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徐王氏来到徐清的房间,对自己的丈夫说道:“何至于此呢?你们是亲生父子,有什么就不能好好谈么?”一边说,徐王氏的双眼之中也噙着泪,今天中午的事情他已然是听说了,当时正在别的夫人家中做,听说朝堂之上自己的丈夫和皇帝闹出了矛盾,徐王氏就知道家里要出事。

    对于自己这个小儿子,徐王氏无疑要比徐清更加了解,毕竟徐清工作繁忙,虽然经常带在身边,可却没有什么交心的时候,而徐王氏作为母亲,显然跟徐安要交流的更加多一些,自然知道徐安的脾气那是无比的桀骜,也深刻的明白皇帝在他心中到底是什么地位,出了这样的事情,她只觉心中不妙,等回到家中召集仆从一打听,已然是回天乏术了。

    “唉。”徐清深深的叹了口气,此时他能做的,也就只有叹气了,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赵昕竟然会利用自己的儿子来分化自己的决定,这一招对于徐清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对于自己的亲人,他无比的看重,徐安的这一击,让他确实有些心灰意冷,一旁的徐王氏也注意到了这点,原本还打算说些什么,此时她还是站在了自己丈夫这一边说道:“相公,你要做什么,便去做就是了,我明日便去安儿的府邸看一看,他不见你这个父亲,难道还能不见我这个娘不成,大不了我就跪在他府外大门口,看他如何待我!”

    徐王氏也不是一个没脾气的人,外柔内刚这个词用来形容她显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最近几年日子过得舒畅了,再加上年纪也大了,这才显得比较像是一个温柔的人,其实骨子里,她就是一个特别坚强的人,不然当年徐清病重的时候,他也不可能一个人支撑起这个家带着徐宁和徐泰两个七八岁的孩子坚持到自己醒来的那一天,此时她说出这番话无疑是下定了决心。

    要知道,在你这个时代,孝道对于大多数宋朝人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评价一个人的品行如何,最为关键的一个标准,就是此人是否孝顺,若是一个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即便再有才华,也很难在仕途上取得什么突出的成绩,因为在世人眼中,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而若是徐王氏真的到徐安的家门口跪下,必然会让徐安的名声被彻底败坏,到时候无论他是不是站在赵昕这一边,都没有什么作用了。

    这样做,无疑是彻底让徐安的名声臭了,对自己的儿子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徐王氏也确实是够狠的,一旁的徐清心中还有些犹豫,尽管政治立场不相同,但这么做,等于是把徐安彻底给毁了,对于自己的孩子,他还下不了那么大的决心,他看着徐王氏说道:“夫人,暂且不必如此,安儿虽然桀骜,但赤子之心从不曾变,若是果真如此做,世人将如何看他,那是绝命计,暂时还是先缓一缓吧。”

    “你想缓,可问过那当朝皇帝了么?你惦念亲情,他何曾惦念过你,竟然拿我们的亲生儿子来威胁你,这样做,不就是把你逼到绝路上来吗?”徐王氏有些生气的说道,口气之中对于皇帝的作为显然是十分愤怒的,他让徐安出马,结局只能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妥协,随着赵昕的心意,从此之后赵昕在朝堂之上威望大涨,而自己则会丧失掉大量的决策权,整个朝堂将重新洗牌,政局将变得更加混乱。

    而另外一种则是抛弃自己的儿子,跟自己的利益集团站在一起,坚定的反对赵昕的举措,这样做,能不能成功另说,首先自己的儿子就要跟自己分道扬镳,从此作为敌人存在,这一招,无疑是在诛心了,而赵昕赌的就是徐清更加惦念亲情,选择隐忍,这一点,徐王氏看得出来,所以此时她的语气绝对算不上尊重,更多的还是愤怒。

    徐清也是摇头叹息,此时既然跟自己的儿子决裂了,那么唯一的出路便是站在利益集团这一边,维护住自己在朝廷之上的势力,借此将赵昕的野心打败,而若是要这样做,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削弱皇帝的势力,其中第一个便就是徐安。

    首先徐安作为自己的儿子,本就是一种政治上的宣誓,若是他存在于赵昕这一方,便会十分有力的减弱徐清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说不定还会传出什么徐清分散风险,把自己其中一个儿子放在皇帝的一方,以保证无论战斗结局如何,赵家始终都能胜出的局面,这种留后路的做法,虽然并不是徐清的本意,但难保不会有人这么去想,而只要有人这么想,便会让更多的人那么想。

    毕竟此时不是什么太平盛世,而是政治斗争,面对政治斗争,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在这个环节,只要输了,那么大好的前途立刻会付之一炬,变成一条黑暗的道路,在这个时候,徐清身为官场上的领袖,自然不可以有任何的差错,即便是一丝可能留后路的可能,都不允许存在,不然对于其他人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且既然作为领袖的徐清都能那么做,那么其他大臣又哪敢真的把全部的家当押在徐清这一边呢?必然会有许多人也纷纷给自己家准备一条后路,这样一来,双方之间的战斗还没爆发,朝臣们便分裂了,这样的一盘散沙,又怎么可能抵挡的了皇帝的进攻,所以徐清面对徐安也只能有一个态度,那就是六亲不认,将他看做敌人,而非亲人,这就需要他做雷霆手段。

    这一点,徐王氏看的非常明白,这也是他提出这一点的原因,徐清不仅仅是朝廷的顶梁柱,更是徐家的顶梁柱,他是决不能踏的,而此刻徐安的选择,则让徐清有了坍塌的可能,试问一个儿子都在其他阵营的人,又怎么可能获得全部大臣的真心拥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徐王氏必须要快刀斩乱麻。

    另外如今徐安因为在汴京的执政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百姓中间培养起了自己的声望,就算不借助父亲的声威,徐安也可以说是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甚至用执牛耳者来形容也不为怪了,以如此地位,选择站在皇帝的那一边,也必然会使皇帝的威望得到提升,毕竟此事还仅仅只是新大陆制度之争而已,老百姓可不知道更加深层次的斗争,到时候见徐安站在了父亲的对立面,又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在徐清态度模糊不清的状态下,等于是给赵昕平添了一层屏障,这是徐清所不愿意看到的。

    老百姓的胡乱猜测若是再加上有心人的引导,到时候引火烧身也说不定,可以说徐清面前也确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他看着徐王氏,叹了口气说道:“夫人,安儿毕竟还是我们的孩子,你那样做,便太绝了,明日我会写一封信贴在家门口,言明与徐安断绝一切父子关系,从此之后,徐安便不再是我的儿子,与我徐家再无关系,且我会让人把这封断绝书送去各大报社,向天下言明我与徐安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想必朝野也会明白我的立场吧。”

    徐清很是艰难的说道,断绝父子关系,这对于徐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这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现在自己却要主动跟他切断一切关系,成为陌生人,甚至是政敌,这实在是让徐清很难受,整个人看起来都老了不少,他已经四十七岁了,放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老年人了,却还要承受这样的痛苦,确实是有些受不了。

    一旁的徐王氏也不由掉下了眼泪,她虽然不像徐清那样对三个孩子有所偏爱,在她眼里三个孩子都是他的挚爱,任何一个受到伤害,都会让她拼了命的保护,而此刻,却是作为父母的自己去伤害自己的孩子,这让徐王氏也很难招架,他躺在徐清的怀里,两行清泪缓缓落下,今夜,注定无眠了。

    等到第二天,当汴京城的百姓们伴随着清晨的朝阳从床上爬起来,开始一天的工作时,赫然发现整个汴京城中都弥漫着一股热烈的讨论声,汴京城作为天下的政治中心,凡是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汴京城的百姓立刻就会议论开。

    昨天朝堂之上的一番争执,到如今已然是传的满城风雨了,而今日早上,又从内城区传来徐宰相家的门口贴出了与三子断绝关系的文书,这可是惊天的大消息了,徐清如今在民间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于首都百姓来说,就更是如此了,可以说如今的汴梁城,完全是依照徐清所设计的模样建设出来的,百姓们在此生活工作,可以说到处都能看见徐清所留下来的痕迹,再加上他在宋朝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你根本不可能否认他的权威,许多人甚至早已经把徐清当做神来对待了。

    只要是徐清说的,许多百姓甚至都不会思考那是对的还是错的就是直接认同然后去做,这便是如今徐清在天下的影响力,是非常可怕的,且这种影响力并不仅仅限于本土和海外殖民地,即便是辽金两国,对于徐清都是非常尊重的,毕竟如今这个世界能够摆脱传统的农业时代,进入到工业时代,可以说是徐清一手开创的,尽管现在徐清也不太管理什么工业的情况了,但是他确实是第一个引路人,再加上他的行政手段,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可以说在三国,也就是整个天下之间,只要提起徐清的名字,几乎都会带着尊称,比如说徐公,又或者是宰相之类的称号,敢直呼徐清名字的人几乎是非常少的了,这就是徐清如今在天下的地位。

    而这样的人物,自然会成为老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人物,一方面是尊敬,另外一方面人们总是有谈论公众人物**的习惯,这一点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几乎都差不多,像徐清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当然是百姓们关注的焦点,他们虽然没有办法进入内城区,但是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等有第一个人看到那封信时,传到内城区外,只需要短短一个时辰也就差不多了,等到百姓们醒来准备开始工作的时候,已然是满城皆知徐清与徐安断绝父子关系一事了。

    这自然是一个大新闻了,当今首相亲笔断绝与孩子的关系,这无疑是重磅新闻了,一时之间小道消息无数,老百姓们也讨论的有模有样,而此时宋朝的报纸业也已然非常发达了,像汴京这样的一线城市,都有每日提供的报纸直接放在报亭里面贩卖,里面大多都是昨天当地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今的报纸,凡是主要城市,几乎都有几份一天一报的大宗类报纸,所以当百姓们讨论其真伪的时候,报纸之上硕大的徐清的亲笔信便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此时的徐清或许又一次开创了一个世界第一,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把断绝书登报的人,这当然不是一个光荣的头衔,但是当百姓们真的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自然是更加震惊了,谈论也渐渐不再限制于徐清家里这档事,而是讨论起徐清为什么要断绝父子关系的原因来。

    在这封信中,徐清将断绝父子关系的原因写为政见不合,为避嫌而断绝父子关系,这显然跟民间因为财产,情感等原因而断绝父子关系有着巨大的差异,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之所以要断绝父子关系,要么就是孩子不孝顺,家里长辈为了不让他继承家产,所以断绝关系,也就是切断他的遗产继承权,要么就是孩子做了什么玷污家族名声的事情,从而要开除他的族籍,以撇清关系,大致也就这么几种而已,而这差异也让百姓对宰相家的私事减少了许多的兴趣,而把更多的兴趣放在了政见不合这四个字上。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平淡为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铭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铭哀并收藏平淡为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