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何子衿愈发顺眼,直说她是个直爽人。何子衿寻思着,从曹家这为人,便可知曹太后秉性,有这样一位圣母皇太后在一畔,尽管瞧着两宫太后挺和睦,不过,依何子衿推断,苏太后能喜欢曹太后的可能性不高。
家里的事刚停当,阿念在早朝可是开了眼。
先时小唐总管与他说的两宫太后修建宫室之事,不晓得因何缘故,竟给暴发出来了。阿念消息不甚灵通,及至早朝,先是御史台上本,直接就参奏寿康宫逾制,御史那张嘴,甭提多刻薄了,别看曹太后是小皇帝亲娘,要是小皇帝前头去了那个小字,兴许这些人会收敛一二。如今小皇帝尚未亲政,御史简直是怎么刻薄怎么说,直说曹太后无视两宫,所谋甚大。本来就是,你曹太后在宫里排老三,你寿康宫论制都不能逾越苏太后的永寿宫,结果,你修的比太皇太后的慈恩宫都大,你是什么意思?要说你没图谋,傻子都不能信!
同时,御史台还把内务司参了,说内务司只知溜须拍马,不知劝诫尊上。
接着,就有礼部的人出来说,这事儿倘是实情,的确是曹太后逾礼。
臣子们突然闹腾起来,小皇帝一向孝顺,自然是维护自己母亲的。结果,依小皇帝的口才,实在是斗不过靠嘴吃饭的御史,一时间局面难控,那种种难堪就甭提了。阿念看小皇帝脸涨得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阿念大吼一声,“此事自有陛下与内阁定夺!”
韦相出面堪堪稳住局面,别以为这是首辅,大家就都要给他面子。事实并非如此,御史台老大并不是韦相,而是左都御史钟御史,这位钟御史在御史台干了大半辈子,刚直不阿的名声,满朝皆知。好在,礼部尚书葛尚书一向与韦相交好,总要给韦相几分薄面,故而,礼部先收声。而御史台在韦相保证一定查明此事后,也暂收了咄咄嘴脸。
早朝结束后,阿念就去翰林院当差了,今天还有他的课程,待到了时辰,阿念进宫给小皇帝讲史学。就发现小皇帝注意力有些不大集中,阿念道,“陛下若是累了,可以先略做休息。”
小皇帝想了想,觉着江先生是个厚道人,早朝时肯挺身而出维护于他。小皇帝就将心中烦难与江先生说了,也是想请教江先生的意思。
小皇帝一方面觉着早朝有失颜面,另一方面寿康宫之事,曹太后想将锅推给内务司,曹太后直接跟皇帝儿子说,“我不知道这事儿,内务司没跟我说!”一屎盆子扣内务司头上去了。
下属为上司背黑锅,这事儿不算稀罕,可关键是,多是忠心耿耿的下属自愿为上司背黑锅,或者是,好拿捏的下属无可奈何为上司背黑锅。如曹太后对小唐总管,小唐总管既不好拿捏,又与曹太后关系一般,就是忠心,满朝都知道小唐总管是太皇太后看着长大的,小唐总管就是忠心也忠心不到曹太后这里来啊。
小唐总管一见曹太后竟让他顶锅,当下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发一毒誓,要是他没有提醒过曹太后寿康宫逾制之事,让他全家死光光。
小唐总管发这样一毒誓,曹太后硬没敢接茬拿自己娘家也发一毒誓,小皇帝又不傻,自然看出谁是谁非来。
小皇帝就发愁这事儿,略与阿念说了,当然没说他老娘让内务司背锅,逼得内务司总管发毒誓。小皇帝只道,“早朝之事,委实……”
其实吧,阿念没明白小皇帝烦恼的是寿康宫之事,阿念还以为小皇帝觉着早朝大失颜面,阿念本身也认为,什么寿康宫啥的,在帝王尊严面前那都是小事。于是,阿念就想偏了,觉着小皇帝想找回场子,于是,阿念就说了,“臣一时也说不好,只是,臣想着,当初先帝临终前将陛下托付给太皇太后与韦相,陛下倘有为难之事,只管与娘娘与韦相商量,先帝的眼光,再不能差的。”阿念虽然提了韦相,其实是想小皇帝去跟太皇太后商量。韦相在阿念看来,虽是内阁之首,在朝中颇具权势,但,太皇太后无疑更有一种隐形的权势与威慑,尤其今晨早朝之事,小皇帝大失颜面,韦相并没有很好维护住帝王尊王。这很好解释,韦相是百官之首,说来说去,他还是官,韦相本身就代表着官员的利益。可太皇太后不同,太皇太后身为皇室长辈,今小皇帝失了颜面,韦相可以这样过去,太皇太后是便不是为小皇帝,就是为自己,也断不能让百官如此轻忽皇室的。故此,阿念让小皇帝去与太皇太后商量。
阿念这样说,小皇帝虽没明白阿念的深意,但,他还是很认同江先生那句“当初先帝临终前将陛下托付给太皇太后与韦相,陛下倘有为难之事,只管与娘娘与韦相商量,先帝的眼光,再不能差的。”。
是的,小皇帝最信服的人就是自己过逝的父亲。
想到父亲,小皇帝眼中都闪烁起泪光,越发觉着国事艰难,朝中大臣们不好相与,家里事情也多。
不过,阿念的意见终是进了小皇帝的心里,小皇帝也不急着念书了,他现在也没心情念书,就先让江先生歇一歇,以后再补课,他去慈恩宫找太皇太后商议此事。
阿念认为,自己的主意并没有错。
阿念不论是出于士大夫的理想,还是出于先帝过逝前对自己的信重,他都不希望看到皇室权威为臣下动摇。东穆开国未久,几任帝王都称得上清明,老百姓日子过得也不错。在这种情形下,帝室并没有对朝臣过度强横,相对的,帝室与朝臣一直是处在一种平衡的和谐期。但,眼下,这种平衡因继位之君尚不能亲政而芨芨可危。不论是帝室强,还是朝臣强,都不是太好的局面,最好的局面就是,依旧是按着先时的平衡继续下去。
可人心哪,不是那样容易满足的。
阿念为官多年,纵是刚来帝都未久,帝都的一些消息他并不灵通,帝都官场上的一些复杂关系他也尚未梳理清楚。但,阿念懂得人心,别看朝中这些人口口声声对陛下忠贞不二,倘此次之事陛下不能找回场子,那么,日后朝臣会愈发轻视小皇帝,进而更不将他放在眼里,久而久之,帝室必然衰落。
帝室衰弱,必有权臣。
介时,想保持现在的政治清明就太难了。
阿念对先帝,终究是有一分香火情的。
阿念的提议非常好,但没想到太皇太后如此厉害。
阿念很早就对这位太皇太后的生平进行过细致的研究,知道这是个有本事的女人,从年轻时就有本事。不过吧,那些都是自坊间传闻或是道听途说或是一些政治事件做出的分析判断。自来了帝都,他家子衿姐姐得太皇太后青眼,时常进宫陪太皇太后说话,听他家子衿姐姐说,太皇太后可和气了,且学识渊博,再好不过的人。
阿念就觉着,先时他的分析可能太没有人情
家里的事刚停当,阿念在早朝可是开了眼。
先时小唐总管与他说的两宫太后修建宫室之事,不晓得因何缘故,竟给暴发出来了。阿念消息不甚灵通,及至早朝,先是御史台上本,直接就参奏寿康宫逾制,御史那张嘴,甭提多刻薄了,别看曹太后是小皇帝亲娘,要是小皇帝前头去了那个小字,兴许这些人会收敛一二。如今小皇帝尚未亲政,御史简直是怎么刻薄怎么说,直说曹太后无视两宫,所谋甚大。本来就是,你曹太后在宫里排老三,你寿康宫论制都不能逾越苏太后的永寿宫,结果,你修的比太皇太后的慈恩宫都大,你是什么意思?要说你没图谋,傻子都不能信!
同时,御史台还把内务司参了,说内务司只知溜须拍马,不知劝诫尊上。
接着,就有礼部的人出来说,这事儿倘是实情,的确是曹太后逾礼。
臣子们突然闹腾起来,小皇帝一向孝顺,自然是维护自己母亲的。结果,依小皇帝的口才,实在是斗不过靠嘴吃饭的御史,一时间局面难控,那种种难堪就甭提了。阿念看小皇帝脸涨得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阿念大吼一声,“此事自有陛下与内阁定夺!”
韦相出面堪堪稳住局面,别以为这是首辅,大家就都要给他面子。事实并非如此,御史台老大并不是韦相,而是左都御史钟御史,这位钟御史在御史台干了大半辈子,刚直不阿的名声,满朝皆知。好在,礼部尚书葛尚书一向与韦相交好,总要给韦相几分薄面,故而,礼部先收声。而御史台在韦相保证一定查明此事后,也暂收了咄咄嘴脸。
早朝结束后,阿念就去翰林院当差了,今天还有他的课程,待到了时辰,阿念进宫给小皇帝讲史学。就发现小皇帝注意力有些不大集中,阿念道,“陛下若是累了,可以先略做休息。”
小皇帝想了想,觉着江先生是个厚道人,早朝时肯挺身而出维护于他。小皇帝就将心中烦难与江先生说了,也是想请教江先生的意思。
小皇帝一方面觉着早朝有失颜面,另一方面寿康宫之事,曹太后想将锅推给内务司,曹太后直接跟皇帝儿子说,“我不知道这事儿,内务司没跟我说!”一屎盆子扣内务司头上去了。
下属为上司背黑锅,这事儿不算稀罕,可关键是,多是忠心耿耿的下属自愿为上司背黑锅,或者是,好拿捏的下属无可奈何为上司背黑锅。如曹太后对小唐总管,小唐总管既不好拿捏,又与曹太后关系一般,就是忠心,满朝都知道小唐总管是太皇太后看着长大的,小唐总管就是忠心也忠心不到曹太后这里来啊。
小唐总管一见曹太后竟让他顶锅,当下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发一毒誓,要是他没有提醒过曹太后寿康宫逾制之事,让他全家死光光。
小唐总管发这样一毒誓,曹太后硬没敢接茬拿自己娘家也发一毒誓,小皇帝又不傻,自然看出谁是谁非来。
小皇帝就发愁这事儿,略与阿念说了,当然没说他老娘让内务司背锅,逼得内务司总管发毒誓。小皇帝只道,“早朝之事,委实……”
其实吧,阿念没明白小皇帝烦恼的是寿康宫之事,阿念还以为小皇帝觉着早朝大失颜面,阿念本身也认为,什么寿康宫啥的,在帝王尊严面前那都是小事。于是,阿念就想偏了,觉着小皇帝想找回场子,于是,阿念就说了,“臣一时也说不好,只是,臣想着,当初先帝临终前将陛下托付给太皇太后与韦相,陛下倘有为难之事,只管与娘娘与韦相商量,先帝的眼光,再不能差的。”阿念虽然提了韦相,其实是想小皇帝去跟太皇太后商量。韦相在阿念看来,虽是内阁之首,在朝中颇具权势,但,太皇太后无疑更有一种隐形的权势与威慑,尤其今晨早朝之事,小皇帝大失颜面,韦相并没有很好维护住帝王尊王。这很好解释,韦相是百官之首,说来说去,他还是官,韦相本身就代表着官员的利益。可太皇太后不同,太皇太后身为皇室长辈,今小皇帝失了颜面,韦相可以这样过去,太皇太后是便不是为小皇帝,就是为自己,也断不能让百官如此轻忽皇室的。故此,阿念让小皇帝去与太皇太后商量。
阿念这样说,小皇帝虽没明白阿念的深意,但,他还是很认同江先生那句“当初先帝临终前将陛下托付给太皇太后与韦相,陛下倘有为难之事,只管与娘娘与韦相商量,先帝的眼光,再不能差的。”。
是的,小皇帝最信服的人就是自己过逝的父亲。
想到父亲,小皇帝眼中都闪烁起泪光,越发觉着国事艰难,朝中大臣们不好相与,家里事情也多。
不过,阿念的意见终是进了小皇帝的心里,小皇帝也不急着念书了,他现在也没心情念书,就先让江先生歇一歇,以后再补课,他去慈恩宫找太皇太后商议此事。
阿念认为,自己的主意并没有错。
阿念不论是出于士大夫的理想,还是出于先帝过逝前对自己的信重,他都不希望看到皇室权威为臣下动摇。东穆开国未久,几任帝王都称得上清明,老百姓日子过得也不错。在这种情形下,帝室并没有对朝臣过度强横,相对的,帝室与朝臣一直是处在一种平衡的和谐期。但,眼下,这种平衡因继位之君尚不能亲政而芨芨可危。不论是帝室强,还是朝臣强,都不是太好的局面,最好的局面就是,依旧是按着先时的平衡继续下去。
可人心哪,不是那样容易满足的。
阿念为官多年,纵是刚来帝都未久,帝都的一些消息他并不灵通,帝都官场上的一些复杂关系他也尚未梳理清楚。但,阿念懂得人心,别看朝中这些人口口声声对陛下忠贞不二,倘此次之事陛下不能找回场子,那么,日后朝臣会愈发轻视小皇帝,进而更不将他放在眼里,久而久之,帝室必然衰落。
帝室衰弱,必有权臣。
介时,想保持现在的政治清明就太难了。
阿念对先帝,终究是有一分香火情的。
阿念的提议非常好,但没想到太皇太后如此厉害。
阿念很早就对这位太皇太后的生平进行过细致的研究,知道这是个有本事的女人,从年轻时就有本事。不过吧,那些都是自坊间传闻或是道听途说或是一些政治事件做出的分析判断。自来了帝都,他家子衿姐姐得太皇太后青眼,时常进宫陪太皇太后说话,听他家子衿姐姐说,太皇太后可和气了,且学识渊博,再好不过的人。
阿念就觉着,先时他的分析可能太没有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