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们带的东西呢。”刘金荣坐到炕沿上打开绑行李的行军绳。
张万智笑着说“这么老远还给我们带东西啦,你也不嫌累。家里都有呢。”
刘金荣把包裹好的东西一样一样摆出来。
农田鞋,衣服,罐头,武装带,张清之把能划拉到的东西都弄了些回来,这会儿部队上的什么到了地方都是好东西,由其是农村,买都买不到,要不是刘金荣拿不动会更多。
张景义喊吃饭,张万智收拾摆桌子拿碗筷,和张景义一起把饭菜摆上来。
刘金荣说“妈,张清之给拿了些全国粮票回来,你收好。”把个手绢包递过去。
“在部队上,他们说我这名字不好,不要用了,他们团长帮我改了个,这是介绍信,爸,你有空去帮我把户口改了吧。”刘金荣又把介绍信和证明递给张万智。
张万智伸手接过去“改成啥了?原来怎么不好用了呢?户口也有的。”
刘金荣挪到炕桌边上拿起筷子,张景义去拿锡壶烫酒,问“怎么就不好用了?”
刘金荣说“团长说我这名字资产阶级味道太浓,以后进城会找麻烦。现在和以前不一样,这运动那运动的,人家还能害咱哪?”
张万智小心的把介绍信揣到包里,说“那是,人家大团长,稀得拿这事开玩笑?人家有见识,说不好就肯定是不好,改吧,改以就放心了。”
张万礼从外面进来,拿扫炕笤帚去外地扫了扫身上“哟,哈哈,我说喜鹊叫,咱们丫头回来了,这一趟怎么样?没让外面的花花世界把眼睛迷了?”
刘金荣叫了声大爷,说“嗯,外面确实比咱们这强,哪哪都强,部队上吃的用的可好了,天天大米饭白面饽饽,顿顿都有肉呢。”
张万礼点点头在炕边坐下来“那是,军队呀,国家供着呢,要打仗要打匪还得建设,吃不好咋行。”
张景义上了炕,四个人开始吃饭。
虽然没有肉也没有大米饭,但是刘金荣还是吃的很香,心里也塌实。豆角炖的土豆透着股清香。
张景义问“在部队还好啊?张清之在那干什么?”
刘金荣说“当班长,管着好几十人呢,管电的。”
张万礼说“瞅着挺憨厚的,还挺能行。对你好不好?”
刘金荣脸红了,说“好,对我好,也能干,也知道疼人,就是,就是。”
张万智看了刘金荣一眼“就是个啥?”
刘金荣说“工作太苦了,总死人呢,我在那这两个月死了好些人,有些埋了,有些整个人都没了,找都找不到。我有点儿耽心。”
屋里陷入沉没,张景义问“要是感觉能行,让他退了不行吗?退了回家来。”
刘金荣说“我说了的,他说不能退,那个个人说了不算,要听国家的命令。”
张万礼说“那是,哪能让个人说了算,那不乱了。没事,看那小子也是个有福的相,不能够,你就安心吧。等有时间你就去看看,多跑跑也挺好,省着在家里弊着。”
张万智说“金荣说要改名呢,说是部队上团长给改的,原来这名啥资产阶级了。”
张万礼说“真这么说的?”
刘金荣点了点头,张万礼说“那得改,现在这运动越弄越大的,也看不到个头,说话做事都得带着小心,别因为个名字惹麻烦。说了咋改没?”
刘金荣说“说了,说叫改成桂新,说啥桂花开了国家成立了。团长给起的。”
张万礼说“行,那就叫这个,明天我去找人给你办户口。”
张万智把介绍信掏出来“这有信,改名的。”他也不认几个字。
张万礼是识字的,放下筷子接过证明信看了一下,说“还是部队上人办事牢实,这说的明明白白的,拿着这个去革委会一办一个准儿,都不用磨牙了。”
张景义看了看刘金荣,又看了看张万礼,说“那这事,金荣这事儿,就算是定下啦?”
张万礼说“定下吧,我看,屈不着咱金荣,以后退下来还能跟着进城,比在这山卡卡里窝着强。堡里老张家也算是知道根底的人家,不坏。”
张万智笑了一下,说“也是不好相予的,那张玉生的性子,不好淘弄。”
张万礼说“以后个过个,金荣这边是肯定进城,管他干什么,不说好的我去削他个老小子。”
张景义说“定下也好,也算了了个心事儿,以后都好好的就行,安安稳稳的。”
刘金荣说“妈你放心吧,我以后肯定能把日子过好,到时候把你和我爸我大爷接出去享福去。”
张景义笑了一下,叹了口气“你是个要强的呀,比妈强。妈这辈子啥也不懂,让你们跟着遭罪了,以后都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等将来眼睛一闭,也有脸去见你爸。”
刘金荣瞪了张景义一眼“妈你好好的说什么呢?我爸不在这坐着呢嘛。”
张万礼笑着说“没事儿,谁能真把旧事儿忘了,也是那么些年呢。俺们这苦,也没让你们娘们孩得啥,反正啊,往前看吧,希望着都好。”
吃了饭,刘金荣把东西给一家人分了,把兜子包裹收好,去院子里陪小白狗玩了一会儿,突然就有点想张清之了,坐在窗下的石头上发呆。
隔一会儿,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笑了一下,然后把红了的脸埋在胳膊里。
又过一会儿,又莫名其妙的耽心起来,想起了鲜血。把小白狗搂在怀里问“你说,是不是没事儿?不能有事儿,对不?”
小白狗哈哈的高兴着,去舔刘金荣的脸。
第二天,张万礼早早去了队上,拿了介绍信去了公社,晚上天都黑了才回来。户口改了。
刘金荣变成了刘桂新。
刘照丰和那个张家的姑娘也正式处上了,听说那家人还挺满意,对他也挺照顾的。
一家人,总算都有了好消息,也看到了希望。
只是刘桂新心里多了些东西,每天总是发呆,然后就是用从部队上拿回来的笔纸写信。
这里投递不方便,邮递员半个月才会来一次。
等刘桂新在天安门前的照片邮到的时候,她的第一封信写好了十多天的信才离开山窝,向遥远的军营飞去。
-
--
张万智笑着说“这么老远还给我们带东西啦,你也不嫌累。家里都有呢。”
刘金荣把包裹好的东西一样一样摆出来。
农田鞋,衣服,罐头,武装带,张清之把能划拉到的东西都弄了些回来,这会儿部队上的什么到了地方都是好东西,由其是农村,买都买不到,要不是刘金荣拿不动会更多。
张景义喊吃饭,张万智收拾摆桌子拿碗筷,和张景义一起把饭菜摆上来。
刘金荣说“妈,张清之给拿了些全国粮票回来,你收好。”把个手绢包递过去。
“在部队上,他们说我这名字不好,不要用了,他们团长帮我改了个,这是介绍信,爸,你有空去帮我把户口改了吧。”刘金荣又把介绍信和证明递给张万智。
张万智伸手接过去“改成啥了?原来怎么不好用了呢?户口也有的。”
刘金荣挪到炕桌边上拿起筷子,张景义去拿锡壶烫酒,问“怎么就不好用了?”
刘金荣说“团长说我这名字资产阶级味道太浓,以后进城会找麻烦。现在和以前不一样,这运动那运动的,人家还能害咱哪?”
张万智小心的把介绍信揣到包里,说“那是,人家大团长,稀得拿这事开玩笑?人家有见识,说不好就肯定是不好,改吧,改以就放心了。”
张万礼从外面进来,拿扫炕笤帚去外地扫了扫身上“哟,哈哈,我说喜鹊叫,咱们丫头回来了,这一趟怎么样?没让外面的花花世界把眼睛迷了?”
刘金荣叫了声大爷,说“嗯,外面确实比咱们这强,哪哪都强,部队上吃的用的可好了,天天大米饭白面饽饽,顿顿都有肉呢。”
张万礼点点头在炕边坐下来“那是,军队呀,国家供着呢,要打仗要打匪还得建设,吃不好咋行。”
张景义上了炕,四个人开始吃饭。
虽然没有肉也没有大米饭,但是刘金荣还是吃的很香,心里也塌实。豆角炖的土豆透着股清香。
张景义问“在部队还好啊?张清之在那干什么?”
刘金荣说“当班长,管着好几十人呢,管电的。”
张万礼说“瞅着挺憨厚的,还挺能行。对你好不好?”
刘金荣脸红了,说“好,对我好,也能干,也知道疼人,就是,就是。”
张万智看了刘金荣一眼“就是个啥?”
刘金荣说“工作太苦了,总死人呢,我在那这两个月死了好些人,有些埋了,有些整个人都没了,找都找不到。我有点儿耽心。”
屋里陷入沉没,张景义问“要是感觉能行,让他退了不行吗?退了回家来。”
刘金荣说“我说了的,他说不能退,那个个人说了不算,要听国家的命令。”
张万礼说“那是,哪能让个人说了算,那不乱了。没事,看那小子也是个有福的相,不能够,你就安心吧。等有时间你就去看看,多跑跑也挺好,省着在家里弊着。”
张万智说“金荣说要改名呢,说是部队上团长给改的,原来这名啥资产阶级了。”
张万礼说“真这么说的?”
刘金荣点了点头,张万礼说“那得改,现在这运动越弄越大的,也看不到个头,说话做事都得带着小心,别因为个名字惹麻烦。说了咋改没?”
刘金荣说“说了,说叫改成桂新,说啥桂花开了国家成立了。团长给起的。”
张万礼说“行,那就叫这个,明天我去找人给你办户口。”
张万智把介绍信掏出来“这有信,改名的。”他也不认几个字。
张万礼是识字的,放下筷子接过证明信看了一下,说“还是部队上人办事牢实,这说的明明白白的,拿着这个去革委会一办一个准儿,都不用磨牙了。”
张景义看了看刘金荣,又看了看张万礼,说“那这事,金荣这事儿,就算是定下啦?”
张万礼说“定下吧,我看,屈不着咱金荣,以后退下来还能跟着进城,比在这山卡卡里窝着强。堡里老张家也算是知道根底的人家,不坏。”
张万智笑了一下,说“也是不好相予的,那张玉生的性子,不好淘弄。”
张万礼说“以后个过个,金荣这边是肯定进城,管他干什么,不说好的我去削他个老小子。”
张景义说“定下也好,也算了了个心事儿,以后都好好的就行,安安稳稳的。”
刘金荣说“妈你放心吧,我以后肯定能把日子过好,到时候把你和我爸我大爷接出去享福去。”
张景义笑了一下,叹了口气“你是个要强的呀,比妈强。妈这辈子啥也不懂,让你们跟着遭罪了,以后都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等将来眼睛一闭,也有脸去见你爸。”
刘金荣瞪了张景义一眼“妈你好好的说什么呢?我爸不在这坐着呢嘛。”
张万礼笑着说“没事儿,谁能真把旧事儿忘了,也是那么些年呢。俺们这苦,也没让你们娘们孩得啥,反正啊,往前看吧,希望着都好。”
吃了饭,刘金荣把东西给一家人分了,把兜子包裹收好,去院子里陪小白狗玩了一会儿,突然就有点想张清之了,坐在窗下的石头上发呆。
隔一会儿,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笑了一下,然后把红了的脸埋在胳膊里。
又过一会儿,又莫名其妙的耽心起来,想起了鲜血。把小白狗搂在怀里问“你说,是不是没事儿?不能有事儿,对不?”
小白狗哈哈的高兴着,去舔刘金荣的脸。
第二天,张万礼早早去了队上,拿了介绍信去了公社,晚上天都黑了才回来。户口改了。
刘金荣变成了刘桂新。
刘照丰和那个张家的姑娘也正式处上了,听说那家人还挺满意,对他也挺照顾的。
一家人,总算都有了好消息,也看到了希望。
只是刘桂新心里多了些东西,每天总是发呆,然后就是用从部队上拿回来的笔纸写信。
这里投递不方便,邮递员半个月才会来一次。
等刘桂新在天安门前的照片邮到的时候,她的第一封信写好了十多天的信才离开山窝,向遥远的军营飞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