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四卷风起云涌]
第228节第两百二十八章疾进还是休整?
就在石子陵与殷琦赶赴北门的同时,魏松所率领的五千特攻师也遭遇到了弥景城中另一位守备大人何青所率领的援军。
这支以协防军为主的援军战力平平,一见到魏松手中的两大人质李炎与孟德刚,还是不免军心大乱。何青见对方只有五千人,仗着自己兵力占优想要试着抢夺人质,却很快在特攻师的强大攻势下溃不成军。
何青被魏松当场斩杀,他手下的协防军则死伤惨重,剩下的军兵则在城守李炎与守备孟德刚这两大人质的劝解命令下全都缴械投降了。
当冷龙奉命赶到查看情况时,这场遭遇战已经顺利结束,冷龙与魏松汇合后一起来到北门向石子陵报告了经过,随后又在殷琦的带领下很快控制住了弥景城的南门与西门。
在控制住了弥景城全城的守军后,石子陵立即命人四处张贴安民告示,告知百姓不用惊慌,他们虽然攻陷了弥景城,对城中的百姓却绝无伤害之意。
由于有多名重要官员人质在手,加上有殷琦等一批降将的帮忙维护秩序,弥景城内并没有出现大的骚乱。城中的百姓虽然有些害怕,但见石子陵麾下的特攻师纪律严明,毫无扰民之举,渐渐也就安定了下来。
当马钰与端木兄弟先后带着松湖军团的大队人马开进弥景城时,整个弥景城已经完全处在石子陵的掌控之中了。
马钰虽然一早料到此次奇袭弥景城的成功机会很大,却也没想到石子陵能如此轻松的就掌控住全城,非但没有付出多少伤亡的代价,还俘获了大批降军,其中还有殷琦这样久经沙场熟悉西北地形的良将。
喜出望外之下,马钰立即与石子陵、殷琦等人一起研究起了下一步的计划。
首先自然是对弥景城守军的处置。弥景城的六七万守军中约有半数愿意归降,剩下的约三万人则打算解甲归田。对于这部分想要离开的军兵,石子陵决定让他们从东门自行撤出,前提当然是要留下所有的武器装备。
至于剩下的降军,石子陵让殷琦从中挑选出一万人准备跟随松湖军团的大队人马一齐北上,剩下的人则打算让随后赶到的南宫世家的水仙军团予以收编。
马钰心中对于放走那三万名守军还是有所疑虑,深怕这批人马会重新集结起来对己方不利。但他也明白石子陵不愿大开杀戒,既然不能杀,又不愿花太多兵力去管理这三万人,还不如索性放人了。
不过马钰坚决要求将这三万想要离开的守军中的所有将领全都扣下,以防他们离开了弥景城后会聚集手下卷土重来。
石子陵也明白马钰的担心不无道理,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将这些将领官员先暂时收押,等西北的战事完全结束后再做处置。
至于其中的高级将领与官员,比如城守大人李炎、都统李朔以及守备孟德刚等人,这些人都是李元家族的亲信,在城中有很高的威望,又都拥有不错的武道造诣,即使愿意归降石子陵这边也不敢轻易使用。
在马钰与端木兄弟等人的强烈建议下,石子陵同意将李炎、孟德刚等李元的亲信废去武功,并派专人看押,以防止这些人率领旧部作乱。
安排好弥景城的守军后,石子陵与马钰、殷琦等人开始商议起北上进攻李元的计划。
殷琦道:“前些天李元那边曾传来消息,说是苍狼灰熊两大军团即将发动对燕赵关的总攻,让我们后方多加小心戒备。我看事不宜迟,我们这就立即出兵北上,希望能早日赶到燕赵关,也许还来得及与夏侯飞扬的燕云军团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马钰微皱眉头问道:“总攻?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是谁传来的消息,可靠吗?”
殷琦道:“大概是在二十天多前吧,那天我们城中主要的将领都在城守府集会,是城守大人李炎亲口告诉我们这个消息的。说是燕赵关的城楼上连修罗府柏无涯的弟子都派出来了,看情形应该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李元已决意立即发起总攻,务必一举拿下燕赵关,并顺势挥师北上直取夏侯渊的老巢黑龙城。”
马钰脸色一变,说道:“二十多天前?若真是如此的话只怕燕赵关已经失守了,我们就算现在立即出发,到达燕赵关至少也要十天以后,恐怕已经赶不上救援夏侯飞扬的危局了!”
殷琦惊讶道:“不会吧?燕赵关易守难攻,又集合了夏侯世家与修罗府的精锐高手,加上兵力粮草都很充足,就算他们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也不是二十天就能一举攻下的吧?”
马钰摇头道:“李元雄才大略,若不是看准了对方势头已衰,是不会急着下达总攻的命令的。在这之前,我们松湖军团远征北方赶来救援的消息一定已经早早传到了李元的耳中,李元虽然想不到我们会绕道南方偷袭弥景城,却一定会将我们的行军时间提前估算,并由此制定出抢先攻下燕赵关的时间表。”
“既然李元二十天前已经决意发起总攻,若是我所料不差,现在他们很可能已经将燕赵关攻克了。”
虽然马钰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殷琦还是有些将信将疑。毕竟他与夏侯世家曾打过多年交道,深知夏侯飞扬的燕云军团也是兵精将广高手如云,实力非同小可,加上有修罗府的柏无涯帮忙,短时间内要一举攻克燕赵关绝非易事。
石子陵知道马钰是天才的军师人物,他的推断分析十有不会错。何况以石子陵对李元实力的了解,若是李元决意不惜一切代价攻城,凭借他手中的神器翻天印的威力,想来燕赵关就算有柏无涯与夏侯渊联手抗敌也很难抵挡,何况这两大高手还留在黑龙城内呢。
石子陵道:“我也觉得马钰的推断可能性很大,以我对李元的了解,他一定希望赶在我的援军到达之前就彻底击溃夏侯世家,好以逸待劳对付我。”
“虽然我这次绕道偷袭弥景城可能出乎他的意料,但我们路上所花的时间与直接奔赴黑龙城相差无几,李元应该是如马钰所说早早制定出了时间表,看来燕赵关确实是凶多吉少了。”
马钰道:“我们可以将李炎、李朔等李元的亲信带来详加询问,若是李元确实定在二十天多前就发动对燕赵关的总攻,我看就算我们现在立即起兵赶过去也已经来不及了。”
“再说我们松湖军团长途跋涉到达弥景城也已是相当的疲累了,实在很需要做一番休整,若是勉强挥军疾进北上,恐怕战力会大打折扣的。”
殷琦领兵多年,自然明白马钰所说的很有道理,松湖军团这一路奇袭而来一定是日夜兼程极为辛苦,也确实需要做一番休整,若是贸然疾进,确实不利于下一步的战事。
随后他们就将李炎、李朔与孟德刚等李元家族的亲信一一提审,经过详细询问,得知李元确实早在二十多天就定下了总攻的计划,并要求后方做好全面的配合。
马钰道:“如果李元的两大军团顺利攻克了燕赵关,应该很快就会派人传回消息,要求后方进一步派送粮草补给予以支援,以支持他继续挥师北上直取黑龙城。我们这边也可以派出探子去打探消息,估计很快就会有明确的结果的。”
端木轩问道:“那我们现在到底要不要立即北上呢?”
马钰没有回答,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石子陵,显然是看他如何决定。
石子陵稍作考虑,说道:“正如马钰所说,我们松湖军团长途跋涉而来,虽然顺利拿下了弥景城,却也已是相当的疲累,的确需要好好调整休息一下。”
“以目前得到的情报推断,即使我们立即出兵赶赴燕赵关,估计也已经为时已晚。何况南宫夏的水仙军团还没有赶到,我们若是急于北上,一旦弥景城出现反复,反倒是我们自己腹背受敌了。”
“为了保证军团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有良好的状态,我决定让全军好好休整三天,三天后南宫夏的水仙军团怎么都该赶到了,届时我们让水仙军团分出一部分兵力接管弥景城,我们松湖军团则全力奔赴燕赵关。无论燕赵关情况如何,这次我们都要与李元好好打一仗的。”
虽然还是有部分将领急于北上燕赵关,但他们也明白松湖军团确实已经非常疲累急需休整,石子陵做为军团的最高统帅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众将领虽然有些心急,却还是依照命令去让手下的队伍好好休整去了。
三天的休整时间虽然不算很长,但对于松湖军团的这五万精兵来说却也是难得的放松机会,在经历了艰苦的长途跋涉后终于如愿顺利拿下了弥景城,这些军兵的确非常疲累,也确实需要几天的调整来使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
第228节第两百二十八章疾进还是休整?
就在石子陵与殷琦赶赴北门的同时,魏松所率领的五千特攻师也遭遇到了弥景城中另一位守备大人何青所率领的援军。
这支以协防军为主的援军战力平平,一见到魏松手中的两大人质李炎与孟德刚,还是不免军心大乱。何青见对方只有五千人,仗着自己兵力占优想要试着抢夺人质,却很快在特攻师的强大攻势下溃不成军。
何青被魏松当场斩杀,他手下的协防军则死伤惨重,剩下的军兵则在城守李炎与守备孟德刚这两大人质的劝解命令下全都缴械投降了。
当冷龙奉命赶到查看情况时,这场遭遇战已经顺利结束,冷龙与魏松汇合后一起来到北门向石子陵报告了经过,随后又在殷琦的带领下很快控制住了弥景城的南门与西门。
在控制住了弥景城全城的守军后,石子陵立即命人四处张贴安民告示,告知百姓不用惊慌,他们虽然攻陷了弥景城,对城中的百姓却绝无伤害之意。
由于有多名重要官员人质在手,加上有殷琦等一批降将的帮忙维护秩序,弥景城内并没有出现大的骚乱。城中的百姓虽然有些害怕,但见石子陵麾下的特攻师纪律严明,毫无扰民之举,渐渐也就安定了下来。
当马钰与端木兄弟先后带着松湖军团的大队人马开进弥景城时,整个弥景城已经完全处在石子陵的掌控之中了。
马钰虽然一早料到此次奇袭弥景城的成功机会很大,却也没想到石子陵能如此轻松的就掌控住全城,非但没有付出多少伤亡的代价,还俘获了大批降军,其中还有殷琦这样久经沙场熟悉西北地形的良将。
喜出望外之下,马钰立即与石子陵、殷琦等人一起研究起了下一步的计划。
首先自然是对弥景城守军的处置。弥景城的六七万守军中约有半数愿意归降,剩下的约三万人则打算解甲归田。对于这部分想要离开的军兵,石子陵决定让他们从东门自行撤出,前提当然是要留下所有的武器装备。
至于剩下的降军,石子陵让殷琦从中挑选出一万人准备跟随松湖军团的大队人马一齐北上,剩下的人则打算让随后赶到的南宫世家的水仙军团予以收编。
马钰心中对于放走那三万名守军还是有所疑虑,深怕这批人马会重新集结起来对己方不利。但他也明白石子陵不愿大开杀戒,既然不能杀,又不愿花太多兵力去管理这三万人,还不如索性放人了。
不过马钰坚决要求将这三万想要离开的守军中的所有将领全都扣下,以防他们离开了弥景城后会聚集手下卷土重来。
石子陵也明白马钰的担心不无道理,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将这些将领官员先暂时收押,等西北的战事完全结束后再做处置。
至于其中的高级将领与官员,比如城守大人李炎、都统李朔以及守备孟德刚等人,这些人都是李元家族的亲信,在城中有很高的威望,又都拥有不错的武道造诣,即使愿意归降石子陵这边也不敢轻易使用。
在马钰与端木兄弟等人的强烈建议下,石子陵同意将李炎、孟德刚等李元的亲信废去武功,并派专人看押,以防止这些人率领旧部作乱。
安排好弥景城的守军后,石子陵与马钰、殷琦等人开始商议起北上进攻李元的计划。
殷琦道:“前些天李元那边曾传来消息,说是苍狼灰熊两大军团即将发动对燕赵关的总攻,让我们后方多加小心戒备。我看事不宜迟,我们这就立即出兵北上,希望能早日赶到燕赵关,也许还来得及与夏侯飞扬的燕云军团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马钰微皱眉头问道:“总攻?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是谁传来的消息,可靠吗?”
殷琦道:“大概是在二十天多前吧,那天我们城中主要的将领都在城守府集会,是城守大人李炎亲口告诉我们这个消息的。说是燕赵关的城楼上连修罗府柏无涯的弟子都派出来了,看情形应该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李元已决意立即发起总攻,务必一举拿下燕赵关,并顺势挥师北上直取夏侯渊的老巢黑龙城。”
马钰脸色一变,说道:“二十多天前?若真是如此的话只怕燕赵关已经失守了,我们就算现在立即出发,到达燕赵关至少也要十天以后,恐怕已经赶不上救援夏侯飞扬的危局了!”
殷琦惊讶道:“不会吧?燕赵关易守难攻,又集合了夏侯世家与修罗府的精锐高手,加上兵力粮草都很充足,就算他们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也不是二十天就能一举攻下的吧?”
马钰摇头道:“李元雄才大略,若不是看准了对方势头已衰,是不会急着下达总攻的命令的。在这之前,我们松湖军团远征北方赶来救援的消息一定已经早早传到了李元的耳中,李元虽然想不到我们会绕道南方偷袭弥景城,却一定会将我们的行军时间提前估算,并由此制定出抢先攻下燕赵关的时间表。”
“既然李元二十天前已经决意发起总攻,若是我所料不差,现在他们很可能已经将燕赵关攻克了。”
虽然马钰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殷琦还是有些将信将疑。毕竟他与夏侯世家曾打过多年交道,深知夏侯飞扬的燕云军团也是兵精将广高手如云,实力非同小可,加上有修罗府的柏无涯帮忙,短时间内要一举攻克燕赵关绝非易事。
石子陵知道马钰是天才的军师人物,他的推断分析十有不会错。何况以石子陵对李元实力的了解,若是李元决意不惜一切代价攻城,凭借他手中的神器翻天印的威力,想来燕赵关就算有柏无涯与夏侯渊联手抗敌也很难抵挡,何况这两大高手还留在黑龙城内呢。
石子陵道:“我也觉得马钰的推断可能性很大,以我对李元的了解,他一定希望赶在我的援军到达之前就彻底击溃夏侯世家,好以逸待劳对付我。”
“虽然我这次绕道偷袭弥景城可能出乎他的意料,但我们路上所花的时间与直接奔赴黑龙城相差无几,李元应该是如马钰所说早早制定出了时间表,看来燕赵关确实是凶多吉少了。”
马钰道:“我们可以将李炎、李朔等李元的亲信带来详加询问,若是李元确实定在二十天多前就发动对燕赵关的总攻,我看就算我们现在立即起兵赶过去也已经来不及了。”
“再说我们松湖军团长途跋涉到达弥景城也已是相当的疲累了,实在很需要做一番休整,若是勉强挥军疾进北上,恐怕战力会大打折扣的。”
殷琦领兵多年,自然明白马钰所说的很有道理,松湖军团这一路奇袭而来一定是日夜兼程极为辛苦,也确实需要做一番休整,若是贸然疾进,确实不利于下一步的战事。
随后他们就将李炎、李朔与孟德刚等李元家族的亲信一一提审,经过详细询问,得知李元确实早在二十多天就定下了总攻的计划,并要求后方做好全面的配合。
马钰道:“如果李元的两大军团顺利攻克了燕赵关,应该很快就会派人传回消息,要求后方进一步派送粮草补给予以支援,以支持他继续挥师北上直取黑龙城。我们这边也可以派出探子去打探消息,估计很快就会有明确的结果的。”
端木轩问道:“那我们现在到底要不要立即北上呢?”
马钰没有回答,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石子陵,显然是看他如何决定。
石子陵稍作考虑,说道:“正如马钰所说,我们松湖军团长途跋涉而来,虽然顺利拿下了弥景城,却也已是相当的疲累,的确需要好好调整休息一下。”
“以目前得到的情报推断,即使我们立即出兵赶赴燕赵关,估计也已经为时已晚。何况南宫夏的水仙军团还没有赶到,我们若是急于北上,一旦弥景城出现反复,反倒是我们自己腹背受敌了。”
“为了保证军团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有良好的状态,我决定让全军好好休整三天,三天后南宫夏的水仙军团怎么都该赶到了,届时我们让水仙军团分出一部分兵力接管弥景城,我们松湖军团则全力奔赴燕赵关。无论燕赵关情况如何,这次我们都要与李元好好打一仗的。”
虽然还是有部分将领急于北上燕赵关,但他们也明白松湖军团确实已经非常疲累急需休整,石子陵做为军团的最高统帅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众将领虽然有些心急,却还是依照命令去让手下的队伍好好休整去了。
三天的休整时间虽然不算很长,但对于松湖军团的这五万精兵来说却也是难得的放松机会,在经历了艰苦的长途跋涉后终于如愿顺利拿下了弥景城,这些军兵的确非常疲累,也确实需要几天的调整来使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