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都说好。
新任县尊大人把邵举人一家都接到了县衙,这事儿,很快阎马二人也都知道了。二人都认为,这委实不是个好现象。正当二人各种盘算之际,段太太就带着一匣子红参,上了县尊太太的门儿。
还是阎氏引荐的,阎氏笑道,“我这位姐姐,新近刚收的好红参。这样的好东西,我们想着,这县里,也就是您兴许配药会用了。”
何子衿瞧着前马太太与现马太太联袂而来,当真是心下感慨,世间之大,无奇不有啊。尽管阎氏常在外说她坏话,何子衿并不很将阎氏放在心上,这种能将坏话说出来的人,能直接把未婚夫揍成太监的人,阎氏的性子,狠在外头。何子衿倒很是打量了段太太一眼,段太太三十五六岁的模样,一双笑眼,瓜子脸,白面皮,眼角有些岁月的痕迹,不过,让何子衿说,倘段太太在阎氏这个年岁,其美貌绝不在阎氏以下。段太太话并不多,就是恭恭敬敬的把红参奉上。何子衿笑道,“红参是个贵重东西,我平日里用的并不多。倒是我家里有长辈,还有邵举人来县里治腿,不知要不要用这些。”令丸子接了段太太手里的匣子,何子衿道,“去给大夫看看,这参可用得?”
阎氏说一通“配药”的话,原就是要打听一下邵举人的事的,见何子衿都主动提了,便道,“邵举人以前在咱们书院教书,阖县都有名的。”
何子衿笑,“是啊,谁说不是呢。连我这刚来县里没多久的,都听说过。”
阎氏心下一动,“您消息可真灵通。”
何子衿笑,“我们老爷都把人接来了,我要再不灵通,那就是个聋子了。”
阎氏笑起来,又将段氏介绍给何子衿认识,段氏完全不提什么邵举人不邵举人的,段氏道,“小妇人在榷场那里经营些来往的红参、皮货、绸缎等生意,您以后有什么事,只管吩咐。”
何子衿笑道,“少不得要麻烦段太太的,我与阎嫂子就透脾气,阎嫂子介绍的人,断不会有差。段太太闲了,也只管过来坐坐。”
段太太恭敬应了。
阎氏见何子衿在段太太面前称她“嫂子”,也倍觉有脸。
一时,丸子回来,说给大夫看了,都是上等参。何子衿便问多少银钱,,阎氏连忙道,“原就是孝敬您的。”
何子衿笑,“平日里咱们说说话,赠个胭脂水粉的无妨,嫂子要总拿这样的贵重东西来,我哪里能白收呢。何况,我也是要孝敬长辈的。”
何子衿不肯白收,段太太就说了个成本价,何子衿当下命丸子秤了银子。
及至阎氏段太太告辞,俩人同乘一车,阎氏凝眉思量,似有心事。段太太就说了,“我说妹妹,看县尊太太这秤银子的爽快劲儿,她可不似个穷的。”
这话,正中阎氏心事。阎氏本就不是个嘴牢的,不然,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私下笑话何子衿,然后,这话儿不叫人传了出去。阎氏当下就说了,“可不是么。明明我哥打听出来,说这县尊太太娘家出生寻常,就是个普通的小地主。你看她叫丫环秤银子的模样,浑不当回事的样子。”
“是啊。”段太太应着阎氏的话,心里却是想,非但秤银子爽快,就是这位县尊太太见到红参时的模样,也不似没见过世面的。
段太太不着痕迹的扫了阎氏凝重的脸色一眼,心说,定是这群家伙弄错了,搞不好,县尊太太那璎珞,就是皇后娘娘赏的。
思及此处,段太太心下一喜,立刻便有了主意。
第318章 北昌行之六
何子衿去与窦太医请教了回红参的事,知道是难得的上等成色红参,参这样东西,补元气是极好的,但也不能乱补,物极必反,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容易出事。何子衿拿了两支给窦太医,请窦太医在给邵举人的药里使,剩下的分三份,孝敬了朝云师傅一份,余下的何子衿留一支自己做面脂时用,另外还顺道请窦太医给阿念把把脉,得知阿念不必滋补,何子衿就将余下的红参收起来,想着待以后给她娘她祖母送去,或是自己吃,或是送人,都是极好的。
窦太医给邵举人正骨那日,何子衿没去看,她是听阿念说的,阿念都道,“邵举人当真是硬骨头,布巾子都咬出血,也没吭一声。连窦大夫都说,纵是武将,有这般忍性的都不多见。”
何子衿道,“邵举人这要生活在三国时,这就是关公第二啊。”
阿念亦十分赞叹,“真大丈夫也。”
夫妻俩感慨一回邵举人,阿念给何涵写了封信,准备差余镖头送去了北靖关。还与子衿姐姐道,“咱们来这些日子了,家里定惦记着。子衿姐姐给祖母、岳父岳母写封信,我让余镖头顺道走一趟北昌府。还有,把前儿得的红参给祖母和岳母捎几根去。”
何子衿道,“这也别急了,给阿涵哥送信,好歹也得备份东西呢。自上回在帝都相见,阿涵哥这好几年没见,兴许又得儿女了呢。还有给阿涵哥媳妇的东西,薄厚的总得预备一份。”
阿念笑,“还是你们女人家心细。”俩人商量着给何涵备了东西,其实,东西啥的,何子衿真不缺,当初何家就是把家搬过来了。更兼江仁一向是个精明的,自帝都贩了不少绸缎过来,在北昌府,皮毛参葺这样的东西不稀罕,江南的丝绸却是难得。何子衿细心挑了几样得用的,花色也是细心选的,有男人用的稳重颜色,也有年轻妇人的雅致花样,更有孩子们用的色调活泼的料子。再者,银子打的手镯脚镯长命锁三套,都分类备好了。反正是走一趟,何子衿还装了两坛子打帝都带来的酸笋。何家人都爱吃这一口,以前在蜀中时山上山下都是竹子,每年都腌好些。改不了这口味儿,到了帝都,气侯缘故,帝都本地的笋不多,但帝都这样的繁华地界儿,总不会没了笋吃。只是价钱上要比蜀中贵许多,可吃惯了的东西,纵是贵些,何老娘那样的心疼银钱,也要买些来泡了酸笋吃的。后来是胡文想的法子,本身家里有烤鸭铺子,待到春天,也有春笋的菜色,更兼吃惯了酸笋,干脆也做些酸笋在铺子里卖,什么酸笋鱼酸笋鸭的,也挺受欢迎。酸笋这东西,没吃过的,刚一吃可能有些不习惯,但吃惯了的,还真离不了。所以,每年何家是要做不少酸笋的。何子衿还带了许多笋干过来,装了两袋子一并给何涵捎了去。
给家里的就是红参,何子衿把自己用红参做的面脂,给她娘装了两盒,一盒给她娘,一盒给她祖母,还在信上说了,一个月之内要用完了。另外,红参怎么吃,也在信里注明了。家里出身小康,自小吃穿是不愁的,但这样的贵重物儿吃用也是极少的。
待何子衿把送东西的事儿忙活清楚,江仁同余镖头一道去的北靖关,江仁
新任县尊大人把邵举人一家都接到了县衙,这事儿,很快阎马二人也都知道了。二人都认为,这委实不是个好现象。正当二人各种盘算之际,段太太就带着一匣子红参,上了县尊太太的门儿。
还是阎氏引荐的,阎氏笑道,“我这位姐姐,新近刚收的好红参。这样的好东西,我们想着,这县里,也就是您兴许配药会用了。”
何子衿瞧着前马太太与现马太太联袂而来,当真是心下感慨,世间之大,无奇不有啊。尽管阎氏常在外说她坏话,何子衿并不很将阎氏放在心上,这种能将坏话说出来的人,能直接把未婚夫揍成太监的人,阎氏的性子,狠在外头。何子衿倒很是打量了段太太一眼,段太太三十五六岁的模样,一双笑眼,瓜子脸,白面皮,眼角有些岁月的痕迹,不过,让何子衿说,倘段太太在阎氏这个年岁,其美貌绝不在阎氏以下。段太太话并不多,就是恭恭敬敬的把红参奉上。何子衿笑道,“红参是个贵重东西,我平日里用的并不多。倒是我家里有长辈,还有邵举人来县里治腿,不知要不要用这些。”令丸子接了段太太手里的匣子,何子衿道,“去给大夫看看,这参可用得?”
阎氏说一通“配药”的话,原就是要打听一下邵举人的事的,见何子衿都主动提了,便道,“邵举人以前在咱们书院教书,阖县都有名的。”
何子衿笑,“是啊,谁说不是呢。连我这刚来县里没多久的,都听说过。”
阎氏心下一动,“您消息可真灵通。”
何子衿笑,“我们老爷都把人接来了,我要再不灵通,那就是个聋子了。”
阎氏笑起来,又将段氏介绍给何子衿认识,段氏完全不提什么邵举人不邵举人的,段氏道,“小妇人在榷场那里经营些来往的红参、皮货、绸缎等生意,您以后有什么事,只管吩咐。”
何子衿笑道,“少不得要麻烦段太太的,我与阎嫂子就透脾气,阎嫂子介绍的人,断不会有差。段太太闲了,也只管过来坐坐。”
段太太恭敬应了。
阎氏见何子衿在段太太面前称她“嫂子”,也倍觉有脸。
一时,丸子回来,说给大夫看了,都是上等参。何子衿便问多少银钱,,阎氏连忙道,“原就是孝敬您的。”
何子衿笑,“平日里咱们说说话,赠个胭脂水粉的无妨,嫂子要总拿这样的贵重东西来,我哪里能白收呢。何况,我也是要孝敬长辈的。”
何子衿不肯白收,段太太就说了个成本价,何子衿当下命丸子秤了银子。
及至阎氏段太太告辞,俩人同乘一车,阎氏凝眉思量,似有心事。段太太就说了,“我说妹妹,看县尊太太这秤银子的爽快劲儿,她可不似个穷的。”
这话,正中阎氏心事。阎氏本就不是个嘴牢的,不然,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私下笑话何子衿,然后,这话儿不叫人传了出去。阎氏当下就说了,“可不是么。明明我哥打听出来,说这县尊太太娘家出生寻常,就是个普通的小地主。你看她叫丫环秤银子的模样,浑不当回事的样子。”
“是啊。”段太太应着阎氏的话,心里却是想,非但秤银子爽快,就是这位县尊太太见到红参时的模样,也不似没见过世面的。
段太太不着痕迹的扫了阎氏凝重的脸色一眼,心说,定是这群家伙弄错了,搞不好,县尊太太那璎珞,就是皇后娘娘赏的。
思及此处,段太太心下一喜,立刻便有了主意。
第318章 北昌行之六
何子衿去与窦太医请教了回红参的事,知道是难得的上等成色红参,参这样东西,补元气是极好的,但也不能乱补,物极必反,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容易出事。何子衿拿了两支给窦太医,请窦太医在给邵举人的药里使,剩下的分三份,孝敬了朝云师傅一份,余下的何子衿留一支自己做面脂时用,另外还顺道请窦太医给阿念把把脉,得知阿念不必滋补,何子衿就将余下的红参收起来,想着待以后给她娘她祖母送去,或是自己吃,或是送人,都是极好的。
窦太医给邵举人正骨那日,何子衿没去看,她是听阿念说的,阿念都道,“邵举人当真是硬骨头,布巾子都咬出血,也没吭一声。连窦大夫都说,纵是武将,有这般忍性的都不多见。”
何子衿道,“邵举人这要生活在三国时,这就是关公第二啊。”
阿念亦十分赞叹,“真大丈夫也。”
夫妻俩感慨一回邵举人,阿念给何涵写了封信,准备差余镖头送去了北靖关。还与子衿姐姐道,“咱们来这些日子了,家里定惦记着。子衿姐姐给祖母、岳父岳母写封信,我让余镖头顺道走一趟北昌府。还有,把前儿得的红参给祖母和岳母捎几根去。”
何子衿道,“这也别急了,给阿涵哥送信,好歹也得备份东西呢。自上回在帝都相见,阿涵哥这好几年没见,兴许又得儿女了呢。还有给阿涵哥媳妇的东西,薄厚的总得预备一份。”
阿念笑,“还是你们女人家心细。”俩人商量着给何涵备了东西,其实,东西啥的,何子衿真不缺,当初何家就是把家搬过来了。更兼江仁一向是个精明的,自帝都贩了不少绸缎过来,在北昌府,皮毛参葺这样的东西不稀罕,江南的丝绸却是难得。何子衿细心挑了几样得用的,花色也是细心选的,有男人用的稳重颜色,也有年轻妇人的雅致花样,更有孩子们用的色调活泼的料子。再者,银子打的手镯脚镯长命锁三套,都分类备好了。反正是走一趟,何子衿还装了两坛子打帝都带来的酸笋。何家人都爱吃这一口,以前在蜀中时山上山下都是竹子,每年都腌好些。改不了这口味儿,到了帝都,气侯缘故,帝都本地的笋不多,但帝都这样的繁华地界儿,总不会没了笋吃。只是价钱上要比蜀中贵许多,可吃惯了的东西,纵是贵些,何老娘那样的心疼银钱,也要买些来泡了酸笋吃的。后来是胡文想的法子,本身家里有烤鸭铺子,待到春天,也有春笋的菜色,更兼吃惯了酸笋,干脆也做些酸笋在铺子里卖,什么酸笋鱼酸笋鸭的,也挺受欢迎。酸笋这东西,没吃过的,刚一吃可能有些不习惯,但吃惯了的,还真离不了。所以,每年何家是要做不少酸笋的。何子衿还带了许多笋干过来,装了两袋子一并给何涵捎了去。
给家里的就是红参,何子衿把自己用红参做的面脂,给她娘装了两盒,一盒给她娘,一盒给她祖母,还在信上说了,一个月之内要用完了。另外,红参怎么吃,也在信里注明了。家里出身小康,自小吃穿是不愁的,但这样的贵重物儿吃用也是极少的。
待何子衿把送东西的事儿忙活清楚,江仁同余镖头一道去的北靖关,江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