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是没有勋贵的位置,但和宰相文臣的威风相比,即使是皇亲国戚,也都远远不如。‘官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算是半公开的说法,由是便延伸出了一个很简要的逻辑:要保证自家富贵延绵,最好的办法,就是家中一代代都能出现高官。
可考进士又不是杀鸡,哪有那么简单?虽然荫补也是得官的重要途径,但历来能进政事堂的相公全都是进士出身,没有这个身份,在官场上想要青云直上,那是难比登天。在现有高官的家族里找夫婿,谁知日后能否爬到高位?所以退而求其次,最好的保险便是在每榜进士中选取女婿,这是最稳妥也最便捷的投资,从高高在上的参政相公,到民间富商,或明或暗,打得全是这样的主意,每年皇榜下,手执麻绳预备捉着年轻进士回去成亲的家仆,从来都是几十上百,甚至连五十余岁才中进士的老光棍,都有得是人家要。别看女学中的学生,多数家中都出过高官,但到这个年纪都没定亲的,只怕十有八.九,她们的亲事也将在皇榜下决定。当然,宰相人家,未必要亲自执麻绳去捉那么露骨,但一般也都是从当年的进士中挑选出长辈最看好的对象,再由媒婆登门说亲。
能嫁给什么样的人,是由不得她们自己挑选的,不论年貌还是性情,都得为政治前途让步,当女儿的并无能置喙的余地。甚至于说得难听点,在这个普遍早婚的年代,二十好几才中进士的人,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成亲,其实也就是待价而沽……这样的夫婿,心里对妻子能有多少真情,也是难说得很。
既然说穿了,这种婚事是最稳妥的政治投资,那么家里对女儿的福祉,考虑得就很少了,哪怕女婿是夜夜笙歌的风流人物,只要其能在官场上高歌猛进,和岳家的关系就不会差到哪儿去,颜钦若不想嫁给这样的进士夫君,宋竹完全理解,若是能在家里人打定主意之前,说动父母把她嫁入萧家,嫁给萧禹这个起码见过一面,各方面条件又都不错的夫君,那估计她做梦都会笑醒。
这是颜钦若这样大家姑娘的烦恼,宋竹这边,和她的烦恼却又不太一样……她自己立志要嫁个不纳妾的丈夫,便只能在宋学学子中寻找对象了——其实,也未必是一定要嫁个不纳妾的丈夫,只是她自己心里也清楚,家里没多少钱,置办不了太多嫁妆,若是嫁给寻常官宦人家,在厚嫁成风的如今,注定要被亲戚妯娌们看不起,也就是讲究薄嫁的宋学门人,不会在乎她的嫁妆。
可,不在乎嫁妆,不提倡纳妾,宋学士子对自己的妻子也不是毫无要求——宋学士子可能是全天下对妻子的素质要求最高的群体了,追求的是夫妻两人‘志同道合、夫妻一体’,也就是说,做妻子的最好在学术上也有所造诣,能和他们互相唱和,夫妻之间不但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而且还是相知相惜的灵魂伴侣,颇有些一生一对、生死相随的感觉。
这也是宋竹之所以这么用心读书的原因,因为按她现在的学识,若是要找个高水平的夫婿的话,说真的,人家还真未必看得上他……
嗳,说到这婚事,也不能不佩服颜钦若眼力锋锐啊,宋竹转念一想,也是有些诧异:这萧禹,家世又好,生得也不错,要是品性还可以,又真的入读书院,做了宋学门人的话,那还真是个不错的夫婿人选,不是吗?
……嗯……小姑娘心思动了几下,又是一个转念:再不错,也遮掩不住他那讨人厌的轻佻气质,哼,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成就,顶多也就是个纨绔子弟罢了,颜钦若会看上他,那是她眼光不好,反正……反正她宋三娘,可看不上他!
在心底又哼了几声,把自己给说服了,宋竹眼珠子一转,也就笑着应允了下来,“要是有机会的话,我就帮你问问,不过,只怕爹爹也未必知道哩……”
颜钦若已是满脸感激,仿佛将她当作了知己般,握着她的手只是说不出话来。宋竹哭笑不得,只好由得她激动。
偶然一个顾盼间,又见到赵元贞在不远处站着,她唇边露着微微的笑,一双眼略带戏谑地望着颜钦若,见到宋竹看过来,便对她会意而同情地一笑,仿佛已经是把两人的对话,尽收耳中。
宋竹心中,便是一动,她忽然间想到了母亲偶然间和她提起的事情:虽然现在都是北党的一员,但当年赵元贞的祖父赵芒公,与颜钦若的祖父颜月公,在朝中却是你死我活的大仇家……
她心底顿时有了几番警醒,不觉间,也有了些后怕——小小一个书院女学,其中潜伏着的艰险,恐怕都不亚于朝堂,自己刚才是有些莽撞了,不该瞧着颜钦若可怜,便答应她的,眼下还如何收场,还得仔细思量……
☆、7受罚
宋竹所料不差,萧禹的事情,的确是和长了翅膀一般,飞速地就在某个特定的圈子里传开了,这一日萧传中回来和他一起吃茶时,都打趣地问他,“听说我们家出了个登徒子?”
萧禹从书院回来以后,便再没有出门游逛的兴致,连这几日都闷在驿馆读书写字,倒也无人上门扰他。他心中多少还抱了一丝侥幸,以为这件事大概也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萧传中才从县治下的几个乡镇回来,劈头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他不禁好一阵气馁,没精打采地说,“这丑事不会都传到乡下去了吧?”
“那倒是没有,我也是刚回了城以后,在茶楼听几个书生议论才知道的。”萧传中虽然一脸的笑模样,可却也是一点都未曾放松。“究竟怎么回事,你自己说给我听吧。”
萧禹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竹筒倒豆子般把当日的倒霉境遇和萧传中说了,又讪讪地说,“要不是宋粤娘故意多嘴,哪会传得这么开。”
也就是因为他是新任知县的从弟,众人自然都是关注,这件事才会传成这样,若是个无名男学生,别人议论几句也就丢下了。萧禹想到宋粤娘当众点出他身份时的那几句话,越想越觉得冤枉,要把心里想法说出口,又怕被从兄训斥,只是在心里恨恨地想:‘将来若有契机,一定要报复回来。’
此事纯属萧禹倒霉,萧传中倒没训斥他,只是笑道,“你要游山玩水,直接去西边的锦屏山么,那个山头都是书院的地,你又非得乱走。如今倒好,人还没进书院呢,冒失的名头倒是传出去了。”
萧禹也知道,这么一来,自己要融入书院就要更难了。他不愿再多说此事,叹了口气,便转而问萧传中,“几个乡治的情形怎么样?”
“还可以,毕竟是西京所在、形胜之地,”萧传中道,“这几年也算是风调雨顺,各乡各村都是蒸蒸日上的样子,据说已有几年没出过人命了。”
若是换做从前的萧禹,听了这话也不觉得如何,可他随
可考进士又不是杀鸡,哪有那么简单?虽然荫补也是得官的重要途径,但历来能进政事堂的相公全都是进士出身,没有这个身份,在官场上想要青云直上,那是难比登天。在现有高官的家族里找夫婿,谁知日后能否爬到高位?所以退而求其次,最好的保险便是在每榜进士中选取女婿,这是最稳妥也最便捷的投资,从高高在上的参政相公,到民间富商,或明或暗,打得全是这样的主意,每年皇榜下,手执麻绳预备捉着年轻进士回去成亲的家仆,从来都是几十上百,甚至连五十余岁才中进士的老光棍,都有得是人家要。别看女学中的学生,多数家中都出过高官,但到这个年纪都没定亲的,只怕十有八.九,她们的亲事也将在皇榜下决定。当然,宰相人家,未必要亲自执麻绳去捉那么露骨,但一般也都是从当年的进士中挑选出长辈最看好的对象,再由媒婆登门说亲。
能嫁给什么样的人,是由不得她们自己挑选的,不论年貌还是性情,都得为政治前途让步,当女儿的并无能置喙的余地。甚至于说得难听点,在这个普遍早婚的年代,二十好几才中进士的人,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成亲,其实也就是待价而沽……这样的夫婿,心里对妻子能有多少真情,也是难说得很。
既然说穿了,这种婚事是最稳妥的政治投资,那么家里对女儿的福祉,考虑得就很少了,哪怕女婿是夜夜笙歌的风流人物,只要其能在官场上高歌猛进,和岳家的关系就不会差到哪儿去,颜钦若不想嫁给这样的进士夫君,宋竹完全理解,若是能在家里人打定主意之前,说动父母把她嫁入萧家,嫁给萧禹这个起码见过一面,各方面条件又都不错的夫君,那估计她做梦都会笑醒。
这是颜钦若这样大家姑娘的烦恼,宋竹这边,和她的烦恼却又不太一样……她自己立志要嫁个不纳妾的丈夫,便只能在宋学学子中寻找对象了——其实,也未必是一定要嫁个不纳妾的丈夫,只是她自己心里也清楚,家里没多少钱,置办不了太多嫁妆,若是嫁给寻常官宦人家,在厚嫁成风的如今,注定要被亲戚妯娌们看不起,也就是讲究薄嫁的宋学门人,不会在乎她的嫁妆。
可,不在乎嫁妆,不提倡纳妾,宋学士子对自己的妻子也不是毫无要求——宋学士子可能是全天下对妻子的素质要求最高的群体了,追求的是夫妻两人‘志同道合、夫妻一体’,也就是说,做妻子的最好在学术上也有所造诣,能和他们互相唱和,夫妻之间不但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而且还是相知相惜的灵魂伴侣,颇有些一生一对、生死相随的感觉。
这也是宋竹之所以这么用心读书的原因,因为按她现在的学识,若是要找个高水平的夫婿的话,说真的,人家还真未必看得上他……
嗳,说到这婚事,也不能不佩服颜钦若眼力锋锐啊,宋竹转念一想,也是有些诧异:这萧禹,家世又好,生得也不错,要是品性还可以,又真的入读书院,做了宋学门人的话,那还真是个不错的夫婿人选,不是吗?
……嗯……小姑娘心思动了几下,又是一个转念:再不错,也遮掩不住他那讨人厌的轻佻气质,哼,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成就,顶多也就是个纨绔子弟罢了,颜钦若会看上他,那是她眼光不好,反正……反正她宋三娘,可看不上他!
在心底又哼了几声,把自己给说服了,宋竹眼珠子一转,也就笑着应允了下来,“要是有机会的话,我就帮你问问,不过,只怕爹爹也未必知道哩……”
颜钦若已是满脸感激,仿佛将她当作了知己般,握着她的手只是说不出话来。宋竹哭笑不得,只好由得她激动。
偶然一个顾盼间,又见到赵元贞在不远处站着,她唇边露着微微的笑,一双眼略带戏谑地望着颜钦若,见到宋竹看过来,便对她会意而同情地一笑,仿佛已经是把两人的对话,尽收耳中。
宋竹心中,便是一动,她忽然间想到了母亲偶然间和她提起的事情:虽然现在都是北党的一员,但当年赵元贞的祖父赵芒公,与颜钦若的祖父颜月公,在朝中却是你死我活的大仇家……
她心底顿时有了几番警醒,不觉间,也有了些后怕——小小一个书院女学,其中潜伏着的艰险,恐怕都不亚于朝堂,自己刚才是有些莽撞了,不该瞧着颜钦若可怜,便答应她的,眼下还如何收场,还得仔细思量……
☆、7受罚
宋竹所料不差,萧禹的事情,的确是和长了翅膀一般,飞速地就在某个特定的圈子里传开了,这一日萧传中回来和他一起吃茶时,都打趣地问他,“听说我们家出了个登徒子?”
萧禹从书院回来以后,便再没有出门游逛的兴致,连这几日都闷在驿馆读书写字,倒也无人上门扰他。他心中多少还抱了一丝侥幸,以为这件事大概也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萧传中才从县治下的几个乡镇回来,劈头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他不禁好一阵气馁,没精打采地说,“这丑事不会都传到乡下去了吧?”
“那倒是没有,我也是刚回了城以后,在茶楼听几个书生议论才知道的。”萧传中虽然一脸的笑模样,可却也是一点都未曾放松。“究竟怎么回事,你自己说给我听吧。”
萧禹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竹筒倒豆子般把当日的倒霉境遇和萧传中说了,又讪讪地说,“要不是宋粤娘故意多嘴,哪会传得这么开。”
也就是因为他是新任知县的从弟,众人自然都是关注,这件事才会传成这样,若是个无名男学生,别人议论几句也就丢下了。萧禹想到宋粤娘当众点出他身份时的那几句话,越想越觉得冤枉,要把心里想法说出口,又怕被从兄训斥,只是在心里恨恨地想:‘将来若有契机,一定要报复回来。’
此事纯属萧禹倒霉,萧传中倒没训斥他,只是笑道,“你要游山玩水,直接去西边的锦屏山么,那个山头都是书院的地,你又非得乱走。如今倒好,人还没进书院呢,冒失的名头倒是传出去了。”
萧禹也知道,这么一来,自己要融入书院就要更难了。他不愿再多说此事,叹了口气,便转而问萧传中,“几个乡治的情形怎么样?”
“还可以,毕竟是西京所在、形胜之地,”萧传中道,“这几年也算是风调雨顺,各乡各村都是蒸蒸日上的样子,据说已有几年没出过人命了。”
若是换做从前的萧禹,听了这话也不觉得如何,可他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