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不上累。

    李和笑着说,“那老婶你cāo心了。”

    他发现老太太和王玉兰是一类人,真让她闲着了,反而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

    但是总归是和王玉兰有区别的,比如要待客,王玉兰是肯定没有这么豪气的,说不准还要嘟哝人家吃的多了呢。

    于德华对打着绷带的何龙举杯子说,“你以后是我兄弟,这场子我给你找,不能让人给欺侮了是不。”

    趁着酒劲,一股脑的说的铺开了,认识哪个部长,哪个委员,都快飘上天了。他在内地这些年,总归摸出了一些门道,他们这些人握着大把大把的外汇,走到哪里都是座上宾。

    李和在一旁和沈道如喝酒聊天,倒是对于德华的话没有怀疑,却也没有chā话。

    何龙说,“不用,我已经把人揍完了,没事了。”

    沈道如把一杯啤酒喝完,问李和,“要不我出面,你总归不合适的。”

    他作为律师,在某些方面的理解,自然比于德华高了一层。

    李和摇摇头说,“他是我弟,我肯定是躲不开的。”

    沈道如见他坚持,只得转换话题道,“外经贸那边有人跟我们通气了,这次会议主要是针对经济疲软的问题,出口也跟着疲软,希望大家建言献意。”

    “生产过剩和货币超量发行,能不疲软吗?能有什么建言呢,无非还是说改革开放这些话。”李和有时跟做梦一样,通过这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人居然把物质供应不足变成了生产过剩,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

    生产过剩只是部分产品过剩,全国各地各自盲目扩大投资生产,基本没有什么规划xing,什么项目热门就上什么项目,经济过热是必然的了。

    但是货币超量发行了,又导致了物价上涨,抑制了社会的购买力,消费跟不起来,经济又疲软了起来。

    可又是出来一个问题,既然货币超量发行了,为什么许多企业都是说没钱,政府也没钱,拖欠现象和三角债问题已经冒头,连粮站收购粮食都要给农民打白条,最终苦的还是农民。

    一环套着一环,有些问题,在特殊的国情下,单纯经济学的角度还是解释不通,说不明白。

    于德华在旁边道,“去年的外贸体制改革,实行的外贸代理制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有几个大厂子开始自行联系外商了。”

    “有竞争是好事,而且你给他们单子他们还能不要不成。再说,坯布、棉纱这些东西利润不是最高的,你还得往高端产品线上走走。”李和听了反而很高兴。

    过去,企业出口产品由外贸部门以一定的价格收购,再由外贸部门与国外的客户jiāo易,生产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出口没有自主权。

    这种被动型的经营方式,真正的出口企业拿不到利润的大头。

    实行外贸代理制可以使出口主体由外贸公司转为生产企业,由企业直接参与对外商务和技术谈判、签约等业务活动,并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和汇率决定。

    好处自然是不必说。

    于德华道,“我的意见是我们自己建厂房。服装纺织我们一样能做。”

    “没问题。”圈地盖厂房什么的,李和最喜欢了。

    吴淑屏的手提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出去接了电话,回来道,“那个洪力要和我见面。”

    他询问于德华和李和的意思。

    李和笑着道,“先晾着吧,后面有情况再说。”

    饭后,人各自要散了,去忙各自的事情。

    寿山因为跟一个老头子争执,伤了脚,走路一拐一瘸,李和有点不放心,把他送出了门口。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人打什么架,自己给自己不快活。”

    寿山道,“那龟奴诚心跟我过不去,我不舒服,他也别想舒服。”

    大概是陈年旧怨了,李和是不清楚,笑着问,“他们应该在过去是穷苦人吧,按你说的,怎么能藏下东西,留作今用呢?”

    寿山反问,“谁跟你说他们是穷苦人了?我这种跑堂打杂的才是穷苦人。他们这些拉皮条的在八大胡同逍遥自在的很,胡同的姐们穿金戴银,看着阔绰。实际上这

章节目录

我的1979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争斤论两花花帽并收藏我的1979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