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奔袭抵达沛县的屈将,为墨家带来的一个震惊的消息。
他抵达的时候,众人正在忙碌明年水渠的修建计划,除了不在沛县的前往三晋的禽滑厘等人,墨家的高层人物基本都在场。
这个消息对适而言,算是松了口气,而对于其余人则是震惊叹息。
楚王熊当遇刺!
楚王熊当返回郢都不足一月,于街市之上,被刺格杀二十余甲士,靠近后以剑刺中熊当之喉。
刺死前自毁面容,让人无法辨认。
只在死前,留下了一番话。
“墨家杀我司马、执痈,公族勋贵死伤者百余。王却依旧以待墨者,实是亲仇雠而疏族亲,不足以为王!我为楚而杀,非弑,乃义!”
此人说完便自毁面容,横剑自刎于街市。
楚王之子中,有资格继承的便是王子疑和王子定。
楚国公族多乱,从共王之时,君主即位导致的继承权争端就一直没有停歇过。
当年子反以兔走于市做比喻,后面的公子弃疾之乱验证了此事。
可以说这件事对楚人而言是个严重的教训,其后的被灭国等事皆是因此而起,然而熊当正值壮年,或因为巫祝迷信等缘故,根本没有指定继承人。
王子疑乃齐女所生,与田氏交好。
王子定乃郑女所生,正是郑人亲楚而攻韩的缘故。
两人各有一定的贵族支持。
然而王子疑却在为长远打算,支持他的多是一些县公远臣。
王子定则利用楚王北上争霸的机会,让弟弟出使郑国,自己留在郢都经营。
刺到底是谁派遣的,已经无人知晓,但很显然很多贵族放任了此事,否则这种事不可能发生。
只是国君被刺这种事,也算正常。
晋侯被抢劫的弄死这种玄奇之事不说,秦君还曾被贵族逼着自杀。
贵族权力之大,搞搞阴谋正是看家本事,两位王子也未必那么干净。
楚王的死,算作是贵族阴谋、其余人默许的一场政治谋杀。
王子疑利用自己在楚都的经营,在父亲死后迅速获得了足够的支持,被贵族推为楚王即位。
王子定则声称刺就是自己哥哥派去的,并且得到了一部分贵族的支持,只不过此时楚都已经在兄长的掌控之中,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出逃。
新继位的楚王知道自己的弟弟是有继承权的,而且还有很多贵族支持,甚至可以得到国外势力的支持,自然是除之而后快。
然而王子定在楚都亦有势力,在许多门朋友与士的跟随下,重贿守门之士,连夜出逃,一路上自有照应,楚王追之不及。
这件事发生的当日,屈将便不分昼夜从楚都前往沛县,将这消息告知巨子。
一时间,在场墨者尽皆茫然,只有适心中明白这正是自己所盼望之事,也正好可以讲出更多的道理。
若国在,那王子定出逃,借助三晋力量夺位,不惜让楚国分裂、陈蔡复国,这算不算叛国?
若国在,楚王熊当想要变革,利于楚之民众百姓,反遭毒手,刺杀他的人却可以说这是在为楚除害。
那么,国是谁的国?楚是谁的楚?
他已经开始酝酿之后的种种煽动性演说,只是脸上依旧装作被消息震惊。
坐在上首的墨子闻言,缓缓闭上眼睛,许久长叹一声道:“弭兵会,休矣!”
告知完消息的屈将不敢去看墨子的双眼,因为里面充满了疲惫和无奈,甚至还有一丝绝望。
他刚刚赶到的时候,墨子正在和众人喜笑颜开,甚至开起来玩笑,显然对一切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幻想。
禽滑厘已经前往魏韩,魏人也多与墨家接触,求购守城的火药和稼穑变革的铁器,露出口风愿意参加这一次墨家组织的弭兵会以利天下。
墨家众人不顾生死,守卫商丘,决死突击,赢来了这一切。
看上去,中原至少会有二十年的和平,天下二十年之内不再被不义之战所扰,节用发展,人口倍增,稼穑革命……一切看起来都那样好。
而这个震惊的消息传来,只是一瞬间,墨子苍老的眼神中所曾拥有的希望全都破灭了。
正如他说感叹的那句,弭兵会……休矣。
因为适曾当着墨家众人的面,分析过这一次弭兵会可能成功的原因:晋楚之间的力量平衡,火药武器出现导致的攻城困难,种植技术提升导致的守城方粮食增加,只要不野战决胜,双方攻守守方有利。
而且,再加上墨家这个最善于守城的精英组织从中作梗,以穿阵破楚军的威望恫吓,弭兵会的确可以在这种力量平衡下达成。
只是……适也说的很清楚,这一次弭兵会只是平衡,一旦不平衡自然就不可能弭兵。
至于利天下?至于义战非攻?君王不会相信。
墨子哪里能够不知道这一切的道理?
因为知道,所以绝望。
王子定出逃郑国,郑人必然要护送王子定入楚,三晋哪里会放过这个削弱楚国的机会?
而作为丧家之犬的王子定,为了坐上王位,联合仇敌三晋又有什么顾虑?莫说三晋,就算是夷狄,他也会立刻借兵!
弭兵会的一切,都是以平衡稳定为前提的,现在这个前提被打破了!
墨子叹息之余,只觉得眼前有些黑,想要再说点什么却怎么也开不了口。
自己今年七十余,行义五十年,弟子死了数百,所求的就是利天下,就是定天下,就是兼爱非攻。
适的出现,带来了转机,短短三年时间谋而后动,争取到了一次中原弭兵的机会。
墨子从商丘回来后,心情便极好,好到可以与弟子们开开玩笑,因为他觉得自己追求了五十年的义,今日总算实现了一些。
天下啊,哪怕安定二十年,对于天下百姓而言难道不也是好事吗?
堂内鸦雀无声,屈将看着墨子,屈膝道:“巨子,我……”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也知道自己做的没错,可实在不忍看到巨子这样的神情,似乎刹那间衰老了许多。
墨子摆摆手,示意屈将不必担心,强忍着内心的希望,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得到了再失去,与一直不曾得到,结果是一样的啊……可……可……”
一连两个可字,到最后只化为一声无奈的苦笑。
众人听适讲了这么多天下大势,又听他说了许多矛盾分析,也明白墨子所言不虚,这一次弭兵会……已经算是夭折了。
禽滑厘就算已经到了三晋,可是适之前曾说,弭兵会关系重大,一定要商量好许多细节,不能遗漏。
这是众人都认可的,可见此时最多刚刚见到魏侯,不可能商定弭兵会盟的盟约。
况且,就算商量好了,难道三晋会放弃这个难逢之机吗?
墨子揉了揉自己因为苍老而秃掉的头,点了一下适说道:“适,你觉得此事如何?”
适起身走到那幅简单的天下形势图上,略微看了几眼,摇头道:“先生所言没错。王子定若能活着入郑,天下必乱。”
他看着众人,压抑着心中的兴奋,因为楚晋因为继承权问题开战,虽然天下乱,但乱局会集中在郑韩两地,宋国作为东线反而不会被战火波及。
沛县与彭城所需要的时间,就是靠这一场大国战争所争取到的,他心中兴奋的无以复加。
又道:“王子定必有支持者,且人数不少,否则他也不可能出奔。如果他没有支持者,如果他认为出奔之后没有机会夺位,又何必出奔?”
“你们也知道,楚之公族王族,多为重臣。其中令尹一职,除彭仲爽之外,皆是王族公族。”
“王子王孙所占多数,王子定若不出逃,亦可为重臣。他既出逃,显然是有能力夺位。”
“郑伯乃王子定之舅,焉能不救?郑人战楚,三晋岂能袖手?三晋出兵,支持王子定的公族县公岂不叛楚?”
“平衡以被打破,弭兵再无可能。”
说罢,他冲着墨子一拜,说道:“弟子知道此次弭兵,是先生五十年之梦。只是事已至此,还望先生,还望各兄长同志之人,放弃幻想,准备另一条路。”
“这条路已经在商丘试过,机缘巧合的平衡之下,差点促成中原弭兵。”
“若沛、彭,有墨者三千,义师三万,天下好战之君,难道还敢轻易开战吗?”
众人点头之际,墨家七悟害之一的巫马博却忽然发声。
“巨子,适的话有道理。只是我有一言。”
“以我杀一人而利天下,此人杀不杀?若能论证说知得知杀此人必利天下,杀还是不杀?”
“论天下近身格杀之术,我墨家弟子独冠天下。巨子曾言,若适不利天下,则十三剑共杀之。适且如此,难道那个人就杀不得吗?”
众人皆明白巫马博之意,无非是要在王子定奔郑之前,派遣刺刺杀王子定。
一旦有宣称权的王子定死,那么弭兵会盟似乎还能坚持下去,于天下大为有利。
适默然,高孙子却道:“此人无罪。何以杀?”
-
--
他抵达的时候,众人正在忙碌明年水渠的修建计划,除了不在沛县的前往三晋的禽滑厘等人,墨家的高层人物基本都在场。
这个消息对适而言,算是松了口气,而对于其余人则是震惊叹息。
楚王熊当遇刺!
楚王熊当返回郢都不足一月,于街市之上,被刺格杀二十余甲士,靠近后以剑刺中熊当之喉。
刺死前自毁面容,让人无法辨认。
只在死前,留下了一番话。
“墨家杀我司马、执痈,公族勋贵死伤者百余。王却依旧以待墨者,实是亲仇雠而疏族亲,不足以为王!我为楚而杀,非弑,乃义!”
此人说完便自毁面容,横剑自刎于街市。
楚王之子中,有资格继承的便是王子疑和王子定。
楚国公族多乱,从共王之时,君主即位导致的继承权争端就一直没有停歇过。
当年子反以兔走于市做比喻,后面的公子弃疾之乱验证了此事。
可以说这件事对楚人而言是个严重的教训,其后的被灭国等事皆是因此而起,然而熊当正值壮年,或因为巫祝迷信等缘故,根本没有指定继承人。
王子疑乃齐女所生,与田氏交好。
王子定乃郑女所生,正是郑人亲楚而攻韩的缘故。
两人各有一定的贵族支持。
然而王子疑却在为长远打算,支持他的多是一些县公远臣。
王子定则利用楚王北上争霸的机会,让弟弟出使郑国,自己留在郢都经营。
刺到底是谁派遣的,已经无人知晓,但很显然很多贵族放任了此事,否则这种事不可能发生。
只是国君被刺这种事,也算正常。
晋侯被抢劫的弄死这种玄奇之事不说,秦君还曾被贵族逼着自杀。
贵族权力之大,搞搞阴谋正是看家本事,两位王子也未必那么干净。
楚王的死,算作是贵族阴谋、其余人默许的一场政治谋杀。
王子疑利用自己在楚都的经营,在父亲死后迅速获得了足够的支持,被贵族推为楚王即位。
王子定则声称刺就是自己哥哥派去的,并且得到了一部分贵族的支持,只不过此时楚都已经在兄长的掌控之中,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出逃。
新继位的楚王知道自己的弟弟是有继承权的,而且还有很多贵族支持,甚至可以得到国外势力的支持,自然是除之而后快。
然而王子定在楚都亦有势力,在许多门朋友与士的跟随下,重贿守门之士,连夜出逃,一路上自有照应,楚王追之不及。
这件事发生的当日,屈将便不分昼夜从楚都前往沛县,将这消息告知巨子。
一时间,在场墨者尽皆茫然,只有适心中明白这正是自己所盼望之事,也正好可以讲出更多的道理。
若国在,那王子定出逃,借助三晋力量夺位,不惜让楚国分裂、陈蔡复国,这算不算叛国?
若国在,楚王熊当想要变革,利于楚之民众百姓,反遭毒手,刺杀他的人却可以说这是在为楚除害。
那么,国是谁的国?楚是谁的楚?
他已经开始酝酿之后的种种煽动性演说,只是脸上依旧装作被消息震惊。
坐在上首的墨子闻言,缓缓闭上眼睛,许久长叹一声道:“弭兵会,休矣!”
告知完消息的屈将不敢去看墨子的双眼,因为里面充满了疲惫和无奈,甚至还有一丝绝望。
他刚刚赶到的时候,墨子正在和众人喜笑颜开,甚至开起来玩笑,显然对一切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幻想。
禽滑厘已经前往魏韩,魏人也多与墨家接触,求购守城的火药和稼穑变革的铁器,露出口风愿意参加这一次墨家组织的弭兵会以利天下。
墨家众人不顾生死,守卫商丘,决死突击,赢来了这一切。
看上去,中原至少会有二十年的和平,天下二十年之内不再被不义之战所扰,节用发展,人口倍增,稼穑革命……一切看起来都那样好。
而这个震惊的消息传来,只是一瞬间,墨子苍老的眼神中所曾拥有的希望全都破灭了。
正如他说感叹的那句,弭兵会……休矣。
因为适曾当着墨家众人的面,分析过这一次弭兵会可能成功的原因:晋楚之间的力量平衡,火药武器出现导致的攻城困难,种植技术提升导致的守城方粮食增加,只要不野战决胜,双方攻守守方有利。
而且,再加上墨家这个最善于守城的精英组织从中作梗,以穿阵破楚军的威望恫吓,弭兵会的确可以在这种力量平衡下达成。
只是……适也说的很清楚,这一次弭兵会只是平衡,一旦不平衡自然就不可能弭兵。
至于利天下?至于义战非攻?君王不会相信。
墨子哪里能够不知道这一切的道理?
因为知道,所以绝望。
王子定出逃郑国,郑人必然要护送王子定入楚,三晋哪里会放过这个削弱楚国的机会?
而作为丧家之犬的王子定,为了坐上王位,联合仇敌三晋又有什么顾虑?莫说三晋,就算是夷狄,他也会立刻借兵!
弭兵会的一切,都是以平衡稳定为前提的,现在这个前提被打破了!
墨子叹息之余,只觉得眼前有些黑,想要再说点什么却怎么也开不了口。
自己今年七十余,行义五十年,弟子死了数百,所求的就是利天下,就是定天下,就是兼爱非攻。
适的出现,带来了转机,短短三年时间谋而后动,争取到了一次中原弭兵的机会。
墨子从商丘回来后,心情便极好,好到可以与弟子们开开玩笑,因为他觉得自己追求了五十年的义,今日总算实现了一些。
天下啊,哪怕安定二十年,对于天下百姓而言难道不也是好事吗?
堂内鸦雀无声,屈将看着墨子,屈膝道:“巨子,我……”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也知道自己做的没错,可实在不忍看到巨子这样的神情,似乎刹那间衰老了许多。
墨子摆摆手,示意屈将不必担心,强忍着内心的希望,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得到了再失去,与一直不曾得到,结果是一样的啊……可……可……”
一连两个可字,到最后只化为一声无奈的苦笑。
众人听适讲了这么多天下大势,又听他说了许多矛盾分析,也明白墨子所言不虚,这一次弭兵会……已经算是夭折了。
禽滑厘就算已经到了三晋,可是适之前曾说,弭兵会关系重大,一定要商量好许多细节,不能遗漏。
这是众人都认可的,可见此时最多刚刚见到魏侯,不可能商定弭兵会盟的盟约。
况且,就算商量好了,难道三晋会放弃这个难逢之机吗?
墨子揉了揉自己因为苍老而秃掉的头,点了一下适说道:“适,你觉得此事如何?”
适起身走到那幅简单的天下形势图上,略微看了几眼,摇头道:“先生所言没错。王子定若能活着入郑,天下必乱。”
他看着众人,压抑着心中的兴奋,因为楚晋因为继承权问题开战,虽然天下乱,但乱局会集中在郑韩两地,宋国作为东线反而不会被战火波及。
沛县与彭城所需要的时间,就是靠这一场大国战争所争取到的,他心中兴奋的无以复加。
又道:“王子定必有支持者,且人数不少,否则他也不可能出奔。如果他没有支持者,如果他认为出奔之后没有机会夺位,又何必出奔?”
“你们也知道,楚之公族王族,多为重臣。其中令尹一职,除彭仲爽之外,皆是王族公族。”
“王子王孙所占多数,王子定若不出逃,亦可为重臣。他既出逃,显然是有能力夺位。”
“郑伯乃王子定之舅,焉能不救?郑人战楚,三晋岂能袖手?三晋出兵,支持王子定的公族县公岂不叛楚?”
“平衡以被打破,弭兵再无可能。”
说罢,他冲着墨子一拜,说道:“弟子知道此次弭兵,是先生五十年之梦。只是事已至此,还望先生,还望各兄长同志之人,放弃幻想,准备另一条路。”
“这条路已经在商丘试过,机缘巧合的平衡之下,差点促成中原弭兵。”
“若沛、彭,有墨者三千,义师三万,天下好战之君,难道还敢轻易开战吗?”
众人点头之际,墨家七悟害之一的巫马博却忽然发声。
“巨子,适的话有道理。只是我有一言。”
“以我杀一人而利天下,此人杀不杀?若能论证说知得知杀此人必利天下,杀还是不杀?”
“论天下近身格杀之术,我墨家弟子独冠天下。巨子曾言,若适不利天下,则十三剑共杀之。适且如此,难道那个人就杀不得吗?”
众人皆明白巫马博之意,无非是要在王子定奔郑之前,派遣刺刺杀王子定。
一旦有宣称权的王子定死,那么弭兵会盟似乎还能坚持下去,于天下大为有利。
适默然,高孙子却道:“此人无罪。何以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