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指挥所里,坐了好一阵才感觉暖和过来。我搓着冰凉的双手,对坐在一旁的奇斯佳科夫说:“外面真冷啊,我们刚才来的时候好像没这么冷吧?”
奇斯佳科夫一边往放在墙角的炭盆里加煤,一边回答说:“是啊,现在比上午冷多了,看样子是降温啦。”
透过观察孔看着外面灰蒙蒙地天空,我有些担忧地说:“天冷了,战士们晚上睡在战壕里,能受到了吗?”
听了我这话,上校有些诧异地对我说:“师长同志,是谁告诉您,说战士们晚上是睡在战壕里的?通常在战壕后面有专门的营房,是供战士们休息用的。”
“是嘛,那一定是我搞错了。”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我急忙岔开话题,说:“这么久了,谢杜林少校他们怎么还没有回来?”
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了谢杜林洪亮的声音:“师长同志,我回来了!”
接着手提冲锋枪,满脸硝烟的谢杜林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他一走到桌边,把手中的冲锋枪往桌上一放,然后对我们说:“师长同志,上校同志,这是我们才缴获的冲锋枪,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奇斯佳科夫拿起冲锋枪,翻来覆去瞧了半天,也没瞧出个明堂来,随即把枪递给了我,沮丧地说:“我看这枪的各个部件完好无损,没有发现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我接过冲锋枪,第一个感觉就是太凉了,简直握住一块冰的感觉。我把冲锋枪啪地一声扔在桌上,不满地说:“这枪就像从冰窖里拿出来的一样,冻得手疼。少校同志,别给我们绕圈子,直接揭晓答案吧。”
谢杜林笑笑说:“还是师长同志观察仔细,这枪不对劲的地方,就在于冷得像冰块,握在手上冻得手疼。”
听他这么回答,我和奇斯佳科夫对望了一眼,还是没搞明白怎么回事。上校皱着眉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看到我们有些不悦,谢杜林连忙解释说:“你们看,因为天冷,而德国人又没有在枪上使用防冻液,结果枪栓被冻住了。”边说边用力地拉动着枪栓,果然是纹丝不动。
看到这一幕,我顿时明白了,因为天气寒冷,德国人又没有专门的防冻液,结果枪栓全部被冻住。想明白这一点,我马上兴奋地问:“少校同志,刚才的战斗战果如何,我军的伤亡大吗?”
“报告师长同志,我营的伤亡不大,经过战斗,已经全歼敌人,只牺牲了5人负伤18人,消灭敌人159人俘虏147人。”
对于这样的战果,我非常满意,然后又关切地问:“我们的部队在哪里,都撤回来了吗?”
“没有,”谢杜林摇摇头回答说:“我营原来的防线就在那片森林里,除了七连撤回到这里外,八连九连都在刚收复的阵地上。”
“卡图科夫将军在什么地方?”我又问道。
“他正在那边的阵地上,把坦克部队展开,掩护部队加固工事。”
“俘虏里有军官吗?再找一个懂德语的战士来,协助我们审讯俘虏,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奇斯佳科夫到底是多年的老军人,考虑事情就是比我全面。
“我抓了一名上尉,据说是德军的连长。不过不用找翻译,他本人就懂俄语。”说完,他扭头从外面喊了一声:“把俘虏带上来。”
随着他的喊声,两名战士押着一名垂头丧气的德军军官走了进来。那名军官的打扮很特别,头上裹着毛巾,戴着有些皱皱巴巴的大檐帽,身上破了几个洞的军大衣上全是泥土。
我和奇斯佳科夫坐在桌前,然后让战士搬了个木凳,让那名军官坐下,然后我们开始正式审讯。
问话的是奇斯佳科夫:“姓名、职位、军衔?”
那个军官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叫劳伦斯,是德国国防军步兵第23师d连上尉连长。”
“你们的任务是什么?”
“突破苏军的防线后,切断你们的退路,配合正面突击的部队,将你们全歼。”
“您的俄语说得不错,在什么地方学的?”我很好奇他为什么会说这么流利的俄语,所以好奇地问一下,同时也想了解为什么德军中会有那么多懂俄语的军官。
“我曾在1936年到过俄罗斯,并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所以会说俄语。”
“胡说!”这次说话的是谢杜林,他大声地呵斥上尉说:“我们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怎么可能让法西斯匪徒成为学员。”
“是真的真的,”德军上尉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坐在我旁边的奇斯佳科夫:“上校先生,您一定知道,那个时候我们两国还是盟友,互派人员到对方的军事学院学校,是很常见的事情。”
谢杜林扭头看着奇斯佳科夫,问道:“上校同志,这是真的吗?”
没等他回答,我已经接过了话题:“好了,少校同志,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我说相信,这可不是信口开河,既然两国都可以联手瓜分波兰,还有什么事情不可能做的,我看了奇斯佳科夫一眼,吩咐说:“继续审问吧!”
“今天你们为什么迟迟没有发起进攻?”奇斯佳科夫又问道。
“按照计划,今天师部会派两个营的步兵和一个坦克分队来配合的,但是由于太阳山城那边的战事紧张,所以这些部队都被投入到那个地方参与战斗去了。”
原来德军今天迟迟没有投入战斗,是因为援军被抽调到了其它方向去了。原来不是我们在减轻太阳山城的压力,而是正在那里浴血奋战的部队,牵制了原本要进攻我们的德军部队。
奇斯佳科夫一边往放在墙角的炭盆里加煤,一边回答说:“是啊,现在比上午冷多了,看样子是降温啦。”
透过观察孔看着外面灰蒙蒙地天空,我有些担忧地说:“天冷了,战士们晚上睡在战壕里,能受到了吗?”
听了我这话,上校有些诧异地对我说:“师长同志,是谁告诉您,说战士们晚上是睡在战壕里的?通常在战壕后面有专门的营房,是供战士们休息用的。”
“是嘛,那一定是我搞错了。”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我急忙岔开话题,说:“这么久了,谢杜林少校他们怎么还没有回来?”
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了谢杜林洪亮的声音:“师长同志,我回来了!”
接着手提冲锋枪,满脸硝烟的谢杜林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他一走到桌边,把手中的冲锋枪往桌上一放,然后对我们说:“师长同志,上校同志,这是我们才缴获的冲锋枪,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奇斯佳科夫拿起冲锋枪,翻来覆去瞧了半天,也没瞧出个明堂来,随即把枪递给了我,沮丧地说:“我看这枪的各个部件完好无损,没有发现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我接过冲锋枪,第一个感觉就是太凉了,简直握住一块冰的感觉。我把冲锋枪啪地一声扔在桌上,不满地说:“这枪就像从冰窖里拿出来的一样,冻得手疼。少校同志,别给我们绕圈子,直接揭晓答案吧。”
谢杜林笑笑说:“还是师长同志观察仔细,这枪不对劲的地方,就在于冷得像冰块,握在手上冻得手疼。”
听他这么回答,我和奇斯佳科夫对望了一眼,还是没搞明白怎么回事。上校皱着眉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看到我们有些不悦,谢杜林连忙解释说:“你们看,因为天冷,而德国人又没有在枪上使用防冻液,结果枪栓被冻住了。”边说边用力地拉动着枪栓,果然是纹丝不动。
看到这一幕,我顿时明白了,因为天气寒冷,德国人又没有专门的防冻液,结果枪栓全部被冻住。想明白这一点,我马上兴奋地问:“少校同志,刚才的战斗战果如何,我军的伤亡大吗?”
“报告师长同志,我营的伤亡不大,经过战斗,已经全歼敌人,只牺牲了5人负伤18人,消灭敌人159人俘虏147人。”
对于这样的战果,我非常满意,然后又关切地问:“我们的部队在哪里,都撤回来了吗?”
“没有,”谢杜林摇摇头回答说:“我营原来的防线就在那片森林里,除了七连撤回到这里外,八连九连都在刚收复的阵地上。”
“卡图科夫将军在什么地方?”我又问道。
“他正在那边的阵地上,把坦克部队展开,掩护部队加固工事。”
“俘虏里有军官吗?再找一个懂德语的战士来,协助我们审讯俘虏,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奇斯佳科夫到底是多年的老军人,考虑事情就是比我全面。
“我抓了一名上尉,据说是德军的连长。不过不用找翻译,他本人就懂俄语。”说完,他扭头从外面喊了一声:“把俘虏带上来。”
随着他的喊声,两名战士押着一名垂头丧气的德军军官走了进来。那名军官的打扮很特别,头上裹着毛巾,戴着有些皱皱巴巴的大檐帽,身上破了几个洞的军大衣上全是泥土。
我和奇斯佳科夫坐在桌前,然后让战士搬了个木凳,让那名军官坐下,然后我们开始正式审讯。
问话的是奇斯佳科夫:“姓名、职位、军衔?”
那个军官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叫劳伦斯,是德国国防军步兵第23师d连上尉连长。”
“你们的任务是什么?”
“突破苏军的防线后,切断你们的退路,配合正面突击的部队,将你们全歼。”
“您的俄语说得不错,在什么地方学的?”我很好奇他为什么会说这么流利的俄语,所以好奇地问一下,同时也想了解为什么德军中会有那么多懂俄语的军官。
“我曾在1936年到过俄罗斯,并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所以会说俄语。”
“胡说!”这次说话的是谢杜林,他大声地呵斥上尉说:“我们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怎么可能让法西斯匪徒成为学员。”
“是真的真的,”德军上尉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坐在我旁边的奇斯佳科夫:“上校先生,您一定知道,那个时候我们两国还是盟友,互派人员到对方的军事学院学校,是很常见的事情。”
谢杜林扭头看着奇斯佳科夫,问道:“上校同志,这是真的吗?”
没等他回答,我已经接过了话题:“好了,少校同志,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我说相信,这可不是信口开河,既然两国都可以联手瓜分波兰,还有什么事情不可能做的,我看了奇斯佳科夫一眼,吩咐说:“继续审问吧!”
“今天你们为什么迟迟没有发起进攻?”奇斯佳科夫又问道。
“按照计划,今天师部会派两个营的步兵和一个坦克分队来配合的,但是由于太阳山城那边的战事紧张,所以这些部队都被投入到那个地方参与战斗去了。”
原来德军今天迟迟没有投入战斗,是因为援军被抽调到了其它方向去了。原来不是我们在减轻太阳山城的压力,而是正在那里浴血奋战的部队,牵制了原本要进攻我们的德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