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一脸无语,在强势的风沙面前,这稀稀拉拉的几株瘦弱防风林也太不够看了。
“指望这么点儿防风林挡住风沙,太不现实了,”学习农学的宋克勤擦了擦被风沙刮花的眼镜,指了指不远处的农田,“还是必须加大植树种草的力度,像这些耕地产量已经不高了,再种庄稼已经没有意义了,反而会加速沙化进程,不如全部拿来植树种草,当植被盖度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时候,土壤风蚀就会基本消失。”
“对,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刘好好赞同地点点头,“不仅如此,草场的萎缩和过度放牧也有关系,如果能够实现禁牧最好,没办法的话也最好做到围栏封育,把草场划分为若干小区,那些围起来的草地牲畜没法吃到,也会自然恢复。”
宋克勤连连点头,觉得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正要和刘好好仔细讨论一番。
但听在王书记耳里却是无比惊骇了,这帮书生出什么馊主意,“不能种地,不能放牧?你们让我们县这么多人口吃什么去?到沙漠里喝西北风吃沙子?”
“也对啊,人家几年前刚开垦了草原,种上了庄稼,你们就让人家退耕还草?这不是倒退吗?”
“真要禁耕禁牧,还不用等风沙把这里吞了,就已经没有征西县了,因为老百姓已经被饿死了!”
不仅是王书记,就连他们小组里的组员也都纷纷批评他们的不切实际,他们应该要想的是种什么粮食能够提高产量,让当地的老百姓不再忍饥挨饿,而不是一刀切地不让人种地放牧,何况前几年大家还热火朝天地开垦草原山地,填湖填海造田。
“真要照你们说的干,征西县的老百姓就没有活路了。”鲁元一脸嘲讽地说,他是西北人,这样的情形看得多了,觉得刘好好和宋克勤提出来的方案十分可笑,“别成天大自然大自然的,照你们这么说,咱们人类就不该存在,索性把地球还给大自然好了。”
刘好好和宋克勤无奈地对视一眼,环境保护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在目前还有很大的争议,尤其是现在大家穷怕了,肚子都填不饱了,哪里还能去考虑什么环境保护。
“治理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很复杂,单独依靠退耕还林和禁牧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确像你们说的那样,必须要想办法提高未沙漠化的耕地的粮食产量,降低土地的人口压力……”刘好好认真地说,却又再次惹得王书记不高兴了。
第五百四十三章 偶遇
“什么降低土地的人口压力?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你想要怎么降低?把我们全县的人都杀了?”王书记脸色很不好看。
“王书记,您别这么激动,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刘好好连忙安抚道。
其实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控制人口增长了,只不过下头并没有充分落实,权当不知道这件事,还在不停地生生生,仅就他们征西县而言,虽然穷,但是每家每户还是平均都生养五个孩子以上,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恶劣,能活下来的孩子平均只有三个,但这也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了,远远超过了征西县土地所能承受的压力。
刘好好的话让王书记怒火稍平,他还没缓过这口气来,刘好好就提出了另外一个让他不可理解的想法,“最好还要实施必要的移民政策,把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的老百姓向更适合的地方转移。”
这一点倒是取得了组员们的一致赞同,调研的这几天他们看到了太多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竟然也聚居着一个个小村落,他们都无法想象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中,人们是怎么活下去的。
王书记却觉得他们是书生意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愿意背井离乡,离开祖祖辈辈生活那么多年的土地?移民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之前也曾经号召过,还真有不少人愿意移民,结果呢,当地人不愿意了,这是人家的土地凭什么要分给外乡人?我们强行给他们分配好了,当地人却明里暗里欺负外乡人,还闹出过人命,所以说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家里的草窝,与其出去看人脸色,还不如在自家的家里过日子,日子苦就苦一点,但好歹是自己的家。”
王书记是有感而发,他就是征西县人,并不是没有机会离开这里,可是他就是迟迟不愿离开,就是觉得哪儿都不如自己的老家。
“其实说到底还是穷,如果给足了优惠的政策,谁会不愿意离开那种基本生活条件都不具备的地方?城镇化的水平发展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对待外乡人的包容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那种明目张胆的欺负和歧视渐渐的也不会再有了。”刘好好觉得前辈们不是没有发现问题,也不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而是客观条件所限,经济没有上去,投入不够,自然也没有办法根本解决问题,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说的容易。”王书记摇摇头,他们这些大学生高高在上,根本就不能体察他们普通百姓的心情。
调研组的几个人都面露不忿,虽然他们在很多观点上有争议,但也都是抱着真诚解决问题的心态来的,这段时间又吃了很多苦,可是王书记的态度让他们觉得有些难堪,刘好好却皱着眉头看着不远处发呆。
“好好,你在想什么?”庄立红好奇地看着她,“是不是征西县的贫困状况没有办法解决了?”
“指望这么点儿防风林挡住风沙,太不现实了,”学习农学的宋克勤擦了擦被风沙刮花的眼镜,指了指不远处的农田,“还是必须加大植树种草的力度,像这些耕地产量已经不高了,再种庄稼已经没有意义了,反而会加速沙化进程,不如全部拿来植树种草,当植被盖度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时候,土壤风蚀就会基本消失。”
“对,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刘好好赞同地点点头,“不仅如此,草场的萎缩和过度放牧也有关系,如果能够实现禁牧最好,没办法的话也最好做到围栏封育,把草场划分为若干小区,那些围起来的草地牲畜没法吃到,也会自然恢复。”
宋克勤连连点头,觉得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正要和刘好好仔细讨论一番。
但听在王书记耳里却是无比惊骇了,这帮书生出什么馊主意,“不能种地,不能放牧?你们让我们县这么多人口吃什么去?到沙漠里喝西北风吃沙子?”
“也对啊,人家几年前刚开垦了草原,种上了庄稼,你们就让人家退耕还草?这不是倒退吗?”
“真要禁耕禁牧,还不用等风沙把这里吞了,就已经没有征西县了,因为老百姓已经被饿死了!”
不仅是王书记,就连他们小组里的组员也都纷纷批评他们的不切实际,他们应该要想的是种什么粮食能够提高产量,让当地的老百姓不再忍饥挨饿,而不是一刀切地不让人种地放牧,何况前几年大家还热火朝天地开垦草原山地,填湖填海造田。
“真要照你们说的干,征西县的老百姓就没有活路了。”鲁元一脸嘲讽地说,他是西北人,这样的情形看得多了,觉得刘好好和宋克勤提出来的方案十分可笑,“别成天大自然大自然的,照你们这么说,咱们人类就不该存在,索性把地球还给大自然好了。”
刘好好和宋克勤无奈地对视一眼,环境保护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在目前还有很大的争议,尤其是现在大家穷怕了,肚子都填不饱了,哪里还能去考虑什么环境保护。
“治理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很复杂,单独依靠退耕还林和禁牧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确像你们说的那样,必须要想办法提高未沙漠化的耕地的粮食产量,降低土地的人口压力……”刘好好认真地说,却又再次惹得王书记不高兴了。
第五百四十三章 偶遇
“什么降低土地的人口压力?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你想要怎么降低?把我们全县的人都杀了?”王书记脸色很不好看。
“王书记,您别这么激动,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刘好好连忙安抚道。
其实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控制人口增长了,只不过下头并没有充分落实,权当不知道这件事,还在不停地生生生,仅就他们征西县而言,虽然穷,但是每家每户还是平均都生养五个孩子以上,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恶劣,能活下来的孩子平均只有三个,但这也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了,远远超过了征西县土地所能承受的压力。
刘好好的话让王书记怒火稍平,他还没缓过这口气来,刘好好就提出了另外一个让他不可理解的想法,“最好还要实施必要的移民政策,把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的老百姓向更适合的地方转移。”
这一点倒是取得了组员们的一致赞同,调研的这几天他们看到了太多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竟然也聚居着一个个小村落,他们都无法想象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中,人们是怎么活下去的。
王书记却觉得他们是书生意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愿意背井离乡,离开祖祖辈辈生活那么多年的土地?移民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之前也曾经号召过,还真有不少人愿意移民,结果呢,当地人不愿意了,这是人家的土地凭什么要分给外乡人?我们强行给他们分配好了,当地人却明里暗里欺负外乡人,还闹出过人命,所以说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家里的草窝,与其出去看人脸色,还不如在自家的家里过日子,日子苦就苦一点,但好歹是自己的家。”
王书记是有感而发,他就是征西县人,并不是没有机会离开这里,可是他就是迟迟不愿离开,就是觉得哪儿都不如自己的老家。
“其实说到底还是穷,如果给足了优惠的政策,谁会不愿意离开那种基本生活条件都不具备的地方?城镇化的水平发展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对待外乡人的包容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那种明目张胆的欺负和歧视渐渐的也不会再有了。”刘好好觉得前辈们不是没有发现问题,也不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而是客观条件所限,经济没有上去,投入不够,自然也没有办法根本解决问题,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说的容易。”王书记摇摇头,他们这些大学生高高在上,根本就不能体察他们普通百姓的心情。
调研组的几个人都面露不忿,虽然他们在很多观点上有争议,但也都是抱着真诚解决问题的心态来的,这段时间又吃了很多苦,可是王书记的态度让他们觉得有些难堪,刘好好却皱着眉头看着不远处发呆。
“好好,你在想什么?”庄立红好奇地看着她,“是不是征西县的贫困状况没有办法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