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第一把火。
随着火焰升腾而起,熊熊的火光映照在江烽发红的脸庞以及满足的笑意,似乎也印证着寿州瓷窑即将进入再度复兴的阶段。
对于江烽来说,寿州瓷窑重建复工实在太重要了,它将成为未来淮右军发展壮大的两大支柱之一,除了要将浍寿二州建成淮上粮仓外,寿州瓷窑也要承担起未来为淮右赚回大笔军资的重任。
王邈从河朔传回来的消息吓了江烽一大跳。
王邈在信中说虽然尚未彻底敲定,但是能有把握劝说南下淮右的河朔诸军都已经有五六千人马了,其中骑军数量占到一半以上。
只不过这些骑军的装备较为可怜,不但人均只有一匹战马,而且像马槊、横刀、战甲这一类作为骑军必备装备都基本上是残缺不齐,要补齐这些战马和武器盔甲装备,耗费不小。
至于说那剩下的几千步军,江烽一样欢迎,河朔历来出雄兵,只不过河朔军在军纪上一直是个问题,但很大程度还是由于河朔三镇自身管理训练的问题。
只要来了淮右,江烽有把握让这些河朔兵在保持原有桀骜血xing的同时,让他们锤炼成为一支令行禁止的精兵。
王邈还在河朔活动,按照他自己的预测,他会争取再游说劝说两三千兵力南来,河朔现在的局势非常糟糕,而对于淮右来说,这恰恰是最好的机会。
这些军队大多都是经历过与河东大晋或者契丹、吐谷浑人作战的百战之兵,哪怕因为这几年里境遇不佳而日趋没落,但是却血xing犹在,只要稍稍加以补充,重新恢复训练这些军队就能迅速恢复到最佳状态。
王邈在信中也谈到了这些军队南下可能带来的一些麻烦。
一是这样庞大一批军队南下,哪怕是分部南下,都需要考虑怎么来通过,或许河朔那边可以通过大梁那边来沟通协调,但是还需要通过蔡州或者淮北,这也是一个问题。
二是这些军队所牵扯到的家眷亲族,他们大多还在卢龙北部诸州,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要南下淮右,也有一部分会留在本地,这也需要通过大梁来与卢龙那边衔接协调。
三就是这些军队来淮右又会极大的增加本身就很拮据的淮右财政压力。
当下的淮右,已经不可能再像一年多前那样可以从大梁、南阳和鄂黄获得钱粮支持了。
南阳已经成为敌人,而鄂黄对淮右的态度也在变化,从原来的盟友变成了现在的疑虑,至于大梁,虽然还保持着盟友关系,但是随着淮右与关中关系的密切,大梁对淮右的态度也有些捉摸不定了。
没有了外部的支持,就只能靠自己,也幸亏还有波斯胡商的支持,但这份支持是建立在淮右局面要向好,同时要有足够的资源能让胡商们动心的前提下。
对于胡商们来说,这重建的寿州瓷窑无疑就是最重要的抵押品。
只要这寿州瓷窑能源源不断的烧出寿州瓷,那么胡商们就愿意源源不断的为淮右军提供军资,无论战马还是钱银,都不在话下。
从那个时空而来的江烽深知良好的财政与军事力量的关系,哪怕是在冷兵器时代,有着雄厚财政力量的农耕王朝一样可以抗衡来自北方草原上超强机动能力的游牧民族军队。
他也意识到了现在自己所面临的这个时代不同于自己原时空中的任何一个时代,术法一道的崛起甚至昌盛,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战争的规律,而术法一道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更是尤为重要。
现在的寿州,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粮仓,哪怕要想支撑起完整的一厢军都不太可能,而如果能够将寿州窑彻底焕发青春,让其重返辉煌时代,那么别说支撑一厢军,就是两厢军也并非不可能。
如果再能将寿春的商埠效用发挥到极致,使其成为淮水流域真正的物资集散地,那么一切就不是问题了。
郑居眼中也是跳跃着精芒,丝毫没有了昔日的恹恹病容。
管家的回归,寿州窑的重建,无疑让郑家的分量在眼前这位防御守捉使大人面前重了许多,从这位防御守捉使大人亲自参加窑炉点火这一姿态就能看
随着火焰升腾而起,熊熊的火光映照在江烽发红的脸庞以及满足的笑意,似乎也印证着寿州瓷窑即将进入再度复兴的阶段。
对于江烽来说,寿州瓷窑重建复工实在太重要了,它将成为未来淮右军发展壮大的两大支柱之一,除了要将浍寿二州建成淮上粮仓外,寿州瓷窑也要承担起未来为淮右赚回大笔军资的重任。
王邈从河朔传回来的消息吓了江烽一大跳。
王邈在信中说虽然尚未彻底敲定,但是能有把握劝说南下淮右的河朔诸军都已经有五六千人马了,其中骑军数量占到一半以上。
只不过这些骑军的装备较为可怜,不但人均只有一匹战马,而且像马槊、横刀、战甲这一类作为骑军必备装备都基本上是残缺不齐,要补齐这些战马和武器盔甲装备,耗费不小。
至于说那剩下的几千步军,江烽一样欢迎,河朔历来出雄兵,只不过河朔军在军纪上一直是个问题,但很大程度还是由于河朔三镇自身管理训练的问题。
只要来了淮右,江烽有把握让这些河朔兵在保持原有桀骜血xing的同时,让他们锤炼成为一支令行禁止的精兵。
王邈还在河朔活动,按照他自己的预测,他会争取再游说劝说两三千兵力南来,河朔现在的局势非常糟糕,而对于淮右来说,这恰恰是最好的机会。
这些军队大多都是经历过与河东大晋或者契丹、吐谷浑人作战的百战之兵,哪怕因为这几年里境遇不佳而日趋没落,但是却血xing犹在,只要稍稍加以补充,重新恢复训练这些军队就能迅速恢复到最佳状态。
王邈在信中也谈到了这些军队南下可能带来的一些麻烦。
一是这样庞大一批军队南下,哪怕是分部南下,都需要考虑怎么来通过,或许河朔那边可以通过大梁那边来沟通协调,但是还需要通过蔡州或者淮北,这也是一个问题。
二是这些军队所牵扯到的家眷亲族,他们大多还在卢龙北部诸州,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要南下淮右,也有一部分会留在本地,这也需要通过大梁来与卢龙那边衔接协调。
三就是这些军队来淮右又会极大的增加本身就很拮据的淮右财政压力。
当下的淮右,已经不可能再像一年多前那样可以从大梁、南阳和鄂黄获得钱粮支持了。
南阳已经成为敌人,而鄂黄对淮右的态度也在变化,从原来的盟友变成了现在的疑虑,至于大梁,虽然还保持着盟友关系,但是随着淮右与关中关系的密切,大梁对淮右的态度也有些捉摸不定了。
没有了外部的支持,就只能靠自己,也幸亏还有波斯胡商的支持,但这份支持是建立在淮右局面要向好,同时要有足够的资源能让胡商们动心的前提下。
对于胡商们来说,这重建的寿州瓷窑无疑就是最重要的抵押品。
只要这寿州瓷窑能源源不断的烧出寿州瓷,那么胡商们就愿意源源不断的为淮右军提供军资,无论战马还是钱银,都不在话下。
从那个时空而来的江烽深知良好的财政与军事力量的关系,哪怕是在冷兵器时代,有着雄厚财政力量的农耕王朝一样可以抗衡来自北方草原上超强机动能力的游牧民族军队。
他也意识到了现在自己所面临的这个时代不同于自己原时空中的任何一个时代,术法一道的崛起甚至昌盛,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战争的规律,而术法一道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更是尤为重要。
现在的寿州,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粮仓,哪怕要想支撑起完整的一厢军都不太可能,而如果能够将寿州窑彻底焕发青春,让其重返辉煌时代,那么别说支撑一厢军,就是两厢军也并非不可能。
如果再能将寿春的商埠效用发挥到极致,使其成为淮水流域真正的物资集散地,那么一切就不是问题了。
郑居眼中也是跳跃着精芒,丝毫没有了昔日的恹恹病容。
管家的回归,寿州窑的重建,无疑让郑家的分量在眼前这位防御守捉使大人面前重了许多,从这位防御守捉使大人亲自参加窑炉点火这一姿态就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