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隧道。”

    “哎。又得成立一家路桥公司了。那摊子又大了。”于德华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只是确定了之后,又不免叹气。他对浦东的项目本来就没有信心,现在费心费力的运营一个赔本的项目,由不得他不叹气。

    “不用重新组建。远大旗下不是有家路桥上市公司吗?你跟老沈谈谈怎么合作。”

    “好的。”于德华没有拒绝,不管怎么样他都需要沈道如的帮助,否则他一个人真的会累死,而且会越来越累。再说,现在资金都是远大集团提供的,他也不管什么面子不面子了。

    不过这次的内地之行不是没有收获,浦江项目签署以后,他的待遇又上来了一个台阶,跟往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李和这阶段算是见识到了高盛的高明之处,如何开设空壳公司,如何进行匿名jiāo易,都有一整套完成的程序。

    他最好奇的还是不公开jiāo易问题,他问郭冬云,“怎么可以不缴税呢?”

    郭冬云笑着说,“根本不用缴税,这就是诱人的地方。咱需要做的就是开一个账户。”

    她详细的介绍了加勒比海地区银行保密规定等。许多瑞士银行都在这里开设分支机构,它们也遵循瑞士的保密法。

    这种**luo的内幕jiāo易,李和是第一次见识到。这个账户只能是匿名开立,它们还想要银行快速、高效的执行指示,而且还要把这些指示给不同的经纪人。它们只希望通过当面或者对方付费电话同银行联系,除此之外,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联系方式。

    所有的jiāo易记录和账单必须保存在银行。

    高盛的方案似乎天衣无缝,它们的jiāo易是匿名的,而且不做任何能够直接追踪到它们公司的jiāo易。

    李和作为外行,后面一切都看不懂了,只能全部jiāo给高盛和黄炳新了。

    金融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他这阶段每天除了陪着何芳散步,就是吃喝睡觉,最多也就再想一些公司的架构问题。

    他不想去于德华的公司,也不想去沈道如的公司,这些都不是他心中想带领的团队,他需要一支他自己亲自组建的团队,但这个团队目前还没有影子。

    人才难寻倒是真的,真正的人才绝对不会出现在求职市场上,要么在岗要么退休。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挖人,他已经接触了好几家猎头公司,倒是成效不大。很多人都是擅长做执行,不擅长做战略规划,不过好歹算人才,他自己没留,全部抛到了沈道如手底下,沈道如确实是满心欢喜。

    他突然间对盛产数学天才苏联有点向往了,他只能能等何芳生产完以后去毛子的地盘走一遭,他真的有点求才若渴了!

    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它的人才也特别集中。一搂说不能就能搂一窝,其中大多是天才式的人物。

    当然,肯定是科学人才居多,管理型的人才可遇不可求,要不然他丝毫不介意他的团队里全部是苏联人。

    电影公司已经成立了,喇叭全已经像模像样的做起了老板,向氏兄弟能做得,为什么他做不得?

    李和让他放弃了咸湿片,他有点郁闷,咸湿片可没让他少赚钱。不过为了远大前程,他只得忍痛割爱了,原来咸湿片的摄影、剧务、监制全部一起转入了新的电影公司。

    他跟李和说他就差导演、剧本和演员了。

    李和吐出一口老血,这就好比一个要开网络公司的人跟他说我有绝妙的创意和靠谱的团队,就差个写代码的了。

    喇叭全自然被骂的狗血喷头。

    一气之下,绑了一大票的导演、演员和编剧过来,他是流氓他怕谁!

    李和还是给了喇叭全一个面子,兴致缺缺的去了电影公司。

    好多张脸,他看着都挺眼熟的,其中坐在拐角的周星星同学和吴阿达肯定是不陌生的。

    草!

    怎么刘福荣也来了?

    那个是关晓琳?

    李和有点不确定。不是正应该跟着陈大雄混吗?

    那个是刘家玲?

    也太年轻了。

    李和还是不确定。

    那个四眼田鸡长的那么猥琐?

    那鼻子怎么出

章节目录

我的1979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争斤论两花花帽并收藏我的1979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