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沈明昭没有接话,大学士高廷峰挺身而出:“边境安宁,鞑子可以休养生息,难道我们就不行?两年时间,我们的准备到底能有多充分,这朝堂上的人个个都能想得到吧?这些年北方三省连年大旱,朝庭发放大量的赈灾粮,若真有战争,谁能知道打多久?又谁能知道库房的粮食够不够?还有,天灾呢?谁能估计后面还有没有天灾?这天灾是仅在局地,还是涉及多省多地?不战而屈敌之兵,此乃上策,我们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换取鞑子呼伦尔部俯首称臣,这是我皇恩浩荡,上天的恩赐,我们为何要拒绝?为何非要置北疆百姓、士卒于危险之中?”
永昌帝觉得这话说得好,战争的局势瞬息万变,他当年在西疆打了两年仗,虽然最后赢了,可刚开始被鞑子紧紧逼迫,连遭败绩,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他是终生难忘的。此刻,他知道董进才所言,是错误的,并不是准备充分的一方,就肯定会取得胜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战场上的境况,瞬息万变,万一鞑子抓住了一次机会,纵马长驱而入呢?要知道上京离北疆,也不过千里,也就是鞑子放开了马蹄,两三天的路程,他绝不会轻易冒险。
董进才不服气地道:“谁说鞑子俯首称臣了?根本没这么说,呼伦尔只是提出和平共处。”
高廷峰不服气地道:“不是和平共处,而是和亲,他提出的是和亲。”
董进才知道皇上子嗣少,舍不得女儿远嫁,便坚决反对道:“和亲?谁和他们野蛮人和亲?皇家女子血统高贵,怎能流落到外域?”
高廷峰脸都憋红了,强辩道:“谁说一定要皇室的女子外嫁?难道呼伦尔把他的血亲姊妹送来,和宗室子弟联姻不行吗?”
沈明昭躬身出班:“高大人所言极是,还请皇上定夺。”
董进才赶紧也出来,此刻不说话就来不及了。这样的情况他见的不是一次两次,沈明昭不说话是不说话,一旦出声,又没人压着,皇上肯定会按他的意思办的:“皇上,从西疆到北疆,我们的百姓和将士,多少人丧命在鞑子的铁蹄下,这血海深仇,罄竹难书,我们不能接受他们求和,这让逝者如何瞑目、生者心何以堪?”
永昌帝摆手:“战事凶险万端,董大人没有去过前线,你不懂,能不开战,还是尽量不要兵戈相见的好。何况是鞑子那边求到咱们门前,正是扬我国威之时,不可莽撞。”
董进才气得差点倒仰,好容易忍住气,躬了躬身:“皇上圣明!”
永昌帝已经听厌了这些谀辞逢迎,没有吭声。
“皇上,臣以为,仁亲王世子曾三下呼伦尔部,熟悉北疆事务,为了早点解决争端,不若答应鞑子请求,派钱大人出使胡伦尔部。”董进才又出幺蛾子。
“不可!”沈明昭怎可再看到外甥以身赴险?他一改往日不多言语的习惯,立刻接声表示反对:“鞑子请求和谈,自然由他们派使者过来,表示出足够的诚意才是。”
永昌帝点头:“沈爱卿以为和谈事务,有谁主持比较好?”
兵部尚书盛严出班奏道:“高大人,高大人敏锐、沉稳、思维缜密,对朝廷忠心耿耿,正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为了防止鞑子耍阴谋,仁亲王世子还须从旁协助。”
朝廷上好几个人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他们一起表示赞同:“对,对,此乃最佳搭配。”
永昌帝明白臣子的意思,高廷峰明着来,钱隽通过暗卫,掌控局势,防止意外发生,一明一暗,相互呼应,确保事情能够顺利进行。他点点头:“盛爱卿所言极是。”不等董进才再言,他已经摆手让侍候的翰林拟旨了。下朝回家,董进才越想越气,他决不能就这样被压下去,还有,北疆也不能平安下来,若是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沈明昭就能稳居首辅之位,那他还有什么戏可唱?就在这时,他接到一封北疆军营的来信,第二天,董进才就给皇上出了个好主意:“皇上,臣听闻呼伦尔部的长公主乌云其其格美丽绝伦,若是他们真有心求和,为什么不把妹妹送到上京,贡献给皇上呢?他们不是说,联姻是最好的办法吗?”永昌帝摆手:“鞑子女人多粗鄙野蛮,这样的女子怎可能进宫来?”
第二百九十四章 难题
“皇上啊,你是不知道,这位公主的娘仰望我圣朝文明,女儿自小就由一个汉族奶娘抚养,不仅长得美丽绝伦,还能讲流利汉语,会吟诗作画,亦精通鞑子的歌舞,实在是少有的多才多艺的女子。”
永昌帝有些犹豫,他和梅贵妃感情甚笃,十几年时间下来,原来的爱意已经转化成相濡以沫地亲情,他舍不得梅贵妃伤心,但老男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感觉到生命迅速流逝,青春即将不再,他们迫切希望抓住青春的尾巴,希望能够重振雄风,董进才的提议就很和他的心意。
见皇上犹豫,董进才便知道此事有门,他再次撺掇道:“皇上后宫空虚,早就该进新人了,若能与呼伦尔部结亲,对两国和谈来说,大有裨益,肯定会事半功倍,马到成功的。”
“朕还是觉得不甚妥当。”
“皇上,这有何不妥的?就像梅贵妃入宫,苗疆立刻就成了我们藩国一般道理,十多年了,两国互通有无,百姓和平共处,南疆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兴旺景象,只这一条,皇上就超过此前无数的帝王,成为千古明君,若是北疆也能如此效仿,那皇上的功绩,可就空前绝后了。”
永昌帝觉得这话说得好,战争的局势瞬息万变,他当年在西疆打了两年仗,虽然最后赢了,可刚开始被鞑子紧紧逼迫,连遭败绩,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他是终生难忘的。此刻,他知道董进才所言,是错误的,并不是准备充分的一方,就肯定会取得胜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战场上的境况,瞬息万变,万一鞑子抓住了一次机会,纵马长驱而入呢?要知道上京离北疆,也不过千里,也就是鞑子放开了马蹄,两三天的路程,他绝不会轻易冒险。
董进才不服气地道:“谁说鞑子俯首称臣了?根本没这么说,呼伦尔只是提出和平共处。”
高廷峰不服气地道:“不是和平共处,而是和亲,他提出的是和亲。”
董进才知道皇上子嗣少,舍不得女儿远嫁,便坚决反对道:“和亲?谁和他们野蛮人和亲?皇家女子血统高贵,怎能流落到外域?”
高廷峰脸都憋红了,强辩道:“谁说一定要皇室的女子外嫁?难道呼伦尔把他的血亲姊妹送来,和宗室子弟联姻不行吗?”
沈明昭躬身出班:“高大人所言极是,还请皇上定夺。”
董进才赶紧也出来,此刻不说话就来不及了。这样的情况他见的不是一次两次,沈明昭不说话是不说话,一旦出声,又没人压着,皇上肯定会按他的意思办的:“皇上,从西疆到北疆,我们的百姓和将士,多少人丧命在鞑子的铁蹄下,这血海深仇,罄竹难书,我们不能接受他们求和,这让逝者如何瞑目、生者心何以堪?”
永昌帝摆手:“战事凶险万端,董大人没有去过前线,你不懂,能不开战,还是尽量不要兵戈相见的好。何况是鞑子那边求到咱们门前,正是扬我国威之时,不可莽撞。”
董进才气得差点倒仰,好容易忍住气,躬了躬身:“皇上圣明!”
永昌帝已经听厌了这些谀辞逢迎,没有吭声。
“皇上,臣以为,仁亲王世子曾三下呼伦尔部,熟悉北疆事务,为了早点解决争端,不若答应鞑子请求,派钱大人出使胡伦尔部。”董进才又出幺蛾子。
“不可!”沈明昭怎可再看到外甥以身赴险?他一改往日不多言语的习惯,立刻接声表示反对:“鞑子请求和谈,自然由他们派使者过来,表示出足够的诚意才是。”
永昌帝点头:“沈爱卿以为和谈事务,有谁主持比较好?”
兵部尚书盛严出班奏道:“高大人,高大人敏锐、沉稳、思维缜密,对朝廷忠心耿耿,正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为了防止鞑子耍阴谋,仁亲王世子还须从旁协助。”
朝廷上好几个人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他们一起表示赞同:“对,对,此乃最佳搭配。”
永昌帝明白臣子的意思,高廷峰明着来,钱隽通过暗卫,掌控局势,防止意外发生,一明一暗,相互呼应,确保事情能够顺利进行。他点点头:“盛爱卿所言极是。”不等董进才再言,他已经摆手让侍候的翰林拟旨了。下朝回家,董进才越想越气,他决不能就这样被压下去,还有,北疆也不能平安下来,若是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沈明昭就能稳居首辅之位,那他还有什么戏可唱?就在这时,他接到一封北疆军营的来信,第二天,董进才就给皇上出了个好主意:“皇上,臣听闻呼伦尔部的长公主乌云其其格美丽绝伦,若是他们真有心求和,为什么不把妹妹送到上京,贡献给皇上呢?他们不是说,联姻是最好的办法吗?”永昌帝摆手:“鞑子女人多粗鄙野蛮,这样的女子怎可能进宫来?”
第二百九十四章 难题
“皇上啊,你是不知道,这位公主的娘仰望我圣朝文明,女儿自小就由一个汉族奶娘抚养,不仅长得美丽绝伦,还能讲流利汉语,会吟诗作画,亦精通鞑子的歌舞,实在是少有的多才多艺的女子。”
永昌帝有些犹豫,他和梅贵妃感情甚笃,十几年时间下来,原来的爱意已经转化成相濡以沫地亲情,他舍不得梅贵妃伤心,但老男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感觉到生命迅速流逝,青春即将不再,他们迫切希望抓住青春的尾巴,希望能够重振雄风,董进才的提议就很和他的心意。
见皇上犹豫,董进才便知道此事有门,他再次撺掇道:“皇上后宫空虚,早就该进新人了,若能与呼伦尔部结亲,对两国和谈来说,大有裨益,肯定会事半功倍,马到成功的。”
“朕还是觉得不甚妥当。”
“皇上,这有何不妥的?就像梅贵妃入宫,苗疆立刻就成了我们藩国一般道理,十多年了,两国互通有无,百姓和平共处,南疆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兴旺景象,只这一条,皇上就超过此前无数的帝王,成为千古明君,若是北疆也能如此效仿,那皇上的功绩,可就空前绝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