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都为她捏了把汗。眼前这位巡抚大人虽据说是个清官,但清官也有清官难搞的地方,因为他们通常都很执拗。

    果然,云南巡抚程远志的眉头皱起。

    对于眼前这个升迁飞速的人,程远志早有耳闻。他知道她是宋越的学生, 徐斯临的同窗, 太子的老师, 也知道她给皇帝朱瑞献过策, 解决过修堤和赛马的难题,更是在朝堂上说过“大明始终”这一至今在朝中热议的言论。

    但是,朝中人多口杂, 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有的人觉得她才智不凡,也有的人说她正是因为聪明,所以依靠谄媚取得了宋越和朱瑞的欢心, 才会如此平步青云。

    他跟她第一次接触,还看不出来,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程远志抬眸睨着青辰, 不咸不淡道:“云南巡抚一职, 我确实是受了宋阁老的提携。不过你以为你是宋阁老的学生,我就会特别关照你吗?”

    她青辰摇摇头, “回大人, 并非如此。下官今日来求见大人, 确实是因为所辖元江府形势危急。”

    程远志大量着她, “我说过了,大明律法面前,我不会徇私。回你的元江府去吧。”说着,他便起身往后堂走,意思是不想再多说了。

    “大人且慢!”青辰却是拦住了他的去路,“大人是云南巡抚,元江府也是大人的辖地。大人初到云南,难道希望不到一年的时间,元江的粮食亩产便降至全国最低,而白莲教众却是全国最高?”

    在上大学的时候,青辰是辅修过心理学的。这位巡抚名唤程远志,远志,也就是远大的志向。根据现代心里学的研究,一个人的名字是会对他产生心里暗示的。也就是说,从他出生的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长大四十余年的人生中,他一直在被这个名字暗示着,要成就远大的志向。

    他如今不过四十出头,虽已任一省巡抚,但到底偏居一隅,还未抵达京城权力的核心。他势必不会甘于在云南这个地方终结仕途,只要还想往上走,那就一定不想看到青辰所说的情况发生。

    程远志皱着眉头,半晌不语。对于这个看起来温和清雅的年轻人,虽然他不是很愿意,可不得不承认,这个人比他想得还要聪慧,还要擅于揣摩人心。

    她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他在官场摸爬滚打二十余年了,当年也是状元出身,熬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才坐上了封疆大吏的位置,正想在这一方辖地大展拳脚。可云南这地方,又远又乱,想要治理好着实不容易。

    难得这个元江知府比他还着急,这让他对云南的明天,多了一分希望。

    可她若想只凭三两句话就办成事,那倒显得他这个巡抚太平庸了。他得让这个年轻人知道,想要在官场站住脚,只有嘴皮子是不够的,还得有真正的本事。

    她有什么本事呢?

    “沈大人,你还有其他可以说的吗?”

    青辰闻言,立刻转向谢文元,从他手里接过一册文书,并呈给了程远志,“大人请过目,这是袁松一案的卷宗,下官寻了证人,录了口供。此口供可以证明,当时两人的冲突,并非袁松先动手的。既是挨了打,作为血气方刚之人,又岂会不还手自保呢。况且,这袁松已在牢里关了两年了,已是为他犯的错付出了代价,只因为被打之人是前任巡抚的亲戚,才一直被关着,无人理会。”

    “巡抚大人。”青辰颔首道,“大人若是还坐视不理,未免让旁人误会,大人与前任巡抚大人关系匪浅……”

    前任巡抚劣迹斑斑,早已累积了许多民愤,已经让宋越罢免了。程远志自诩清官,自然不愿意与他扯上什么关系,尤其是,青辰是宋越的学生,是打京城来的,她迟早会回去。

    青辰这番话,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听着像是含蓄的规劝,可事实上有一点威胁之意。程远志如何听不出来,他虽有些不太痛快,但打心里感到佩服和理解。

    他看得出来,眼前这个年轻人是真正想干事情的,今日她做的这些,也是为实在是因为形势不容拖延,是她的无奈之举。

    毕竟没有人想一上来就得罪了顶头上司。

    青辰静静看着程远志,目光澄澈而平和,透出一丝殷切之意。

    “好吧。”程远志终于道。

    青辰感激一笑,理了理官袍,拱手行礼道:“多谢大人。”

    ……

    袁松被从大牢放出来后,青辰恳请衙役赏了他一碗饭吃。

    然后她再次向程远志道了谢,只是道完谢后,她却还不肯走。

    “大人,下官还有一事相求。”

    程远志旅途颠簸,已是十分劳累,看青辰赖着不走,不由又皱起眉头,“什么事?”

    “下官要借钱。”青辰直言不讳道。

    这让一旁的谢文元一愣,来之前,府台大人可没跟他说过这件事。

    好端端的,她怎么竟到巡抚衙门借钱来了!

    “借钱?”程远志的瞳孔都放大了些。

    “是的。下官想要向巡抚大人借三百两银子。”青辰不紧不慢道,“下官打算用这一百两银子来买些新的农具和耕牛,发给百姓开垦荒地。等到秋收以后,下官再还给大人。”

    按照大明的体制来说,巡抚管辖着各府。于公,各府应向巡抚上交税赋,于私,下级也该孝敬上级。也就是说,不论怎么看,都应该是青辰给程远志银子,而眼下,她竟反过来问他借起钱来了。

    她到底是……哪里来的胆子!

    程远志没吭声。

    大明的制度是一省要自负盈亏,也就是说,能花多少银子得看收了多少银子。而官府的收入来源只有税银,这些税银还得按例上缴,剩下的钱才用来应付衙门的日常开支和官员的俸禄。云南省并不是很富庶的省份,维持收支平衡已是十分勉强,更别提有盈余了。

    现在沈青辰一开口就借三百两,程远志只觉得心上的肉都被她扯了一下。

    “我没钱。”程远志有些不高兴道。

    云南偏远,今年春天收的税银还没上缴,这人竟敢就打起了这上面的主意。

    他自己刚到云南来,屁股都还没坐热,她就来问他借这么多钱。巡抚衙门的开支本来就捉衿见肘,被她借走这么多,他这衙门里的人还活不活。

    青辰却是淡定地厚着脸皮道:“大人有钱。这税银里……”

    各省向朝廷上缴的税银,除了绝大部分是进国库以外,还有一小部分其实用来孝敬户部和徐延的。这是个不算秘密的秘密,而且这一惯例已经延续了很多年。上一任云南巡抚将就将这个潜规则执行得很彻底。

    青辰在户部干过,所以知道了这里面的猫腻。

    “巡抚大人,若是不孝敬户部和徐阁老,大人是有盈余的。怎么会没钱呢

章节目录

我的老师是首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剪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剪笛并收藏我的老师是首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