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皇上病势有所好转,朝野上下也都渐渐安心。
平国公在北疆又打了几场胜仗,竟是大有开疆辟土,把北戎远远地赶进西域的势头。
上个月,太子又加封皇长子为鲁王,在山东临潼为皇长子规划了王府。
“造得也快。”大老爷面有讥诮,“现在就催着鲁王前去就藩了……”
大秦的藩王是没有兵权的,一应供应制度,和前朝无异,到了临潼,皇长子名义上就不能再参与朝政了。
皇长子又怎么会甘心就范?
朝中的争斗,已是日趋紧张,大有图穷匕见的意思。
“就看皇上什么时候能痊愈吧!”大太太一脸的忧心忡忡。
只要皇上没有断气,杨家就能稳坐钓鱼台,若是皇上断了气,这滔天的富贵,就难免保不住了。
大老爷神色凝重。
“皇上这次的病,来势汹汹,有几次都差点撒手。”他低声透露了宫中秘辛。
几个孩子脸色不由大变。
大太太却没有露出惊容,显然早已知道。
“要不是小神医会同欧阳家的几个弟子昼夜施针,恐怕皇上是熬不过这一关的了。”大老爷又淡淡地长出了一口气,“不过,据说就算能够康复,日后的精神头也不会太好,朝事终于是要交到儿子们手上的……”
管理一个国家,千头万绪,有无数的事,皇上精神不济,理所当然,就要把继承人调教出来,开始考虑身后事了。
虽说多年来,皇上一向自恃年富力强,对两个儿子多有限制。但如今天年不永,到底要让谁来继承这么大的家业,他老人家心里,想必也要开始斟酌了。
五娘子和六娘子都是一脸的懵懂。
九哥与大太太却是都犯了沉吟。
七娘子却是半懂半不懂,隐约也能捕捉到大老爷话里的一点意思。
大老爷是何等人物?
眼光一扫,众人的反应,已是全落进眼中。
九哥年纪小小,对朝事已有了自己的看法,还是让他欣慰的。
至于五娘子和六娘子的迷糊,也不在话下。
毕竟年纪还小,一向又是温室里的小姐,不懂,是情理之中。将来出嫁后,自己要支撑家庭,慢慢的,终究也会懂的。
倒是七娘子……
大老爷心中一动,就细细地打量起七娘子来。
七娘子咬着下唇,眸中思绪无限,好似有些颖悟,但又没有全明白过来。
封姨娘自己处处都是平常,倒是所出的这一对双生姐弟,真是钟灵毓秀……
大老爷不禁感慨。
九哥也就罢了,七娘子若是男儿身,自己也就能放心闭眼了。
他不动声色,提点两个女儿。“这世上有谁是口渴起来才挖井的?未雨绸缪,我们杨家,也到了站队的时候。”
等到分出胜负再来站队,倒不如不站。
朝事就是这样,大老爷和大太太所能做到的,也无非就是作出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现在表态虽然已经嫌晚,但毕竟还要比清高到底强得多了。
大太太悚然动容,却没有过多的惊讶。
“都下去吧!”就端正了神色吩咐几个儿女们。
“九哥留下。”大老爷又叫住了九哥。
虽然年纪还小,但关乎杨家未来走向的大事,是该让儿子也来旁听了。
几个小娘子就鱼贯退出了东稍间。
脸上都带了浓重的心事。
朝局晦暗不明,杨家作出的每一个选择,和她们都是息息相关。
五娘子勉强振奋精神,招呼六娘子、七娘子,“去小库房给七妹选几件摆设吧?”
看了看六娘子,又笑,“还有六妹,七姨娘去小香雪,肯定也带了些东西走的,给你多选几件玩物!谁叫你这么好玩!”
六娘子也就笑了开来,把方才的事抛到了脑后。
“真讨厌!”埋怨五娘子,“五姐只会砢碜我!”
七娘子甩了甩头,把心事放到了一边。
六娘子一向乖巧听话,五娘子要越俎代庖为她在小库房选几件摆设,大太太多半也不会说什么。
“走走。”她笑着和五娘子一起,死活把六娘子拉出了堂屋,“要我说,你索性住到朱赢台,我们三姐妹靠在一个角落里,也热闹得多……”
大事,自有大人操心,小女儿家要顾虑的,也无非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日子就像水一样流了过去。
卷三:葱荣满目,微雨湿流光
107 初成
昭明二十三年,朝廷里接连出了好几件喜事。
皇上自从昭明二十一年的那一场大病后,这两年来总是时好时不好,大有病势延绵的意思,不过,今年春季,平国公终于大胜北戎,将北戎驱赶到了昆仑山以西,将大秦的疆域一下又扩出了一块。
一时之间,大秦竟大有中兴之势。
这样开疆辟土的好事,自然让皇上精神大振,捷报送到的那一日不但多喝了几钟酒,更是亲自进了太庙,向列祖列宗禀报这个大好消息。
自从北戎冒起,一百多年逐分逐寸地侵袭下来,西北的一大片土地,事实上早已不属于大秦,如今西域再度回到大秦治下,仅仅是这份功绩,就使得皇上在身后可以向列祖列宗交代了。
到了六月,好消息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太子妃孙氏传出了有喜的消息。
昭明二十二年末才入的门,不到半年,太子妃就有了喜讯……
皇家子孙昌盛,皇上自然只有高兴的份。
又有鲁王妃也在七月生育了皇长子的第二个嫡子……
喜事是一桩接着一桩,让大秦的天空,都多了几丝晴意。
进了七月,小神医权仲白又自西域归来。
朝廷才收服西域,他就带了药农,跟着边兵一道进了昆仑山、天山一带,走了一年多的路,为的却是替皇上寻药。
古代交通运输不便,上好的药材,真是价比千金。
尤其是昆仑山一带的冬虫夏草,天山一带的贝母,都是多年来中原绝迹的好药材。——北戎治下都是牧民,不会放牧的药农对他们而言,不过累
平国公在北疆又打了几场胜仗,竟是大有开疆辟土,把北戎远远地赶进西域的势头。
上个月,太子又加封皇长子为鲁王,在山东临潼为皇长子规划了王府。
“造得也快。”大老爷面有讥诮,“现在就催着鲁王前去就藩了……”
大秦的藩王是没有兵权的,一应供应制度,和前朝无异,到了临潼,皇长子名义上就不能再参与朝政了。
皇长子又怎么会甘心就范?
朝中的争斗,已是日趋紧张,大有图穷匕见的意思。
“就看皇上什么时候能痊愈吧!”大太太一脸的忧心忡忡。
只要皇上没有断气,杨家就能稳坐钓鱼台,若是皇上断了气,这滔天的富贵,就难免保不住了。
大老爷神色凝重。
“皇上这次的病,来势汹汹,有几次都差点撒手。”他低声透露了宫中秘辛。
几个孩子脸色不由大变。
大太太却没有露出惊容,显然早已知道。
“要不是小神医会同欧阳家的几个弟子昼夜施针,恐怕皇上是熬不过这一关的了。”大老爷又淡淡地长出了一口气,“不过,据说就算能够康复,日后的精神头也不会太好,朝事终于是要交到儿子们手上的……”
管理一个国家,千头万绪,有无数的事,皇上精神不济,理所当然,就要把继承人调教出来,开始考虑身后事了。
虽说多年来,皇上一向自恃年富力强,对两个儿子多有限制。但如今天年不永,到底要让谁来继承这么大的家业,他老人家心里,想必也要开始斟酌了。
五娘子和六娘子都是一脸的懵懂。
九哥与大太太却是都犯了沉吟。
七娘子却是半懂半不懂,隐约也能捕捉到大老爷话里的一点意思。
大老爷是何等人物?
眼光一扫,众人的反应,已是全落进眼中。
九哥年纪小小,对朝事已有了自己的看法,还是让他欣慰的。
至于五娘子和六娘子的迷糊,也不在话下。
毕竟年纪还小,一向又是温室里的小姐,不懂,是情理之中。将来出嫁后,自己要支撑家庭,慢慢的,终究也会懂的。
倒是七娘子……
大老爷心中一动,就细细地打量起七娘子来。
七娘子咬着下唇,眸中思绪无限,好似有些颖悟,但又没有全明白过来。
封姨娘自己处处都是平常,倒是所出的这一对双生姐弟,真是钟灵毓秀……
大老爷不禁感慨。
九哥也就罢了,七娘子若是男儿身,自己也就能放心闭眼了。
他不动声色,提点两个女儿。“这世上有谁是口渴起来才挖井的?未雨绸缪,我们杨家,也到了站队的时候。”
等到分出胜负再来站队,倒不如不站。
朝事就是这样,大老爷和大太太所能做到的,也无非就是作出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现在表态虽然已经嫌晚,但毕竟还要比清高到底强得多了。
大太太悚然动容,却没有过多的惊讶。
“都下去吧!”就端正了神色吩咐几个儿女们。
“九哥留下。”大老爷又叫住了九哥。
虽然年纪还小,但关乎杨家未来走向的大事,是该让儿子也来旁听了。
几个小娘子就鱼贯退出了东稍间。
脸上都带了浓重的心事。
朝局晦暗不明,杨家作出的每一个选择,和她们都是息息相关。
五娘子勉强振奋精神,招呼六娘子、七娘子,“去小库房给七妹选几件摆设吧?”
看了看六娘子,又笑,“还有六妹,七姨娘去小香雪,肯定也带了些东西走的,给你多选几件玩物!谁叫你这么好玩!”
六娘子也就笑了开来,把方才的事抛到了脑后。
“真讨厌!”埋怨五娘子,“五姐只会砢碜我!”
七娘子甩了甩头,把心事放到了一边。
六娘子一向乖巧听话,五娘子要越俎代庖为她在小库房选几件摆设,大太太多半也不会说什么。
“走走。”她笑着和五娘子一起,死活把六娘子拉出了堂屋,“要我说,你索性住到朱赢台,我们三姐妹靠在一个角落里,也热闹得多……”
大事,自有大人操心,小女儿家要顾虑的,也无非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日子就像水一样流了过去。
卷三:葱荣满目,微雨湿流光
107 初成
昭明二十三年,朝廷里接连出了好几件喜事。
皇上自从昭明二十一年的那一场大病后,这两年来总是时好时不好,大有病势延绵的意思,不过,今年春季,平国公终于大胜北戎,将北戎驱赶到了昆仑山以西,将大秦的疆域一下又扩出了一块。
一时之间,大秦竟大有中兴之势。
这样开疆辟土的好事,自然让皇上精神大振,捷报送到的那一日不但多喝了几钟酒,更是亲自进了太庙,向列祖列宗禀报这个大好消息。
自从北戎冒起,一百多年逐分逐寸地侵袭下来,西北的一大片土地,事实上早已不属于大秦,如今西域再度回到大秦治下,仅仅是这份功绩,就使得皇上在身后可以向列祖列宗交代了。
到了六月,好消息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太子妃孙氏传出了有喜的消息。
昭明二十二年末才入的门,不到半年,太子妃就有了喜讯……
皇家子孙昌盛,皇上自然只有高兴的份。
又有鲁王妃也在七月生育了皇长子的第二个嫡子……
喜事是一桩接着一桩,让大秦的天空,都多了几丝晴意。
进了七月,小神医权仲白又自西域归来。
朝廷才收服西域,他就带了药农,跟着边兵一道进了昆仑山、天山一带,走了一年多的路,为的却是替皇上寻药。
古代交通运输不便,上好的药材,真是价比千金。
尤其是昆仑山一带的冬虫夏草,天山一带的贝母,都是多年来中原绝迹的好药材。——北戎治下都是牧民,不会放牧的药农对他们而言,不过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