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言是正月十五的生日,这日子不错,中元节。
日子虽好,却不是没有遗憾,亲娘为生她难产而死。所以,宋嘉言从来也不喜 欢过生日。她对生母完全没有任何印象,虽是穿越女,她却是在小纪氏嫁进宋府的那日起,才模模糊糊的有了一些前世的印象。那种感觉,好像有一只手轻轻的拨开 大脑中的混沌模糊,然后,她忆起了前世。
小一些的时候,宋嘉言偶尔会问宋嘉让,譬如“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之类的问题。
生母过逝时,宋嘉让年方三岁,这些年他渐渐长大,对母亲的记忆一样模糊不清了。不过,宋嘉让总能斩钉截铁的回答,“咱们的母亲是世上最好的女人。”
其实每年兄妹两个都会去庙里给过逝的母亲点一盏长明灯、上柱香之类,今年宋荣决定给发妻做个道场。
这样的事,自然早早的跟岳家商议过的。
武安侯夫妇对宋荣这个女婿向来挑不出任何毛病,又是给过逝女儿做道场,女婿这样有良心,岳家自然欣慰,也都带着家里人去了。
就是纪闵,人没空过去,也派人送了东西。
连同辛家人,宋荣也一道带了去,无他,舅舅过逝了,如今辛家人都接到了帝都,也没空闲再回乡亲自给辛永福的坟上烧一烧纸钱、点一点香烛,索性就在庙里一块儿办了吧。
最不自在的,莫过于小纪氏,无他,小纪氏身为继室,要在正室前行妾室之礼。这不论是从情感上,还是脸面上,都让她心里憋闷的难以言喻。
偏偏,憋闷,还不能说。
于是,更加憋闷了。
倒是宋老太太与武安侯夫人这些年渐渐和睦了,彼此见了还能说两句话,宋老太太道,“我一见到嘉让嘉言,就想到大媳妇是我们老宋家的功臣啊。”给她生了这么好的一对孙子孙女,所以,以往那些事,宋老太太其实也记不大清楚了。
武安侯夫人是真正伤心女儿早逝,眼圈儿微红,拭泪道,“我那女儿在地下看到他们兄妹平安长大,又个个出息懂事,想来也是欣慰的。”
宋老太太还好心的劝了武安侯夫人两句,道,“老姐姐,你莫伤心了。想一想嘉让嘉言他们,多懂事的孩子啊,整个帝都,我就没见过比他们再好的了。”夸起自家人,宋老太太是向来不知谦虚为何物的。
这话,也就武安侯夫人听了不挑宋老太太的不是。
小纪氏摸摸女儿的头,心下暗气:她就不信,她这一双儿女怎么就不如人了?
给母亲做道场的日子,宋嘉言也不会傻叉到去说说笑笑,于是,两家人的气氛都有些低沉。
宋荣给的银子丰厚,庙里的主持大师也出来一见,与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太太说几句话,还跟宋嘉言打声招呼。宋嘉言倒是记得他,可能同是穿越老乡,曾经给她取了个佛名儿,叫性慧。
性慧=幸会。
反正宋嘉言挺怀疑老和尚的来历的,不过,怀疑归怀疑,宋嘉言也没去试探着认个亲啥的。而且,以往他与兄长来庙中为母亲上香,老和尚从未出面相见,估计是嫌他们布施给的少呢。
唉,说是和尚,在这清山秀水的庙里住着,受的却是红尘香火。久而久之,和尚也势利了。
做完道场,宋老太太还要去抽签问福,这也是惯例了。老太太向来迷信,若抽到好签,真个能乐呵个十天半晌。当然,老太太从未抽到过上上签以久的签。
宋嘉言一直怀疑是不是那一筒的竹签都是上上签。
宋老太太招呼大家一道去,武安侯夫人没这兴致,一家子先走了。小纪氏也有些迷信,对几个孩子道,“你们要不要也抽个签?”今天对着个牌位行妾室之礼,实在叫小纪氏心有不爽,搞的她也想对着佛祖问一问前程了。
宋 老太太道,“别叫他们了。这些孩子个个古怪,都不要抽签的。”抽签问佛,是宋老太太的乐事,不过,宋嘉言向来不好此道。都是骗人的,抽签就要解签,解签的 时候,好签要给布施,若是抽个下下签,唉哟……后面的事儿就多了,这时候和尚就要出来传授你避灾消祸的法子了,反正这些法子,多是要你破财免灾的。
孩 子们都不抽签,宋荣也从不干这事儿,就在外头等着。过一时,宋老太太、辛老太太一脸喜色的出来了,小纪氏随侍于后。不待儿子问,宋老太太便手舞足蹈、得意 万分道,“我跟你舅婆的都是上上签,你媳妇的也不差,是个中签。”说是不差,小纪氏却是颜色勉强。不必想,与上上签相比,这中中签的落差肯定大了。
宋荣奉承了老太太几句,就要带着一家子下山。方丈亲自出来相送,温声道,“老衲看府上一派欣欣向荣之象,诸位老太太、太太、姑娘、公子皆是一脸福相。福泽久远,尚在日后。”
宋老太太立刻当真,喜上眉梢,欢喜万分,“承大师吉言了。”
宋嘉言直在心内大翻白眼,每年往庙里撒这些银子,再得不了几句吉利好话,银子还不如去喂狗呢。
过了正月十五,便是过了年。
宋荣正式请接到府中的吕嬷嬷来教导家里女孩儿的规矩,吕嬷嬷自到了家里,小纪氏就胃疼。
气的。
初时宋荣一口应下,说他要出去打听教规矩的嬷嬷,小纪氏还以为宋荣有了不得的人选,却未料到竟是吕嬷嬷。
倒不是小纪氏与吕嬷嬷有什么过节,单是吕嬷嬷出自武安侯夫人身边,这一点,小纪氏便不喜欢,心里别扭。好在宋荣于家中积威日久,这样郑重其是的接了吕嬷嬷来,给吕嬷嬷与梁嬷嬷一样的待遇,小纪氏自然不敢明面儿上发作吕嬷嬷,甚至,她不能表现出半分不悦之色。
且不说这是宋荣亲自从武安侯府请来的,便只凭吕嬷嬷是嫡母身边的老人儿,小纪氏便得要敬重三分了。
胃疼了几日,还得忍了。
其实,学规矩倒并不算累,每日下午一个时辰而已。
在 宋嘉言看来,吕嬷嬷是个不错的老师,她性子温和,说话也是不急不缓,透着一股子从容的味道。吕嬷嬷温声道,“大家闺秀,起立坐卧,皆有其度。其实,这些还 只是皮毛。真正在宫里,一举一动也没人去拿着尺子比量,所以,老爷命奴婢教姑娘们规矩,并不是要把姑娘们教成规矩模子,而是想姑娘们明白,何为大家气 派。”似宋家,虽是根基浅些,宋荣官职不错,又有几门好姻亲相帮,平日里走动的也有公门侯府,孩子们自幼便开始跟着长辈出去走动,若是规矩差些,不待吕嬷 嬷来,早便给人笑话死了。所以,宋家姐妹的礼仪还算不错,只是少了一分精细而已。
“先说看人时的眼神,一定要有底气,万不能露出那种怯怯的、不知
日子虽好,却不是没有遗憾,亲娘为生她难产而死。所以,宋嘉言从来也不喜 欢过生日。她对生母完全没有任何印象,虽是穿越女,她却是在小纪氏嫁进宋府的那日起,才模模糊糊的有了一些前世的印象。那种感觉,好像有一只手轻轻的拨开 大脑中的混沌模糊,然后,她忆起了前世。
小一些的时候,宋嘉言偶尔会问宋嘉让,譬如“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之类的问题。
生母过逝时,宋嘉让年方三岁,这些年他渐渐长大,对母亲的记忆一样模糊不清了。不过,宋嘉让总能斩钉截铁的回答,“咱们的母亲是世上最好的女人。”
其实每年兄妹两个都会去庙里给过逝的母亲点一盏长明灯、上柱香之类,今年宋荣决定给发妻做个道场。
这样的事,自然早早的跟岳家商议过的。
武安侯夫妇对宋荣这个女婿向来挑不出任何毛病,又是给过逝女儿做道场,女婿这样有良心,岳家自然欣慰,也都带着家里人去了。
就是纪闵,人没空过去,也派人送了东西。
连同辛家人,宋荣也一道带了去,无他,舅舅过逝了,如今辛家人都接到了帝都,也没空闲再回乡亲自给辛永福的坟上烧一烧纸钱、点一点香烛,索性就在庙里一块儿办了吧。
最不自在的,莫过于小纪氏,无他,小纪氏身为继室,要在正室前行妾室之礼。这不论是从情感上,还是脸面上,都让她心里憋闷的难以言喻。
偏偏,憋闷,还不能说。
于是,更加憋闷了。
倒是宋老太太与武安侯夫人这些年渐渐和睦了,彼此见了还能说两句话,宋老太太道,“我一见到嘉让嘉言,就想到大媳妇是我们老宋家的功臣啊。”给她生了这么好的一对孙子孙女,所以,以往那些事,宋老太太其实也记不大清楚了。
武安侯夫人是真正伤心女儿早逝,眼圈儿微红,拭泪道,“我那女儿在地下看到他们兄妹平安长大,又个个出息懂事,想来也是欣慰的。”
宋老太太还好心的劝了武安侯夫人两句,道,“老姐姐,你莫伤心了。想一想嘉让嘉言他们,多懂事的孩子啊,整个帝都,我就没见过比他们再好的了。”夸起自家人,宋老太太是向来不知谦虚为何物的。
这话,也就武安侯夫人听了不挑宋老太太的不是。
小纪氏摸摸女儿的头,心下暗气:她就不信,她这一双儿女怎么就不如人了?
给母亲做道场的日子,宋嘉言也不会傻叉到去说说笑笑,于是,两家人的气氛都有些低沉。
宋荣给的银子丰厚,庙里的主持大师也出来一见,与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太太说几句话,还跟宋嘉言打声招呼。宋嘉言倒是记得他,可能同是穿越老乡,曾经给她取了个佛名儿,叫性慧。
性慧=幸会。
反正宋嘉言挺怀疑老和尚的来历的,不过,怀疑归怀疑,宋嘉言也没去试探着认个亲啥的。而且,以往他与兄长来庙中为母亲上香,老和尚从未出面相见,估计是嫌他们布施给的少呢。
唉,说是和尚,在这清山秀水的庙里住着,受的却是红尘香火。久而久之,和尚也势利了。
做完道场,宋老太太还要去抽签问福,这也是惯例了。老太太向来迷信,若抽到好签,真个能乐呵个十天半晌。当然,老太太从未抽到过上上签以久的签。
宋嘉言一直怀疑是不是那一筒的竹签都是上上签。
宋老太太招呼大家一道去,武安侯夫人没这兴致,一家子先走了。小纪氏也有些迷信,对几个孩子道,“你们要不要也抽个签?”今天对着个牌位行妾室之礼,实在叫小纪氏心有不爽,搞的她也想对着佛祖问一问前程了。
宋 老太太道,“别叫他们了。这些孩子个个古怪,都不要抽签的。”抽签问佛,是宋老太太的乐事,不过,宋嘉言向来不好此道。都是骗人的,抽签就要解签,解签的 时候,好签要给布施,若是抽个下下签,唉哟……后面的事儿就多了,这时候和尚就要出来传授你避灾消祸的法子了,反正这些法子,多是要你破财免灾的。
孩 子们都不抽签,宋荣也从不干这事儿,就在外头等着。过一时,宋老太太、辛老太太一脸喜色的出来了,小纪氏随侍于后。不待儿子问,宋老太太便手舞足蹈、得意 万分道,“我跟你舅婆的都是上上签,你媳妇的也不差,是个中签。”说是不差,小纪氏却是颜色勉强。不必想,与上上签相比,这中中签的落差肯定大了。
宋荣奉承了老太太几句,就要带着一家子下山。方丈亲自出来相送,温声道,“老衲看府上一派欣欣向荣之象,诸位老太太、太太、姑娘、公子皆是一脸福相。福泽久远,尚在日后。”
宋老太太立刻当真,喜上眉梢,欢喜万分,“承大师吉言了。”
宋嘉言直在心内大翻白眼,每年往庙里撒这些银子,再得不了几句吉利好话,银子还不如去喂狗呢。
过了正月十五,便是过了年。
宋荣正式请接到府中的吕嬷嬷来教导家里女孩儿的规矩,吕嬷嬷自到了家里,小纪氏就胃疼。
气的。
初时宋荣一口应下,说他要出去打听教规矩的嬷嬷,小纪氏还以为宋荣有了不得的人选,却未料到竟是吕嬷嬷。
倒不是小纪氏与吕嬷嬷有什么过节,单是吕嬷嬷出自武安侯夫人身边,这一点,小纪氏便不喜欢,心里别扭。好在宋荣于家中积威日久,这样郑重其是的接了吕嬷嬷来,给吕嬷嬷与梁嬷嬷一样的待遇,小纪氏自然不敢明面儿上发作吕嬷嬷,甚至,她不能表现出半分不悦之色。
且不说这是宋荣亲自从武安侯府请来的,便只凭吕嬷嬷是嫡母身边的老人儿,小纪氏便得要敬重三分了。
胃疼了几日,还得忍了。
其实,学规矩倒并不算累,每日下午一个时辰而已。
在 宋嘉言看来,吕嬷嬷是个不错的老师,她性子温和,说话也是不急不缓,透着一股子从容的味道。吕嬷嬷温声道,“大家闺秀,起立坐卧,皆有其度。其实,这些还 只是皮毛。真正在宫里,一举一动也没人去拿着尺子比量,所以,老爷命奴婢教姑娘们规矩,并不是要把姑娘们教成规矩模子,而是想姑娘们明白,何为大家气 派。”似宋家,虽是根基浅些,宋荣官职不错,又有几门好姻亲相帮,平日里走动的也有公门侯府,孩子们自幼便开始跟着长辈出去走动,若是规矩差些,不待吕嬷 嬷来,早便给人笑话死了。所以,宋家姐妹的礼仪还算不错,只是少了一分精细而已。
“先说看人时的眼神,一定要有底气,万不能露出那种怯怯的、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