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奶娘的奶长大的。平白无故地,你问这个干什么?”
“问问还不行?”杨妡俯在她肩头靠来靠,忽地自嘲般笑来,真没想到,她二十多岁的成年人有朝一日竟会在个八~九岁的小姑娘身上寻找安慰。
可听杨姵这般讲,心里仍是感动不已。
在杨府,除了张氏,杨姵就是对她最好的人。
从今而后,不管怎样,她总是要护着这个名义上的姐姐。
杨妡很快地敛了情绪,做出兴高采烈的模样道:“你不是说庙会有许多新奇的小玩意儿,咱们去逛逛?”
杨姵自然说好。
沿着口袋胡同直走过去,穿过卖绫罗绸缎、针头线脑的摊位便是卖各样绢花发簪、布老虎拨浪鼓等小物件的货摊,甚至还有卖蛐蛐、小兔子、小奶狗的。
杨妡对这些不感兴趣,架不住杨姵喜欢,也便耐心地陪着她挑选。
两人有商有量地选了九连环、桃木根刻的笔山、竹枝镂空的笔筒,杨姵又买了对灰毛小兔子。
一路下来,小厮双手拎的满满的,红莲跟桃枝也各提了两袋点心。
杨峻好脾气地问:“还有什么想要的,如果没有就回去了,晒太久怕头晕。”
两个姑娘确实也有些累,便从善如流顺着原路回到停放马车的地方。
想必庙会的喧闹,护国寺胡同倒是清净得多。
车夫们闲着无事,有的靠着树干打盹儿,有的凑在一处玩骰子,其余人都没回来,只除了魏家那个曾无礼地盯着杨妡看的魏珞。
他懒散地坐在车辕上,手里攥一把刻刀,正低头雕刻着什么,袍子胡乱撩在一旁,露出里面月白色的膝裤。
两条腿既长且直,垂在车旁。
听到脚步声,他警觉地抬头,眸光在杨妡身上定了定,很快地转向杨峻,唇角露一丝浅笑,“大表哥,两位表妹。”长腿一伸,从车架上跳下来。
“你早回来了?”杨峻含笑走上前,视线停在他手中刻刀上,“你会木刻?”
魏珞笑道:“说不上会,就是没事时候刻着玩儿。”
杨妡偷眼望去,他手里一只野雁已经初具雏形,伸长脖子,张着双翅似乎要腾空而起。
杨姵也注意到,笑着问道:“三表哥刻得是水鸭子?”
杨妡“噗嗤”笑了,悄声道:“那是大雁。”
杨姵闹了个大红脸。
魏珞笑着解围,“京都这边雁不多,四表妹不认得也是应该,”说着手掌一翻,不知怎么就出来一只野鸡,“这个已经刻好了,给四表妹玩吧,大雁很快就好,五表妹稍等会儿。”
杨姵高兴地道谢接过。
杨妡也跟着上前行礼,“有劳表哥,不用太赶,我不急。”
魏珞笑一笑,“很快的。”
两人离得近,相距不过三尺。
杨妡平视过去恰能看到他胸口,被浅薄夏衫包裹下紧实的腱子肉,随着他的心跳一起一落。莫名地感觉不安与恐慌。
明明他才十五岁,身量比杨峻挨了足足一个头。
可她与杨峻站在一起只感受到如坐春风般的和煦,而在魏珞面前,却有种令人无法忽视的压力。
好在,魏珞很快又回到车辕边,低头继续刻那只野雁。
杨妡暗舒口气,跟杨姵凑到一起看野鸡。
平心而论,魏珞的雕工真是不错,野*冠高耸,双目圆睁,看上去活灵活现生动逼真。
杨姵爱不释手。
杨妡笑道:“听说野鸡很好看的,比家养的鸡漂亮多了,要不给它上上色?”
如果上色的话就得买了赭石朱砂等物,还得买相应的画笔,杨姵面上有几分犹豫,“会不会太麻烦了?”
杨峻闻言道:“你要是喜欢就试试,颜料和笔我那里都有,不过要是上不好可就洗不掉了,你想清楚点儿。”
杨姵思量片刻,终是按捺不住自己动手的渴望,应道:“我尽量仔细点就是,再去跟父亲要幅野鸡画照着。”
杨峻宠溺地拍拍她的头,“都随你。”
见主子们没在说话,青藕笑着上前禀道:“回少爷姑娘,方才寺里遣人过来说老夫人用过了午饭正歇晌,未正还有一场经,估摸着申初才能完,让姑娘们逛累了就到客舍歇会儿。”
原本的打算是魏氏歇完晌就往回走,难得她竟然来了兴致想再听一场,杨峻自不会违背,便笑着对杨妡道:“我送你俩过去,”扬声对魏珞道,“三表弟暂且在此等会,要是有人回来,就告诉他们声。”
魏珞简短地应一声,三步两步过来,掌心一摊,上面是只婴儿拳头大的野雁。
杨妡伸手接过,目光不可避免地落在他的手上。
麦色的肌肤,密密布了层薄茧,尤其虎口处,比旁处更明显些——只有长期握剑的手才会有这样的茧子。
他肯定很痴迷于习武。
杨妡不由仰头,正对上他的双眸,幽深黑亮,宛如一潭古井平淡无波,瞧不到底儿。
只数息,古井便起了波澜。
魏珞目光转冷,似恼似怒,又像有几分恨意,一言不发地甩手就走。
杨妡瞧得清楚,心中也起了火。
她没招他惹他,就这大雁也是他主动要送的,她根本不曾求过,何至于被他甩脸子。一时性起,恨不得把这大雁当头扔到他后脑勺上。
只苦于旁边除了魏杨两家的马车,还有别府车驾在。
等哪天寻个合适的机会,她定要好生质问他几句。
两人到了客舍,不期然竟看到了杨娥,原来她并没有去逛庙会,而是一直陪在魏氏身旁伺候。
这么孝顺的孙女儿,就算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是她害魏氏生病,恐怕大家也不愿意相信。
杨妡无奈地摇摇头,笑着将买的糕点送给她一份。
杨娥当面拆开油纸包尝了几块,连声夸,“好吃,这绿豆糕府里也做,比这个糯却没有这个酥……五妹妹有心,多谢。”
看上去毫无芥蒂似的。
杨妡陪着说了会儿话,见青藕端来铜盆,便去梳洗更衣,重新梳了头发换了衣裳。
直到申正,两家人才往回赶。
张氏脸色瞧着不
“问问还不行?”杨妡俯在她肩头靠来靠,忽地自嘲般笑来,真没想到,她二十多岁的成年人有朝一日竟会在个八~九岁的小姑娘身上寻找安慰。
可听杨姵这般讲,心里仍是感动不已。
在杨府,除了张氏,杨姵就是对她最好的人。
从今而后,不管怎样,她总是要护着这个名义上的姐姐。
杨妡很快地敛了情绪,做出兴高采烈的模样道:“你不是说庙会有许多新奇的小玩意儿,咱们去逛逛?”
杨姵自然说好。
沿着口袋胡同直走过去,穿过卖绫罗绸缎、针头线脑的摊位便是卖各样绢花发簪、布老虎拨浪鼓等小物件的货摊,甚至还有卖蛐蛐、小兔子、小奶狗的。
杨妡对这些不感兴趣,架不住杨姵喜欢,也便耐心地陪着她挑选。
两人有商有量地选了九连环、桃木根刻的笔山、竹枝镂空的笔筒,杨姵又买了对灰毛小兔子。
一路下来,小厮双手拎的满满的,红莲跟桃枝也各提了两袋点心。
杨峻好脾气地问:“还有什么想要的,如果没有就回去了,晒太久怕头晕。”
两个姑娘确实也有些累,便从善如流顺着原路回到停放马车的地方。
想必庙会的喧闹,护国寺胡同倒是清净得多。
车夫们闲着无事,有的靠着树干打盹儿,有的凑在一处玩骰子,其余人都没回来,只除了魏家那个曾无礼地盯着杨妡看的魏珞。
他懒散地坐在车辕上,手里攥一把刻刀,正低头雕刻着什么,袍子胡乱撩在一旁,露出里面月白色的膝裤。
两条腿既长且直,垂在车旁。
听到脚步声,他警觉地抬头,眸光在杨妡身上定了定,很快地转向杨峻,唇角露一丝浅笑,“大表哥,两位表妹。”长腿一伸,从车架上跳下来。
“你早回来了?”杨峻含笑走上前,视线停在他手中刻刀上,“你会木刻?”
魏珞笑道:“说不上会,就是没事时候刻着玩儿。”
杨妡偷眼望去,他手里一只野雁已经初具雏形,伸长脖子,张着双翅似乎要腾空而起。
杨姵也注意到,笑着问道:“三表哥刻得是水鸭子?”
杨妡“噗嗤”笑了,悄声道:“那是大雁。”
杨姵闹了个大红脸。
魏珞笑着解围,“京都这边雁不多,四表妹不认得也是应该,”说着手掌一翻,不知怎么就出来一只野鸡,“这个已经刻好了,给四表妹玩吧,大雁很快就好,五表妹稍等会儿。”
杨姵高兴地道谢接过。
杨妡也跟着上前行礼,“有劳表哥,不用太赶,我不急。”
魏珞笑一笑,“很快的。”
两人离得近,相距不过三尺。
杨妡平视过去恰能看到他胸口,被浅薄夏衫包裹下紧实的腱子肉,随着他的心跳一起一落。莫名地感觉不安与恐慌。
明明他才十五岁,身量比杨峻挨了足足一个头。
可她与杨峻站在一起只感受到如坐春风般的和煦,而在魏珞面前,却有种令人无法忽视的压力。
好在,魏珞很快又回到车辕边,低头继续刻那只野雁。
杨妡暗舒口气,跟杨姵凑到一起看野鸡。
平心而论,魏珞的雕工真是不错,野*冠高耸,双目圆睁,看上去活灵活现生动逼真。
杨姵爱不释手。
杨妡笑道:“听说野鸡很好看的,比家养的鸡漂亮多了,要不给它上上色?”
如果上色的话就得买了赭石朱砂等物,还得买相应的画笔,杨姵面上有几分犹豫,“会不会太麻烦了?”
杨峻闻言道:“你要是喜欢就试试,颜料和笔我那里都有,不过要是上不好可就洗不掉了,你想清楚点儿。”
杨姵思量片刻,终是按捺不住自己动手的渴望,应道:“我尽量仔细点就是,再去跟父亲要幅野鸡画照着。”
杨峻宠溺地拍拍她的头,“都随你。”
见主子们没在说话,青藕笑着上前禀道:“回少爷姑娘,方才寺里遣人过来说老夫人用过了午饭正歇晌,未正还有一场经,估摸着申初才能完,让姑娘们逛累了就到客舍歇会儿。”
原本的打算是魏氏歇完晌就往回走,难得她竟然来了兴致想再听一场,杨峻自不会违背,便笑着对杨妡道:“我送你俩过去,”扬声对魏珞道,“三表弟暂且在此等会,要是有人回来,就告诉他们声。”
魏珞简短地应一声,三步两步过来,掌心一摊,上面是只婴儿拳头大的野雁。
杨妡伸手接过,目光不可避免地落在他的手上。
麦色的肌肤,密密布了层薄茧,尤其虎口处,比旁处更明显些——只有长期握剑的手才会有这样的茧子。
他肯定很痴迷于习武。
杨妡不由仰头,正对上他的双眸,幽深黑亮,宛如一潭古井平淡无波,瞧不到底儿。
只数息,古井便起了波澜。
魏珞目光转冷,似恼似怒,又像有几分恨意,一言不发地甩手就走。
杨妡瞧得清楚,心中也起了火。
她没招他惹他,就这大雁也是他主动要送的,她根本不曾求过,何至于被他甩脸子。一时性起,恨不得把这大雁当头扔到他后脑勺上。
只苦于旁边除了魏杨两家的马车,还有别府车驾在。
等哪天寻个合适的机会,她定要好生质问他几句。
两人到了客舍,不期然竟看到了杨娥,原来她并没有去逛庙会,而是一直陪在魏氏身旁伺候。
这么孝顺的孙女儿,就算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是她害魏氏生病,恐怕大家也不愿意相信。
杨妡无奈地摇摇头,笑着将买的糕点送给她一份。
杨娥当面拆开油纸包尝了几块,连声夸,“好吃,这绿豆糕府里也做,比这个糯却没有这个酥……五妹妹有心,多谢。”
看上去毫无芥蒂似的。
杨妡陪着说了会儿话,见青藕端来铜盆,便去梳洗更衣,重新梳了头发换了衣裳。
直到申正,两家人才往回赶。
张氏脸色瞧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