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这种简单的仿佛有些可笑的想法,葵空着手只带着填饱的肚子和被妻子埋怨之后的郁结走到了商贾们居住的集市附近。
正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卫让在成为被推选出来的贤人之前,正式的身份是商贾,因而近市。
靠近卫让的宅邸后,门口的守卫并没有为难葵,葵只说:“我是来找我推选的贤人的,我是费国的国人”。
守卫立刻去通报,稍微查了一下葵的身上有没有兵器,然后一个老手翻看了一下葵的手掌,笑问道:“也在义师服役过?”
葵一听这个也字,便笑道:“做过火枪手。”
那人点头道:“看出来了。请随我来。”
一个简单的请字,正是义师之内常用的一些词汇。
穿过前堂,就被引入到了卫让所在的厅堂,卫让便请葵坐下,问道:“请问名字……”
葵报上自己的名字,又道:“那日推选贤人的时候,我推选的您。所以,您代表的是我们的利,有什么事我可以找您,是这样的吗?”
卫让笑道:“正该如此。”
葵坐下来,便像是在义师中在士兵委员会中召开会议时候那样,自然而又放松地将自己妻子说的那些事,一一道出。
卫让凝重地点点头,拿出一封信道:“这件事……是我们做的不对。墨家也曾传书与众人,说起这些事。”
“终究,虽然是被选出的贤人,可是从没有管辖一城一邑的经验。这就像是耕地的牛一样,没有学过的,怎么也不可能立刻就会。”
“贵族们自小便有封地。他们不需要学习怎么稼穑种植,他们学习的就是治家,论及经验,这是我们所不能比的。”
“不过……方向不对,经验越多反而越不好。就像是想去楚国却往北走一样,越快的马,离的反而越远……”
葵接话笑道:“现在不是说咱们脚下的大地是圆的吗?去楚国,往北走也未必就一定是错的。”
卫让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深吸一口气叹息道:“你说的事,想要解决,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现在都城的局势难说,政策未定,商人不敢来此,又有奸人囤积。墨家倒是说了,要为民之利,会运送一些盐过来,只是还需要等几日。”
“盐的事外,还有粮食、服役、府库等等的事,这都是需要做的。这样吧,我明日就把这件事提一下,尽可能在数日之内解决。”
这时候尚且还没有出现过贤人们出尔反尔的事,葵点头道:“我就和我妻子说,这件事是可以解决的。”
他看着卫让,忍不住又问道:“那么现在贤人们到底准备怎么做呢?难道就是都城变革?这可不对啊……”
卫让也来了兴趣,询问道:“若是要费国都变革,恐怕贵族们不会喜欢。他们又有私兵甲士,到时候不免要流血……”
葵奇道:“我看你这贤人也不怎么贤嘛。我在义师的时候听连代表说,以争求不争,则不争。以不争求不争,则无不争。这就和我们在市井和人打架一样,总有人打我,我若是忍者求人家不打我,人家还会打我。可我要是二话不说先抡上两拳,日后我不用求他反而他也不敢打我了……”
卫让心中暗喜,他不知道葵这样的人到底有多少,但却知道只要这样的人在,自己的使命就可以完成,天下便有大利的那一天。
这种熟悉的话语,源于墨家这些年的传播,但凡用这样的道理讲话的人,哪怕操着赵语与越语,也能够在听懂之后立刻觉得对方亲近。
卫让便问道:“若是这样,恐怕你们还要从军啊。你家里的女人会同意吗?我刚才听你说……好像……”
葵苦笑道:“现在是民众众义为制,我可以说我不想去。可以前呢?以前我不想去,是要被抓起来也要去的。这以前能去,如今怎么为了自己的利,反而不去了?”
“这要是不去,将来不是连不想去的权力都没了?我可不想再回以前的日子啦。”
说到这,葵倒是有点埋怨,嘟囔道:“倒是你们这些贤人。我这几日在市井间听闻,有人说只要贵族承认都城的变革,那么贵族的封地就不动,只要认可公子峦就好。这都是些谁选出来的贤人?”
“就算说为了利己,这也不对啊。啥叫贤人啊?至少也得必庶农看的远吧?我这庶农都看出来了,若是这样,都城也安稳不得。这贤人怎么就看不出来呢?”
卫让心想,你已经看的比别人远了,你在义师学的那些东西,和旧时代格格不入,这些东西原本都是贵族的不传之秘,现在墨家却想要“人人为士”,自然便觉得有些不对。
况且如今城内派系纷纷,各自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利,各人有各人背后阶层的利,许多事哪里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墨家想要让费国作为一场预演和经验,这一切也都必须要经历,否则的话不能够“以史为鉴”,将来还要重新流血才能够明白过来这些道理。
卫让也有些苦闷,这几日商讨的那些事太多、太远、太大,充满了不同的说辞,吸引着不同的民众。
孟胜从宫室离开宣布劝告无果的那一刻,只是让民众失去了对国君的幻想。
而现在,民众依旧还持有对贵族互不侵犯的幻想:都城有都城的政策、封地有封地的政策、各行其政互不干涉,那么贵族便不会反对。
这种想法是幼稚的,墨家这些年的宣扬不是没有效果,诸如葵这样的人从原本的幼稚学会了本能的斗争和仇视,可却不是多数。
卫让便道:“我既然是你们选出的贤人,这些天你也听到了许多说法。我是坚持要把政策推广到费国全境的,可也有些人不支持,甚至反对。”
“今日你说的这些事,其实这几日也有人借此说起:庶农工商,不懂政,不能治国。一邑尚且不能治,若要治国怕是天下大乱,不可行。”
葵撇嘴道:“难说了。墨家的适,是鞋匠。我们以前的旅帅,在楚国与人佣耕。我们以前的连长,他爹是个流佣。曾治理彭城的公造冶,以前是铸……这都是我听说的。”
“墨家不是说,天鬼知天志,临死之前将天志汇入天下人头脑之中。其实每个人的脑中都有学识,只不过像是被锁住了,而学习就是开启锁的钥匙。”
“我在义师的时候,连代表说过,贵族之所以能够治理,不是因为他们的血统,只是因为他们有机会学习。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又怎么谈学习呢?所以,他们隐藏了真相,却告诉天下人这是因为血统,这难道不是可笑的吗?”
葵起身,忽然行了一个义师的军礼道:“请您们这些贤人,一定要做好啊!怎么也要为庶农工商争口气,告诉那些贵族,庶农工商选出的贤人也能执政治国。你们要做不好,他们就会说:你看,这就是道理,以验为先,这样治国执政是不行的……”
卫让赶忙起身,还了一个士人之礼,脸色郑重地点头道:“是这样的道理,您是可以启发我的人啊。贵族们之所以会执政,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份高贵自带的,而是他们学习的缘故啊。”
…………
数百里之外的彭城,一间宽敞的大屋之内,七八十个人聚集在一起,讲台之上站着的正是忙里抽空来讲学的适,他也恰好在说这番话。
“贵族之所以能够治理,不是因为他们的血统,只是因为他们有机会学习。庶民连饭都吃不饱,又怎么谈学习呢?”
只是在说完这些话之后的转折,适却没说什么这是可笑的之类的结论,而是说道:“所以,费国现在的事,对我们也是一个经验。”
“如果,墨家可以出仕执政,能够治理一城一邑的,有多少人?能够管辖的井井有条的,又有多少人?能够知道一座成邑,每天需要多少柴、多少米、多少盐、怎么稳定物价、怎么不伤农又不伤商贾的,又有多少人?”
下面几十个人拿出鹅毛笔,劈开的羽柄沾着墨汁,在纸上迅速地记下来这些内容。
时不时有人抬起头,看看还在那宣讲的适,微微点头,亦或是有走神的将目光投向写满了字的木板上面的横幅——城邑执政培训班。
讲台上开讲的,许多都是墨家的大人物,林林总总什么都讲。
从农夫的期待、想要修沟渠如何发动民众、物价的控制、人口户口的计算、律令的推行,一直到颇为轮廓的城邑管理、执政经验等等,都会宣讲。
适、公造冶、巫马博、高孙子、曾不受待见的告子、甚至于某个乡里治理的比较好的年轻墨者,都会每隔几日出现在这个讲台上。
泗上的民众制法大会仍旧在进行,但是每天都有休息,今日费国的一些消息传来,适只是在讲讲关于城邑执政的问题,学员们都是年轻人,都是学校系统里成长起来的第一批可以从政的、或可堪大用的、新体系下的年轻人。
十年前,墨家就算得到了整个泗上淮北,也难以执政,因为干部不足。
这十年,墨家一直在偷偷或者说明着培养足够可以填充泗上的基层亦或是中层干部。
这也是墨家这几年宣扬的口风日益强硬、激烈的底气之一,若不然……赶走贵族还得请贵族来执政,换汤不换药。墨家开创的新的文化、新的体系,至少此时若只论淮北泗上江口,可以完全抛开旧贵族了。
适正在讲着的时候,一个年轻人从门外悄然进来,腋下夹着一个牛皮包裹的记事本,走到适的耳边小声道:“有急会。楚王遣使来,求请咱们与楚师合力破陈事。赵侯薨,赵国那边有些事,具体我不能够知晓。魏侯遣使,质问吴起过泗上之事。越王也遣人来,说是要南迁回吴……都赶在一起了。巨子叫您速速回去商议。”
-
--
正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卫让在成为被推选出来的贤人之前,正式的身份是商贾,因而近市。
靠近卫让的宅邸后,门口的守卫并没有为难葵,葵只说:“我是来找我推选的贤人的,我是费国的国人”。
守卫立刻去通报,稍微查了一下葵的身上有没有兵器,然后一个老手翻看了一下葵的手掌,笑问道:“也在义师服役过?”
葵一听这个也字,便笑道:“做过火枪手。”
那人点头道:“看出来了。请随我来。”
一个简单的请字,正是义师之内常用的一些词汇。
穿过前堂,就被引入到了卫让所在的厅堂,卫让便请葵坐下,问道:“请问名字……”
葵报上自己的名字,又道:“那日推选贤人的时候,我推选的您。所以,您代表的是我们的利,有什么事我可以找您,是这样的吗?”
卫让笑道:“正该如此。”
葵坐下来,便像是在义师中在士兵委员会中召开会议时候那样,自然而又放松地将自己妻子说的那些事,一一道出。
卫让凝重地点点头,拿出一封信道:“这件事……是我们做的不对。墨家也曾传书与众人,说起这些事。”
“终究,虽然是被选出的贤人,可是从没有管辖一城一邑的经验。这就像是耕地的牛一样,没有学过的,怎么也不可能立刻就会。”
“贵族们自小便有封地。他们不需要学习怎么稼穑种植,他们学习的就是治家,论及经验,这是我们所不能比的。”
“不过……方向不对,经验越多反而越不好。就像是想去楚国却往北走一样,越快的马,离的反而越远……”
葵接话笑道:“现在不是说咱们脚下的大地是圆的吗?去楚国,往北走也未必就一定是错的。”
卫让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深吸一口气叹息道:“你说的事,想要解决,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现在都城的局势难说,政策未定,商人不敢来此,又有奸人囤积。墨家倒是说了,要为民之利,会运送一些盐过来,只是还需要等几日。”
“盐的事外,还有粮食、服役、府库等等的事,这都是需要做的。这样吧,我明日就把这件事提一下,尽可能在数日之内解决。”
这时候尚且还没有出现过贤人们出尔反尔的事,葵点头道:“我就和我妻子说,这件事是可以解决的。”
他看着卫让,忍不住又问道:“那么现在贤人们到底准备怎么做呢?难道就是都城变革?这可不对啊……”
卫让也来了兴趣,询问道:“若是要费国都变革,恐怕贵族们不会喜欢。他们又有私兵甲士,到时候不免要流血……”
葵奇道:“我看你这贤人也不怎么贤嘛。我在义师的时候听连代表说,以争求不争,则不争。以不争求不争,则无不争。这就和我们在市井和人打架一样,总有人打我,我若是忍者求人家不打我,人家还会打我。可我要是二话不说先抡上两拳,日后我不用求他反而他也不敢打我了……”
卫让心中暗喜,他不知道葵这样的人到底有多少,但却知道只要这样的人在,自己的使命就可以完成,天下便有大利的那一天。
这种熟悉的话语,源于墨家这些年的传播,但凡用这样的道理讲话的人,哪怕操着赵语与越语,也能够在听懂之后立刻觉得对方亲近。
卫让便问道:“若是这样,恐怕你们还要从军啊。你家里的女人会同意吗?我刚才听你说……好像……”
葵苦笑道:“现在是民众众义为制,我可以说我不想去。可以前呢?以前我不想去,是要被抓起来也要去的。这以前能去,如今怎么为了自己的利,反而不去了?”
“这要是不去,将来不是连不想去的权力都没了?我可不想再回以前的日子啦。”
说到这,葵倒是有点埋怨,嘟囔道:“倒是你们这些贤人。我这几日在市井间听闻,有人说只要贵族承认都城的变革,那么贵族的封地就不动,只要认可公子峦就好。这都是些谁选出来的贤人?”
“就算说为了利己,这也不对啊。啥叫贤人啊?至少也得必庶农看的远吧?我这庶农都看出来了,若是这样,都城也安稳不得。这贤人怎么就看不出来呢?”
卫让心想,你已经看的比别人远了,你在义师学的那些东西,和旧时代格格不入,这些东西原本都是贵族的不传之秘,现在墨家却想要“人人为士”,自然便觉得有些不对。
况且如今城内派系纷纷,各自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利,各人有各人背后阶层的利,许多事哪里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墨家想要让费国作为一场预演和经验,这一切也都必须要经历,否则的话不能够“以史为鉴”,将来还要重新流血才能够明白过来这些道理。
卫让也有些苦闷,这几日商讨的那些事太多、太远、太大,充满了不同的说辞,吸引着不同的民众。
孟胜从宫室离开宣布劝告无果的那一刻,只是让民众失去了对国君的幻想。
而现在,民众依旧还持有对贵族互不侵犯的幻想:都城有都城的政策、封地有封地的政策、各行其政互不干涉,那么贵族便不会反对。
这种想法是幼稚的,墨家这些年的宣扬不是没有效果,诸如葵这样的人从原本的幼稚学会了本能的斗争和仇视,可却不是多数。
卫让便道:“我既然是你们选出的贤人,这些天你也听到了许多说法。我是坚持要把政策推广到费国全境的,可也有些人不支持,甚至反对。”
“今日你说的这些事,其实这几日也有人借此说起:庶农工商,不懂政,不能治国。一邑尚且不能治,若要治国怕是天下大乱,不可行。”
葵撇嘴道:“难说了。墨家的适,是鞋匠。我们以前的旅帅,在楚国与人佣耕。我们以前的连长,他爹是个流佣。曾治理彭城的公造冶,以前是铸……这都是我听说的。”
“墨家不是说,天鬼知天志,临死之前将天志汇入天下人头脑之中。其实每个人的脑中都有学识,只不过像是被锁住了,而学习就是开启锁的钥匙。”
“我在义师的时候,连代表说过,贵族之所以能够治理,不是因为他们的血统,只是因为他们有机会学习。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又怎么谈学习呢?所以,他们隐藏了真相,却告诉天下人这是因为血统,这难道不是可笑的吗?”
葵起身,忽然行了一个义师的军礼道:“请您们这些贤人,一定要做好啊!怎么也要为庶农工商争口气,告诉那些贵族,庶农工商选出的贤人也能执政治国。你们要做不好,他们就会说:你看,这就是道理,以验为先,这样治国执政是不行的……”
卫让赶忙起身,还了一个士人之礼,脸色郑重地点头道:“是这样的道理,您是可以启发我的人啊。贵族们之所以会执政,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份高贵自带的,而是他们学习的缘故啊。”
…………
数百里之外的彭城,一间宽敞的大屋之内,七八十个人聚集在一起,讲台之上站着的正是忙里抽空来讲学的适,他也恰好在说这番话。
“贵族之所以能够治理,不是因为他们的血统,只是因为他们有机会学习。庶民连饭都吃不饱,又怎么谈学习呢?”
只是在说完这些话之后的转折,适却没说什么这是可笑的之类的结论,而是说道:“所以,费国现在的事,对我们也是一个经验。”
“如果,墨家可以出仕执政,能够治理一城一邑的,有多少人?能够管辖的井井有条的,又有多少人?能够知道一座成邑,每天需要多少柴、多少米、多少盐、怎么稳定物价、怎么不伤农又不伤商贾的,又有多少人?”
下面几十个人拿出鹅毛笔,劈开的羽柄沾着墨汁,在纸上迅速地记下来这些内容。
时不时有人抬起头,看看还在那宣讲的适,微微点头,亦或是有走神的将目光投向写满了字的木板上面的横幅——城邑执政培训班。
讲台上开讲的,许多都是墨家的大人物,林林总总什么都讲。
从农夫的期待、想要修沟渠如何发动民众、物价的控制、人口户口的计算、律令的推行,一直到颇为轮廓的城邑管理、执政经验等等,都会宣讲。
适、公造冶、巫马博、高孙子、曾不受待见的告子、甚至于某个乡里治理的比较好的年轻墨者,都会每隔几日出现在这个讲台上。
泗上的民众制法大会仍旧在进行,但是每天都有休息,今日费国的一些消息传来,适只是在讲讲关于城邑执政的问题,学员们都是年轻人,都是学校系统里成长起来的第一批可以从政的、或可堪大用的、新体系下的年轻人。
十年前,墨家就算得到了整个泗上淮北,也难以执政,因为干部不足。
这十年,墨家一直在偷偷或者说明着培养足够可以填充泗上的基层亦或是中层干部。
这也是墨家这几年宣扬的口风日益强硬、激烈的底气之一,若不然……赶走贵族还得请贵族来执政,换汤不换药。墨家开创的新的文化、新的体系,至少此时若只论淮北泗上江口,可以完全抛开旧贵族了。
适正在讲着的时候,一个年轻人从门外悄然进来,腋下夹着一个牛皮包裹的记事本,走到适的耳边小声道:“有急会。楚王遣使来,求请咱们与楚师合力破陈事。赵侯薨,赵国那边有些事,具体我不能够知晓。魏侯遣使,质问吴起过泗上之事。越王也遣人来,说是要南迁回吴……都赶在一起了。巨子叫您速速回去商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