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笑着说道:“可不就是像啊,依奴婢看,罗小姐和咱家三姑奶奶有两三分的相像呢。”

    罗锦言心中称奇,三姑奶奶?这是张家那位大归的姑奶奶?

    徐夫人不住点头,问道:“可有小字?”

    罗锦言轻声说道:“小女小字惜惜。”

    “惜惜?”徐夫人重复着,道,“这名字真好听,娇滴滴的,可又朗朗上口。”

    说着,让丫鬟取了见面礼来,给罗锦言的是一串蜜蜡石手串,罗锦言重又施品谢过。

    徐夫人又问了问她平日里读些什么书,罗锦言知道徐夫人不是普通女子,也就没有瞒她,道:“小女读过女诫和列女传也读过,但性子疏懒,平日里最喜读各种游记和杂记。”

    徐夫人闻言哈哈大笑,笑声爽朗,道:“那可有读过《浮生偶寄》?”

    罗锦言含笑点头:“沧海叟的《浮生偶寄》是小女最喜欢的,百读不厌,这本书不同于寻常游记,寻常游记多是写的名川大山,而沧海叟的这本书却是以市井小记为主,妙趣横生,别致不俗。”

    《浮生偶寄》并不出名,知道的人很少,罗锦言张口就能说出沧海叟三个字,而且还能说得头头是道,一看就不是空泛之言,她是真的读过。

    徐夫人的兴致更高了,对身边的嬷嬷道:“你去把三姑奶奶请过来。”

    过不多时,张三姑奶奶便来了。她也就是二十三四岁的年纪,打扮得极其素净,穿一件深蓝色素面褙子,月白色挑红裙子,乌黑的秀发上插着白玉簪子,虽是脂米分未施,但一张俏脸却难掩丽色。

    罗锦言看到她时,也是吃了一惊,两人的眉眼果是有几分相似。

    张三姑奶奶是寡居之人,平日里甚少见客,但罗锦言只是未及笄的小姑娘,也就没有太多讲究了。

    徐夫人笑着给两人引见,听说这是罗郎中的爱女,张三姑奶奶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张傻乎乎的脸来,她忍不住牵牵嘴角。

    徐夫人笑道:“你看看,这孩子和你小时候是不是有几分像呢?”

    张三姑奶奶这才仔细端祥面前这个如朝华晨露般的小姑娘,果然和她有点相像,难怪罗郎中那天会失礼,想来也是这样认为吧。

    张三姑奶奶送给罗锦言的见面礼是一面巴掌大的西洋小镜子,那小镜子平时不用时就是个雕工精美的小盒子,触动机括,镜子便弹出来,甚至是新鲜有趣。

    罗锦言谢过张三姑奶奶,张三姑奶奶见她并没有把镜子交给丫鬟,而是一直拿在手里,显然是真的喜欢,就笑着对她道:“我那里还有几件西洋玩意儿,若是母亲舍得放了你,你就跟我去看看。”

    徐夫人听她这么说,嗔怪道:“一会儿还要留惜惜在我屋里用饭,你要带她去你屋里,那就快去快回。”

    ****

    小妖精们,你们太腻害了,我就是小睡了一会儿,月票就破百了,好吧,明天三更,第一更在上午,不见不散啊。

    第二二六章 惜分钗

    宁王之乱前,朝廷并未全面海禁,虽然严禁私造船只,但在同德十一年、十五年和同德二十年,朝廷曾经三度派出商船,将茶叶、丝绸和瓷器运往番邦,带回香料、珊瑚、珠宝,在江南、福建和京城,也经常看到东瀛和西洋的客商。但是同德二十八年之后,朝廷全面海禁,之后十几年来,再没有派过官船出海,西洋物件更是物以稀为贵。

    张三姑奶奶住在跨院里,小小的院落打理得极是雅致,廊下种着一棵西府海棠,不远处还有一株碗口粗细的香樟树,靠墙的地方则立着一座秋千架。

    两个没留头的小丫头欢快地跑过来行礼,都穿着粉衣绿裙,其中一个手里还拿着鸡毛毽子,一看就知道,刚才她们两个正在踢毽子。

    这和罗锦言想像中孀居院子完全不同,不是应该是青灯古佛,满地青苔吗?

    待到进了屋子,罗锦言就更是觉得这位张三姑奶奶是个妙人了。

    屋里的陈设虽然素净端庄,但随处可见精致玲珑的小玩意,小鸟机括的西洋钟,绘着西洋美人的玻璃炕屏,甚至还摆着个金发碧眼的西洋娃娃。

    炕桌上放着一本书,有趣的是还夹着一个带缨络的书签。

    一个穿着妃色镶桃红联珠纹比甲的漂亮丫鬟和另一个穿着茜红色缠枝暗纹比甲的丫鬟,捧了茶和点心进来,一个头上插着金镶青玉石葫芦簪子,另一个则插了金镶芙蓉石的桃花簪子,两人都生得杏眼桃腮,花样容貌。

    罗锦言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姑娘,可是看到这两个丫鬟还是暗自吃惊。

    别说是张三姑奶奶这样的孀居妇人,就是那些富贵双全的贵妇,也很少会把身边丫鬟养成这样的,何况还都是花容月貌。

    张三姑奶奶见她的目光在两个丫鬟身上略做停留,便笑着说道:“我自己这样就算了,再不把身边的人好好打扮打扮,那也太亏了。”

    说着就哈哈大笑起来,笑容爽朗大方,她本是个气质温婉的美人,这一笑之间,却是妩媚娇艳,满室生辉。

    罗锦言决定回去以后,好好打听打听这位张三姑奶奶的事,听说她是和离的,这样一个性格活泼的美人,她的夫君怎么会舍得与她和离呢?

    “凤阳先生走遍天下绘制出古今第一舆图,三姑奶奶,您也一定去过很多地方吧?”

    罗锦言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沧海叟曾在《浮生偶寄》中提到过市井小儿嬉戏的乐事,所以她猜测当时张谨夫妇应该是随身带着孩子的,而张三姑奶奶是张谨最小的女儿。

    张三姑奶奶果然点头,道:“我是在飞庐船上出生的,当时我爹和我娘正坐船在广西游历,后来我渐渐长大,跟着他们去过很多地方,直到锦衣卫把我们带回京城。”

    赵极亲政之后,便让张谨回京,张谨婉拒,带着妻儿就此失踪,多年后却在江南出现,四处讲学,名声鼎沸。赵极得知后大怒,认为张谨给脸不要脸,派了锦衣卫把张谨抓回京城,锦衣卫到了之后,却见张家众人早已收拾好箱笼,正在等着他们。回京之后,张谨便带着长子献上了舆图。

    赵极将这舆图视若珍宝,罗锦言也只见过一次,那次她亲自到皇子们读书的东三所看望赵思,因为赵熙已经开府出宫,东三所里也只有赵思一人。

    内侍说秦阁老向

章节目录

最春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姚颖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姚颖怡并收藏最春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