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头的后遗症是脑内淤血,人体的保护机制自行吸收不了,需要手术清除。那团淤血已经压迫到神经系统,再拖下去怕会失明,往后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更糟糕的后果。医生的话像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在杨老倌以及杨家所有人的心头。

    就连嚣张跋扈的齐昌兰都彻底的老实了下来,现在见了杨家其他的人都绕道走,生怕有人再找她要钱。

    老杨家少了搅事的人,一下清静下来。不过这种清静,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最后一刻,安静得令人压抑和害怕。

    八零年代临水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水平还很有限,开颅技术还不是很过关,花费巨大不一定能换得病人平安无事,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把王兰英送到省医院去。

    但一想到那天价般的医药费用,每个人都没有底气。即使算上杨梅手里的千来块钱,那还是远远不够。

    杨梅联系了常技术员,把塑料膜、菌种以及各种消毒药品石灰等陆续运进杨家村,杨老倌看着一拖拉机又一拖拉机的物资卸下来堆积在家里,只是阴沉着脸,一句话都没有说。

    杨梅蹭到老爷子身边,“爷,咱们这就开工了啊。”

    老爷子置若罔闻,一言不发的走开。于婆婆拎着鸡食正在喂鸡,注意力却一直放在祖孙两的身上,“梅儿你好好做,理他做什么!”

    “好。”杨梅回了于婆婆一个让她安心的笑脸,有于婆婆给她做后盾,已无后顾之忧。

    杨家村八队杨老倌家今年不种棉花种蘑菇!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经过人口相传,在村子里闹腾得沸沸扬扬,个个都等着看稀奇。

    物资运到,杨梅干脆在学校请了假,全心全意的扑在蘑菇大棚上。

    手里拿着她跟常胜合计出来的设计图纸,请了村里的几个劳力帮忙搭建大棚。新年刚过,田地里的活儿都还没有出来,请人不是件难事。乔云也没有上学,正张罗着忙进忙出。

    好在这事有市里、县里的指示,杨梅跟乔云两个小孩子掺合在里面并不太显眼。

    按原计划,种植蘑菇的计划里,大棚应该搭建在乔云家的承包地里,只是她没料到后来事情在常胜的参与下,动静会闹得那么大,如果仅凭她跟乔云两个孩子根本就吃不消了,招架那些好奇的村民都做不到。

    在捋清楚了她与老杨家每个人的关系暂时是斩不断的之后,杨梅不得不把杨老倌推了出来。虽然她也想闷声发大财,但完全低估了这时候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能让杨老倌默许蘑菇大棚的搭建,对杨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胜利,但对于常胜来说,就免不得有些垂头丧气。他堂堂市科学研究所的国家工作人员,上面下面跑断了腿争取来的项目,到最后,不过是负责指导杨家村一亩地大小的蘑菇大棚。

    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高驰很清楚他的失落,笑着拍了拍好兄弟的肩膀,“得了,别一副心如死灰的样子。你也不看看你的合伙人,我的学生才八岁就能给你争取到一亩地的支持,那么大的潜力你看不到啊?成功了还愁往后不能大展拳脚?”

    这件事追溯到源头,还是他给牵的线,给了兄弟希望,结果却不大如人意。他也是实在想不出什么安慰的话,顺口那么一说而已。

    没料到常胜却真的抬头看了看地里有条不紊指挥着的小女孩,目光变得坚定起来,“嗯,你这个学生倒是真的不错。”

    即使杨梅有意藏拙,十分小心的扮演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但曾经的阅历,以及做事的风格不自觉的还是会带出来一些。

    比如安排人手搭建一个大棚。

    这样小儿科的事根本就难不住她。况且这时候的条件搭建出来的大棚,根本没法跟她曾经接触过的那些恒温智能大棚相提并论。

    常胜给出的建议,就地取材,用本村无主的京竹为骨架,制成半圆形的拱棚,覆上塑料膜就成了。但杨梅考虑到高度,以及大棚的承重和耐用程度,进行了改良。

    把常规的半圆拱棚修改为斜坡式。在北风口用泥砖修筑起一米高的挡风墙,再以京竹骨架为顶,内部立木柱支撑,建成之后跟小房子差不多。这样的成本要高一些,但好处也看得见。

    这样一亩地全在一个大棚的覆盖范围之内,方便统一管理;筑了挡风墙,即使是在大风的冬天,大棚的坚固度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而且室内空间变大变高,增加了更多可用空间,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少大棚的损毁机率。

    杨梅对平菇的种植可是花了心血的,绝不是一锤子买卖。与其年年支出大棚维修资金,还不如一步到位。

    这样的大棚还有一个好处,塑料薄膜横铺,将来平菇种上了通风和控制温度比较方便,拉开一条就成了天窗,而且万一有薄膜破损的情况更换也比较方便。若是半圆形的拱棚,一亩地就得建多个搭棚,坏一处就得更换整个棚顶,结果维修费用更高。

    当然这样做的工程量要比半圆拱棚大得多。

    正文 第140章低潮

    好在乡下这个季节是农闲,冬天刚过,春天还孕育在土地里,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

    这年头号请人帮忙那就真是纯帮忙,若提钱,估计还有人会跟你翻脸,那是太外道的表现。若主人家过意不去,尽可能的提供一顿丰盛的饭食就好。

    不管杨老倌是乐意还是不乐意,反正杨梅的平菇种植都把他拉下了水。请人帮忙自然打着他老人家的旗号,一点问题没用!

    村民们热情无私的行为让杨梅很过意不去,专程上临水县城里买了半扇猪肉拉回来交给于婆婆。准备饭食的事自然轮不到杨梅来操心,黑妹子的妈妈张婶伙同八队另外的几个利落媳妇已一力承担。

    其实大家伙儿都是自动找上门来的,根本不用专程上门去请。来的都是队上的熟悉面孔,每家都有人来。这份人情沉甸甸的,杨梅满心感谢,她在人群里搜寻,可一直没有看到杨传明的影子。

    虽然她对这个大舅向来没有好感,但他这样置身事外,比旁人还不如,多少还是让杨梅有些寒心。

    “梅儿真能干啊,都能当家理事了!”杨清彪看着杨梅一手纸笔,一手安排人手,笑盈盈的打趣道。

    对于这个年长很多的堂哥,杨梅印象特别好,有好几次,都多亏了有他的帮助,“清彪哥麻烦你了啊。

章节目录

重生八零小农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三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三并收藏重生八零小农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