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对此倒是有心反对,毕竟抓活的总比抓死的难得多,手下的士兵数量又不是足够,如果全部屠杀殆尽,倒是容易许多,毕竟在严密的阵线之下,想要逃跑根本是不可能的,若是在大城市之中,或许敌人还可以利用城市中的建筑进行巷战,从而对宋朝军队造成大规模的杀伤,但如今的部落民们可没有什么大城市,他们的屋子大多是用黄泥,木头和干枯的树叶搭建而成的。

    而宋朝的火箭,每一支上都浇着油,只要射中房屋,便会火星长久不散,更别说在这支殖民部队中,还有两把喷火枪,这种枪械原本是拜占庭帝国所专有的,后来宋朝将拜占庭纳入势力范围之后,发现这些喷火器着实在近距离杀伤的时候十分有效果。

    只不过这些人所发明的喷火器,使用时间太短,往往不到一次,一台喷火器也就坏了,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之前宋朝之所以没有喷火器,并不是因为宋朝造不出来,而是因为宋朝根本没想到这一点,而现在,拜占庭的喷火器等于是给了宋朝人一个思路。

    更何况宋朝本来就是喷火器类似的东西,所谓的喷火器,就是将油用泵磊发射出去,宋朝虽然没有喷火器,但是有灭火器,在以前工业时代还没有来临的时候,宋朝大多数房子都是木质结构的,所以宋朝的都城最为讨厌的灾害便是火灾,对于火灾的讨厌甚至远远超出了水灾。

    对于汴京城具体的火灾数量并没有明确的统计,但日本的江户城因为距离现代比较近,所以是有着十分清楚的记载的,虽然德川幕府相当于是明朝,与宋朝相隔很远,但毕竟两国都是木质结构的房屋为主,所以倒也可以拿来比较。

    像日本这样的国家也同样是如此,自德川幕府以来,日本的江户城便历经十七次大火,每一次都将整个江户城一半以上的面积全部烧光,至于小规模的火灾更是数不胜数了,其主要原因便是城市人口众多,而城市面积却很小,像日本以前的城市,跟江户城都不同,在日本的城市有点像是欧洲的城市,就是领主的城堡往往是在小山上面,或者是在平地上,然后城堡周围有一层城墙,在城堡的下面则是城下町。

    但城下町是不设城墙的,因为造城墙很贵,而日本人口稀少,不需要用这么长的城墙来保护一座城市,唯有日本的京都和江户城,在古代日本是拥有城墙的,也不是像日本大多数城池一样,领主修建天守阁住在其中,城堡外面则是城下町,这种建筑模式比较适应与防守,但对于城市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而京都之所以会有城池,是因为当年圣德太子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为了让日本也进入到君主集权的时代,便要修建一座宏伟的都城,来震慑当地的部族,同时也是为了汇聚人口,按照圣德太子的想法,京都之中若是拥有十万人,如果天皇想要讨伐不臣之人,便可以很轻松的聚集起一支万人大军,来惩罚他们。

    这就是京都出现的原因,是为了中央集权而营造的都市,当时的圣德太子深受唐文华的影响,所以日本京都在修建时,也是参考了当时中原大地的两座名称,长安和洛阳来作为自己城池的基础模型,不过长安和洛阳都是人口百万的大城,当时的日本国立弱小,自然不可能修建那么庞大的城市。

    所以便退而求其次,修建了小许多的平安城,也就是后世的京都,但当时的日本人并不懂建造的规范,选择的土地,一半以上是沼泽地,所以修建的房屋,很快便塌方了,而原本日本是把城市的西边称呼为长安,然后把右边称呼为洛阳,最后国家实力不济,藤原氏开始掌权,日本并没有像圣德太子所想象的那样进入到中央集权的时代,而是变成了后世的武家时代,所以最后京都也没有如圣德太子所想象的那样,变成一座如同长安,洛阳一般的城池,只有名为洛阳东边修建完毕,所以后来的武士大名们想要来京都,争取最高统治权,都把这种行为称为上洛,便是源自于此。

    至于江户城,则是因为德川幕府的治世,全国得到了统一,封建领主制度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更好的晚上,德川幕府对于日本全国的统治力,要远远超出了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以及后来的镰仓幕府时代和室町幕府时代,达到了巅峰,全国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和百分之五十的人民全部都直接掌握在德川幕府的手中,国家大权得以稳定,这也给日本带来了农业上的繁荣。

    连绵不断的战争得到了缓解,和平是德川幕府时代的主旋律,而农业上的繁荣自然带来了商业上的繁荣,而江户城作为当时日本的中心,又占据着日本最为广袤的关东大平原,便成为了一座十分巨大的城池,也是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城墙的城池。

    当时的江户城人口突破一百万,已然是在世界上都堪称首屈一指的大城了,毕竟当时清朝时期的北京城,人口也不过七八十万而已,若是算上郊区,也才能达到百万,而江户城便拥有百万人口,可见起商业上的繁荣,也正因为如此,为了防止有人觊觎这份土地上的财富,所以德川幕府围绕江户城修建了十分庞大的城墙防卫体系,这也让江户城拥有了城墙。

    但有了城墙,一个新的问题就出来了,那就是原本没有城墙的时候,老百姓住在哪里都无所谓,因为反正住哪里都是住在城下町而已,而如今却不同了,有了城墙之后,住在城墙里面的便是江户城的市民,而住在外面的人则变成了乡民,且德川幕府虽然是一个统一的时代,但毕竟还有盗匪,没有城墙的保护,人的安全和财产随时都处在危机的边缘。

    人们有了这个想法,只要有能力的人自然都想要住在城市里了,就像现代,有能力的人自然想要去北上广,或者是去外国的国际大都市,而不会想要蜗居在二三线小城市之中了,良禽择木而息,良臣择主而事,这是人本应该去做的事情,所以当城墙出现以后,不可避免的,大量的人就会想要住进城市,而城市也不可避免的就会越来越拥挤,放到现代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现代的建筑大多都是钢筋水泥建造出来的,所以火灾的问题并不严重,但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交通问题,汽车尾气问题,住房问题,医疗保障问题,还有环境问题,这些都是问题。

    而火灾便是古代的城市病,因为大量的人拥挤进入城市生活,而古代城市又没有什么城市规划,武士和大名们的房子或许还能够好好规划一番,但平民们住的房子,大多就是随便搭建一下而已,根本就不会考虑到火灾的问题,所以为了节省土地,屋子大多数时候都是连着搭建的,所以只要有那么一丁点的火星,就会立刻燃烧成一大片,最后整个都城也就毁于一旦了。

    汴京城自然也是如此了,更何况当年宋朝的汴京城的人口更是远远超出了江户城的人口,火灾的问题自然是更加的严重,这一点也困扰着开封府的大人们,毕竟这里可是天下首善之地,是天子的居所,虽然大火不可能烧到皇帝,但大臣们也是惜命的,要是烧死一个两个国家重臣,那么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所以在当时的汴京城,便设立了一支灭火队,专门负责整个城市的防火灭火,而其中便有一样道具,便是灭火器,那个年代的灭火器和现代喷出泡沫的灭火器不同,那种灭火器有点像是现代的打气筒,只不过打的不是气,而是水,通过这种灭火器,可以把水洒上高处,从而灭掉高一点建筑物的火,而这种灭火器,跟喷火器其实在原理上是相同的。

    所以宋朝人本来就有这种构思,只不过相比起拜占庭人把这种想法用在了喷火上,而宋朝人则是用在了灭火上,但如今既然有了这种想法想要改造就自然不是一件难事了,再加上如今的工业技术,早就已经突破了拜占庭那种落后的技术了,在拜占庭一支喷火器所能装载的油不过一升,两升而已,往往装载喷火器中使用。

    而宋朝则是可以直接打造一个密闭的铁箱子,然后将油装在其中,一次性便可以装载二十升,如此一来喷火的时间就更加长了,至于喷火器的材质则是用钢铁打造而成,再使用橡胶绝热,比起拜占庭的喷火器自然是更加先进。

    而对于油的使用,拜占庭使用的往往是石油,或者是在罗马尼亚采用的没有经过提炼的石油,这种油燃烧效率并不高,而宋朝所采用的油,则是直接从中东提炼出来的油,石油在这个世界上也是分等级的,像罗马尼亚的油就属于轻度油,而委内瑞拉的油就算是重度油,油越轻便代表越纯,就越容易使用,而阿拉伯的油则是最纯净的,即便是现代的跑车,便是直接从油井里拿一桶油装进去,车子立刻就能开,而且不会坏,若是装进委内瑞拉的油,车子不需要跑几公里便会立刻趴窝,因为其中的杂质太多了,汽车的内燃机是根本不可能吃得消的。

    通过对石油的提炼,材质的改造以及装载的扩容,这些喷火器的威力要远远超过了拜占庭的喷火器,更为关键的是,拜占庭的喷火器因为完全采用人手的动力去挤压内部的石油,所以发射的范围并不远,大概也就五六米的距离而已,而宋朝的这一套设备,在管道内装载了好几个轴承,虽然也是用手来推拉的,但其所产生的效率要高得多,所发射的火焰也能达到十几米左右,可别小看这么一点距离,在战场上他足以致命了。

    就如同现代,虽然食人族部落的村庄中还有不少民众正在逃跑和寻找安全的地点,但只有这两台喷火器冲进去,对着那些还没燃烧的房屋狂喷一通,不需要多久,整个村子的活人,要么被烧死,要么就被活活熏死,根本是留不下什么活口的,这种战法虽然残忍但也最为轻松,可以一次性解决掉所有的隐患,不需要宋朝士兵进入以身社险。

    对此徐启明也没有强求,毕竟他虽然对这些食人族文化很感兴趣,但前提却是要保证战争的绝对胜利为基准,宋朝人可不是那些残暴的统治者,他们对于殖民地的土著或许残暴,但对于自己的百姓,却并不会残暴对待,虽然以徐启明的地位,这些士兵在他的眼中,不过只是小兵而已,若是本土的富二代,或许会瞧不起他们,但徐启明既然能够闯荡大海,自然不是单纯的纨绔子弟,对于这些生与死中依旧还能活着的士兵,他是十分敬佩的。

    更何况即便是纨绔子弟,对于这些士兵也不敢怎么样,再别说,如今随着各种人权学说在本土兴起,对于人的尊严这种概念也是越来越被人所接受,当然,这种接受范围仅仅限于宋朝本土的人,对于殖民地人,他们是没有丝毫尊重的心思,或许千年前的管子说的便是对的。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实而知礼节,如今的宋朝,人们越来越富,对于道德也是越来越看重了,穷**计,富长良心,这话并不是百分百对,但也倒是有些道理,所以纵然在宋朝权贵会看不起平民子弟,但是直接杀伤平民子弟的事情,近些年来已经很少了,唯有在一些乡间僻壤之所才会偶尔发生,但在城市中,已经不曾听闻过这种仗势欺人的事情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平淡为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铭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铭哀并收藏平淡为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