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4章节
会陷入诡异的短暂和平之中。莱茵要来的这些学生都是睛英,将教会的这些人唬的一愣一愣的。教廷只能眼睁睁看着贵族和平民一点点倒向莱茵,教会的威信荡然无存,他们甚至连反抗的刀剑都不敢拿起。因为一旦动了第一刀,便是开战的信号。
莱茵知道他们这么乖巧是为了等待反击的机会,但他仍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因为覆灭教廷并不是说砸光修道院,杀尽死心眼的教皇和司铎就可以,既然要覆灭,便要连思想上都清除得一干二净。
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开民智。
第94章 荣光复苏(二十六)
莱茵充分利用了修道院的财富, 几乎不需要消耗自身过多财产。一边清除教廷势力, 一边建立学校以及进行各种制度的改进。因为有坎诺珠玉在前,其他地方的管理完全可以参造坎诺, 倒显得不是太难。
希尔·德里克也开始做起相同的事情,两人一南一北,相互呼应, 声势一下大振。希尔·德里克因为身份敏感,一举一动都被众人放大, 反倒比莱茵这里更引人注目。
众所周知,希尔·德里克的母亲, 旧王后布里吉特是因为教廷才被驱逐回国, 乃至于病死。因为这点,虽然希尔王子自身没有表现出对教廷的反感与抵触, 但教廷是坚定站在新王后玛丽所出之子身后的。先前因为教廷势大,虽然希尔王子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乔治又对希尔疼爱有加, 但大家对于希尔能否继位还是有所保留的。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位王子能否健康地活到乔治去世的那一天。
而现在,希尔·德里克似乎和莱茵有了默契,一起加入征伐教廷的行列。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位一向低调的王子终于明晃晃地露出了他的野心, 要踩着教廷的尸体确立自己的继承人地位?又或者说这是乔治的指示,想要借这个机会彻底铲除教廷?
如果说只是莱茵,这些贵族不会明目张胆地站队莱茵。但换成希尔就不一样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投资机会,错过便很难再有。而且莱茵对战教廷, 一往无前的气势也给了这些贵族很大的信心,他们有很大把握,自己会站在胜利这一边。
一时间,征讨教廷的声浪便遍布整个弗兰王朝上下了。
莱茵这里却有些担心希尔,按希尔先前的打算来看,他不会这么早与教廷撕破脸,因为他不想把他和教廷的矛盾赤/裸裸地暴露在乔治眼皮子底下,然后牵扯起让人肝肠寸断的旧事。
希尔这样做,一定是因为发生了什么。
莱茵的信还没有送出去,北方的消息便传来了,乔治一世病逝,教皇伍德拒绝为希尔·德里克加冕。
算算时间,希尔起兵的时候,应当是乔治一世病重之时。应当是窥见了之后的危机重重,希尔才最终做出了提前攻打教廷的打算,他没有办法再为了父子之间最后一点温情而粉饰太平。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痛苦的,他的举动会让乔治误以为他是急于夺位也不一定,但是希尔别无他法。
莱茵有些担心这位合作伙伴的心理状态,但两人隔着万水千山,只言片语的安慰实在起不了什么作用,只能看希尔自己能不能走出来了。根据莱茵对希尔的了解,他是一个意志十分坚定的人,就算父亲的死让他变得软弱,那也是暂时的,他终究是能走出来的。
比起希尔,莱茵更注意都城里的那位教皇。那位教皇拒绝为希尔加冕,所以希尔没有名正言顺地成为弗兰王朝的皇帝。可那位教皇并没有借着这个机会为玛丽皇后的任何一个儿子加冕,而是将此事就此耽搁。
很明显,这位教皇并不想真的和希尔以及莱茵站成对立面,加冕之权是他握在手上的一个筹码,等着希尔和他谈判,停止这场针对教廷的战争。
如果面对选择的是莱茵,教皇自以为的筹码根本不算筹码。莱茵不想要所谓皇权,他只想清除这个不必要存在的腐朽机构。可面对选择的是希尔,就连莱茵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希尔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
莱茵永远不会有自信,自己能彻彻底底看透一个人。他会通过一个人的言语和行动对他的品质有所判断,并在此后相信自己的判断。但这不代表他会盲目自发地以为自己的判断不会出错。
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决定了莱茵对希尔的判断有没有出错。
从种种迹象来看,莱茵还能推断出另一种可能。在这种可能里,希尔的目标不是推翻教廷,也不是改变现有的封建皇权,而是借助莱茵和其他能获得的一切助力去打压教廷,以此获得顺利登基的机会。
因为旧王后布里吉特和教廷的恩怨,教廷天然不愿希尔即位,希尔要想顺利即位,便要打压教廷,直至教廷主动做出让步。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种情况,只要看希尔此刻的选择就行。如果他只是想即位,现在和教廷和解便可,一旦教皇为他加冕,再想将兵强马壮的希尔赶下皇位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所以想登基的希尔没有理由不在这个时候接受教皇的提议,除非他真的没有这个心思。
莱茵不需要等待太久,便能
莱茵知道他们这么乖巧是为了等待反击的机会,但他仍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因为覆灭教廷并不是说砸光修道院,杀尽死心眼的教皇和司铎就可以,既然要覆灭,便要连思想上都清除得一干二净。
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开民智。
第94章 荣光复苏(二十六)
莱茵充分利用了修道院的财富, 几乎不需要消耗自身过多财产。一边清除教廷势力, 一边建立学校以及进行各种制度的改进。因为有坎诺珠玉在前,其他地方的管理完全可以参造坎诺, 倒显得不是太难。
希尔·德里克也开始做起相同的事情,两人一南一北,相互呼应, 声势一下大振。希尔·德里克因为身份敏感,一举一动都被众人放大, 反倒比莱茵这里更引人注目。
众所周知,希尔·德里克的母亲, 旧王后布里吉特是因为教廷才被驱逐回国, 乃至于病死。因为这点,虽然希尔王子自身没有表现出对教廷的反感与抵触, 但教廷是坚定站在新王后玛丽所出之子身后的。先前因为教廷势大,虽然希尔王子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乔治又对希尔疼爱有加, 但大家对于希尔能否继位还是有所保留的。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位王子能否健康地活到乔治去世的那一天。
而现在,希尔·德里克似乎和莱茵有了默契,一起加入征伐教廷的行列。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位一向低调的王子终于明晃晃地露出了他的野心, 要踩着教廷的尸体确立自己的继承人地位?又或者说这是乔治的指示,想要借这个机会彻底铲除教廷?
如果说只是莱茵,这些贵族不会明目张胆地站队莱茵。但换成希尔就不一样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投资机会,错过便很难再有。而且莱茵对战教廷, 一往无前的气势也给了这些贵族很大的信心,他们有很大把握,自己会站在胜利这一边。
一时间,征讨教廷的声浪便遍布整个弗兰王朝上下了。
莱茵这里却有些担心希尔,按希尔先前的打算来看,他不会这么早与教廷撕破脸,因为他不想把他和教廷的矛盾赤/裸裸地暴露在乔治眼皮子底下,然后牵扯起让人肝肠寸断的旧事。
希尔这样做,一定是因为发生了什么。
莱茵的信还没有送出去,北方的消息便传来了,乔治一世病逝,教皇伍德拒绝为希尔·德里克加冕。
算算时间,希尔起兵的时候,应当是乔治一世病重之时。应当是窥见了之后的危机重重,希尔才最终做出了提前攻打教廷的打算,他没有办法再为了父子之间最后一点温情而粉饰太平。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痛苦的,他的举动会让乔治误以为他是急于夺位也不一定,但是希尔别无他法。
莱茵有些担心这位合作伙伴的心理状态,但两人隔着万水千山,只言片语的安慰实在起不了什么作用,只能看希尔自己能不能走出来了。根据莱茵对希尔的了解,他是一个意志十分坚定的人,就算父亲的死让他变得软弱,那也是暂时的,他终究是能走出来的。
比起希尔,莱茵更注意都城里的那位教皇。那位教皇拒绝为希尔加冕,所以希尔没有名正言顺地成为弗兰王朝的皇帝。可那位教皇并没有借着这个机会为玛丽皇后的任何一个儿子加冕,而是将此事就此耽搁。
很明显,这位教皇并不想真的和希尔以及莱茵站成对立面,加冕之权是他握在手上的一个筹码,等着希尔和他谈判,停止这场针对教廷的战争。
如果面对选择的是莱茵,教皇自以为的筹码根本不算筹码。莱茵不想要所谓皇权,他只想清除这个不必要存在的腐朽机构。可面对选择的是希尔,就连莱茵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希尔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
莱茵永远不会有自信,自己能彻彻底底看透一个人。他会通过一个人的言语和行动对他的品质有所判断,并在此后相信自己的判断。但这不代表他会盲目自发地以为自己的判断不会出错。
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决定了莱茵对希尔的判断有没有出错。
从种种迹象来看,莱茵还能推断出另一种可能。在这种可能里,希尔的目标不是推翻教廷,也不是改变现有的封建皇权,而是借助莱茵和其他能获得的一切助力去打压教廷,以此获得顺利登基的机会。
因为旧王后布里吉特和教廷的恩怨,教廷天然不愿希尔即位,希尔要想顺利即位,便要打压教廷,直至教廷主动做出让步。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种情况,只要看希尔此刻的选择就行。如果他只是想即位,现在和教廷和解便可,一旦教皇为他加冕,再想将兵强马壮的希尔赶下皇位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所以想登基的希尔没有理由不在这个时候接受教皇的提议,除非他真的没有这个心思。
莱茵不需要等待太久,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