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比赛,所得善款都用于赈灾。马老爷希望冯知春作为百福楼的厨子参加比赛。

    楚云支持道:“杨公子正在府城备考,你随去,正好见见他。”

    冯知春有些羞意,摇头道:“听说府城灾患比之更甚,府试也因此暂停,他正是该沉住气的时候,我去添什么乱?若我真去,言行代表的是百福楼,哪有这般自由,更不能轻妄行动才是。”

    楚云微微撇嘴,马老爷那点心思谁人不知?这次带队去的说不得就是马少爷,虽然马少爷也品貌非凡,但她是坚定不移的“杨党”啊!

    ……

    西南府。

    尹良正与几位同僚寒暄一番后落了座。

    堂/中/共四人,分别是西南府管辖四县的知县,他们正等待着知府的到来。

    雨淅淅沥沥下着,想到雨多下一时,水灾就多严重一分,四位知县的脸上或多或少都挂着愁容。也正因此,知府传他们前来面议抗灾对策。

    堂外脚步声渐近,知府秦浩秦大人面色凝重地走进来,随行还有两名护卫,以及一位锦服青年。

    护卫们并未深入,背朝内分守在入口。锦服青年落后秦浩一步,随他走进来。

    四位知县起身向秦浩行礼,在知府没有介绍之前,他们目不斜视,视线并不落在锦服青年身上。实际上,在二人进来时他们便已观察过了:看似锦服青年是跟随秦浩进来的,实则是秦浩引他进来的。

    那位锦衣青年,秦浩的称呼是:京城陈大人,为水灾而来。

    有了定位,气氛又活络起来。

    西南府并不是第一次发水灾,只是今年更为严重,受灾面更广。

    陈大人听过各方意见后,终于开口问道:“府试暂停了?”

    秦浩答道:“正是。”

    “何日再考?”

    “灾情一日不除,灾民聚集,再考的日子也无法确定。”

    “应试的考生都安置在何处?”

    “大多考生留在城内,少部分归乡了。”

    “救灾自然重要,府试亦不可落下。不然皇上发现今年独缺本府人才,皇上会如何想?”

    “这……大人有何妙计?”

    陈大人轻笑一声:“我没什么妙计,治水之道诸位比我更清楚。只是,既然府试的日程已被打乱,不若叫那些考生也加入治水之列,出谋划策?”

    “这……”

    秦浩一时呆住,他在任这些年,确没见过这样的操作。

    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让他们去干体力活,不一定愿意。书生也多是闭门读书,官吏的经验都是在任位时慢慢积累的,让他们说治水之道,不一定胜任。

    这位大人……果然如京城友人信中所说:是个不爱按常理出牌的!

    以这位大人的身份,秦浩自不会愚笨到反驳,他很快想到对策,附和道:“大人,下官觉得可再加些奖励,能从始至终者,府试加分,出良策有功者,府试加大分。”

    陈大人赞许道:“就如秦大人所言。”

    ……

    府衙给杨瑾的通知是尹良正亲自送去的。这是个难得的机遇,杨瑾又是他的得力下属,这个机遇于他于杨瑾,都很重要。

    等尹良正走后,赵丰忧心忡忡问:“公子,听说灾区有瘟疫,会不会……”

    杨瑾捏着信笺,说道:“府衙包吃住。”

    赵丰:“……”吃饭虽然重要,但公子你不能因为咱们剩的银两不多就弃性命安全于不顾呀!

    翌日,杨瑾到府衙报道。

    同到等候的还有四人,都是各位知县推荐,其中有乡绅,有老书生,有年轻俊杰,都在彼此的县城中称得上名字。

    正因如此,若这几人愿意投身治水之列,对普通考生也有鼓励之意。当然,如果他们能从始至终,得到的奖励也比普通考生更多更好。

    秦浩安置好五人后,马不停蹄的来到陈大人暂住的院落汇报——即使他将府衙最好的院落腾出来,也总觉得怠慢了这位大人。

    “听说城中打算举办一场厨艺比赛?”

    正等着陈大人发言的秦浩一愣,半晌才从记忆的边角拎出这件事来。

    他斟酌着语气答道:“确有此事。是由城中的酒楼牵头,邀请各县酒楼参加。一来善款善食用来赈灾,二来也算行业内切磋。按往年这些商贩自行组织的赛事下官都很支持,只是今年情况特殊,下官一直没有批准,正准备问问大人的意思。”

    陈大人道:“这是件有利民生的好事,现在正是要热闹热闹的时候。秦大人不必紧张,我也听说西南府有许多特色美食,还想私情托秦大人向主办方要个评委的位子坐坐。”

    秦浩脚下差点没站稳。

    当评委?那就得吃东西,万一吃坏了这副身骨,他担当得起吗?

    可看这位大人笑意满满的脸,秦浩也只能点头应道:“大人能做评委,是他等的福气。”

    出了院门,秦浩抹把额角的汗,立即招来心腹商议此事。往年他都随主办方折腾,今年是万万马虎不得!

    第71章 参赛

    几日后。

    天蒙蒙亮起。一辆马车慢悠悠停在百福楼门前。

    冯知春打了个哈欠,从马车上跳下来。她跟着小二穿过大堂来到后厨,与大堂的冷清相比,后厨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香喷喷的食物香气将冯知春从睡意朦胧中唤醒。

    说起来,百福楼的早点业务还是冯知春提议的。毕竟面点小食在正餐中多用来点缀,早膳才是它们的主场。

    最初冯知春的提议招到厨子们的反对,平日就够辛苦了,现在还要起的更早,做更多的活,这样的辛苦活谁也不愿意干。

    再说愿意买早点的又有谁呢?

    穷人起得早,可他们没钱,要么不吃要么选择一些做工更粗糙更便宜的食物充饥。家境稍好些的,大多勤俭持家自己动手做吃食。更富有的,家里也许会请厨子,又何必要到外面买早点呢。就算这群富有的人家都来百福楼,这群人太少,能进账多少银子?

    算来算去都是赔本又费劲的买卖。

    田宽从热气腾腾的蒸笼前抬起头,笑道:“小师父,你先找地方坐着。”

    冯知春找了张空桌坐下,伙计端上一笼包子一碗汤汁。与一年前她叫板百福楼时相比,田宽做的包子变化很大。

    随着冯知春对现有面点的改良,田宽从最初的不屑到后来的佩服,冯知春的技术都是后世之术,并不想藏私,将做法一一教授,时间长了,田宽便以“小师父”称呼。

    田宽是百福楼的面点厨子,如冯知春所言,他的厨艺再怎样精进,都只能坐在面点主厨的位子,手下只有一个小徒,两个帮工。说好听些是主厨,可实际上连某些副手手下的伙计都比他多。

    冯知春的提议给田

章节目录

小厨娘与俏郎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阿萨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阿萨满并收藏小厨娘与俏郎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