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遭腰斩,她连转投它社继续刊登也做不到啊。
真是大意短见了,她只知道这位李先生是个历史名人,为人正直傥荡,还特别慷慨,一再给她提升稿酬,从不拖欠,便放了一百二十个心,全稿寄出,一方面是投桃报李,感激人家给她这个机会,另一方面却未免没有炫耀的心思,就像自己千辛万苦生养了个孩子,哪里忍得住不去跟人秀一秀、嘚瑟一番呢。
最关键的是她还答应了人家独家供稿,连钱也拿了,即便她想重新找一家报社去发表也不成啊,这会坏了名声,也过不了自己良心那一关啊。
这时代文人可是十分有节草、分外爱惜羽毛的,坏了名声就跟坏了人品一样,以后那都没法在江湖上混了,跟后世可大不一样,不是重新换个马甲就能一键重启的。
只可怜她夭折了的亲儿啊,还不知下场如何呢。
在冬秀忧愁百结的时候,,沪市却已经有了定论。
这《绣像小说》报说是李伯元的私人报刊也不为过,最开始的时候刊载的小说那绝大多数都出自李伯元自己的笔下,他就好比是这报社的顶梁柱,现在顶梁柱轰然倒塌,《绣像小说》报可谓群龙无首,根本找不出一个挑大梁的,而创立《绣像小说》的商务印书馆又完全没有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导致手里没有后续报刊可衔接上《绣像小说》报的市场空白,偏还眼瞎的找了个故步自封的老学究来接手,那学究一向推崇古文化,最瞧不上白话文小说这样低俗的作品,致力于拨乱反正,推广高雅正经的学问,《提刑官宋慈》先遭减少刊登篇幅的危机,后便直接被腰斩了,连载了不过三四期那报刊便风格大改,销量锐减,引起读者们的强烈不满和抗议,那学究却还不以为然,反沾沾自喜,觉得这是浪淘金沙,为报纸选出了真正有档次的读者,在他的带领下,绣像小说报更加高档清贵了,后面又是一顿昏招迭出的搔草作,等商务印书馆醒过神来,想要及时止损时,已经来不及了。
自此,曾风光无限、有口皆碑的《绣像小说》报便以这样滑稽的方式退场了。
不说那些追小说追得正带劲的读者如何呜呼哀哉的抗议感叹,最难受的除了冬秀这个亲妈作者,就属江澄平了,直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好容易手上有了一部有份量的小说,眼看升职在望,却天降横祸,不仅升职加薪没得想了,还面临失业的境况。
好在他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即便自己前途未卜,还是打算善始善终,给《提刑官宋慈》争取一个最好的结局,他不仅是这部小说的编辑,更是这部小说的发掘者和忠实读者,如果这样一部就此搁浅,无异于明珠蒙尘,太过可惜了,在走之前,他必须与书局协商好它的去处。
江澄平要庆幸商务印书馆是一家规模极大的正规出版企业,人家讲的就是诚信,不会干什么以大欺小、趁火打劫的下三滥事情,倒不用担心书稿被昧下。
《提刑官宋慈》的连载,直接带动《绣像小说》销量翻了一倍不止,而且还干了个轰动沪市的“有奖竞猜”活动,印书局自然也是极为关注的,早已打算趁着这股势头集结成书、印刷出版了。
虽然现在连载中断了,但它带来的名气和热度却足够发布新书了,只怕还会因断载而使成书卖得更好呢。
因此印书局给了小说作者两种选择:一是以千字十元的价格买断版权,二是拿千字二元的稿酬和10%的出版分成,真要说起来,都挺亏的,完全对不起这部小说如今的身价。
此时冬秀却因为迟迟没有后续消息传来,还以为是印书馆或江澄平本人将稿件昧下了,然而她连哭都没地哭去,因为当初根本就没有签署任何相关的合约,直接□□,交多少稿给多少钱,银货两讫,图个方便干脆,现在却把自己活活坑死了,外面谁知道“支付宝”是谁啊,像江澄平就完全可以说自己就是作者本人啊。
直到再次收到沪市来信,这才知道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冤枉了人家,冬秀很是羞赧,在人家尽心尽力为她谋划的时候,她居然怀疑人家在搞鬼,两相对比,人家是君子风范尽显,她则是完全暴露了现代人的自私冷漠心态。
冬秀最终还是选择了买断版权直接拿钱。
反正钱已经赚得足够多了,她根本用不着去承担小说售卖的风险,而且这样也更简单方便,对一个怕麻烦的人来说最合适不过。
印书局的动作很迅速,两个多月后,冬秀就收到了江澄平从沪市给她寄过来的小说。
深蓝的封面上印着《提刑官宋慈》几个大字和一幅典型的“清官”肖像画,那脸上扬眉立目的表情几乎就是在额头上刻上了清正廉明、目光如炬两个成语。
随手翻开,里面居然还有不少的插图,其中一幅画面上是一群人围聚在一颗大树下,有衙役官差,还有看热闹的百姓,河滩上隐隐露出一个躺在地上的人形,这是她小说里描述的其中一个案发场地,里面各色人物神情不一,极为传神,印刷得很是清晰睛美。
不愧是现在最大的印书局,技术就是过硬。
冬秀捧着厚厚的一本
真是大意短见了,她只知道这位李先生是个历史名人,为人正直傥荡,还特别慷慨,一再给她提升稿酬,从不拖欠,便放了一百二十个心,全稿寄出,一方面是投桃报李,感激人家给她这个机会,另一方面却未免没有炫耀的心思,就像自己千辛万苦生养了个孩子,哪里忍得住不去跟人秀一秀、嘚瑟一番呢。
最关键的是她还答应了人家独家供稿,连钱也拿了,即便她想重新找一家报社去发表也不成啊,这会坏了名声,也过不了自己良心那一关啊。
这时代文人可是十分有节草、分外爱惜羽毛的,坏了名声就跟坏了人品一样,以后那都没法在江湖上混了,跟后世可大不一样,不是重新换个马甲就能一键重启的。
只可怜她夭折了的亲儿啊,还不知下场如何呢。
在冬秀忧愁百结的时候,,沪市却已经有了定论。
这《绣像小说》报说是李伯元的私人报刊也不为过,最开始的时候刊载的小说那绝大多数都出自李伯元自己的笔下,他就好比是这报社的顶梁柱,现在顶梁柱轰然倒塌,《绣像小说》报可谓群龙无首,根本找不出一个挑大梁的,而创立《绣像小说》的商务印书馆又完全没有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导致手里没有后续报刊可衔接上《绣像小说》报的市场空白,偏还眼瞎的找了个故步自封的老学究来接手,那学究一向推崇古文化,最瞧不上白话文小说这样低俗的作品,致力于拨乱反正,推广高雅正经的学问,《提刑官宋慈》先遭减少刊登篇幅的危机,后便直接被腰斩了,连载了不过三四期那报刊便风格大改,销量锐减,引起读者们的强烈不满和抗议,那学究却还不以为然,反沾沾自喜,觉得这是浪淘金沙,为报纸选出了真正有档次的读者,在他的带领下,绣像小说报更加高档清贵了,后面又是一顿昏招迭出的搔草作,等商务印书馆醒过神来,想要及时止损时,已经来不及了。
自此,曾风光无限、有口皆碑的《绣像小说》报便以这样滑稽的方式退场了。
不说那些追小说追得正带劲的读者如何呜呼哀哉的抗议感叹,最难受的除了冬秀这个亲妈作者,就属江澄平了,直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好容易手上有了一部有份量的小说,眼看升职在望,却天降横祸,不仅升职加薪没得想了,还面临失业的境况。
好在他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即便自己前途未卜,还是打算善始善终,给《提刑官宋慈》争取一个最好的结局,他不仅是这部小说的编辑,更是这部小说的发掘者和忠实读者,如果这样一部就此搁浅,无异于明珠蒙尘,太过可惜了,在走之前,他必须与书局协商好它的去处。
江澄平要庆幸商务印书馆是一家规模极大的正规出版企业,人家讲的就是诚信,不会干什么以大欺小、趁火打劫的下三滥事情,倒不用担心书稿被昧下。
《提刑官宋慈》的连载,直接带动《绣像小说》销量翻了一倍不止,而且还干了个轰动沪市的“有奖竞猜”活动,印书局自然也是极为关注的,早已打算趁着这股势头集结成书、印刷出版了。
虽然现在连载中断了,但它带来的名气和热度却足够发布新书了,只怕还会因断载而使成书卖得更好呢。
因此印书局给了小说作者两种选择:一是以千字十元的价格买断版权,二是拿千字二元的稿酬和10%的出版分成,真要说起来,都挺亏的,完全对不起这部小说如今的身价。
此时冬秀却因为迟迟没有后续消息传来,还以为是印书馆或江澄平本人将稿件昧下了,然而她连哭都没地哭去,因为当初根本就没有签署任何相关的合约,直接□□,交多少稿给多少钱,银货两讫,图个方便干脆,现在却把自己活活坑死了,外面谁知道“支付宝”是谁啊,像江澄平就完全可以说自己就是作者本人啊。
直到再次收到沪市来信,这才知道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冤枉了人家,冬秀很是羞赧,在人家尽心尽力为她谋划的时候,她居然怀疑人家在搞鬼,两相对比,人家是君子风范尽显,她则是完全暴露了现代人的自私冷漠心态。
冬秀最终还是选择了买断版权直接拿钱。
反正钱已经赚得足够多了,她根本用不着去承担小说售卖的风险,而且这样也更简单方便,对一个怕麻烦的人来说最合适不过。
印书局的动作很迅速,两个多月后,冬秀就收到了江澄平从沪市给她寄过来的小说。
深蓝的封面上印着《提刑官宋慈》几个大字和一幅典型的“清官”肖像画,那脸上扬眉立目的表情几乎就是在额头上刻上了清正廉明、目光如炬两个成语。
随手翻开,里面居然还有不少的插图,其中一幅画面上是一群人围聚在一颗大树下,有衙役官差,还有看热闹的百姓,河滩上隐隐露出一个躺在地上的人形,这是她小说里描述的其中一个案发场地,里面各色人物神情不一,极为传神,印刷得很是清晰睛美。
不愧是现在最大的印书局,技术就是过硬。
冬秀捧着厚厚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