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家里事能帮着照管一二,叫阿涵一心当差奔前程就好。”
沈氏深以为然,又与何子衿道,“阿节在北靖关谋了个小旗当。”
何子衿笑道,“我还不知道呢,阿珍也不大清楚,娘你怎么晓得的?”
“阿节托人带信给阿冽,阿冽说的,说阿节现在手下有十个人哪。”
何子衿听得直乐,笑道,“可算是天遂人愿了,他不就是想着当兵么。”小旗说来是军中最低的管理层了,说管理层都有些勉强。何涵是百户,手下管着一百号人。百户手下是总旗,一个百户手下有两位总旗,一位总旗管五十人。总旗之下是小旗,一个总旗,手下是五个小旗,每个小旗管十人。姚节这个,没有直接当兵,还当了个小旗,可见也是照顾他的。
“是啊。”沈氏也笑眯眯的,“阿节还说,在北靖关当兵带劲儿来着。”
何老娘道,“阿节这孩子,服得了辛苦,以后定有出息。”
何子衿问,“阿节家没有人来找过他么?”
沈氏叹口气,“不知是不是他信上没写到哪儿当兵,不然家里知道了,怎么着也要打发可靠家仆过来寻一寻的。”
何老娘不似沈氏委婉,道,“这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要是阿节有亲娘,你看有没有人来找!就是王氏(何涵母)那样的刁钻人,要不是为着找阿涵,她哪辈子离过碧水县啊,以前连咱们老家的州府都没去过,那回硬是跟着阿涵他爹跑去了帝都,这又找来北昌府,这就是亲娘。亲娘为着自己的孩子,刀山火海,都去得的。”
沈氏道,“看母亲说的,阿节或者就因生母早逝,才这般上进呢。”
何老娘点头,“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有出息。”
说一回家常琐事,何子衿打算着,母亲好容易来一回沙河县,就想着带母亲去榷场走一走,何老娘也是要一道去的。于是,就祖母孙三人,一并定下了去榷场的行程。
何恭不去,何恭虽是送老母亲过来闺女这里,但正经差使也记在心上呢,何恭主要是关心沙河县的教育,很是欢喜的同沈氏道,“这也不是我自夸,女婿把县学办的真不错。”
沈氏问,“今天又去看了?”
“不是又去,昨儿没看完,明天还去呢。”何恭自来是个学诗书的,平日里也很注意教育,道,“县学的屋舍虽不是新的,该修的也都修了,屋里刷的大白,就显得亮堂。以前县学里才十几个人,如今都四个班了。”
沈氏笑,“阿念这孩子,倒是塌得下心来,”把阿念想留任的事同丈夫说了,“咱们都想一处去了。我听巡抚太太说,巡抚大人私下都说阿念官儿做得用心,今年考评必是上等的。咱们子衿说,阿念也想继续留任,不急着升官儿,说一任三年时间有些短,治理县城也看不出大成绩来,要再留一任。”
何恭点点头,“这也好。沙河县这才刚开个头儿,要是现在离了沙河县,未免可惜。”
“这些我不懂,只要咱们一家子都在一处,我就觉着欢喜。”说着,沈氏不禁感慨,“你说,孩子在身边,能有多少年呢。从阿冽一科举,我就盼着日子能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孩子不科考,以后没出息。科考成了,又要天南海北的外任为官,想一想,就舍不得。”
“儿女就是小鸟,长大了都要离巢的。”何恭温声道,“给儿女娶嫁相宜之人,像咱们一样,夫唱妇随,夫妻恩爱,白头到老。他们小夫妻日子过得好,就是远些,也放得下心。看咱们闺女如今,我瞧着阿曦阿晔就高兴,俩孩子真招人疼。阿曦还一直劝我吃青菜来着,多贴心哪。”
沈氏忍不住笑,“子衿嫌阿曦总是吃肉不吃菜,都会让她多吃些菜。阿曦不爱吃菜,才劝你多吃的。”
何恭不想还有这等缘故,笑道,“真是个鬼灵精,像子衿小时候。”
“阿曦这孩子,特有意思。过年的时候,兴哥儿不是回家跟咱们一道过年了么。阿曦还在这里代兴哥儿收了一份红包,孩子家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压岁钱还有代收的。”沈氏笑,“以后阿冽成了亲,给咱们再生这么一对孙子孙女,这日子,就更有过头了。”
何恭想到长子的亲事就定在明年,握住妻子的手,笑道,“不远了。”
第354章 北昌行之四十二
阿曦的确很喜欢外公,明明外婆也很疼她,她却是啥事儿都想着外公,晚上带抱着小枕头过去找外公一起睡觉。沈氏都说,“你爹可没这样招孩子稀罕过。”
何子衿笑道,“阿曦跟我爹投缘。”事实上,阿曦天生就偏爱男性长辈,或者是男性长辈力气大,可以把她抛上抛下陪她玩儿的缘故。
何恭在沙河县住了五天,临走前也很舍不得自己小外孙女,还与闺女女婿道,“待去州府交粮税的时候,带着阿曦阿晔一并去。”
何子衿阿念都应了。
来的时候大包袱小行礼的,除了替换的衣裳,就是给闺女女婿的东西,如今回北昌府,还是大包袱小行礼,东西多的搁不下了,阿念干脆自县里又雇了辆车,专为拉行礼。主要是,逛榷场啥的,沈氏没少买,还有何子衿预备叫母亲带去家里用的。何子衿除了爱攒钱外,东西啥的,她都是现有现用,用不了的也都会送人。沈氏这次来,好些衣裳料子什么的,何子衿都让母亲带回去做衣裳使,还有些燕窝红参,不是买的,人家送的。红参何子衿原打算做润肤膏时用,燕窝她不大吃,就一并给母亲带回去了,红参不晓得适不适合余姑娘吃用,但燕窝这东西,大部分人都能吃的。原本有了燕窝也都是何老娘吃,何老娘也很关心孙媳妇的身体情况,索性自己不吃了,叫儿媳妇带去给孙媳妇补一补。
再者,沈氏也自榷场买了不少东西,女人都一样,天生有购物的癖好,不见得是给自己买,但就是喜欢买。
待走时,何恭也说呢,“如何买了这么些东西。”
沈氏笑,“都是家常用的,这里东西便宜,索性就买了些,还有闺女女婿孝敬的。”
何恭摇头,实在对女人的购物癖没法子,别了女儿女婿老娘幼子,还有三姑娘胡文一家子、江仁何琪一家子,何恭就带着妻儿回北昌府去了。
沈氏回家整理了两日就去余家说话,给儿媳妇送了红参燕窝过去,余太太笑,“亲家太太太客气了,这样的东西,你们留着补身子就是。”
沈氏笑道,“我那里还有呢,这是给阿幸的。”余大妞,大名余幸,小名大妞。沈氏很关心的问,“阿幸身子好些了吗?”
余太太笑,“好多了,今天张太太家的闺女邀她过去赏花,她就去了,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沈氏笑,“那我就放心了。这回去沙河县,子衿还说起来,窦
沈氏深以为然,又与何子衿道,“阿节在北靖关谋了个小旗当。”
何子衿笑道,“我还不知道呢,阿珍也不大清楚,娘你怎么晓得的?”
“阿节托人带信给阿冽,阿冽说的,说阿节现在手下有十个人哪。”
何子衿听得直乐,笑道,“可算是天遂人愿了,他不就是想着当兵么。”小旗说来是军中最低的管理层了,说管理层都有些勉强。何涵是百户,手下管着一百号人。百户手下是总旗,一个百户手下有两位总旗,一位总旗管五十人。总旗之下是小旗,一个总旗,手下是五个小旗,每个小旗管十人。姚节这个,没有直接当兵,还当了个小旗,可见也是照顾他的。
“是啊。”沈氏也笑眯眯的,“阿节还说,在北靖关当兵带劲儿来着。”
何老娘道,“阿节这孩子,服得了辛苦,以后定有出息。”
何子衿问,“阿节家没有人来找过他么?”
沈氏叹口气,“不知是不是他信上没写到哪儿当兵,不然家里知道了,怎么着也要打发可靠家仆过来寻一寻的。”
何老娘不似沈氏委婉,道,“这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要是阿节有亲娘,你看有没有人来找!就是王氏(何涵母)那样的刁钻人,要不是为着找阿涵,她哪辈子离过碧水县啊,以前连咱们老家的州府都没去过,那回硬是跟着阿涵他爹跑去了帝都,这又找来北昌府,这就是亲娘。亲娘为着自己的孩子,刀山火海,都去得的。”
沈氏道,“看母亲说的,阿节或者就因生母早逝,才这般上进呢。”
何老娘点头,“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有出息。”
说一回家常琐事,何子衿打算着,母亲好容易来一回沙河县,就想着带母亲去榷场走一走,何老娘也是要一道去的。于是,就祖母孙三人,一并定下了去榷场的行程。
何恭不去,何恭虽是送老母亲过来闺女这里,但正经差使也记在心上呢,何恭主要是关心沙河县的教育,很是欢喜的同沈氏道,“这也不是我自夸,女婿把县学办的真不错。”
沈氏问,“今天又去看了?”
“不是又去,昨儿没看完,明天还去呢。”何恭自来是个学诗书的,平日里也很注意教育,道,“县学的屋舍虽不是新的,该修的也都修了,屋里刷的大白,就显得亮堂。以前县学里才十几个人,如今都四个班了。”
沈氏笑,“阿念这孩子,倒是塌得下心来,”把阿念想留任的事同丈夫说了,“咱们都想一处去了。我听巡抚太太说,巡抚大人私下都说阿念官儿做得用心,今年考评必是上等的。咱们子衿说,阿念也想继续留任,不急着升官儿,说一任三年时间有些短,治理县城也看不出大成绩来,要再留一任。”
何恭点点头,“这也好。沙河县这才刚开个头儿,要是现在离了沙河县,未免可惜。”
“这些我不懂,只要咱们一家子都在一处,我就觉着欢喜。”说着,沈氏不禁感慨,“你说,孩子在身边,能有多少年呢。从阿冽一科举,我就盼着日子能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孩子不科考,以后没出息。科考成了,又要天南海北的外任为官,想一想,就舍不得。”
“儿女就是小鸟,长大了都要离巢的。”何恭温声道,“给儿女娶嫁相宜之人,像咱们一样,夫唱妇随,夫妻恩爱,白头到老。他们小夫妻日子过得好,就是远些,也放得下心。看咱们闺女如今,我瞧着阿曦阿晔就高兴,俩孩子真招人疼。阿曦还一直劝我吃青菜来着,多贴心哪。”
沈氏忍不住笑,“子衿嫌阿曦总是吃肉不吃菜,都会让她多吃些菜。阿曦不爱吃菜,才劝你多吃的。”
何恭不想还有这等缘故,笑道,“真是个鬼灵精,像子衿小时候。”
“阿曦这孩子,特有意思。过年的时候,兴哥儿不是回家跟咱们一道过年了么。阿曦还在这里代兴哥儿收了一份红包,孩子家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压岁钱还有代收的。”沈氏笑,“以后阿冽成了亲,给咱们再生这么一对孙子孙女,这日子,就更有过头了。”
何恭想到长子的亲事就定在明年,握住妻子的手,笑道,“不远了。”
第354章 北昌行之四十二
阿曦的确很喜欢外公,明明外婆也很疼她,她却是啥事儿都想着外公,晚上带抱着小枕头过去找外公一起睡觉。沈氏都说,“你爹可没这样招孩子稀罕过。”
何子衿笑道,“阿曦跟我爹投缘。”事实上,阿曦天生就偏爱男性长辈,或者是男性长辈力气大,可以把她抛上抛下陪她玩儿的缘故。
何恭在沙河县住了五天,临走前也很舍不得自己小外孙女,还与闺女女婿道,“待去州府交粮税的时候,带着阿曦阿晔一并去。”
何子衿阿念都应了。
来的时候大包袱小行礼的,除了替换的衣裳,就是给闺女女婿的东西,如今回北昌府,还是大包袱小行礼,东西多的搁不下了,阿念干脆自县里又雇了辆车,专为拉行礼。主要是,逛榷场啥的,沈氏没少买,还有何子衿预备叫母亲带去家里用的。何子衿除了爱攒钱外,东西啥的,她都是现有现用,用不了的也都会送人。沈氏这次来,好些衣裳料子什么的,何子衿都让母亲带回去做衣裳使,还有些燕窝红参,不是买的,人家送的。红参何子衿原打算做润肤膏时用,燕窝她不大吃,就一并给母亲带回去了,红参不晓得适不适合余姑娘吃用,但燕窝这东西,大部分人都能吃的。原本有了燕窝也都是何老娘吃,何老娘也很关心孙媳妇的身体情况,索性自己不吃了,叫儿媳妇带去给孙媳妇补一补。
再者,沈氏也自榷场买了不少东西,女人都一样,天生有购物的癖好,不见得是给自己买,但就是喜欢买。
待走时,何恭也说呢,“如何买了这么些东西。”
沈氏笑,“都是家常用的,这里东西便宜,索性就买了些,还有闺女女婿孝敬的。”
何恭摇头,实在对女人的购物癖没法子,别了女儿女婿老娘幼子,还有三姑娘胡文一家子、江仁何琪一家子,何恭就带着妻儿回北昌府去了。
沈氏回家整理了两日就去余家说话,给儿媳妇送了红参燕窝过去,余太太笑,“亲家太太太客气了,这样的东西,你们留着补身子就是。”
沈氏笑道,“我那里还有呢,这是给阿幸的。”余大妞,大名余幸,小名大妞。沈氏很关心的问,“阿幸身子好些了吗?”
余太太笑,“好多了,今天张太太家的闺女邀她过去赏花,她就去了,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沈氏笑,“那我就放心了。这回去沙河县,子衿还说起来,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