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当然怕死,可是比死更可怕的是,是被当做畜生一般被奴役,工人不像农民,即便在城市里活下去了,他们还能回到城市中,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苟延残喘,无论日子过得多差,他们是有退路的,而工人则不一样,许多工人都是农民的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他们在农村里已然没有多余的土地分给他们了,他们和他们的后代,未来势必要在城市里过接下来的生活,而工人则是他们最有可能从事一辈子的职业。

    在这个时候,他们退无可退,只要一让步,那么他们未来将继续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工厂之中,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当这种生活变成一种常态的时候,那是真的比死还要可怕的环境,而面对这样的环境,宋朝的工人们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他们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着一切。

    宋朝工业化的一切财富都由上层建筑独吞,他们这些底层百姓没有获得半分的好处,甚至在生活条件上要比以前还要大幅度的倒退,这种种的变化都加强了工人们抵抗的决心,而杨世成等人的工人运动便是这场大行动的导火索。

    正是因为有了杨世成等人的壮烈举动,这才激发起了工人阶级们对于旧世界彻头彻尾的失望,通过这场镇压运动,他们终于彻底看清楚了宋朝士大夫的真面目,在这个世道里,唯有反抗才能有活路,面对这样的处境,工人们又岂会放弃这一次争取权利的机会呢。

    最后,赵祯不得不从城外的乾园赶回城内,并找到了赵昕询问了一番他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法,赵昕对于这件事情显然也是没有任何的头绪,宋朝的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爆发过非常多次,所以在处理bao luan问题上,宋朝无疑拥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可面对工人运动,别说是宋朝了,便是全世界也是头一遭,而对于巷战这种战斗方式,他们也根本从来没有在火器的基础上实战过,在这种状态下,赵祯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采取的也只能是按照农民起义的办法去跟工人们进行对抗。

    最后得到的结果便是反抗的人数从六万变成了两百万,这是赵祯怎么也没有想到的,铁路的出现让各地的交通变得越来越便捷,尤其是对于经济尤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来说,人群的集结若是放在以前或许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几天的时间便可以将人群聚于一处,这样的速度是农业时代所无法媲美的。

    而且农业时代中,城市中的人口往往是十分稀少的,即便是唐朝的长安城,又或者是宋朝的开封城、明朝的北京城,大多人口也就在一百万左右上下,就这个数字,还是包括了郊区的农民以及周围的卫星城市才有了这样一个数字,毕竟对于一个农业城市,一百万的人口无论是管理还是操控,都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更何况现如今数百万人口的都市了,而宋朝又是第一次面对这样规模的bao luan,自然一时之间也是措手不及。

    可赵祯这次倒是没有再想要用蛮力的打算了,第一次使用蛮力,便让反抗的人从六万变成了两百万,这要是再镇压,先别说能不能控制住这两百万人,若是再多出几百万来,那宋朝的国库也就差不多要见底了,甚至动摇国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的宋朝,虽然农业依旧是国家经济的柱石,可是在朝廷的收入已然落后与工业,而两者之间所花费的人工是完全不同的,农业人口现在依旧占据宋朝的绝大多数,大概在七成左右,可他们的生产产值,也就是所谓的第一产业,大概只占据全国生产总值不到百分之四十左右,而占据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工人阶级,却创造了全国大概百分之五十左右的财富,不得不说,工业在宋朝已然代替了农业,成为了宋朝的支柱型产业,且在出口上也是排名第一,通过大规模的生产符合统一标准的器具,宋朝从海外源源不断的得到无数的财富,工人阶级的力量无疑是十分强悍的。

    而现在两百万的工人选择ba gong,这对于宋朝的伤害简直比一路农民全部反叛还要来的大,最直接的便是会导致今年外贸的数字大幅度下降,然后便是关税的大幅度下降,这可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现在的汴京城可是需要大笔的银子投入进去的,若是这个时候缺钱,那么汴京改造工程就必须要停止了,这是赵昕所不希望见到的。

    可相比起不赚钱来说,整个东南乱作一团,则是他更不希望看到的,两百万名工人,聚集在以昆山府为中心的诸多大城市之中,一个处理不好,便会酿成滔天大祸,赵昕此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所以对于赵祯的问题他也无法回答。

    而此时的朝堂之上,对于这次工人运动的意见也从最开始的一昧镇压开始分裂出了不同的意见,毕竟镇压两百万人,并且还是处在城市区域内,拥有一定组织的壮劳力,使用暴力,这绝对不是一个十分好的选择,而对于意见的分裂,也是必然而然的事情了,其中以和谈派为主,他们主张派出代表和工人协会去协商这次事件的处理方法,先稳住工人们的动作,然后再想办法,这一派将和谈当做稳定的筹码,其目的是为了拖住工人们的时间,以此为契机将这次工人运动从内部搞垮。

    这种做法无疑是十分高效且十分有可能完成的,并且这种做法在徐清看来也是作为有效和合算的手段,他从未来而来,自然从历史书上知道世界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工人bao dong,只要当时的政府愿意和这些人谈,往往时间一长,便能让工人阶级内部开始出现分裂,尤其是在工会组建的初步阶段,新的组织还不能像上百年以后的工会那样可以持续运转,此时的人们之所以加入工会,尽管有一部分是破釜沉舟,抱定了不自由毋宁死的态度,可更多的人还是只有一腔热血而已。

    这腔热血或许可以支撑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可只要时间一长,就必然会让这股意志被冲散,等到那个时候,工人们的要求也不会像现在这般如此坚决,朝廷也可以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给一部分工人好处,让他们安静下来,随即整个huo dong就会平定下来,这样做,无疑对整个朝廷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不过徐清并不倾向于使用这种方法来对付这次工人运动。

    因为这样做,无疑是在敷衍工人们,朝廷最多在杨世成等人的问题上松一松口而已,也不可能将他们无罪释放,最多把诛九族变成杀一人而已,那些从犯也最多是从几年牢狱变成流放他乡,通过徐清的观察,这已经差不多是这一派人的最后底线了,至于什么无罪释放,工人待遇提高以及给予工人参政议政的权利,这些就根本是妄想了。

    抱持了这种看法的官员去执行所谓的拖延战术,徐清相信,他们或许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可是这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些工人们依旧会因为自己的境遇而继续举起反抗的旗帜,在徐清看来,谈判自然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可宋朝还是应该给出一些东西,参政议政的权利不能给,为了帝国的威严不能无罪释放杨世成等人,这些徐清都同意,毕竟如果一下子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工人们,那么这也会造成不好的结果。

    其中之一就是会给世人们留下一个朝廷欺软怕硬的形象,这个形象在工业化没有出现之前,深植于宋朝人民的心中,那时的宋朝对境内的反抗部队残酷镇压,而在对待外敌上,却是弱的很,虽然宋朝的软弱维持了辽宋边境长达六十年的he ping,可对于百姓们来说显然不会那么去想问题,他们只看到宋朝的皇帝是辽国皇帝的弟弟,身为中原王朝之主,竟然要给别人做表弟,这种感觉对于宋朝人来说,自然是不怎么舒服的。

    而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宋朝对外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正所谓肚里有货,心里不慌,正是这个道理,久而久之,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开始变得威严起来,而现在,若是因为工人一次bao dong,便答应他们全部的条件,那么朝廷必然会被天下人所看贬,到时候其他阶层见朝廷如此软弱,必然会伺机而动,到时候天下将会更加烽火狼烟,这将直接威胁到赵昕的统治基础,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徐清在这个方面也没有什么想法,他只是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上,尽量满足这些工人们的要求,比如说一些的工作时辰规定在五个时辰以内,超出时间要算加班费,然后每一个人一个礼拜必须要安排一天休息,然后工人们的住宿问题,可以拥挤但必须要保证干净,以及厂房之内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这些条件并不算苛刻,花掉的钱也不会特别的多,毕竟资本家们早已经在这些工人的身上赚足了金银珠宝,这些改善的条件付诸实施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难度。

    可即便是这样的要求,徐清的提议也依旧被众人所推翻了,此时的资本界,商人们早已经凭借着强大的财力渗透到了朝廷的各个角落之中,许多官员,干脆就是商人们的代言人,背后接受着商人的馈赠,在朝堂之上则为商人们办事,这些官员自然不愿意让徐清的提议被通过,所以千方百计的阻挠,还在市井之上散步徐清的谣言,以显示出徐清懦弱的一面,希望徐清的提议能够被撤销。

    若是只有他们这一伙人在背后搞鬼,或许事情还不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毕竟商人们崛起的时间非常的短,士大夫们依旧在政治上拥有十分高的地位,愿意拉下脸来为商人们效劳的士大夫们,大多都是一些没什么本事的人物,希望能够拉住几个商人,来为自己的后半生谋福利而已,这样的官员尽管多,可大多都是没有什么权利,品阶也不高的官员,中央朝廷的决策,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听命的份没有命令的可能。

    之所以徐清的意见被推翻,其实主要还是其余宰相们的反对,这才造成了徐清的想法被搁置,他们不同意徐清想法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这样做影响太大了,全国的工人如今可不止两百万,总是大概在五百万左右,现在两百万人站出来想要获得一定的权利,若是他们同意了,那么剩下的三百万要不要给他们相同的权利呢?

    是必然要给的,那么即便是生活条件上的便利,其影响的也必然是五百万的人口,这样的影响面积对于宋朝来说,太大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生活标准,这理论上应该是由商人和工人之间去商谈的,若是朝廷私自帮着商人们决定了这一切,那么工人会怎么想,对他们会不会有不公平的呢?

    这些都是他们需要考量的东西,而在这种种的考量之下,最终徐清也是没有了话说,这毕竟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是一个刚刚从封建集权制向着资本主义转变的国家,在这种国家里,指望朝廷能够尊重工人的权益,并且保护他们,无疑是十分艰难的,要知道,即便是后世的西方列强,真正诞生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的国家,正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苏联,而为了抵抗赤色对欧洲的侵蚀,欧洲各国才不得不紧跟着苏联开始建立《劳动法》体系,以保障劳动的生命安全和一切权利。

    这个时候,已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了,从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诞生到真正的劳动法出现,足足花费了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其中牺牲的人们根本就无法用一个数字来定义,那将会是一个远超二战死亡人数的数字,而徐清在刚开始并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他才会单纯的去提出这个方案,等到被否决之后,徐清才猛然知道,自己终究违背不了社会的规律,没有足够的牺牲,就不要妄想权利的让渡,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平淡为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铭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铭哀并收藏平淡为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