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宗罪无可赦,岷殿下断然擒拿,全吾声名,可谓是英武果决。”晋王李定国得到靳统武派来的快马通报,惊愕过后,脸上便迅速回复了正常神态,并开口称赞。
“父王——”晋世子李嗣兴还年轻,觉得这似乎有点越祖代疱,难道就不能等到我父亲到了后,由我父亲处置吗?
“岷殿下只是擒拿查罪,已是顾及了吾的脸面,尔不必多言。”晋王李定国摆了摆手,将李嗣兴未说出的话堵了回去。
西南连番大败,被清军赶至边外之地,再有白文选的面斥其过,痛定思痛之下,晋王李定国火爆倔强的脾气已经有所改变。
而起初,李晋王确实是小看了朱永兴这个宗室留守,觉得派人将他接至孟艮这个安全地方,尽到保护的责任,便足够了。却是万万没想到,朱永兴几番折腾,竟聚拢起各路残军,打了一个空前的大胜仗。这就使李定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之前声名不显的宗室子弟,重新衡量双方的地位和关系。
假黄铖,是代帝出征的意思,可斩节将;而朱永兴是朝廷留守,是宗室子弟,可暂掌百官,暂行监国之权。这在名义上,就已经决定了两人的位置。虽然李晋王可以凭着黄铖与朱永兴分庭抗礼,但也只局限于军队上。
现在的军队嘛,李晋王也只能心中苦笑。天子弃国入缅,散处各地的明军灰心失望,顺带着对他这个假黄铖的亲王也是阴奉阳违。抓到手里的自然会听从指挥,游离在外的却不是心甘情愿地赶来相会。连老兄弟、老朋友白文选尚不肯合兵,又何况他人?
腾冲大胜之后,白文选已经派人给他送了信。信中言辞虽还恭敬,除了简要讲述大战的经过外,还自称奉岷殿下之命,将驻兵于腾冲、龙陵一带,并伺机向北、向东沿怒江拓展,以骚扰牵制清军。
也就是说,之前白文选还能与李晋王商量着展开军事行动,以后他就要奉朝廷留守的命令行事了。其他级别的将领还不够资格或没有胆量向李晋王如此表示,但他们的实际行动也已经表明了立场。
把胜利的希望和中兴的信心都转向了宗室留守,这对李定国当然是一个打击。但他遭遇大变之后,一直在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为。午夜梦回,每每想起自己的种种失策和错误之举,李定国都有种痛彻心扉的感觉。
如果在击败孙可望之后,自己不是有所膨胀,排挤蜀王刘文秀,并且把在边诸将皆招回昆明,论功分兵。可能在清军大举进攻之下,不致于兵失其将,将不得兵,形成兵败如山倒的形势。
如果自己不是被马吉翔巧言所惑,扶植马吉翔在孙可望叛变失势后得以再掌大权,以致于朝中斗争不休,人心尽丧,国家大事兴许不会被败坏至此。
假黄钺啊,皇上将这种特殊的荣誉赐予了自己,也就是将整个大明的存亡重任托付给了自己。而自己怀着皇帝、满朝文武和全昆明老百姓的希望,率大军出征,又做到了什么,做得如何呢?
永历朝臣中的两个官员,高绩和金简,很感忧心忡忡,向李定国等人进谏:“今内患虽除(指孙可望),外忧方大。清军一直屯兵虎视,等我内斗方酣之时,很可能突然进击。我们如今情形,恰似酣歌于漏舟之中,熟睡于积薪之上,良可堪忧!二位王爷兵略颇悉,怎可懈怡如此!”这是朝臣高绩和金简的金玉进谏,此等苦劝良言,自己竟听不进去,还向皇上告状,使二臣几遭杖责。
“退狼进虎,晋王必败国家!”这是故去的老兄弟蜀王刘文秀被排挤后的激愤之语,把自己和孙可望相提并论很是过分,但自己的独断专行,又确实使大明的形势几乎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
“人主(指永历)以全国全师恢复宗社之重任,付托于公,一旦至此,谁执其咎?公于罗遮河因先走矣,其见无数万人民抢天呼地,悉锋刃之惨戮乎?”这是老战友白文选的当面呵斥,字字锥心,刺得李定国心头滴血。
李定国虽说是明末最杰出的军事家,但脾气直,缺乏忍让,也就是说他这个人其实很简单。正因为简单,正因为他不是一个腹黑的政治家,所以他才知道痛悔,才不会推诿自己的责任。
“事既如此,夫复何言!惟本此孤忠,死而后已,以报君父,以结此残局。”这是李定国做回简单的自己,清醒之后的泣泪衷言,历史的发展证明,他的确说到做到了。
看着儿子犹自有些忿忿不平的表情,李定国轻轻一叹,开口说道:“如今局势岌岌可危,各路军马如果不能精诚团结,迟早会被鞑虏各个击破;唉,我亏待了你的刘叔叔,又有门户之见,声名不佳,很多将领逡巡犹豫,也在情理之中。陛下巡狩,岷殿下以宗室留守之名代朝廷出缅入滇,总算是又竖起了拥明抗清的大旗,使得人心不至完全涣散。各路军马愿附殿下骥尾也好,愿追随我部也罢,总比心灰意冷之下,投降清军要好。”
“父王,皇上假黄铖于您,即是代帝主征伐,众将皆应由您统率。”李嗣兴还是怨气难消,发着牢骚,“岷殿下身为宗室留守,就当发谕令召集各路兵马前来与父王会合。怎可抛开父王,自行其事?”
“各路兵马都前来会合?”李定国苦笑了一声,说道:“为父哪里有那么多的粮草支应?且为父退至孟艮,边外之地也,难道别人不觉得为父已然失去了进取之心?”
“父王驻军边外,乃是使缅惮我军,不敢无礼于主上。”李嗣兴不服气地辩解道。
“可到底还是不如岷殿下,敢集残兵与清军一战,且获大胜。”李定国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岷殿下声威大涨,众将归心,也是其甘冒矢石、不畏艰险而得来的。宗室皇亲,少年才俊,还是小瞧了人家呀!”
李嗣兴不作声了,沉默半晌,试探着问道:“父王,那您以后也要听岷殿下调遣吗?”
李定国皱起了眉头,对这事儿他还没有结论,总要会面之后再作决定。好半天,他才幽幽地说道:“若岷殿下果有扭转乾坤之策,听其号令也无不可。这黄铖呀,是威望和荣耀,又何尝不是负担?为父已向朝廷两次缴回,奈何总不如愿。”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未必是李定国的真心之语,权力和威望,岂是那么容易舍弃的?
……………
“父王——”晋世子李嗣兴还年轻,觉得这似乎有点越祖代疱,难道就不能等到我父亲到了后,由我父亲处置吗?
“岷殿下只是擒拿查罪,已是顾及了吾的脸面,尔不必多言。”晋王李定国摆了摆手,将李嗣兴未说出的话堵了回去。
西南连番大败,被清军赶至边外之地,再有白文选的面斥其过,痛定思痛之下,晋王李定国火爆倔强的脾气已经有所改变。
而起初,李晋王确实是小看了朱永兴这个宗室留守,觉得派人将他接至孟艮这个安全地方,尽到保护的责任,便足够了。却是万万没想到,朱永兴几番折腾,竟聚拢起各路残军,打了一个空前的大胜仗。这就使李定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之前声名不显的宗室子弟,重新衡量双方的地位和关系。
假黄铖,是代帝出征的意思,可斩节将;而朱永兴是朝廷留守,是宗室子弟,可暂掌百官,暂行监国之权。这在名义上,就已经决定了两人的位置。虽然李晋王可以凭着黄铖与朱永兴分庭抗礼,但也只局限于军队上。
现在的军队嘛,李晋王也只能心中苦笑。天子弃国入缅,散处各地的明军灰心失望,顺带着对他这个假黄铖的亲王也是阴奉阳违。抓到手里的自然会听从指挥,游离在外的却不是心甘情愿地赶来相会。连老兄弟、老朋友白文选尚不肯合兵,又何况他人?
腾冲大胜之后,白文选已经派人给他送了信。信中言辞虽还恭敬,除了简要讲述大战的经过外,还自称奉岷殿下之命,将驻兵于腾冲、龙陵一带,并伺机向北、向东沿怒江拓展,以骚扰牵制清军。
也就是说,之前白文选还能与李晋王商量着展开军事行动,以后他就要奉朝廷留守的命令行事了。其他级别的将领还不够资格或没有胆量向李晋王如此表示,但他们的实际行动也已经表明了立场。
把胜利的希望和中兴的信心都转向了宗室留守,这对李定国当然是一个打击。但他遭遇大变之后,一直在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为。午夜梦回,每每想起自己的种种失策和错误之举,李定国都有种痛彻心扉的感觉。
如果在击败孙可望之后,自己不是有所膨胀,排挤蜀王刘文秀,并且把在边诸将皆招回昆明,论功分兵。可能在清军大举进攻之下,不致于兵失其将,将不得兵,形成兵败如山倒的形势。
如果自己不是被马吉翔巧言所惑,扶植马吉翔在孙可望叛变失势后得以再掌大权,以致于朝中斗争不休,人心尽丧,国家大事兴许不会被败坏至此。
假黄钺啊,皇上将这种特殊的荣誉赐予了自己,也就是将整个大明的存亡重任托付给了自己。而自己怀着皇帝、满朝文武和全昆明老百姓的希望,率大军出征,又做到了什么,做得如何呢?
永历朝臣中的两个官员,高绩和金简,很感忧心忡忡,向李定国等人进谏:“今内患虽除(指孙可望),外忧方大。清军一直屯兵虎视,等我内斗方酣之时,很可能突然进击。我们如今情形,恰似酣歌于漏舟之中,熟睡于积薪之上,良可堪忧!二位王爷兵略颇悉,怎可懈怡如此!”这是朝臣高绩和金简的金玉进谏,此等苦劝良言,自己竟听不进去,还向皇上告状,使二臣几遭杖责。
“退狼进虎,晋王必败国家!”这是故去的老兄弟蜀王刘文秀被排挤后的激愤之语,把自己和孙可望相提并论很是过分,但自己的独断专行,又确实使大明的形势几乎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
“人主(指永历)以全国全师恢复宗社之重任,付托于公,一旦至此,谁执其咎?公于罗遮河因先走矣,其见无数万人民抢天呼地,悉锋刃之惨戮乎?”这是老战友白文选的当面呵斥,字字锥心,刺得李定国心头滴血。
李定国虽说是明末最杰出的军事家,但脾气直,缺乏忍让,也就是说他这个人其实很简单。正因为简单,正因为他不是一个腹黑的政治家,所以他才知道痛悔,才不会推诿自己的责任。
“事既如此,夫复何言!惟本此孤忠,死而后已,以报君父,以结此残局。”这是李定国做回简单的自己,清醒之后的泣泪衷言,历史的发展证明,他的确说到做到了。
看着儿子犹自有些忿忿不平的表情,李定国轻轻一叹,开口说道:“如今局势岌岌可危,各路军马如果不能精诚团结,迟早会被鞑虏各个击破;唉,我亏待了你的刘叔叔,又有门户之见,声名不佳,很多将领逡巡犹豫,也在情理之中。陛下巡狩,岷殿下以宗室留守之名代朝廷出缅入滇,总算是又竖起了拥明抗清的大旗,使得人心不至完全涣散。各路军马愿附殿下骥尾也好,愿追随我部也罢,总比心灰意冷之下,投降清军要好。”
“父王,皇上假黄铖于您,即是代帝主征伐,众将皆应由您统率。”李嗣兴还是怨气难消,发着牢骚,“岷殿下身为宗室留守,就当发谕令召集各路兵马前来与父王会合。怎可抛开父王,自行其事?”
“各路兵马都前来会合?”李定国苦笑了一声,说道:“为父哪里有那么多的粮草支应?且为父退至孟艮,边外之地也,难道别人不觉得为父已然失去了进取之心?”
“父王驻军边外,乃是使缅惮我军,不敢无礼于主上。”李嗣兴不服气地辩解道。
“可到底还是不如岷殿下,敢集残兵与清军一战,且获大胜。”李定国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岷殿下声威大涨,众将归心,也是其甘冒矢石、不畏艰险而得来的。宗室皇亲,少年才俊,还是小瞧了人家呀!”
李嗣兴不作声了,沉默半晌,试探着问道:“父王,那您以后也要听岷殿下调遣吗?”
李定国皱起了眉头,对这事儿他还没有结论,总要会面之后再作决定。好半天,他才幽幽地说道:“若岷殿下果有扭转乾坤之策,听其号令也无不可。这黄铖呀,是威望和荣耀,又何尝不是负担?为父已向朝廷两次缴回,奈何总不如愿。”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未必是李定国的真心之语,权力和威望,岂是那么容易舍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