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分庭抗礼的存在,故有人称之为内廷。
而作为司礼监的首脑——掌印太监,则被人称为内相。这司礼监除了为首的掌印太监外,尚有三到四名秉笔太监和若干随堂太监,这架构看着倒与内阁很是相近了。
自先帝宣宗时立司礼监以来,这个由天子特意拿出来和外廷官员打对台的机构势力是越来越大了。因为这里的太监不但有批红之权,更有外廷官员所没有的东厂作为实施权力的强力保障。
根据制度,司礼监的首席秉笔太监那都是兼着东厂提督大权的。对东厂这一存在,无论是如今的大明朝,还是之后的几百年里,那都是声名远播,fu孺皆知的存在。
不过有一点许多人却并不是太清楚,那就是虽然东厂提督在外面盛气凌人,似乎什么都敢做,什么人都敢杀,但真进了宫,在对上司礼监掌印太监时,却只能乖乖做小,俯首帖耳。因为整个皇宫的太监里,这位掌印太监才是真正权力最大之人,能决断所有其他太监的生死。
而如今的王振王公公,便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其权势之大,已足可和外廷群臣相抗,甚至借着天子的名头,还能稳稳地压上他们半头了。
不过最近的王公公有些心事,外廷在一开始的猝不及防后,已渐渐回过味来,慢慢开始与他对抗起来。虽然王振已用自己的手段对付了好些个敢挑事的官员,但却并未能遏制住这股风气,让他感到有些难办了。
这时候,王振就更觉着自己需要一场酣畅的大功劳来让群臣闭嘴,更迫切地希望能像老祖宗郑和那般为大明立下军功!但很显然,这些都只是想象,以朝廷最近保守的做法,根本不可能再轻开战端了。
正有些没精打采地批看着送来的奏疏呢,王振的目光突然就是一凝,有些怔怔地落在了手上的文书上,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来,手一颤,甚至还有一滴朱红色的墨迹滴到了另一份奏疏之上……
第98章 得入君眼
大明朝的历史,在朝堂上很大一部分就是一场君臣间的斗争史。
开始的时候,是君权占着绝对的上风,无论是洪武帝朱元璋,还是永乐帝朱棣,那都是强势到极点的霸道人主,臣权被死死压制不说,许多人更是动辄得咎,朝不保夕,只能谨守自己人臣的本份,憋屈得很。
但到了仁宗皇帝后,情况就变得大不一样了。臣权得到了极大扩张,君权却被一点点地侵蚀。毕竟人的能力有高下,精力更是差别巨大,后面的子孙自然是不可能和开国天子那旺盛的精力与强大的控制力相比的。所以他们只能把原来属于自己的权力一点点出让给下面的臣子。
由此,本来只是作为天子秘书机构的内阁权力就逐渐增大,足以和皇权相抗。当初朱元璋罢丞相设内阁为的是独揽大权,可他做梦也想不到后世的不肖子孙竟会使皇权丧失得比任何一个朝代都快,要是泉下有知,太祖皇帝恐怕就要跳出来大杀四方了。
当然,后来的皇帝们也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不断恶化,于是从宣宗时开始,就设立了一个司礼监的机构来和内阁打擂台,以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
身为天子,除非你有太祖太宗那样惊人的战斗力,否则孤身作战的你确实无法和满朝的文官斗。所以关键时刻就得找帮手了,身边得信的太监,这时候便成了他们最顺手,也最信得过的存在。
或许一开始宣宗并没有要拿太监去和朝臣打擂台的想法,只是闲来无事教宫里的太监一些知识而已。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司礼监也终于彻底地冒了出来,形成了朝廷权力巅峰的第三极。
为了助涨司礼监的权势,天子甚至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批阅奏疏的权力也给了这些太监们。因为批阅奏疏用的是朱砂红笔,所以便被称作批红。而内阁递jiāo进宫里的奏疏又是蓝皮封面,故称蓝本。于是,一红一蓝,就显得尤其登对了,却不知是不是哪位天子突发奇想搞出来的颜色对称,或许这位天子是个处女座吧。
此时的王振就在司礼监里拿着朱笔批看
而作为司礼监的首脑——掌印太监,则被人称为内相。这司礼监除了为首的掌印太监外,尚有三到四名秉笔太监和若干随堂太监,这架构看着倒与内阁很是相近了。
自先帝宣宗时立司礼监以来,这个由天子特意拿出来和外廷官员打对台的机构势力是越来越大了。因为这里的太监不但有批红之权,更有外廷官员所没有的东厂作为实施权力的强力保障。
根据制度,司礼监的首席秉笔太监那都是兼着东厂提督大权的。对东厂这一存在,无论是如今的大明朝,还是之后的几百年里,那都是声名远播,fu孺皆知的存在。
不过有一点许多人却并不是太清楚,那就是虽然东厂提督在外面盛气凌人,似乎什么都敢做,什么人都敢杀,但真进了宫,在对上司礼监掌印太监时,却只能乖乖做小,俯首帖耳。因为整个皇宫的太监里,这位掌印太监才是真正权力最大之人,能决断所有其他太监的生死。
而如今的王振王公公,便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其权势之大,已足可和外廷群臣相抗,甚至借着天子的名头,还能稳稳地压上他们半头了。
不过最近的王公公有些心事,外廷在一开始的猝不及防后,已渐渐回过味来,慢慢开始与他对抗起来。虽然王振已用自己的手段对付了好些个敢挑事的官员,但却并未能遏制住这股风气,让他感到有些难办了。
这时候,王振就更觉着自己需要一场酣畅的大功劳来让群臣闭嘴,更迫切地希望能像老祖宗郑和那般为大明立下军功!但很显然,这些都只是想象,以朝廷最近保守的做法,根本不可能再轻开战端了。
正有些没精打采地批看着送来的奏疏呢,王振的目光突然就是一凝,有些怔怔地落在了手上的文书上,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来,手一颤,甚至还有一滴朱红色的墨迹滴到了另一份奏疏之上……
第98章 得入君眼
大明朝的历史,在朝堂上很大一部分就是一场君臣间的斗争史。
开始的时候,是君权占着绝对的上风,无论是洪武帝朱元璋,还是永乐帝朱棣,那都是强势到极点的霸道人主,臣权被死死压制不说,许多人更是动辄得咎,朝不保夕,只能谨守自己人臣的本份,憋屈得很。
但到了仁宗皇帝后,情况就变得大不一样了。臣权得到了极大扩张,君权却被一点点地侵蚀。毕竟人的能力有高下,精力更是差别巨大,后面的子孙自然是不可能和开国天子那旺盛的精力与强大的控制力相比的。所以他们只能把原来属于自己的权力一点点出让给下面的臣子。
由此,本来只是作为天子秘书机构的内阁权力就逐渐增大,足以和皇权相抗。当初朱元璋罢丞相设内阁为的是独揽大权,可他做梦也想不到后世的不肖子孙竟会使皇权丧失得比任何一个朝代都快,要是泉下有知,太祖皇帝恐怕就要跳出来大杀四方了。
当然,后来的皇帝们也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不断恶化,于是从宣宗时开始,就设立了一个司礼监的机构来和内阁打擂台,以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
身为天子,除非你有太祖太宗那样惊人的战斗力,否则孤身作战的你确实无法和满朝的文官斗。所以关键时刻就得找帮手了,身边得信的太监,这时候便成了他们最顺手,也最信得过的存在。
或许一开始宣宗并没有要拿太监去和朝臣打擂台的想法,只是闲来无事教宫里的太监一些知识而已。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司礼监也终于彻底地冒了出来,形成了朝廷权力巅峰的第三极。
为了助涨司礼监的权势,天子甚至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批阅奏疏的权力也给了这些太监们。因为批阅奏疏用的是朱砂红笔,所以便被称作批红。而内阁递jiāo进宫里的奏疏又是蓝皮封面,故称蓝本。于是,一红一蓝,就显得尤其登对了,却不知是不是哪位天子突发奇想搞出来的颜色对称,或许这位天子是个处女座吧。
此时的王振就在司礼监里拿着朱笔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