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是什么喜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邱庭波自己沉吟片刻,不由叹服,“借赵姑娘吉言,若真是这样的喜事,在下必有谢礼。”他说完之后,才突然察觉到不对劲,又仔细的看了清薇一眼,“赵姑娘似乎对此毫不惊讶?”
“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清薇说,“道理古人已经说尽,自然不必惊奇。”
这是《韩非子》中引楚庄王的之典,清薇用来形容他,着实是抬举了。虽然邱庭波自己内心里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被人点破,竟无端生出几分不自在了。就连心中刚刚生出的怀疑,也立刻泯灭了。
“听说赵姑娘在宫中时,也曾侍奉过陛下?”邱庭波想了想,问。
其实他倒没有想过从清薇这里得到什么指点,这样问,更近似于一种闲聊。但清薇听了这个问题,低头思索了片刻,才反问他,“邱大人觉得,陛下像谁?”
邱庭波微微一怔,而后道,“人皆言陛下颇累武帝,想来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清薇道,“是啊,人人皆如此说,却都忘了一个人。”
“谁?”
“顺懿太子。”
清薇说完这个名字,便起身离开了。而邱庭波坐在原处,陷入沉思之中。
顺懿太子虞绍,文帝之子,当今皇帝虞景之父。这个人常常会被遗忘,因为他在治文二十六年,年仅二十四岁时便英年早逝,几乎没有在文帝一朝的政治上留下任何亮眼的建树。
但邱庭波博闻强识,又家学渊源,自然知道,文帝一生最大的遗憾,便是这位太子殿下早逝。据传他天资卓绝,能力出众,文帝曾经亲口夸赞过“颇类吾祖”。
文帝的祖父,自然便是大魏的开国皇帝,魏高祖虞献。他一生戎马,亲自打下大魏江山,文成武德,令人敬仰。因为立国的时间还短,民间至今都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高祖的传说,将他塑造成古往今来第一个大英雄。在文帝这样的子孙眼中,想来即便秦皇汉武再世,亦不过如此了。能够让他开口称赞像自己的祖父,可见对儿子的欣赏。
尽管顺懿太子很少会被人提起,但想必有一个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儿子,当今陛下虞景。
邱庭波想到这里,已经明白了清薇那个问题的意思。虞景如果要找一个人来学习,是他英年早逝,留下无数遗憾的父亲,还是曾经横霸一世的武皇帝?
也许他表面上是学习过武帝的,毕竟由他的生长环境来看,武帝这样的英雄人物,更的他的青睐,但生身之父必然也给他带来过深远影响,让他去学习。而顺懿太子没有留下太多生平故事,那么他所像的高祖皇帝,便是最好的学习对象了。
高祖皇帝一生南征北战,但绝不会有一个大魏人认为他热爱战争,这跟一生都沉迷甚至享受战事的武皇帝截然不同。
想到这里,邱庭波豁然开朗。
如果有人认为陛下年轻冲动,又崇拜武帝,所以心中所想是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那就是走入歧途,大错特错了!
他忍不住转头去看清薇。她站在灶台后,两只手分别持一把刀,干脆利落的将案板上的食材切好,几乎每一刀都毫不犹豫,看上去赏心悦目。其实邱庭波觉得,清薇即便不是做菜的时候,好像也是这样的状态。
——她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如何得到,然后毫不犹豫的采取行动。
他又想到自己之前的那个猜测。
也许,皇帝会突然想起他这个闲人,并不是因为文帝留下的嘱咐,而是因为眼前这个乍看之下平平无奇,似乎没有太多特别之处,顶多能干一点的女子。
第34章 宫中来人
说来也巧, 这一次经筵要讲的内容, 正是《史记》中的《孝武本纪》这一章。
史载司马迁著书完成之后, 呈之武帝,武帝不悦, 遂将此一章削去。后人抄录《封禅书》部分, 在前面加上武帝生平, 补成此章。所以这一章的内容,实际讲的是汉武帝为政五十年多年间崇敬鬼神, 封禅各地的故事。
这一章不能不讲,但也不可能就讲这些。自然要从文本发散开去,讲述汉武帝这位一代雄主在位期间种种为政举措,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当然,这个过程中, 免不了会对他的种种行为有所褒贬。
这就是主讲官员和侍读侍讲们可以发挥的地方。
要讲的内容, 不单是邱庭波知道,每个人事先都能够得到消息, 做好准备。
而要说的又正好是武帝。
如果仔细比较的话, 虽然汉武帝的谥号与本朝武皇帝相同,但事实上, 真正跟他处境相似的,反而是当今皇帝虞景。
一样是在立国几十年之后继位, 天下逐渐太平,百姓们也从战乱中缓过来,恢复了元气, 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学等都完全复苏,处在高速蓬勃的发展之中。一样是少年登基,雄心勃勃,不满足于只做个守成之君。甚至就连皇叔在侧虎视眈眈,都微妙的相似。
而当时汉武帝头上还压着个太皇太后,现在虞景也被倚老卖老的朝臣压制着,不能尽展所长。
相似的处境,自然也就带来了比较甚至学习的余地。所以在座这些人,谁不想抓住这个机会,来一把借古讽今,通过对汉武时期政事的讽咏来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抱负,从而取得他的欣赏和信任,从此踏上青云坦途?
邱庭波站在人群之中,一边听着同僚们的种种高见,一边不着痕迹的观察皇帝的脸色,再与自己之前所思考的东西进行印证,只觉得许多东西,似乎都在这个过程中越发清晰起来。
他虽然也跟其他人是一样的想法,但也许是因为比旁人都更有底,所以现在并不着急出头,而是希望等大家都发表过意见之后,深思熟虑,总结了得失,再来开口。
当然,排在后面也有排在后面的坏处,毕竟理论就那么几个,大家说完了,若是不能有新的见解,就不免会表现得像是拾人牙慧。所以但凡心里有些想法的,都想争个第一。这让邱庭波在这些人之中,显得与众不同。
期间方老大人朝他看了几眼,忍不住微微摇头。他并不知道邱庭波胸有成竹,只以为他已经放弃了,所以才不去跟人争一时长短,心里自然是有些可惜的。
邱庭波没有注意到他的视线,就算注意到了,估计也不会放在心上。反正他这一路走过来,这样看他的人不是一个两个,早就习惯了。
现在正站在前面说话的,是翰林院今年刚来的新人,名叫吴嘉。
在这里所有人当中,他的身份最为特殊,因为他是皇帝登基之后,第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邱庭波自己沉吟片刻,不由叹服,“借赵姑娘吉言,若真是这样的喜事,在下必有谢礼。”他说完之后,才突然察觉到不对劲,又仔细的看了清薇一眼,“赵姑娘似乎对此毫不惊讶?”
“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清薇说,“道理古人已经说尽,自然不必惊奇。”
这是《韩非子》中引楚庄王的之典,清薇用来形容他,着实是抬举了。虽然邱庭波自己内心里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被人点破,竟无端生出几分不自在了。就连心中刚刚生出的怀疑,也立刻泯灭了。
“听说赵姑娘在宫中时,也曾侍奉过陛下?”邱庭波想了想,问。
其实他倒没有想过从清薇这里得到什么指点,这样问,更近似于一种闲聊。但清薇听了这个问题,低头思索了片刻,才反问他,“邱大人觉得,陛下像谁?”
邱庭波微微一怔,而后道,“人皆言陛下颇累武帝,想来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清薇道,“是啊,人人皆如此说,却都忘了一个人。”
“谁?”
“顺懿太子。”
清薇说完这个名字,便起身离开了。而邱庭波坐在原处,陷入沉思之中。
顺懿太子虞绍,文帝之子,当今皇帝虞景之父。这个人常常会被遗忘,因为他在治文二十六年,年仅二十四岁时便英年早逝,几乎没有在文帝一朝的政治上留下任何亮眼的建树。
但邱庭波博闻强识,又家学渊源,自然知道,文帝一生最大的遗憾,便是这位太子殿下早逝。据传他天资卓绝,能力出众,文帝曾经亲口夸赞过“颇类吾祖”。
文帝的祖父,自然便是大魏的开国皇帝,魏高祖虞献。他一生戎马,亲自打下大魏江山,文成武德,令人敬仰。因为立国的时间还短,民间至今都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高祖的传说,将他塑造成古往今来第一个大英雄。在文帝这样的子孙眼中,想来即便秦皇汉武再世,亦不过如此了。能够让他开口称赞像自己的祖父,可见对儿子的欣赏。
尽管顺懿太子很少会被人提起,但想必有一个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儿子,当今陛下虞景。
邱庭波想到这里,已经明白了清薇那个问题的意思。虞景如果要找一个人来学习,是他英年早逝,留下无数遗憾的父亲,还是曾经横霸一世的武皇帝?
也许他表面上是学习过武帝的,毕竟由他的生长环境来看,武帝这样的英雄人物,更的他的青睐,但生身之父必然也给他带来过深远影响,让他去学习。而顺懿太子没有留下太多生平故事,那么他所像的高祖皇帝,便是最好的学习对象了。
高祖皇帝一生南征北战,但绝不会有一个大魏人认为他热爱战争,这跟一生都沉迷甚至享受战事的武皇帝截然不同。
想到这里,邱庭波豁然开朗。
如果有人认为陛下年轻冲动,又崇拜武帝,所以心中所想是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那就是走入歧途,大错特错了!
他忍不住转头去看清薇。她站在灶台后,两只手分别持一把刀,干脆利落的将案板上的食材切好,几乎每一刀都毫不犹豫,看上去赏心悦目。其实邱庭波觉得,清薇即便不是做菜的时候,好像也是这样的状态。
——她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如何得到,然后毫不犹豫的采取行动。
他又想到自己之前的那个猜测。
也许,皇帝会突然想起他这个闲人,并不是因为文帝留下的嘱咐,而是因为眼前这个乍看之下平平无奇,似乎没有太多特别之处,顶多能干一点的女子。
第34章 宫中来人
说来也巧, 这一次经筵要讲的内容, 正是《史记》中的《孝武本纪》这一章。
史载司马迁著书完成之后, 呈之武帝,武帝不悦, 遂将此一章削去。后人抄录《封禅书》部分, 在前面加上武帝生平, 补成此章。所以这一章的内容,实际讲的是汉武帝为政五十年多年间崇敬鬼神, 封禅各地的故事。
这一章不能不讲,但也不可能就讲这些。自然要从文本发散开去,讲述汉武帝这位一代雄主在位期间种种为政举措,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当然,这个过程中, 免不了会对他的种种行为有所褒贬。
这就是主讲官员和侍读侍讲们可以发挥的地方。
要讲的内容, 不单是邱庭波知道,每个人事先都能够得到消息, 做好准备。
而要说的又正好是武帝。
如果仔细比较的话, 虽然汉武帝的谥号与本朝武皇帝相同,但事实上, 真正跟他处境相似的,反而是当今皇帝虞景。
一样是在立国几十年之后继位, 天下逐渐太平,百姓们也从战乱中缓过来,恢复了元气, 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学等都完全复苏,处在高速蓬勃的发展之中。一样是少年登基,雄心勃勃,不满足于只做个守成之君。甚至就连皇叔在侧虎视眈眈,都微妙的相似。
而当时汉武帝头上还压着个太皇太后,现在虞景也被倚老卖老的朝臣压制着,不能尽展所长。
相似的处境,自然也就带来了比较甚至学习的余地。所以在座这些人,谁不想抓住这个机会,来一把借古讽今,通过对汉武时期政事的讽咏来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抱负,从而取得他的欣赏和信任,从此踏上青云坦途?
邱庭波站在人群之中,一边听着同僚们的种种高见,一边不着痕迹的观察皇帝的脸色,再与自己之前所思考的东西进行印证,只觉得许多东西,似乎都在这个过程中越发清晰起来。
他虽然也跟其他人是一样的想法,但也许是因为比旁人都更有底,所以现在并不着急出头,而是希望等大家都发表过意见之后,深思熟虑,总结了得失,再来开口。
当然,排在后面也有排在后面的坏处,毕竟理论就那么几个,大家说完了,若是不能有新的见解,就不免会表现得像是拾人牙慧。所以但凡心里有些想法的,都想争个第一。这让邱庭波在这些人之中,显得与众不同。
期间方老大人朝他看了几眼,忍不住微微摇头。他并不知道邱庭波胸有成竹,只以为他已经放弃了,所以才不去跟人争一时长短,心里自然是有些可惜的。
邱庭波没有注意到他的视线,就算注意到了,估计也不会放在心上。反正他这一路走过来,这样看他的人不是一个两个,早就习惯了。
现在正站在前面说话的,是翰林院今年刚来的新人,名叫吴嘉。
在这里所有人当中,他的身份最为特殊,因为他是皇帝登基之后,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