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睡了午觉,起来进朱赢台绣花。
日子就这样波澜不兴地延绵了下去。
#
端一日,余杭终于来了人送了信,说是初娘子已经从余杭动身,恐怕一两天内就能到苏州了。
大太太终于找了七娘子来说话。
“也该让九哥从堂屋搬出去了。”她开门见山。
七娘子就吓了一跳。
“九哥眼见着一天天大了,还住在堂屋,就有些不成体统。”大太太却没有留心到七娘子的讶异。“五娘子也快十岁了,不好再住在正院。”
正院有时也会进些男客,五娘子小的时候是无所谓,过了十岁,出入就有所不便。
看来大太太是想让五娘子挪进百芳园,把九哥搬到东偏院。
七娘子就懂得了大太太的意思。
九哥一向跟在大太太身边,并没有自己的一套人事班子。
自从两个大丫环小雪、处暑都遭了疑心,被贬斥回家,连带着新来的两个替补也因为九哥受伤的事吃了挂落,九哥身边就只剩立春一个人照应,几个月下来,立春人都瘦了一大圈。……指望她一个人来照应九哥,实在是太难为立春了。
再说,独立到东偏院,就不能混着使大太太屋里的人了。
她就静静地望着大太太,等大太太继续往下说。
“不过,九哥身边的丫鬟,却实在是难挑。”大太太也不免露出少许愁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连着挑上来的人,都是在别处妥妥当当,到了九哥身边就开始闹幺蛾子!”
七娘子还是笑,没有说话。
大太太只好自己揭开了谜底,“我冷眼看了几个月,倒觉得你身边的立夏是个稳重的,你看……”
她就双目炯炯地望着七娘子。
七娘子有了几分好笑。
大太太要是觉得这样的手段能试探出她的心意,未免也小看了她。
“立夏年纪小,还不太懂事。”她从容地回复,“再说,是跟着小七从南偏院出来的,恐怕,行事还有几分的土气……”
话中的犹豫就分明地体现了出来。
七娘子演技一贯不大好,要不然,她还真想演得更忐忑、更过火一些。
大太太神色一宽。
如果七娘子心心念念都是拉拢九哥,这样上好的机会,她自然不会错过。
这孩子还是很知道分寸的!
又不由想起了浣纱坞前的那件事。
若果九哥所说是真,这里面就没有七娘子一点事了。
这小半年来,自己冷眼看着,平时小九和小六的话,都要比和小七多些……
大太太就叹了口气,露出了一点真正的烦躁。
“一天大,两天小的,还和我住在一间屋子里,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话和刚才的官方辞令比,意思虽然是一个意思,但语气就已经换做了亲昵。
七娘子也陪着大太太愁眉不展。“府里这一两年,也很不太平!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大太太望着七娘子,会心一笑。
到底还是个孩子。
虽然不关自己的事,但有了机会,还是忍不住要探听一下。
也只有孩子会探听得这么明显。
她就半遮半露地告诉七娘子,“恐怕是三姨娘在作祟!”
七娘子瞪大了眼。
心中就有了些模模糊糊的想法。
古代人和现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见识太少了。
对自然,对鬼神,古人都怀抱着虔诚的敬畏之心。
作祟这样的话,在现代当然会被斥为无稽之谈,但在这个时代,是有很多人认真地把身边的怪事解释到鬼神身上的。
九哥不合情理、莫名其妙的举动,如果是因为三姨娘在作祟……一下就什么都能解释得通了。
“三姨娘究竟是……”她把话说了一半,才吞了回去。
大太太脸上就闪过了一丝恨意,却也有分明的恐惧。
“都是过去的事了!”她轻描淡写地带了过去,双手合十,“这次在观音山特地给她做了七天道场,就算有再大的怨气,也该转世投胎了!”
七娘子连忙整肃脸色,陪着大太太念了几声佛。
心里却想到了八姨娘去世的时候,大老爷吩咐给三姨娘做法事的事。
大太太就又和七娘子商议,“话说回来,连小雪和处暑都不能放心了,也不知道这院子里能放心的人还有几个。”
能进正院服侍的丫鬟,哪个身后没有一大家子人口?
大家都在杨家讨生活,就算能保证丫鬟本人的忠心,谁能知道她背后的那一家人心底在想什么?
七娘子也感慨,“像立春这样,家里没有什么人口,又能干老实的丫鬟,要是多几个就好了。”
大太太也跟着叹了一口气,一时间,真有几分求贤若渴的样子。
“就算有了立春,她一个人也还是不够……”
七娘子不由一喜——听大太太的口气,是不会在立春身上打别的主意了。
像杨家这样体面的人家,儿子屋里的丫鬟,大老爷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就算原本对立春有什么心思,恐怕现在也淡忘了吧。
尽管这事与七娘子没有什么利害牵连,立春这小半年来,更是很少往西偏院走动,但却也着实让人高兴。
深宅大院,能温暖人心的事太少了。
花样的少女,本来就值得拥有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丈夫。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七娘子也没能拿出更好的办法来。
九哥院子里的事,她始终不愿插手太多。
大太太只好把这事先放了放,说起了三娘子的婚事。“……四房是见天在老爷耳边叨咕着,说是要在王家上门前把三娘子的婚事定了。”
原本大太太与大老爷商量好了,等王家上门提亲,便借口推掉这门亲事,等一年半载,风声过了以后,再为三娘子说亲。
现在王家自顾不暇,也没有提亲事的心思,四姨娘想借机把三娘子的婚事定下来,也不能说是个很差的思路。
毕竟三娘子今年
日子就这样波澜不兴地延绵了下去。
#
端一日,余杭终于来了人送了信,说是初娘子已经从余杭动身,恐怕一两天内就能到苏州了。
大太太终于找了七娘子来说话。
“也该让九哥从堂屋搬出去了。”她开门见山。
七娘子就吓了一跳。
“九哥眼见着一天天大了,还住在堂屋,就有些不成体统。”大太太却没有留心到七娘子的讶异。“五娘子也快十岁了,不好再住在正院。”
正院有时也会进些男客,五娘子小的时候是无所谓,过了十岁,出入就有所不便。
看来大太太是想让五娘子挪进百芳园,把九哥搬到东偏院。
七娘子就懂得了大太太的意思。
九哥一向跟在大太太身边,并没有自己的一套人事班子。
自从两个大丫环小雪、处暑都遭了疑心,被贬斥回家,连带着新来的两个替补也因为九哥受伤的事吃了挂落,九哥身边就只剩立春一个人照应,几个月下来,立春人都瘦了一大圈。……指望她一个人来照应九哥,实在是太难为立春了。
再说,独立到东偏院,就不能混着使大太太屋里的人了。
她就静静地望着大太太,等大太太继续往下说。
“不过,九哥身边的丫鬟,却实在是难挑。”大太太也不免露出少许愁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连着挑上来的人,都是在别处妥妥当当,到了九哥身边就开始闹幺蛾子!”
七娘子还是笑,没有说话。
大太太只好自己揭开了谜底,“我冷眼看了几个月,倒觉得你身边的立夏是个稳重的,你看……”
她就双目炯炯地望着七娘子。
七娘子有了几分好笑。
大太太要是觉得这样的手段能试探出她的心意,未免也小看了她。
“立夏年纪小,还不太懂事。”她从容地回复,“再说,是跟着小七从南偏院出来的,恐怕,行事还有几分的土气……”
话中的犹豫就分明地体现了出来。
七娘子演技一贯不大好,要不然,她还真想演得更忐忑、更过火一些。
大太太神色一宽。
如果七娘子心心念念都是拉拢九哥,这样上好的机会,她自然不会错过。
这孩子还是很知道分寸的!
又不由想起了浣纱坞前的那件事。
若果九哥所说是真,这里面就没有七娘子一点事了。
这小半年来,自己冷眼看着,平时小九和小六的话,都要比和小七多些……
大太太就叹了口气,露出了一点真正的烦躁。
“一天大,两天小的,还和我住在一间屋子里,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话和刚才的官方辞令比,意思虽然是一个意思,但语气就已经换做了亲昵。
七娘子也陪着大太太愁眉不展。“府里这一两年,也很不太平!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大太太望着七娘子,会心一笑。
到底还是个孩子。
虽然不关自己的事,但有了机会,还是忍不住要探听一下。
也只有孩子会探听得这么明显。
她就半遮半露地告诉七娘子,“恐怕是三姨娘在作祟!”
七娘子瞪大了眼。
心中就有了些模模糊糊的想法。
古代人和现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见识太少了。
对自然,对鬼神,古人都怀抱着虔诚的敬畏之心。
作祟这样的话,在现代当然会被斥为无稽之谈,但在这个时代,是有很多人认真地把身边的怪事解释到鬼神身上的。
九哥不合情理、莫名其妙的举动,如果是因为三姨娘在作祟……一下就什么都能解释得通了。
“三姨娘究竟是……”她把话说了一半,才吞了回去。
大太太脸上就闪过了一丝恨意,却也有分明的恐惧。
“都是过去的事了!”她轻描淡写地带了过去,双手合十,“这次在观音山特地给她做了七天道场,就算有再大的怨气,也该转世投胎了!”
七娘子连忙整肃脸色,陪着大太太念了几声佛。
心里却想到了八姨娘去世的时候,大老爷吩咐给三姨娘做法事的事。
大太太就又和七娘子商议,“话说回来,连小雪和处暑都不能放心了,也不知道这院子里能放心的人还有几个。”
能进正院服侍的丫鬟,哪个身后没有一大家子人口?
大家都在杨家讨生活,就算能保证丫鬟本人的忠心,谁能知道她背后的那一家人心底在想什么?
七娘子也感慨,“像立春这样,家里没有什么人口,又能干老实的丫鬟,要是多几个就好了。”
大太太也跟着叹了一口气,一时间,真有几分求贤若渴的样子。
“就算有了立春,她一个人也还是不够……”
七娘子不由一喜——听大太太的口气,是不会在立春身上打别的主意了。
像杨家这样体面的人家,儿子屋里的丫鬟,大老爷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就算原本对立春有什么心思,恐怕现在也淡忘了吧。
尽管这事与七娘子没有什么利害牵连,立春这小半年来,更是很少往西偏院走动,但却也着实让人高兴。
深宅大院,能温暖人心的事太少了。
花样的少女,本来就值得拥有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丈夫。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七娘子也没能拿出更好的办法来。
九哥院子里的事,她始终不愿插手太多。
大太太只好把这事先放了放,说起了三娘子的婚事。“……四房是见天在老爷耳边叨咕着,说是要在王家上门前把三娘子的婚事定了。”
原本大太太与大老爷商量好了,等王家上门提亲,便借口推掉这门亲事,等一年半载,风声过了以后,再为三娘子说亲。
现在王家自顾不暇,也没有提亲事的心思,四姨娘想借机把三娘子的婚事定下来,也不能说是个很差的思路。
毕竟三娘子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