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璇源并收藏赵四娘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