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于朝事上你就管不着我!”
齐侯爷叫齐泰的这一席话给气得直翻白眼,齐泰却是一副根本不在意的样子,还笑嘻嘻地向武旦讨要旨意,好去抄那些贪官的家查他们的罪证。齐侯爷都那样了,武旦哪好再差他?于是齐泰伤心了,也急眼了,将头上的梁帽一揭,佝着腰就朝旁边的柱子撞去:“有志不能伸,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朝臣一片哗然,齐手八脚地将齐泰拉住,劝着。
齐侯爷顿时顾不得自己的小心思了,忙去将齐泰抱住,哭得肝肠寸断:“我的儿啊,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我都依你,我都依你还不成吗?我的小祖宗耶!”
看着抱住儿子哭得稀哩哗啦的齐侯爷,再看看齐泰那副奸计得逞的损样,李成秀只觉得头冒冷汗,实在,实在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反观朝臣们和武旦,都是一副风清云淡的模样,朝臣们还装装样子劝劝齐泰,而武旦连样子都不装,只是一脸无语地看着这对父子。
李成秀意识到,看来这满堂之中就她最没有见识,其他人都是见惯这个场面的。
脑中不由得浮现出荥阳公主那端庄、大气,又高贵的模样,李成秀开始天马行空的乱猜起来,比如说齐侯爷其实是抱养的,并非是荥阳公主亲生的?又比如说,齐侯爷是父承子性?而齐泰,是荥阳公主的隔代遗传起了作用?
齐泰捧了武旦发给他的钧旨,齐泰领着他手下的杀才们满长安地抓人抄家去了,只闹得王家的老太太气急攻心犯了头痛病,又惊得杨淑妇捧着心口喊心痛……这下太医院的太医们可就忙了,跑了东家跑西家,收诊金收得手软,笑得嘴角咧得都看到后槽牙了。
就在长安的医者们大发横财的时候,武旦刚简拔上来的部堂高官们也都来到了两仪殿,准备接受武旦的训诫了。
先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有心急的朝臣准备开始履行新职,却是被武旦一摆手止住了。
武旦说:“先不议事,本宫有几句话想要与大家聊聊。”那位刚上任的工部侍郎退回了朝班中,看着武旦在玉阶顶来回踱了几步,然后停下来看着他们,问:“本宫有一句话想要请教大家,你们做官是为了什么?”
众人武将齐声应答道:“保家卫国!”
众文官也言:“效忠君王,匡扶社稷!”
听了他们的话,武旦淡淡地笑了笑,然后仰头望了望头顶纵横叠错的穹顶,神情低落地道:“诸卿的志向之高远,情操之伟大,实乃令本宫汗颜。”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知道武旦是怎么了,更不知道自己这话说得有何毛病。
就听得武旦又道:“本宫没有你们那么地伟大,本宫当上这个太子并非是我所愿,现在站到这里也非我所想,这一切,皆是父兄的安排和期望。这些日子里,本宫夜以继日地常为朝政烦忧,纠其原因也没有你们说得那么高尚,不过是不想在史书上留一个无用草包的名声罢了。当然,本宫是很想为这个朝廷做点事的,为父亲那双总是拢起的眉头,为总是在我眼前浮现出的长兄的音容笑貌,为了长兄临死前呕着血还不忘赈灾救命之事的模样……在座的都是长安城的老人,关于本宫的情况也都是了解的,也知道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处在这个位置上起,本宫便立誓要做一个有为的太子,没有太高尚的想法,只是想告慰长兄的在天之灵,只是想慈父兹母少些烦忧,只是想让自己心中多些宁静。”
殿下一片静谧,朝臣们神色凝重,尤其是被武旦刚提上来的那些人。
武旦当然也更着重观注这些人,他的目光就不只一次地从他们的脸上掠过。
“你们很多人是第一次站在这两仪殿里,为什么会在今天站在这里?想必答案你们都心中有数!”武旦指了殿下道:“刚才,就在你们所站的位置上,还是别人,可为什么现在换成了你们?因为之前的那些人尸位素餐,贪赃枉法,都被本宫赶出了朝堂。如今换上了你们……”武旦一顿,笑道:“说实话,你们喊的那些口号本宫很不满意。有人曾对本宫说,天下之事,无不是利字当头,本宫深以为然。你们做官是为了什么?当然不乏报国安邦之高尚,亦该有为己之利而奋斗。不外乎青史留名,不外乎光宗耀祖,不外乎做上人上人!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并没有什么不可对人言的!刚才站在你们位置上的那些人都走了,因为尸位素餐,因为贪赃枉法,现在换上你们,你们该如何做?”
“定不辱命!”众文武齐声应道。
武旦看着他们微笑着点点头,又说:“旦也不想辱父兄之期盼,然,旦才志疏浅,见识短薄,还请大家扶助之!”
言罢,一揖到底。
众臣忙整衣冠朝武旦齐齐拜道:“臣等亦有短缺之处,也望太子殿下常指正。”
☆、第233章:
六部来了个大换血,朝堂终于统一了方向,大家都将劲往一片使:赈灾、肃贪、迁都!
实权在握的感觉可真是太好了,以前想做却一直没做的事现在终于可以做了。
武旦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不过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当属赈灾之大事。
新组成的六部效率不错,上午才组建好,下午便拿出了一套详细的方案来。比得王铣清拿的那套“死要钱方案”,新六部的这一套新方案真的是太好了,要形势分析有形势分析,要危险评估有危险评估,钱粮的预算也是笔笔清楚,哪里来哪里去写得明明白白,预计要花多少,先支多少,实用又会在哪个范围内,多少钱粮需要留着当备用金我,每一条都是有估算的,写得既明白又清楚。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们都只想把灾民集中“看管”,好吃好喝地养到明年再各归各家,各找各田,重新开始生产。
“这个你们是不是再商量一下?”李成秀指着“集中看管”那一条道:“把人从家里找出来,又修建临时建筑将他们关进去养着,等来年再放出来,然后再折了临时建筑……你们不觉得浪费吗?”
听得李成秀这么一说,六部官员们都红了脸,其实他们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方法解决啊!
“我们也知道有些不妥,但历来都是这么处置的。”新上任的户部尚书陈少安解释道:“将灾民集中看管,这样可方便管理,还可防止民变……”
李成秀无语道:“那么多的人集中在一起,还方便管理?还有,你们没有听说过那句‘人闲事非多’的话吗?”
陈少安被李成秀奚落得脸上颇有些挂不住,也是欺李成秀年幼,恼了:“那依太子妃之高见,当如何?”
“你还真别怼我,你怼不着,这事儿我还真的有办法。”李成秀说:
齐侯爷叫齐泰的这一席话给气得直翻白眼,齐泰却是一副根本不在意的样子,还笑嘻嘻地向武旦讨要旨意,好去抄那些贪官的家查他们的罪证。齐侯爷都那样了,武旦哪好再差他?于是齐泰伤心了,也急眼了,将头上的梁帽一揭,佝着腰就朝旁边的柱子撞去:“有志不能伸,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朝臣一片哗然,齐手八脚地将齐泰拉住,劝着。
齐侯爷顿时顾不得自己的小心思了,忙去将齐泰抱住,哭得肝肠寸断:“我的儿啊,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我都依你,我都依你还不成吗?我的小祖宗耶!”
看着抱住儿子哭得稀哩哗啦的齐侯爷,再看看齐泰那副奸计得逞的损样,李成秀只觉得头冒冷汗,实在,实在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反观朝臣们和武旦,都是一副风清云淡的模样,朝臣们还装装样子劝劝齐泰,而武旦连样子都不装,只是一脸无语地看着这对父子。
李成秀意识到,看来这满堂之中就她最没有见识,其他人都是见惯这个场面的。
脑中不由得浮现出荥阳公主那端庄、大气,又高贵的模样,李成秀开始天马行空的乱猜起来,比如说齐侯爷其实是抱养的,并非是荥阳公主亲生的?又比如说,齐侯爷是父承子性?而齐泰,是荥阳公主的隔代遗传起了作用?
齐泰捧了武旦发给他的钧旨,齐泰领着他手下的杀才们满长安地抓人抄家去了,只闹得王家的老太太气急攻心犯了头痛病,又惊得杨淑妇捧着心口喊心痛……这下太医院的太医们可就忙了,跑了东家跑西家,收诊金收得手软,笑得嘴角咧得都看到后槽牙了。
就在长安的医者们大发横财的时候,武旦刚简拔上来的部堂高官们也都来到了两仪殿,准备接受武旦的训诫了。
先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有心急的朝臣准备开始履行新职,却是被武旦一摆手止住了。
武旦说:“先不议事,本宫有几句话想要与大家聊聊。”那位刚上任的工部侍郎退回了朝班中,看着武旦在玉阶顶来回踱了几步,然后停下来看着他们,问:“本宫有一句话想要请教大家,你们做官是为了什么?”
众人武将齐声应答道:“保家卫国!”
众文官也言:“效忠君王,匡扶社稷!”
听了他们的话,武旦淡淡地笑了笑,然后仰头望了望头顶纵横叠错的穹顶,神情低落地道:“诸卿的志向之高远,情操之伟大,实乃令本宫汗颜。”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知道武旦是怎么了,更不知道自己这话说得有何毛病。
就听得武旦又道:“本宫没有你们那么地伟大,本宫当上这个太子并非是我所愿,现在站到这里也非我所想,这一切,皆是父兄的安排和期望。这些日子里,本宫夜以继日地常为朝政烦忧,纠其原因也没有你们说得那么高尚,不过是不想在史书上留一个无用草包的名声罢了。当然,本宫是很想为这个朝廷做点事的,为父亲那双总是拢起的眉头,为总是在我眼前浮现出的长兄的音容笑貌,为了长兄临死前呕着血还不忘赈灾救命之事的模样……在座的都是长安城的老人,关于本宫的情况也都是了解的,也知道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处在这个位置上起,本宫便立誓要做一个有为的太子,没有太高尚的想法,只是想告慰长兄的在天之灵,只是想慈父兹母少些烦忧,只是想让自己心中多些宁静。”
殿下一片静谧,朝臣们神色凝重,尤其是被武旦刚提上来的那些人。
武旦当然也更着重观注这些人,他的目光就不只一次地从他们的脸上掠过。
“你们很多人是第一次站在这两仪殿里,为什么会在今天站在这里?想必答案你们都心中有数!”武旦指了殿下道:“刚才,就在你们所站的位置上,还是别人,可为什么现在换成了你们?因为之前的那些人尸位素餐,贪赃枉法,都被本宫赶出了朝堂。如今换上了你们……”武旦一顿,笑道:“说实话,你们喊的那些口号本宫很不满意。有人曾对本宫说,天下之事,无不是利字当头,本宫深以为然。你们做官是为了什么?当然不乏报国安邦之高尚,亦该有为己之利而奋斗。不外乎青史留名,不外乎光宗耀祖,不外乎做上人上人!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并没有什么不可对人言的!刚才站在你们位置上的那些人都走了,因为尸位素餐,因为贪赃枉法,现在换上你们,你们该如何做?”
“定不辱命!”众文武齐声应道。
武旦看着他们微笑着点点头,又说:“旦也不想辱父兄之期盼,然,旦才志疏浅,见识短薄,还请大家扶助之!”
言罢,一揖到底。
众臣忙整衣冠朝武旦齐齐拜道:“臣等亦有短缺之处,也望太子殿下常指正。”
☆、第233章:
六部来了个大换血,朝堂终于统一了方向,大家都将劲往一片使:赈灾、肃贪、迁都!
实权在握的感觉可真是太好了,以前想做却一直没做的事现在终于可以做了。
武旦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不过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当属赈灾之大事。
新组成的六部效率不错,上午才组建好,下午便拿出了一套详细的方案来。比得王铣清拿的那套“死要钱方案”,新六部的这一套新方案真的是太好了,要形势分析有形势分析,要危险评估有危险评估,钱粮的预算也是笔笔清楚,哪里来哪里去写得明明白白,预计要花多少,先支多少,实用又会在哪个范围内,多少钱粮需要留着当备用金我,每一条都是有估算的,写得既明白又清楚。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们都只想把灾民集中“看管”,好吃好喝地养到明年再各归各家,各找各田,重新开始生产。
“这个你们是不是再商量一下?”李成秀指着“集中看管”那一条道:“把人从家里找出来,又修建临时建筑将他们关进去养着,等来年再放出来,然后再折了临时建筑……你们不觉得浪费吗?”
听得李成秀这么一说,六部官员们都红了脸,其实他们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方法解决啊!
“我们也知道有些不妥,但历来都是这么处置的。”新上任的户部尚书陈少安解释道:“将灾民集中看管,这样可方便管理,还可防止民变……”
李成秀无语道:“那么多的人集中在一起,还方便管理?还有,你们没有听说过那句‘人闲事非多’的话吗?”
陈少安被李成秀奚落得脸上颇有些挂不住,也是欺李成秀年幼,恼了:“那依太子妃之高见,当如何?”
“你还真别怼我,你怼不着,这事儿我还真的有办法。”李成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