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晦,字子韬。”程昱简单地作了一个介绍,曹盼点了点头。却没有打算再问的意思。
程昱也并不多言,说这一会儿的话,程昱已经显得有些疲惫了,曹盼扶着程昱道:“先生累了就回去休息吧,朕改日再来看先生。”
被那么一担,程昱突然捉住了曹盼手,“陛下切不可过于重情,更不能,为一人而废天下。”
其中之所指,旁人不懂,曹盼却知道程昱指的是谁。诸葛亮呐,程昱人老成精,岂是不知曹盼是个重情之人,这样的人,为帝王,是幸亦是不幸。偏偏她所爱的那一个,更是一个与她极其相似的人。
“先生放心,朕不会的。”曹盼从始至终都是坚持自己的志向,从前不改,如今她已为帝王,更不会改。
程昱道:“陛下,切不可忘了武皇帝之希冀,臣之希冀,天下百姓之希冀。”
曹操之希冀,程昱之希冀,天下百姓之希冀,都是望天下能一统,有能之君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朕,永不敢忘。”曹盼郑重地与程昱这般地说,程昱已经点着头道:“好,好!”
程昱已经累得睁不开眼,但依然起身与曹盼行了一个跪拜之大礼,“臣,不能看到将来陛下一统天下,可臣知道,陛下一定会做到的。”
曹盼连忙上前将他扶了起来,“先生快起,快起!”
程武还有那两个郎君都上前来扶着程昱,曹盼道:“扶先生进去休息吧。”
“谢陛下。”程武连忙与曹盼作一揖,赶紧的扶着程昱进屋去。曹盼看着程昱叫人扶了进去,心中酸涩地说不出话来,可是,人之将死,能奈何之?
曹盼待程武出来后,吩咐他们好生地照看程昱,这方离去,三日后,程昱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闻讯之时,曹盼一声长叹,大魏痛失英才,而后下诏追封程昱为车骑将军,谥曰肃侯。以其长子程武承爵。
因程昱之死,浩浩荡荡讨论曹盼择夫的众人又平静了一些时日,因而太学武校成,曹盼诏告天下,太学与武校招纳学生,以三省六部之官吏为师,引天下学子聚往洛阳,凡通过太学武校考试者,便可入太学武校。
消息一放出去,世族们有些奇怪,可是,三省六部的官吏这两年都已经换上了曹盼的人,在位的人,也都愿意为曹盼所用,不过是往太学上课罢了,谁还能说不去。
这么一想,事情似乎与他们没什么关系,比起曹盼择夫之关系重大的事,没人过多的注意此事。
半个月后,天下学子皆入洛阳,而太学与武校考试的日子也定下来了,以崔琰与荀攸为监考,考卷是曹盼与三省六部的官吏一同定下的,印刷而成,当日派送到所有学子的手里。
考试的当日,曹盼亲临。考场之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曹盼面对满场的考生,大意看了一眼,崔琰道:“臣观其中有不少的人才。”
“朕之所愿也。”曹盼这般与崔琰而道,周不疑将一份名单递给了曹盼,“这是与臣送了文章的学子,陛下可要过目一二?”
“好,看看!”曹盼接过,对应着名字看起了他们的文章来,周不疑并不说话,曹盼一篇篇地看完了,然后取出其中的一份,“元直如今也学会了旁敲侧击了?”
周不疑一笑,“陛下以为如何?”
问的是曹盼手中那篇文章的优劣,曹盼道:“观此人之年纪能有这般的想法,极好。”
因曹盼手中的那篇文章所写的是眼下洛阳世族虎视眈眈,一心操持的择夫一事,这人提出的意见是,曹盼不当立夫。观点倒是与程昱一般,但是,写这篇文章的人非是程昱那等已经人老成精的人,而是一个才三十的寒士。所以,周不疑与曹盼都觉得不错。
“是哪个?”曹盼看向下头都在挥笔如洒的考生,倒是想看看这位长的何模样。
周不疑举荐的人,自然是见过的,周不疑道:“左一末位。”
曹盼寻着看了去,一下子就看到那挺直着背坐得端正的人,曹盼点了点头问了周不疑,“元直是何打算?”
“此人出身徐州,再让他留在太学不过是虚耗光阴,臣以为,陛下可纳之,以洛阳县令一职。”周不疑早就已经有所准备了,故而这般地道来,曹盼看着周不疑道:“洛阳县令,原本是子丹呐。”
子丹其人,乃是曹操昔日之养子曹真,此人曾入虎豹军,而曹操在最后当然是把虎豹营的全都交给了曹盼,曹盼如今提起,周不疑道:“陛下不以为,子丹公子更适合上战场?”
“是,也不尽是。不过,当了两年的洛阳县令,洛阳这两年被他治理得不错,是该给他升一级了。”曹盼对洛阳之事了如指掌,周不疑便知此事八九不离十了。
崔琰道:“明明是太学招生考试,陛下怎么?”
“阿爹在时以求贤令召天下有德之人,许官任之,朕也不过是学了一点皮毛罢了。崔公想想进了太学之后还不是为了朝廷,既然此人已经可以出仕,何必再留在太学。”曹盼一番之歪理,说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的,崔琰半个字都反驳不起来。
“元直处都有学子投文章,军师与崔公处没有?”曹盼从周不疑那里头得了一个人,不忘回头问了崔琰和荀攸一句。
这两位可是主考官,怎么可能会没人给他们投文章。
荀攸十分的干脆,“臣这几日为了太学之事忙着焦头烂额,虽有士子求见,臣一个都没见,文章臣都收起来了,却是一篇都没时间看。”
都已经一把大年纪的荀攸了,曹盼也说不出让人过度操劳的话来,一眼看向了一旁的司马末,“无名,荀军师忙得没空看,你不会跟荀军师自荐帮忙看着点?”
司马末被点了名道:“陛下求贤若渴,司马仲达亦是有才,陛下何不用之。”
此言一出,荀攸与崔琰都看向了曹盼,要说司马懿欲出仕,这两年却叫曹盼压得死死的,任是谁与曹盼举荐,曹盼都不松口,旁人只以为是是因为曹丕,毕竟昔日的司马懿是曹丕的能臣干吏,而曹丕之死虽非曹盼所为,然而这样的一个人用起来,是要多斟酌。
不过,斟酌得久了,那道曹盼无风度,连曹丕一个死人都忌讳的话就传出来了。
“陛下,司马仲达确实有些本事,陛下何不用之。”荀攸也帮着说了一句。
崔琰就更不用说了,“陛下要用才,司马仲达有才,而且,此人本是安乐侯的旧部,陛下一直避而不用,流言蜚语也多了。”
曹盼道:“朕并不畏流言蜚语。”
直接地堵了崔琰,荀攸苦口婆心地唤了一声道:“陛下。”
“陛下若连眼前的司马仲达都不用,又何必费尽苦心的要招揽天下的才子?”崔琰显然对曹盼不用司马懿之事很是耿耿
程昱也并不多言,说这一会儿的话,程昱已经显得有些疲惫了,曹盼扶着程昱道:“先生累了就回去休息吧,朕改日再来看先生。”
被那么一担,程昱突然捉住了曹盼手,“陛下切不可过于重情,更不能,为一人而废天下。”
其中之所指,旁人不懂,曹盼却知道程昱指的是谁。诸葛亮呐,程昱人老成精,岂是不知曹盼是个重情之人,这样的人,为帝王,是幸亦是不幸。偏偏她所爱的那一个,更是一个与她极其相似的人。
“先生放心,朕不会的。”曹盼从始至终都是坚持自己的志向,从前不改,如今她已为帝王,更不会改。
程昱道:“陛下,切不可忘了武皇帝之希冀,臣之希冀,天下百姓之希冀。”
曹操之希冀,程昱之希冀,天下百姓之希冀,都是望天下能一统,有能之君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朕,永不敢忘。”曹盼郑重地与程昱这般地说,程昱已经点着头道:“好,好!”
程昱已经累得睁不开眼,但依然起身与曹盼行了一个跪拜之大礼,“臣,不能看到将来陛下一统天下,可臣知道,陛下一定会做到的。”
曹盼连忙上前将他扶了起来,“先生快起,快起!”
程武还有那两个郎君都上前来扶着程昱,曹盼道:“扶先生进去休息吧。”
“谢陛下。”程武连忙与曹盼作一揖,赶紧的扶着程昱进屋去。曹盼看着程昱叫人扶了进去,心中酸涩地说不出话来,可是,人之将死,能奈何之?
曹盼待程武出来后,吩咐他们好生地照看程昱,这方离去,三日后,程昱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闻讯之时,曹盼一声长叹,大魏痛失英才,而后下诏追封程昱为车骑将军,谥曰肃侯。以其长子程武承爵。
因程昱之死,浩浩荡荡讨论曹盼择夫的众人又平静了一些时日,因而太学武校成,曹盼诏告天下,太学与武校招纳学生,以三省六部之官吏为师,引天下学子聚往洛阳,凡通过太学武校考试者,便可入太学武校。
消息一放出去,世族们有些奇怪,可是,三省六部的官吏这两年都已经换上了曹盼的人,在位的人,也都愿意为曹盼所用,不过是往太学上课罢了,谁还能说不去。
这么一想,事情似乎与他们没什么关系,比起曹盼择夫之关系重大的事,没人过多的注意此事。
半个月后,天下学子皆入洛阳,而太学与武校考试的日子也定下来了,以崔琰与荀攸为监考,考卷是曹盼与三省六部的官吏一同定下的,印刷而成,当日派送到所有学子的手里。
考试的当日,曹盼亲临。考场之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曹盼面对满场的考生,大意看了一眼,崔琰道:“臣观其中有不少的人才。”
“朕之所愿也。”曹盼这般与崔琰而道,周不疑将一份名单递给了曹盼,“这是与臣送了文章的学子,陛下可要过目一二?”
“好,看看!”曹盼接过,对应着名字看起了他们的文章来,周不疑并不说话,曹盼一篇篇地看完了,然后取出其中的一份,“元直如今也学会了旁敲侧击了?”
周不疑一笑,“陛下以为如何?”
问的是曹盼手中那篇文章的优劣,曹盼道:“观此人之年纪能有这般的想法,极好。”
因曹盼手中的那篇文章所写的是眼下洛阳世族虎视眈眈,一心操持的择夫一事,这人提出的意见是,曹盼不当立夫。观点倒是与程昱一般,但是,写这篇文章的人非是程昱那等已经人老成精的人,而是一个才三十的寒士。所以,周不疑与曹盼都觉得不错。
“是哪个?”曹盼看向下头都在挥笔如洒的考生,倒是想看看这位长的何模样。
周不疑举荐的人,自然是见过的,周不疑道:“左一末位。”
曹盼寻着看了去,一下子就看到那挺直着背坐得端正的人,曹盼点了点头问了周不疑,“元直是何打算?”
“此人出身徐州,再让他留在太学不过是虚耗光阴,臣以为,陛下可纳之,以洛阳县令一职。”周不疑早就已经有所准备了,故而这般地道来,曹盼看着周不疑道:“洛阳县令,原本是子丹呐。”
子丹其人,乃是曹操昔日之养子曹真,此人曾入虎豹军,而曹操在最后当然是把虎豹营的全都交给了曹盼,曹盼如今提起,周不疑道:“陛下不以为,子丹公子更适合上战场?”
“是,也不尽是。不过,当了两年的洛阳县令,洛阳这两年被他治理得不错,是该给他升一级了。”曹盼对洛阳之事了如指掌,周不疑便知此事八九不离十了。
崔琰道:“明明是太学招生考试,陛下怎么?”
“阿爹在时以求贤令召天下有德之人,许官任之,朕也不过是学了一点皮毛罢了。崔公想想进了太学之后还不是为了朝廷,既然此人已经可以出仕,何必再留在太学。”曹盼一番之歪理,说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的,崔琰半个字都反驳不起来。
“元直处都有学子投文章,军师与崔公处没有?”曹盼从周不疑那里头得了一个人,不忘回头问了崔琰和荀攸一句。
这两位可是主考官,怎么可能会没人给他们投文章。
荀攸十分的干脆,“臣这几日为了太学之事忙着焦头烂额,虽有士子求见,臣一个都没见,文章臣都收起来了,却是一篇都没时间看。”
都已经一把大年纪的荀攸了,曹盼也说不出让人过度操劳的话来,一眼看向了一旁的司马末,“无名,荀军师忙得没空看,你不会跟荀军师自荐帮忙看着点?”
司马末被点了名道:“陛下求贤若渴,司马仲达亦是有才,陛下何不用之。”
此言一出,荀攸与崔琰都看向了曹盼,要说司马懿欲出仕,这两年却叫曹盼压得死死的,任是谁与曹盼举荐,曹盼都不松口,旁人只以为是是因为曹丕,毕竟昔日的司马懿是曹丕的能臣干吏,而曹丕之死虽非曹盼所为,然而这样的一个人用起来,是要多斟酌。
不过,斟酌得久了,那道曹盼无风度,连曹丕一个死人都忌讳的话就传出来了。
“陛下,司马仲达确实有些本事,陛下何不用之。”荀攸也帮着说了一句。
崔琰就更不用说了,“陛下要用才,司马仲达有才,而且,此人本是安乐侯的旧部,陛下一直避而不用,流言蜚语也多了。”
曹盼道:“朕并不畏流言蜚语。”
直接地堵了崔琰,荀攸苦口婆心地唤了一声道:“陛下。”
“陛下若连眼前的司马仲达都不用,又何必费尽苦心的要招揽天下的才子?”崔琰显然对曹盼不用司马懿之事很是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