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郡丞杨善会在狐狸洼被巨鹿泽流寇打得全军覆没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河北南部的大街小巷。是杨白眼么这怎么可能闻者无不议论纷纷。还没等大伙将因为震惊而张大的嘴巴合拢,另外一个晴天霹雳让他们再次掉了一地眼珠儿。据说,打败素有不败之名的杨善会者根本不是张金称,而是张贼麾下的一个姓程的小头目据说,据说此人只带了三千多喽啰,就把同样带了三千郡兵的杨善会打了只身而逃据说,据说如果不是天黑外加狐狸洼地形足够复杂,杨善会说不定连小命儿都得交待掉

    程名振是谁当人们的好奇心被勾引起来后,关注的目标随时都可能改变方向。巨鹿泽大当家张金称是个无恶不作的魔头,清河郡丞杨善会在民间的口碑也没比张金称好到哪里去。在百姓眼里,二人根本就是两个臭鸡蛋熬汤,说到底还是一个臭鸡蛋的味道。无论谁咬了谁,谁打败了谁,都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惊喜。可现在两个臭鸡蛋之间凭空冒出个新人来,就令闻者不由自主地将目光向此人集中了。

    仔细一打听,好事者立刻从各种渠道收集到了自己感兴趣,也能引起他人兴趣的消息。原来这个新崛起的绿林好汉不是别人,正是去年曾经带领馆陶县乡勇奋起抵抗,让张金称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少年兵曹也正是此人,被忘恩负义的馆陶周家勾结狗官林德恩所害,几乎丧命于衙门,被迫入泽为匪。更令人钦佩的是,此人当了土匪后却不倚强凌弱,一直是劫富济贫,只杀贪官不害百姓,着实称得上为豪侠二字。

    生活在黑夜中久了的人,偶尔见到一点萤火虫的光亮,也会寄托无限对光明的憧憬。年少有为、武艺超群、胆识过人、曾经为父老乡亲舍身而就死地,重重捕风捉影的说,被传播者凭着自己的喜好不断添油加醋,不断放大,渐渐勾勒出了一个敢做敢为,有情有义的英雄形象,至于这个形象距离现实中的程名振到底有多远,反而没几个人去关心了。

    听说了么,那个打败杨白眼的程名振,三月份曾经攻入刘家堡,将堡里边的粮食细软全分给了周围的穷爷们自己连一文钱都没带走卖了一天苦力,却换不回一家大小果腹之资的闲汉们满怀着希望,压低声音向自己的同伴描述。

    几个同伴一瞥嘴,目光里全是对孤陋寡闻者的蔑视,何止分了粮食听我隔壁家的二狗子说,那程大侠做事,比衙门里的青天大老爷都公道。王老财糟蹋了侯小垫闺女那案子,官司打到了郡守老爷那都没打明白。人家程大侠破了经城的第二天,就把里边的弯弯绕全端了出来。那姓王的恶贯满盈,被判了斩首示众,侯小垫抱着闺女的灵牌当场就哭晕了过去

    我还听说,石头堡也是他攻下来的。堡主胡守仁被当场处死。家里的地契、欠条被程爷当众点了一把火周围的人也不甘心被视作土老冒,凑过来低声补充。一边说,一边四下张望,仿佛自己透漏的是什么惊天秘密,稍有不慎,就会被官府的狗腿子追杀一般。

    那不是说终于有一个甘心当落伍者,掩着嘴巴惊呼,那不是说,老胡家的地大伙可以随便种了,欠他家的钱今后也不用还了

    当然众人一起冲其撇嘴,老胡家的男人都被程爷杀光了。即便有远亲,也没胆子再过来送死

    话音落下,大伙暗自在心中涌起一丝期盼。如果程名振哪天带着麾下弟兄杀到自己眼前就好了,那样,自己家失去的良田可以再分回来。欠了债主家的印子钱,也不用再怕被逼着还。注1

    作为升斗小民,大隋朝近几年让众人感受到的只是高高在上的压力,而分享不到半点皇家的恩泽和怜悯,百姓们对这个朝庭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感情。心中仅有的一点敬畏,又随着三次东征的失败消失殆尽。所以私下里谈起官匪之战,言语中对土匪的倾向性反倒多一些。

    官府在他们的眼里就像一棵已经摇摇欲坠的危楼,随时都会掉下些砖头瓦块来把躲避不及的人砸死。而有人突然向这座危楼狠狠地踹上几脚,只要不伤到大伙儿,众人愿意为其勇敢的行为喝上几声彩。反正那座楼不属于盖楼者的,它倒塌了,对大伙没任何坏处。如果机会赶得巧,说不定还能捡些倒塌后剩下来的残砖烂瓦回家,也好把自己家里边已经挡不住风雨的茅草屋子给修上一修。

    本着这种心态,程名振和巨鹿泽群雄的事迹被好事者们越传越远,越传越玄乎。随着与清河郡的距离不断加大,狐狸洼一战中官匪双方的出动和伤亡数字也不断偏离事实。不同的是,清河郡丞杨善会所损失的郡兵数字被越传越大,而程名振打败他时所带的喽啰数量却越传越少。等到消息传入洛阳,居然变成了莽郡丞亲率三万郡兵剿匪,小英雄只用五百喽啰破敌的荒诞奇谈。

    留守洛阳的权臣段达一听,登时气得暴跳如雷。他可以容忍地方官员们在在土匪手下一败再败,却不能容忍官府的威严如此扫地。一方面赶紧将此事写成奏折,派人送与正慢慢向洛阳行进的皇帝陛下杨广知晓。另一方面,将所有留守于东都洛阳的官员们召集起来,商议如何应付各地愈演愈烈的匪患。

    在段达等人的印象中,清河郡丞杨善会是河北地方官员中唯一可以倚为栋梁的猛将。毕竟此人三年来连续报捷六百余次,赫赫战绩无人能比。如今,连这个百战百胜的名将都被张金称麾下一个小头目给掀翻了,其他各郡的郡丞、兵曹们更是马尾巴穿豆腐,根本提都不用提。

    眼下河北大地上,能令流寇们闻风丧胆的,除了段达等人根本调遣不动,也根本惹不起的虎贲大将军罗艺外,只剩下太仆卿杨义臣一个。偏偏杨义臣被皇帝陛下调到北平护驾,等他回到清河,恐怕巨鹿泽周围几个郡县早已经落入张金称之手,局面更是不可收拾

    议论来议论去,被杨广委以留守东都重任的群臣们竟推不出任何堪当大任的人选来。也不怪段达等人无能,次辽东战败,三十万府兵精锐连同一大批百战名将埋骨他乡。活着回来的,要么是根本不堪重用,被当时的统帅宇文述留在后路上负责保护粮道的,要么是树大根深,段达等人根本指挥不动的。如今不禁河北一地缺乏得力武将驻守,关陇、河西、巴蜀、江淮,甚至京畿重地与河南,哪处不是将才捉襟见肘若不是麾下实在无人可用,朝廷也不至于把杨广最不喜欢的李渊重新拎出来,命其坐镇关陇了。

    事急从权,诸公何不从张须陀老将军麾下暂调一二悍将两朝元老苏威不忍时局继续糜烂下去,明知道自己开口可能引发他人的不快,还是小声建议道。

    齐郡郡丞张须陀素有威名,麾下的李仲坚、秦叔宝、罗士信、独孤林四人也是数得着的好汉。张须陀凭着麾下的四员悍将和齐郡郡守的裴操之的支持,近一年来频频主动出击,先后斩杀了流贼首领裴长才,郭方预等人,打得悍匪王薄、郝孝德、孙宣雅等惯匪纷纷北渡黄河,轻易不敢再言南下。而李仲坚和秦叔宝二将的领兵能力丝毫不下于张须陀本人,如果将他们之中任何一人调到河北委以剿匪重任,恐怕用不了太长时间,河北诸贼便只有跳进黄河这一条退路可走了

    主意是个好主意,但从不该说的人嘴里说出来,却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民部尚书樊子盖一直就看着苏威不顺眼,怎肯给他露脸机会待得对方话音刚落,立刻皱着眉头反驳道:老纳言真会说笑话,那李仲坚岂是说调就能调的陛下亲口命其去协助张须陀老将军,如今陛下不在,我等却将李仲坚又派往河北,此举将置陛下威严于何地

    对于二人都提到的李仲坚,段达也不太感兴趣。虽然参照以往的战绩,李仲坚非常善于领兵打仗。但此人做事莽撞,目无上司的恶名也是远近皆闻。况且这个家伙还得罪过大隋权臣宇文述,如果将其调到河北去,一旦让他得到了立的机会,自己不是也等于跟宇文家作对么

    跟宇文家作对的下场,段达心里比谁都清楚。轻者丢官罢职,重者抄家灭族。那李仲坚又不是他段达的弟子门生,也不是他的什么亲朋故旧,为了他得罪一个难惹的宇文家,实在不值。至于张须陀的得意门生秦叔宝,更是不堪大用的主儿。此人在官场摸爬滚打了二十余年,勉强才混上了个郡兵都尉。若真的有传说中那么大的本事,应该早就脱颖而出了,还会一直在毫无前途的地方军队里边打转儿

    想到这儿,东都留守段达轻捻胡须,笑着回应,这个两位大人不必争执。陛下的决定,岂是我等为人臣者可置喙我等不妨再仔细斟酌斟酌还有没有更好的人选想我大隋人才济济,总不至于连对付个把土匪,都得东拆西借的到郡兵中调派将领

    注1:印子钱,旧时民间对高利贷的称呼。一些无良大户趁人之危放贷,年息往往是本金的数倍,甚至十几倍。

    经过十余年的优胜劣汰,大隋官场上的笨蛋早就被淘汰光了。此刻随同段达留守东都者,竟是一个赛一个聪明。听到樊子盖和段达两位大人张口皇家威严,闭口郡兵与府兵之分,立即明白了两位大人的意思。大伙顺着这个口风引申开去,旁证博论,很快就令老纳言苏威陷入了孤掌难鸣的困境。

    事态紧急,我等理当以两朝元老苏威申辩了几句,却发觉根本没人有兴趣听自己说些什么,叹了口气,将后半句话咽回了肚子内。这就是他为之操劳的半生的大隋朝,一个曾经辉煌一时,让每位臣民都以之为荣,然后又如昙花般迅速凋零,任何人都无力回天的大隋朝。也罢,且随它去苦笑着,苏威闭上了眼睛。眼不见心不烦,反正自己已经足够老了,未必能活到大厦倾覆的那一天。

    又一次在人前扫了苏威颜面,民部尚书樊子盖心中好生得意。可这份得意也没能持续多久,很快,他便懊恼的发现,若是依照自己和段达两个提出的选将标准,可堪派往河北担当征剿流寇重任的武将,几乎犁地三尺也翻不出来

    既要善于领兵打仗,又要没得罪过任何权臣之家,还要出身于府兵,以免给地方系文武官员出风头的机会这样的完人到哪里才能找得见众留守官员们面面相觑,再也没心思表邀宠,悻然闭上了嘴巴。

    东都留守段达见众同僚都装聋作哑,心中着恼,一拍桌案,大声斥责道:陛下将留守重任交托予我等,难道我等就这样回报于陛下么若是今日选不出个合适将领来,老夫将亲自领兵出征,断不敢辜负陛下的重托

    见自己的顶头上司发飙,众官员更是乱了阵脚。纷纷学起老纳言苏威的模样,眼观鼻,鼻观心,任外边风雷滚滚,我自巍然不动。

    大隋官场上的传统,历来是多做多惹祸,少做少惹祸,不做不惹祸。众人不约而同地装起了哑巴,段达再专横,也无挑出他们的毛病来。直气得将桌案拍了又拍,若不是留守府的家具足够结实,早就被他拍成碎木渣了。

    这通火发得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正当段达和樊子盖两个越来越失望,就要准备结束议事的时候,在最靠近门口的位置,突然响起了一个结结巴巴的声音,禀,禀段,段公。属,属下倒,倒是想起一个人选来

    闻听此言,段达喜出望外,立刻收起了怒火,笑着向说话人点头,尽管直说,哪怕所荐人选不妥当,老夫也不怪你

    是,是,属,属下知,知无,无不言以属,属下之,之浅见,在,就在东都洛阳,就,就有一,一个进谏者受宠若惊,话说得愈发费力。偏偏又喜欢咬文嚼字,结结巴巴说了好半天,把大伙憋得脖子都粗了一整圈,依旧没将话题绕到正地方。

    行本啊,不要着急,你先说此人的名字终于看清了进谏者的面孔,段达后悔得直想抽自己嘴巴。如果不是急得失去了方寸,他宁愿出门被鸟粪淋头,也不愿意听说话人啰嗦。

    此刻,众官员们也都看清了说话的人,嘴角撇了撇,脸上都写满不屑。众所周知,正在给段达提建议的献宝学士张行本是个什么劣货。此人根本没读过几天书,也不是什么世家子弟,去年依靠向朝廷献祥瑞才勉强混到了个五品小官。拜入御史大夫裴蕴门下后,此人终日巴结上司,贬低同僚,为人做事都非常令大伙不齿。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没什么底限的家伙,在杨广面前却非常吃得开。别人送不到宫中的奏折,他轻易便能送到皇帝手上。别人的奏折轻易得不到皇帝陛下的批复,他的奏折却隔三差五被太监们亲手捧出来,上面写满了御笔朱批。甚至连奏折上的错别字,都被皇帝陛下耐心地逐一指出更正,从不追究他行文疏忽,君前失礼。订阅价格已经降到了千字一分三,请读者尽量支持正版。您的支持是酒徒更新的动力所在。

    据宫中秉笔太监文一刀透漏,皇帝陛下之所以如此看重张行本,就是因为他说话不利落。打小就才智过人的皇帝陛下固执地认为,说话结巴者必然胸怀坦荡,不会像口齿伶俐者那样容易向他说谎。

    属,属下推,推荐宇文,宇文士及将,将军领兵出,出征才不管别人怎样蔑视自己,张行本憋足了气,终于从嘴里崩出了一个完整的人名。

    胡闹简直是信口胡言没等段达表态,樊子盖又站

章节目录

开国功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酒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酒徒并收藏开国功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