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国对与未央国的这桩联姻感到十分的满意。
当初说让田簌之间将人带走是因为担心远在江南的李锦见听闻风声赶回来阻止,如今那红颜祸水已然沦为尸骨了,倒是不必再担心会有这么一出了。
于是皇帝自然是十分欣慰的点了头,不过隔日,那在长乐城中盘桓多日的南昭国使团终于启程回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便是要好好准备隽宁郡主的敕封流程,再置办着她的嫁妆了。
此次可谓是在皇帝的手中第一次与他国联姻,正因着如此顺利的缘故,是而便也就格外的重视,举国一片欢庆。
与之能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才举办过丧事的华府,在这样炎热的季节里,全城都在热火朝天的准备镇国公主的婚事之时,华府未免显得太过冷冷清清了。
尤其是华章,骤然痛失爱女让他的精神都好似垮掉了,一连告病在家休养了数日都不曾上朝,倒是让皇帝在闲暇时连遣了好几位太医特意登门去为他请脉。
回来时一问,都说国相大人是伤心过度忧思郁结,这是心病,非新药不可医也。
如此,皇帝倒是更加相信,那位令他颇为忌惮的华七小姐是当真已然去世了,再也半分虚假的可能。
他顿时只觉更加开怀了,却还是假意叹息了几声,便按下此事再也不提了。
第四百六十章 大功归来
就在大家都在等待着如何送嫁镇国公主之时,皇帝真正所等待的,却是李锦见携大功归来,迅速的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亲自护送镇国公主去南昭国完成大婚。
这样两国联姻的大事本该由储君太子去做的,但李锦渊早就当不是太子之名了,此事由李锦见去做,数功并成,当真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
皇帝打得一手好算盘,原本只是赶鸭子上架之事,因着有华玉萧在其中而产生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但自从那华玉萧一命归天之后,接下来的路倒是一帆风顺,再也无需费心费神的去找其他的藉口了。
如此流水般的时光又往后滑过了十几日,算算路程,之前启程返国的田簌应该已经回到国中,正在准备迎娶镇国公主的一应事宜了。
依着镇国公主的品阶,且又是与他国联姻,这嫁妆章程起码得需数月才能走完。而且公主是由太后一手抚养长大,如今太后又已然老迈,将她远嫁南昭国后,想来是这辈子都见不着了。
于情于理而言,这些嫁妆怎么都得拖延一段时间才能办好,且还得等到南昭国那边送来的聘礼为先,倒也不算太着急。
于是就这样等着拖着,直到入了凉秋时节,南昭国那边已然遣了迎亲队伍送来了十分丰厚的聘礼。
如此皇帝当真是龙颜大悦,毕竟这桩联姻的婚事决定得太过仓促了,田簌又只是南昭国帝最为宠爱的皇子而已,并非南昭国的储君。
但不曾想南昭国帝当真是如同传言之中那般不分轻重的护短,且看这支长长的迎亲队伍,再加上这份厚厚的聘礼喜单,四皇子殿下的这桩婚事的隆重程度,已然远远超过了东宫太子的仪制。
如此盛大庄重之下,迎亲官便趁机提出了要求,“请皇上尽早订下送嫁镇国公主的日期,未央国与南昭国毕竟是相隔着千山万水,即便是快马加鞭也须得十多日方才能到。如今公主的仪仗自然是浩浩荡荡威仪并重,这行程无论如何都是快不了的。而我国帝后已然将婚期定在两月之后的良辰吉日,轻易耽搁不得,还请皇上见谅。”
皇帝合上了手中的礼单,只笑叹道:“贵使此言,朕自然是知道的。但是镇国公主自幼便在太后膝下长大,如今好不容易成人该出嫁了,就如贵使所说,两国之间可相隔着千山万水呢。朕心系两国亲密友好,但太后终究还是舍不得公主。”
听他说的这般模棱两可,这使臣到底也沉不住气了,急道:“皇上,这……”
皇帝只笑着打断了他,“不过朕又怎会让贵使为难呢,如此,便请贵使在驿站歇息几日,再让太后亲手为公主挑选几样嫁妆,也算是尽了她老人家的一份心力了。”
架子也端过了,安抚的话亦是十分顺耳。如此恩威并济素来便是皇帝的习惯手段,对付这么个没甚经验的使臣,当真是小菜一碟。
话都已然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那使臣便也只好道:“贵国太后娘娘当真是慈母心肠。索性现在时日倒也还算宽裕,我国再等上几日,尚且无妨。”
皇帝三言两语的便将些前来迎亲的使臣全都打发去了驿站,时隔不过一日,外边便传来了消息,说七皇子殿下已然到了长乐城外了。
这当真是双喜临门的好事儿,皇帝才遣了人出城去迎接七皇子殿下,很快便有人回来报道,七皇子殿下已然进了城了。
他这厢满心欢喜的等着他那十分令人骄傲的儿子,那厢却又听到了一个消息,殿下只遣了与他随行去江南的两名官员进宫来见皇帝,他自己转身便往国相府奔去了。
皇帝在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不免怔愣了一瞬,但很快他便想起来了,那华七小姐长眠于地下到如今已然两月有余的光景了,有些消息能传入他的耳中,倒也不算奇怪。
他一边暗骂着这个没出息的小子,一边便在正殿接见了那两名风尘仆仆被打发进宫来禀报江南水患情形的朝臣。
看了他们呈上的奏报,皇帝原本被破坏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些。那小子虽说太过儿女情长了,但好在办事的能力是极强的,譬如这桩事他便办得极好,此时的江南恐怕要将他视若神明一般的救世主了。
这若是发生在其他皇子的身上,皇帝定然会十分忌惮,唯恐有人会因此心生了不该有的野心,谋朝篡位的事儿并非没有发生过。
但这可是他一直都寄予厚望的李锦见,皇帝只会怕他闹脾气不肯好好办事儿,将来这东宫之位换人便也就不那么方便了。
而至于在李锦见临去江南时向他所说的那些话,他早抛在脑后,全然忘记了。就好像在他早已将华玉萧的死忘掉了似的,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都不算事情。
打发了那两名属官下去了,皇帝在殿中等待着李锦见进宫来述职。他都已经想好了,左右也是人死不能复生,况且那华玉萧是自己病死的,可不关他的事儿,即便是李锦见十分的愤怒伤心,左右也不过只需要时间,便能抚平心中的伤痛了。
当初说让田簌之间将人带走是因为担心远在江南的李锦见听闻风声赶回来阻止,如今那红颜祸水已然沦为尸骨了,倒是不必再担心会有这么一出了。
于是皇帝自然是十分欣慰的点了头,不过隔日,那在长乐城中盘桓多日的南昭国使团终于启程回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便是要好好准备隽宁郡主的敕封流程,再置办着她的嫁妆了。
此次可谓是在皇帝的手中第一次与他国联姻,正因着如此顺利的缘故,是而便也就格外的重视,举国一片欢庆。
与之能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才举办过丧事的华府,在这样炎热的季节里,全城都在热火朝天的准备镇国公主的婚事之时,华府未免显得太过冷冷清清了。
尤其是华章,骤然痛失爱女让他的精神都好似垮掉了,一连告病在家休养了数日都不曾上朝,倒是让皇帝在闲暇时连遣了好几位太医特意登门去为他请脉。
回来时一问,都说国相大人是伤心过度忧思郁结,这是心病,非新药不可医也。
如此,皇帝倒是更加相信,那位令他颇为忌惮的华七小姐是当真已然去世了,再也半分虚假的可能。
他顿时只觉更加开怀了,却还是假意叹息了几声,便按下此事再也不提了。
第四百六十章 大功归来
就在大家都在等待着如何送嫁镇国公主之时,皇帝真正所等待的,却是李锦见携大功归来,迅速的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亲自护送镇国公主去南昭国完成大婚。
这样两国联姻的大事本该由储君太子去做的,但李锦渊早就当不是太子之名了,此事由李锦见去做,数功并成,当真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
皇帝打得一手好算盘,原本只是赶鸭子上架之事,因着有华玉萧在其中而产生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但自从那华玉萧一命归天之后,接下来的路倒是一帆风顺,再也无需费心费神的去找其他的藉口了。
如此流水般的时光又往后滑过了十几日,算算路程,之前启程返国的田簌应该已经回到国中,正在准备迎娶镇国公主的一应事宜了。
依着镇国公主的品阶,且又是与他国联姻,这嫁妆章程起码得需数月才能走完。而且公主是由太后一手抚养长大,如今太后又已然老迈,将她远嫁南昭国后,想来是这辈子都见不着了。
于情于理而言,这些嫁妆怎么都得拖延一段时间才能办好,且还得等到南昭国那边送来的聘礼为先,倒也不算太着急。
于是就这样等着拖着,直到入了凉秋时节,南昭国那边已然遣了迎亲队伍送来了十分丰厚的聘礼。
如此皇帝当真是龙颜大悦,毕竟这桩联姻的婚事决定得太过仓促了,田簌又只是南昭国帝最为宠爱的皇子而已,并非南昭国的储君。
但不曾想南昭国帝当真是如同传言之中那般不分轻重的护短,且看这支长长的迎亲队伍,再加上这份厚厚的聘礼喜单,四皇子殿下的这桩婚事的隆重程度,已然远远超过了东宫太子的仪制。
如此盛大庄重之下,迎亲官便趁机提出了要求,“请皇上尽早订下送嫁镇国公主的日期,未央国与南昭国毕竟是相隔着千山万水,即便是快马加鞭也须得十多日方才能到。如今公主的仪仗自然是浩浩荡荡威仪并重,这行程无论如何都是快不了的。而我国帝后已然将婚期定在两月之后的良辰吉日,轻易耽搁不得,还请皇上见谅。”
皇帝合上了手中的礼单,只笑叹道:“贵使此言,朕自然是知道的。但是镇国公主自幼便在太后膝下长大,如今好不容易成人该出嫁了,就如贵使所说,两国之间可相隔着千山万水呢。朕心系两国亲密友好,但太后终究还是舍不得公主。”
听他说的这般模棱两可,这使臣到底也沉不住气了,急道:“皇上,这……”
皇帝只笑着打断了他,“不过朕又怎会让贵使为难呢,如此,便请贵使在驿站歇息几日,再让太后亲手为公主挑选几样嫁妆,也算是尽了她老人家的一份心力了。”
架子也端过了,安抚的话亦是十分顺耳。如此恩威并济素来便是皇帝的习惯手段,对付这么个没甚经验的使臣,当真是小菜一碟。
话都已然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那使臣便也只好道:“贵国太后娘娘当真是慈母心肠。索性现在时日倒也还算宽裕,我国再等上几日,尚且无妨。”
皇帝三言两语的便将些前来迎亲的使臣全都打发去了驿站,时隔不过一日,外边便传来了消息,说七皇子殿下已然到了长乐城外了。
这当真是双喜临门的好事儿,皇帝才遣了人出城去迎接七皇子殿下,很快便有人回来报道,七皇子殿下已然进了城了。
他这厢满心欢喜的等着他那十分令人骄傲的儿子,那厢却又听到了一个消息,殿下只遣了与他随行去江南的两名官员进宫来见皇帝,他自己转身便往国相府奔去了。
皇帝在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不免怔愣了一瞬,但很快他便想起来了,那华七小姐长眠于地下到如今已然两月有余的光景了,有些消息能传入他的耳中,倒也不算奇怪。
他一边暗骂着这个没出息的小子,一边便在正殿接见了那两名风尘仆仆被打发进宫来禀报江南水患情形的朝臣。
看了他们呈上的奏报,皇帝原本被破坏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些。那小子虽说太过儿女情长了,但好在办事的能力是极强的,譬如这桩事他便办得极好,此时的江南恐怕要将他视若神明一般的救世主了。
这若是发生在其他皇子的身上,皇帝定然会十分忌惮,唯恐有人会因此心生了不该有的野心,谋朝篡位的事儿并非没有发生过。
但这可是他一直都寄予厚望的李锦见,皇帝只会怕他闹脾气不肯好好办事儿,将来这东宫之位换人便也就不那么方便了。
而至于在李锦见临去江南时向他所说的那些话,他早抛在脑后,全然忘记了。就好像在他早已将华玉萧的死忘掉了似的,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都不算事情。
打发了那两名属官下去了,皇帝在殿中等待着李锦见进宫来述职。他都已经想好了,左右也是人死不能复生,况且那华玉萧是自己病死的,可不关他的事儿,即便是李锦见十分的愤怒伤心,左右也不过只需要时间,便能抚平心中的伤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