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的,连这么着忙的当口,都不忘为九哥的安危打算。
许凤佳自从闹出了这么大的事,等闲就很少出余容苑。
五娘子没了着落,又不敢进余容苑找人,只好一天三遍地往西偏院跑,一面也是看望九哥,一面,也是做给大老爷看。
那天在浣纱坞前发生的事,已经成了七娘子都解不开的谜。
五娘子一开始几天,还是小心翼翼的,对着九哥也不敢大声,总是一脸的若有所思。
过了一阵子,九哥把人都清出去,和她私底下说了一会话。五娘子就又故态复萌,大说大笑的,倒也把一向安静的西偏院点缀得格外热闹。
七娘子也不知道九哥和五娘子说了什么。
九哥虽然很爱护她,但两人之间也并非没有秘密。
#
很快就进了十月下旬。
二娘子的嫁妆本来就商议好了,十月二十一日就先发往京城。
全苏州城都轰动了起来。
杨家虽然也有自己的码头,但那小小的水路,走不了装嫁妆的大船。还是先用车马拉到码头,卸货装了大船直上京城。
再说,陪送的嫁妆也是要一路招摇到婆家,才能炫耀女家的财富。
金玉如意……整块玉琢的盆景……都明晃晃地搁在了外头。
一路竟是招惹了成千上万的人围着看,码头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还挤掉了十多个人入水。
大老爷特地和水军打了招呼,出了四艘船护送嫁妆上京。又叫人带话给漕帮首领,命他沿路照看。
“这几年从南到北,年景都说不上好,南边还好,我们北边的老百姓常年歉收,逼租又紧,闹得家破人亡的都有!”许夫人倒是很赞同大老爷的谨慎。“小心无大错,有了漕帮上下打点,也就没有谁敢打我们家的主意了。”
说这话的时候,几姐妹也都在堂屋坐着。
二娘子还好,三娘子却是露了惊讶。
“还以为如今天下承平!”
大家都在忙着二娘子的婚事,溪客坊这边的动静一时也小了下去。
毕竟没了大老爷撑腰,四姨娘也闹不出什么风波……在二娘子就要出嫁的关头,以四姨娘的聪明,也不会分了大老爷的心思。
三娘子就恢复了那喜气洋洋的样子,成日里带着一脸喜盈盈的笑。
“天下承平!”许夫人和大太太对视了一眼,两人都笑起来。
七娘子也不禁莞尔。
五娘子就撇了撇嘴,附到七娘子耳边。
“无知。”轻声编排三娘子。
三娘子看了五娘子一眼,面上的喜气就有些挂不住了。
还是许夫人出面缓颊。
“现在北边说不上太平,很像是又要打仗的样子。”她就看了看大太太,“你们杨家在西北根深叶茂,知道得恐怕更清楚吧。”
大太太也没有回避的意思。
“你们这些深宅大院里的小娘子,成日里锦衣玉食,哪里知道百姓的苦!”她就摇了摇头。“北边连年征战,千里赤土……也就是江浙一带太平,江西、云南,哪一年没有造反的?”
几个小娘子都听住了。
连姨娘们都听得聚精会神。
古代信息传递不便,高门家的女眷,更是长年累月都不能出门,见识短浅些,也是很自然的。
“江南终究还是富庶,北边连反都造不起来了,一有饥荒,就饿死人,哪还有造反的力气!”许夫人就和大太太说起了西边的战事,“这两年就算还打不起来……”
几个小娘子互相看看,都觉得身上的衣裳失了颜色。
五娘子也问七娘子,“北边那么穷,你们的日子好不好过?”
虽然五娘子有些任性,但到底最近行事透了心虚,未敢气高。七娘子也不是得理不饶人之辈,连日来在西偏院,抬头不见低头见,两人也渐渐熟稔起来。
“杨家到底是大族,宝鸡一带也比较太平,不算难过。”七娘子就笑着轻声回答。“其实我们也很少出门,不大晓得外头的景况。”
六娘子也好奇地凑到了七娘子身边。
七娘子也没有避讳什么。
她一直很庆幸自己生在富贵之家,尽管前几年的生活,称不上锦衣玉食,但好歹也衣食无忧。
在这个时代,如果生在了穷苦人家……
她不敢再想下去了。
屋外又有人进来回报:福建王家来人上门送礼,并给大太太请安。
三娘子顿时有些局促起来,静静地盯着脚尖,没有说话。
大太太就扫了三娘子一眼,不动声色地和许夫人交换了一个眼色。
许夫人眼中闪过了一丝笑意。
“既然是王家来人,你们就回避一下吧!”大太太吩咐二娘子。
三娘子就有些发急。
正是因为王家来人,三娘子才不能回避。
上门提亲前,王家总要派人来看看三娘子。不然,若是说回去一个其貌不扬的丑姑娘,王家的面子往哪搁?
四姨娘眼神也是一闪。
但大太太都发话了,几个女儿也都起身鱼贯外出,三娘子也不好滞留。
只得心事重重地坠在了人群末尾,正好和王家来请安的媳妇打了照面。
“三姐!”四娘子就扭头和三娘子说话。“想和你商量个事!”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就拐进了百芳园里。
六娘子看在眼里,回头和七娘子咬耳朵,“亲妹妹就是好,平时再寡言少语,遇事也知道帮衬姐姐。”
四娘子也的确罕见地露出了机灵。
七娘子只是笑,没有应声,倒是五娘子邀六娘子,“一道去看九哥呀?”
六娘子转了转眼珠。
“一道去吧!九哥独自在床上,也无聊得很。”七娘子温声道。
六娘子这才笑开了,“也好,最近百芳园里吵闹得很,来来往往都是人,到西偏院躲躲清静。”
几个人进了西偏院,就见到立夏站在廊下和上元说话。
白露被拨到了九哥屋里,上元就多了表现的机会。
平时立夏总有顾不到的时候,上元就被提
许凤佳自从闹出了这么大的事,等闲就很少出余容苑。
五娘子没了着落,又不敢进余容苑找人,只好一天三遍地往西偏院跑,一面也是看望九哥,一面,也是做给大老爷看。
那天在浣纱坞前发生的事,已经成了七娘子都解不开的谜。
五娘子一开始几天,还是小心翼翼的,对着九哥也不敢大声,总是一脸的若有所思。
过了一阵子,九哥把人都清出去,和她私底下说了一会话。五娘子就又故态复萌,大说大笑的,倒也把一向安静的西偏院点缀得格外热闹。
七娘子也不知道九哥和五娘子说了什么。
九哥虽然很爱护她,但两人之间也并非没有秘密。
#
很快就进了十月下旬。
二娘子的嫁妆本来就商议好了,十月二十一日就先发往京城。
全苏州城都轰动了起来。
杨家虽然也有自己的码头,但那小小的水路,走不了装嫁妆的大船。还是先用车马拉到码头,卸货装了大船直上京城。
再说,陪送的嫁妆也是要一路招摇到婆家,才能炫耀女家的财富。
金玉如意……整块玉琢的盆景……都明晃晃地搁在了外头。
一路竟是招惹了成千上万的人围着看,码头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还挤掉了十多个人入水。
大老爷特地和水军打了招呼,出了四艘船护送嫁妆上京。又叫人带话给漕帮首领,命他沿路照看。
“这几年从南到北,年景都说不上好,南边还好,我们北边的老百姓常年歉收,逼租又紧,闹得家破人亡的都有!”许夫人倒是很赞同大老爷的谨慎。“小心无大错,有了漕帮上下打点,也就没有谁敢打我们家的主意了。”
说这话的时候,几姐妹也都在堂屋坐着。
二娘子还好,三娘子却是露了惊讶。
“还以为如今天下承平!”
大家都在忙着二娘子的婚事,溪客坊这边的动静一时也小了下去。
毕竟没了大老爷撑腰,四姨娘也闹不出什么风波……在二娘子就要出嫁的关头,以四姨娘的聪明,也不会分了大老爷的心思。
三娘子就恢复了那喜气洋洋的样子,成日里带着一脸喜盈盈的笑。
“天下承平!”许夫人和大太太对视了一眼,两人都笑起来。
七娘子也不禁莞尔。
五娘子就撇了撇嘴,附到七娘子耳边。
“无知。”轻声编排三娘子。
三娘子看了五娘子一眼,面上的喜气就有些挂不住了。
还是许夫人出面缓颊。
“现在北边说不上太平,很像是又要打仗的样子。”她就看了看大太太,“你们杨家在西北根深叶茂,知道得恐怕更清楚吧。”
大太太也没有回避的意思。
“你们这些深宅大院里的小娘子,成日里锦衣玉食,哪里知道百姓的苦!”她就摇了摇头。“北边连年征战,千里赤土……也就是江浙一带太平,江西、云南,哪一年没有造反的?”
几个小娘子都听住了。
连姨娘们都听得聚精会神。
古代信息传递不便,高门家的女眷,更是长年累月都不能出门,见识短浅些,也是很自然的。
“江南终究还是富庶,北边连反都造不起来了,一有饥荒,就饿死人,哪还有造反的力气!”许夫人就和大太太说起了西边的战事,“这两年就算还打不起来……”
几个小娘子互相看看,都觉得身上的衣裳失了颜色。
五娘子也问七娘子,“北边那么穷,你们的日子好不好过?”
虽然五娘子有些任性,但到底最近行事透了心虚,未敢气高。七娘子也不是得理不饶人之辈,连日来在西偏院,抬头不见低头见,两人也渐渐熟稔起来。
“杨家到底是大族,宝鸡一带也比较太平,不算难过。”七娘子就笑着轻声回答。“其实我们也很少出门,不大晓得外头的景况。”
六娘子也好奇地凑到了七娘子身边。
七娘子也没有避讳什么。
她一直很庆幸自己生在富贵之家,尽管前几年的生活,称不上锦衣玉食,但好歹也衣食无忧。
在这个时代,如果生在了穷苦人家……
她不敢再想下去了。
屋外又有人进来回报:福建王家来人上门送礼,并给大太太请安。
三娘子顿时有些局促起来,静静地盯着脚尖,没有说话。
大太太就扫了三娘子一眼,不动声色地和许夫人交换了一个眼色。
许夫人眼中闪过了一丝笑意。
“既然是王家来人,你们就回避一下吧!”大太太吩咐二娘子。
三娘子就有些发急。
正是因为王家来人,三娘子才不能回避。
上门提亲前,王家总要派人来看看三娘子。不然,若是说回去一个其貌不扬的丑姑娘,王家的面子往哪搁?
四姨娘眼神也是一闪。
但大太太都发话了,几个女儿也都起身鱼贯外出,三娘子也不好滞留。
只得心事重重地坠在了人群末尾,正好和王家来请安的媳妇打了照面。
“三姐!”四娘子就扭头和三娘子说话。“想和你商量个事!”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就拐进了百芳园里。
六娘子看在眼里,回头和七娘子咬耳朵,“亲妹妹就是好,平时再寡言少语,遇事也知道帮衬姐姐。”
四娘子也的确罕见地露出了机灵。
七娘子只是笑,没有应声,倒是五娘子邀六娘子,“一道去看九哥呀?”
六娘子转了转眼珠。
“一道去吧!九哥独自在床上,也无聊得很。”七娘子温声道。
六娘子这才笑开了,“也好,最近百芳园里吵闹得很,来来往往都是人,到西偏院躲躲清静。”
几个人进了西偏院,就见到立夏站在廊下和上元说话。
白露被拨到了九哥屋里,上元就多了表现的机会。
平时立夏总有顾不到的时候,上元就被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