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好汉快快请起!”种彦峰等人纷纷下马将王伦一众扶起,种彦峰挽着王伦的手臂,“不瞒王阿哥,今年我也要去参加秋闱的,阿哥若是愿意,不如和我同去!”提起秋闱那才是王伦这辈子最大的痛,王伦的悲剧人生也是命中注定。
宋时科举并非是明清那种模式僵化之物,北宋的科举制度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革都在推陈革新,随着科举的进步与发展,一种只重举业而不屑接受系统知识的风气越来越重,针对这种重科举、轻学校的不良之风,大宋的开明之士合力推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
首先便是范仲淹为首在庆历新政中的兴学运动,范圣人把学习和应举比做耕耘和收获,若只重科举而忽视教育,便是想不劳而获。范圣人有言:择贤固然重要,但择而不教,久则乏人,贤将不继!所以教乃第一,择为其次,庆历新政更是创建了影响后世千年的最高学府——太学!
随着庆历新政的失败,这次轰轰烈烈的兴学运动也不得不画上句号,但此次运动却给王安石在未来发动更大规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北宋第二次大的兴学运动正是王安石在熙宁变法期间展开的,王安石认为要富国强兵,则必须对人才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主张要把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和任用统一起来。
到了熙宁四年太学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朝廷批准了中书省的进一步扩展太学的方案,太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三舍制度,这就是北宋大名鼎鼎的三舍法!
三舍法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在前文有所提及,此刻就不在赘言,然而其开始的实践成果却并不明显,直到本朝的蔡京推动北宋第三次兴学运动后,三舍法才得以发扬光大,崇宁五年宋徽宗下令,此后取士悉由学校升贡,州郡和礼部的发解考试全部取消!结果录取的五榜进士便全部被太学上舍的考生给垄断了!
那白衣秀士王伦正是这次变革的受害者,王伦是个落地的书生不假,但又有几个读书人能一次就取中的呢,那会王伦正值年富力强的巅峰时期,状态大好又有过两次科举经验的王伦已经是信心满满,但他迎来的却是国家取士制度改变的消息,州郡的科举取消了,不是太学生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了,王伦几乎崩溃……
忍着万般无奈与心痛的王伦在已过而立之年的“高龄”又开始了求学之路,准备从县学到州学再入太学进而取得功名,然而我们必须清楚三舍法也是有弊端的,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有些偏远地区的教育依然很简陋!但即便如此王伦在刻苦之下还是得到了升贡的机会!
然后王伦却不得不面对三舍法的第二个弊端,升贡的时间太过漫长,寒门子弟除非有人鼎力相助,否则实难为济!这些年读书已经花费太多,不事生产的王伦口袋早就空了,家族中人也并不看好他。
人们更愿意把钱投资给那些发展空间大的青年才俊,而不是一个年过三十屡次不中的王伦,就这样王伦的求学之路便因穷困而在此面临夭折。不过我们不要小看王伦的毅力,在变卖家产和砸锅卖铁后他还是的顶了过去,这时候考试制度又变了,省试及礼部考试恢复,与三舍法并举而立。
王伦听到消息后几乎是喜极而泣,信心满满的去准备考试,结果考试恢复了,但考试的内容却又有改变,增加了刑法和道经,刑法考试在熙宁年间就有过,如今增加回来到也没令人特别惊讶,王伦这个老油条也有所准备,刻苦温习一番问题也不大,但是道经是什么鬼?
明明是你宋徽宗的个人喜好好吧,但规定就是规定,你奈人家皇帝何?结果王伦再次落榜了,这回他真是一穷二白了,家里人对他更是白眼相待,王伦悲痛之下烧了全部的书籍,之后便投靠了柴进……
如今听种彦峰邀自己再去参加科举,王伦神情难免一阵恍惚,缓过神来后王伦不觉苦笑起来,回忆起这辈子最痛苦经历,即便自己面对强势的种彦峰也无所顾忌起来,只见王伦横眉冷目道:“我对郎君如此敬重,小郎君为何拿此事消遣我?”
种彦峰却不以为意,依旧面带微笑,“王兄可出此言?”
“我又不是太学生,即便此刻开始从头学起,等我入太学的时候胡子都白了,省试殿试更别提了,那解额可能分到我头上吗,我还考个劳什子科举!”王伦胸中激愤不已,科举才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逆鳞,生命安危都排在了后面。
“我也未进过县学州学,却一样可以成为国子学生参加秋闱!”种彦峰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只要有关系和银子,让王兄也成为国子生也不是什么难事!”
“啊!”王伦这会才反应过来,三舍法还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官宦子弟甚至可以免试入学,这正是三舍法的第三个弊端——走后门之风严重,世人评价为:“此法利贵不利贱,利少不利老,利富不利贫!”
至于三舍法的最后一个弊端便是给朝廷带来的负担了,全民教育的花费实在太过巨大,即便是当今社会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何况封建迷信的古代呢,只是这点却和在场几人也没有关系,王伦最关心还是种彦峰的话。
前一秒还怒发冲冠无所畏惧的王伦在后一秒又变回了一只羔羊,只见他再次纳头拜道:“属下刚才一时激动险些冲撞了衙内,还望衙内不要计较!”王伦这句话说的相当艺术,先是一句属下表明自己已经投靠你了,你好意思和刚刚投靠的人置气吗?另外一句险些冲撞更表明了自己过失的程度也是非常低的。
光凭这句话便让种彦峰意识到面前这位虽然能耐不济,但却还是个可用之人。当然作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后又高考然后读研的未来人,种大少对王伦的心情也很理解,古代的考试比后世更加苛刻,那是完全没有退路和回旋余地的战斗,成了一飞冲天,输了猪狗不如!
“起来吧!”种彦峰神色平淡,“王兄若还有心力的话,我可以帮你获取机会,但能否取中还得靠你自己!”
“有,小可有都是心力!”王伦这会已经是泪流满面,落草之后手里也有了不少银钱,王伦确也曾想过继续在仕途上拼搏几下,可惜他这会已不是清白之身,而且王伦也没有当国子生的门路,科举的心也只好慢慢冷了下来,王伦对林冲等人的刻薄都和他过往的失败经历有关,性格决定命运!
“起来吧,你的事包在我身上了!”种彦峰伸手扶起王伦,他能确定在这一刻梁山泊的大头目已经彻底的臣服于自己,有了王伦做榜样,让其他人归心便更容易了!
几人刚挽着胳膊要上梁山却听有小喽啰来报,“启禀众位首领,发现大队人马向我们方向奔来,小的估算了下,恐怕不下千人!”
咕噜一声,王伦杜迁等人齐齐咽了口吐沫,开玩笑,他们在梁山发展多年也就五七百人,对方竟然有千人之多,哪能不把他们吓尿。
“众位不必担心,该是自己人来了!”种大少笑着说道,只是他也没想到来不止有鲁达周通燕顺一伙,还有数位他既熟悉也期待很久的好汉,这还全赖于当初他千金买马骨的成效!
--
宋时科举并非是明清那种模式僵化之物,北宋的科举制度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革都在推陈革新,随着科举的进步与发展,一种只重举业而不屑接受系统知识的风气越来越重,针对这种重科举、轻学校的不良之风,大宋的开明之士合力推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
首先便是范仲淹为首在庆历新政中的兴学运动,范圣人把学习和应举比做耕耘和收获,若只重科举而忽视教育,便是想不劳而获。范圣人有言:择贤固然重要,但择而不教,久则乏人,贤将不继!所以教乃第一,择为其次,庆历新政更是创建了影响后世千年的最高学府——太学!
随着庆历新政的失败,这次轰轰烈烈的兴学运动也不得不画上句号,但此次运动却给王安石在未来发动更大规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北宋第二次大的兴学运动正是王安石在熙宁变法期间展开的,王安石认为要富国强兵,则必须对人才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主张要把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和任用统一起来。
到了熙宁四年太学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朝廷批准了中书省的进一步扩展太学的方案,太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三舍制度,这就是北宋大名鼎鼎的三舍法!
三舍法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在前文有所提及,此刻就不在赘言,然而其开始的实践成果却并不明显,直到本朝的蔡京推动北宋第三次兴学运动后,三舍法才得以发扬光大,崇宁五年宋徽宗下令,此后取士悉由学校升贡,州郡和礼部的发解考试全部取消!结果录取的五榜进士便全部被太学上舍的考生给垄断了!
那白衣秀士王伦正是这次变革的受害者,王伦是个落地的书生不假,但又有几个读书人能一次就取中的呢,那会王伦正值年富力强的巅峰时期,状态大好又有过两次科举经验的王伦已经是信心满满,但他迎来的却是国家取士制度改变的消息,州郡的科举取消了,不是太学生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了,王伦几乎崩溃……
忍着万般无奈与心痛的王伦在已过而立之年的“高龄”又开始了求学之路,准备从县学到州学再入太学进而取得功名,然而我们必须清楚三舍法也是有弊端的,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有些偏远地区的教育依然很简陋!但即便如此王伦在刻苦之下还是得到了升贡的机会!
然后王伦却不得不面对三舍法的第二个弊端,升贡的时间太过漫长,寒门子弟除非有人鼎力相助,否则实难为济!这些年读书已经花费太多,不事生产的王伦口袋早就空了,家族中人也并不看好他。
人们更愿意把钱投资给那些发展空间大的青年才俊,而不是一个年过三十屡次不中的王伦,就这样王伦的求学之路便因穷困而在此面临夭折。不过我们不要小看王伦的毅力,在变卖家产和砸锅卖铁后他还是的顶了过去,这时候考试制度又变了,省试及礼部考试恢复,与三舍法并举而立。
王伦听到消息后几乎是喜极而泣,信心满满的去准备考试,结果考试恢复了,但考试的内容却又有改变,增加了刑法和道经,刑法考试在熙宁年间就有过,如今增加回来到也没令人特别惊讶,王伦这个老油条也有所准备,刻苦温习一番问题也不大,但是道经是什么鬼?
明明是你宋徽宗的个人喜好好吧,但规定就是规定,你奈人家皇帝何?结果王伦再次落榜了,这回他真是一穷二白了,家里人对他更是白眼相待,王伦悲痛之下烧了全部的书籍,之后便投靠了柴进……
如今听种彦峰邀自己再去参加科举,王伦神情难免一阵恍惚,缓过神来后王伦不觉苦笑起来,回忆起这辈子最痛苦经历,即便自己面对强势的种彦峰也无所顾忌起来,只见王伦横眉冷目道:“我对郎君如此敬重,小郎君为何拿此事消遣我?”
种彦峰却不以为意,依旧面带微笑,“王兄可出此言?”
“我又不是太学生,即便此刻开始从头学起,等我入太学的时候胡子都白了,省试殿试更别提了,那解额可能分到我头上吗,我还考个劳什子科举!”王伦胸中激愤不已,科举才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逆鳞,生命安危都排在了后面。
“我也未进过县学州学,却一样可以成为国子学生参加秋闱!”种彦峰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只要有关系和银子,让王兄也成为国子生也不是什么难事!”
“啊!”王伦这会才反应过来,三舍法还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官宦子弟甚至可以免试入学,这正是三舍法的第三个弊端——走后门之风严重,世人评价为:“此法利贵不利贱,利少不利老,利富不利贫!”
至于三舍法的最后一个弊端便是给朝廷带来的负担了,全民教育的花费实在太过巨大,即便是当今社会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何况封建迷信的古代呢,只是这点却和在场几人也没有关系,王伦最关心还是种彦峰的话。
前一秒还怒发冲冠无所畏惧的王伦在后一秒又变回了一只羔羊,只见他再次纳头拜道:“属下刚才一时激动险些冲撞了衙内,还望衙内不要计较!”王伦这句话说的相当艺术,先是一句属下表明自己已经投靠你了,你好意思和刚刚投靠的人置气吗?另外一句险些冲撞更表明了自己过失的程度也是非常低的。
光凭这句话便让种彦峰意识到面前这位虽然能耐不济,但却还是个可用之人。当然作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后又高考然后读研的未来人,种大少对王伦的心情也很理解,古代的考试比后世更加苛刻,那是完全没有退路和回旋余地的战斗,成了一飞冲天,输了猪狗不如!
“起来吧!”种彦峰神色平淡,“王兄若还有心力的话,我可以帮你获取机会,但能否取中还得靠你自己!”
“有,小可有都是心力!”王伦这会已经是泪流满面,落草之后手里也有了不少银钱,王伦确也曾想过继续在仕途上拼搏几下,可惜他这会已不是清白之身,而且王伦也没有当国子生的门路,科举的心也只好慢慢冷了下来,王伦对林冲等人的刻薄都和他过往的失败经历有关,性格决定命运!
“起来吧,你的事包在我身上了!”种彦峰伸手扶起王伦,他能确定在这一刻梁山泊的大头目已经彻底的臣服于自己,有了王伦做榜样,让其他人归心便更容易了!
几人刚挽着胳膊要上梁山却听有小喽啰来报,“启禀众位首领,发现大队人马向我们方向奔来,小的估算了下,恐怕不下千人!”
咕噜一声,王伦杜迁等人齐齐咽了口吐沫,开玩笑,他们在梁山发展多年也就五七百人,对方竟然有千人之多,哪能不把他们吓尿。
“众位不必担心,该是自己人来了!”种大少笑着说道,只是他也没想到来不止有鲁达周通燕顺一伙,还有数位他既熟悉也期待很久的好汉,这还全赖于当初他千金买马骨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