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团结与贤达的内阁,比之孝宗时的刘谢李三人的内阁更叫人心向神往,道一句大明第一内阁也不为过。
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历经五朝,为朝廷,为百姓殚精竭虑数十年的老人们终于一个个都走到了自己的生命的尽头。
四年之前,杨荣病逝,四年之后,轮到了杨士奇。三杨内阁如今只剩下硕果仅存的杨溥独立支撑着这个盛世天下,但后来者却还未出现。谁又能接他们的班呢?
这是如今这盛世大明的疑问,也是天下臣民在知道杨士奇去世后的疑惑,大明在三杨之后将走向何处?
杨士奇的去世震动朝野,不但官民致哀,就是天子也为此辍朝一日,并下旨致哀,随后很快地,就把他死后的哀荣都宣了出来——谥号文贞,赠太师。
京城的三月陷入了一片哀悼中,但也有人对此却颇感兴奋,因为他知道,随着杨士奇的去世,压在自己身上的大山已去其二,只剩一个杨溥也已老迈,自己出头之日已然不远了。
这个人,便是如今大明内廷第一人,天子最为宠信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
作为陪伴还是太子时的当今天子长起来的东宫近人,王振在正统帝坐上大位之后便已渐渐在宫中崭露头角。而在经过这几年的蛰伏磨练与苦心经营后,其在皇宫内外的势力更已大得叫人心惊。
不单天子将其倚为亲信左右手,更在朝中有无数党羽为其所用。若非如今朝廷正直之士满布,兼有三杨这样德高望重的前朝老臣镇着局面,只怕这位宦官早借着天子的宠信而攫取诸般大权,早早成为一代权阉了。
但现在,杨士奇死了,一直小心谨慎的王振终于可以一展手脚与抱负,让天下臣民知道自己并不只是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物了!
与大明之前的许多太监不同,王振并非自小入宫。而是在成年之后,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难以有所作为后,才自阉入的宫门。事实上,他身上还有着一个秀才的功名呢。
王振的这点学识要是和后来的司礼监太监相比,其实并算不得什么。但在如今这个时候,处在那些不学无术,多半连字都不认识的同类当中,却很是有鹤立鸡群的感觉的。于是秀才出身的王公公便迅速脱颖而出,不但天子信重,就是宫里大小太监对他也是恭恭敬敬,言听计从的。
在这等环境下,王公公的自信心自然就无限膨胀,野心也渐渐大了起来。甚至萌生出要成为和内阁大臣一样的存在,让后世之人赞颂自己功绩的念头。
但王振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身份,也低估了文臣对他们这些人的鄙夷和提防,所以早些年当他刚生出这一想法,还未真正做些什么时,已被三杨为首的群臣集体抵制与压制。
在抱负不得伸张之后,王振只能通过别的方式来进行发泄。比如用尽各种手段来攫取钱财利益,再比如于朝中不断收买安chā自己的人,等待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现在,三杨去二,机会已近在眼前了。
@@@@@
虽然心里对杨士奇的死是很高兴的,甚至巴不得连杨溥这个老不死的也能一并去了。但表面上的功夫却还是得做,所以当杨府立起灵堂,百官前往祭拜时,王振也跟着去了。
不过在从灵堂那边回来之后,王振的脸色就显得极其难看,眉宇间的怨愤之色更是浓得化都化不开。当他带着这一脸的郁愤回到司礼监时,手下的那些太监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战战兢兢的好不小心。
只有和他关系最亲近的干儿子魏忠在等了片刻后才小心翼翼地上前询问:“干爹,可是那些官儿得罪了您了?”
“哼!这些个不知好歹的东西,咱家早晚有一天要让他们一个个都跪倒在我面前!”喘了一会儿粗气的王振恨恨地说了一句。
“干爹息怒,可别因为这些家伙气坏了自己的身子。他们不过是因为杨士奇死了,所以找咱们撒气呢……”
“可不光是因为这个,那些文官,一直以来就瞧不上咱家这样身子不全之人,怎么都觉着咱们要低他们一头。真是好笑,都是在陛下面前听用的人
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历经五朝,为朝廷,为百姓殚精竭虑数十年的老人们终于一个个都走到了自己的生命的尽头。
四年之前,杨荣病逝,四年之后,轮到了杨士奇。三杨内阁如今只剩下硕果仅存的杨溥独立支撑着这个盛世天下,但后来者却还未出现。谁又能接他们的班呢?
这是如今这盛世大明的疑问,也是天下臣民在知道杨士奇去世后的疑惑,大明在三杨之后将走向何处?
杨士奇的去世震动朝野,不但官民致哀,就是天子也为此辍朝一日,并下旨致哀,随后很快地,就把他死后的哀荣都宣了出来——谥号文贞,赠太师。
京城的三月陷入了一片哀悼中,但也有人对此却颇感兴奋,因为他知道,随着杨士奇的去世,压在自己身上的大山已去其二,只剩一个杨溥也已老迈,自己出头之日已然不远了。
这个人,便是如今大明内廷第一人,天子最为宠信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
作为陪伴还是太子时的当今天子长起来的东宫近人,王振在正统帝坐上大位之后便已渐渐在宫中崭露头角。而在经过这几年的蛰伏磨练与苦心经营后,其在皇宫内外的势力更已大得叫人心惊。
不单天子将其倚为亲信左右手,更在朝中有无数党羽为其所用。若非如今朝廷正直之士满布,兼有三杨这样德高望重的前朝老臣镇着局面,只怕这位宦官早借着天子的宠信而攫取诸般大权,早早成为一代权阉了。
但现在,杨士奇死了,一直小心谨慎的王振终于可以一展手脚与抱负,让天下臣民知道自己并不只是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物了!
与大明之前的许多太监不同,王振并非自小入宫。而是在成年之后,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难以有所作为后,才自阉入的宫门。事实上,他身上还有着一个秀才的功名呢。
王振的这点学识要是和后来的司礼监太监相比,其实并算不得什么。但在如今这个时候,处在那些不学无术,多半连字都不认识的同类当中,却很是有鹤立鸡群的感觉的。于是秀才出身的王公公便迅速脱颖而出,不但天子信重,就是宫里大小太监对他也是恭恭敬敬,言听计从的。
在这等环境下,王公公的自信心自然就无限膨胀,野心也渐渐大了起来。甚至萌生出要成为和内阁大臣一样的存在,让后世之人赞颂自己功绩的念头。
但王振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身份,也低估了文臣对他们这些人的鄙夷和提防,所以早些年当他刚生出这一想法,还未真正做些什么时,已被三杨为首的群臣集体抵制与压制。
在抱负不得伸张之后,王振只能通过别的方式来进行发泄。比如用尽各种手段来攫取钱财利益,再比如于朝中不断收买安chā自己的人,等待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现在,三杨去二,机会已近在眼前了。
@@@@@
虽然心里对杨士奇的死是很高兴的,甚至巴不得连杨溥这个老不死的也能一并去了。但表面上的功夫却还是得做,所以当杨府立起灵堂,百官前往祭拜时,王振也跟着去了。
不过在从灵堂那边回来之后,王振的脸色就显得极其难看,眉宇间的怨愤之色更是浓得化都化不开。当他带着这一脸的郁愤回到司礼监时,手下的那些太监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战战兢兢的好不小心。
只有和他关系最亲近的干儿子魏忠在等了片刻后才小心翼翼地上前询问:“干爹,可是那些官儿得罪了您了?”
“哼!这些个不知好歹的东西,咱家早晚有一天要让他们一个个都跪倒在我面前!”喘了一会儿粗气的王振恨恨地说了一句。
“干爹息怒,可别因为这些家伙气坏了自己的身子。他们不过是因为杨士奇死了,所以找咱们撒气呢……”
“可不光是因为这个,那些文官,一直以来就瞧不上咱家这样身子不全之人,怎么都觉着咱们要低他们一头。真是好笑,都是在陛下面前听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