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年前开始,乾宁帝始终都没睡个好觉。
民间有俚语道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不,元月十五都过去这么些天了,他还是没落个清净。
握着手里的那封八百里加急军情,乾宁帝轻轻捶着脑袋,有些哭笑不得。
“父皇,您怎么还没歇息?”夜已深了,一位身穿红袄蓝裙的绝色女子走进了乾坤宫里,对正在批改奏章的乾宁帝道。
乾宁帝见是自己的宝贝闺女来了,脸上的愁云顷刻间散了个一干二净。
来的女子正是晋阳公主。
“晋阳,来的正好。父皇问你个人。”乾宁帝有些头疼道“你在雁门关上与你天南王府的那位皇兄并肩作战过,对他评价如何?”
听到自己父皇的话,晋阳公主似乎又想起什么人,怔了怔,低下头道“他表面看着有点玩世不恭,可骨子里却正直谦逊。最难能可贵的是,天南王府的这位皇兄,生来就带着一股豪气,似乎……他生下来就是为了金戈铁马、长驱万里。”
此时,晋阳公主嘴里说着小青,可心里却思念着那袭白衣。
也只有他这等风流子,才能让那位心高气傲的皇兄尊称一声先生、奉上一腔肝胆吧?
乾宁帝见自己的女儿又愣了神,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女儿长大了啊。
自从回了京以后,他的宝贝女儿竟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老老实实穿起了女装。
乾宁帝当然知道女儿的改变,是因为心里多了一位书生,可他却没有提起。
乾宁帝一字一字咀嚼完晋阳公主对那位天南世子的评价,叹了口气道“生子当如小灵仰!这个孩子要是朕的皇子,该有多好?”
想起自己那位不成器的大儿子,乾宁帝就气不打一出来。
听晋阳公主说起赵云章在雁门关上干出的禽兽事情后,他一怒之下差点拔剑杀了这个不成器的东西。
可毕竟虎毒不食子,又有李贵妃拼了性命死死哀求,乾宁帝最后还是心软了。
最终,乾宁帝只是把这件事给强行压了下来,把赵云章由一字亲王降爵为汝阳郡王,一脚把他给踢到了封地上,相当于变相的断了他的太子之位。
见自己的宝贝闺女出去一趟回来之后,就变成了这样一副模样,乾宁帝是又气又疼。
他身为离阳的君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必躬亲。
年前雁门关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能不知道?
那位白衣书生,他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也是由衷惊叹啊。也难怪自己的宝贝闺女会倾心于他。
可那个不知好歹的书生,竟然在雁门关上拒绝了晋阳!
看着眼前不苟言笑的女儿,乾宁帝想说起那位白衣书生,却欲言又止。他望着眼前一身女装、不见了从前刁蛮的女儿,小心翼翼问女儿道“晋阳,又睡不着了?”
“嗯。”晋阳公主点头道。
她长这么大从来不会撒谎,也从来不屑于掩饰自己的情绪。哪怕外雁门关上,在千军万马之前,她也能亲口说出杨素是她喜欢的男人!
乾宁帝虽然贵为九五之尊,可感情上的事他却左右不了。
其实只要女儿喜欢,那位叫杨太白的书生就是个乞丐,他也不会介意。可一位当朝的嫡公主,近乎破釜沉舟地向他表露心迹,竟然被他给拒绝了!
“父皇,您早些歇息,女儿去睡了。”晋阳公主似乎心情不太好,她与乾宁帝说了一声,转身就离开了。
乾坤宫里又只剩下乾宁帝一人。他望着手里的那封奏折,有些哭笑不得。
年前他的那位皇兄进京,几乎是把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他虽然气,却可以理解。
天下爹妈虽然不同姓,可心意却是相通的——换做是谁让晋阳差点丢了姓名,他也会提着刀去跟那人拼命啊。
所以那位皇兄提着太祖宝剑在奉天殿上不可一世,他只是恼他不给自己留半分面子,心里却没有记恨。
当然,他就是记恨,也没有什么用啊。想到这里,乾宁帝苦笑了一下。
他虽然贵为天子,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可只有他才能明白,他根本就不能为所欲为。
朝堂之上,文臣武将需要平衡、各个党派需要平衡、勋贵势力与寒门贵子需要平衡……
朝堂之外,各个地方大族利益交错需要平衡、卫所世兵与九边新军需要平衡……
他虽然号称“天子”,说白了只是一个端着一碗救命水的可怜人罢了。
——这碗水端平了,所有人都有水喝,他就是那九五之尊;
倘若自己端不平,碗砸了,那抱歉,那些人在渴死之前肯定会先与他拼命。
更可气的是,当皇帝的整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身后却总是有一帮不嫌事儿大的文人戳脊梁骨。
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管;做的对也骂、做不对也骂。于是他的老子圣宗皇帝,一怒之下就用棍子敲断了那些文人的脊梁骨。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乾宁帝的心底从来都没看起过读书人,包括他的女儿也是如此。
可雁门关上、千军万马之前,那位白衣书生怎么就名扬天下了?
“这个杨太白,究竟是什么来历?”离阳王朝出了这等风流子,又关系着他的爱女晋阳公主,乾宁帝自然要把这位书生的老底给扒干净。
可不知为何,他把线索追到天南省之后,这位白衣书生就仿佛凭空从这个世上消失了一样。
家族,不详。
爹娘,不详。
兄弟姐妹,不详。
早年经历,不详。
乾宁帝只查到那位书生叫杨太白,其余经历,皆是不详。
像是凭空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
“难道,是天南王府的人?”乾宁帝盯着手里的密报,自言自语道“家在天南,又与朕的那位皇侄同行,应该是了。”
乾宁又皱起眉头。要是天南王府的人,为什么那位小世子还唯这位书生马首是瞻?
真是奇了怪哉。
想到这里,乾宁帝突然想起了一座书院。
他叹了口气,喃喃道“那座凤鸣山,恰好也在天南省啊……”
想到这里,乾宁帝心里的疙瘩突然解开了。
那座书院从来都是隐于世俗,是那真正的“化外之地”。
想起多年前的那位化名“范梨”的读书人,乾宁帝目光阴冷、手指微微颤抖着。
有些事情原本就不能说,也不知从何说起。就像他的那位皇后,他恨不得把整座江山送给她,可她的内心深处究竟住着什么,他虽然从来没有问过,却不代表他真的不在乎。
这位九五之尊气量真的不大,却从小就格外能忍。如此造成的后果就是,他的性子其实格外阴鸷。
他摊开龙案上的密报。
第一封,华阳县城,当街杀人。御笔批朱死有余辜。
第二封,天汉知府,惨遭枭首。御笔批朱死有余辜。
第三封,龙兴卫司,流血过千。御笔批朱死有余辜。赐天南王府黄金千两。
第四封,却是乾宁帝的一封八百里亲笔手书,上面用血一般的朱砂写着十二个字:杨太白,死。不惜代价。不计后果。
--
民间有俚语道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不,元月十五都过去这么些天了,他还是没落个清净。
握着手里的那封八百里加急军情,乾宁帝轻轻捶着脑袋,有些哭笑不得。
“父皇,您怎么还没歇息?”夜已深了,一位身穿红袄蓝裙的绝色女子走进了乾坤宫里,对正在批改奏章的乾宁帝道。
乾宁帝见是自己的宝贝闺女来了,脸上的愁云顷刻间散了个一干二净。
来的女子正是晋阳公主。
“晋阳,来的正好。父皇问你个人。”乾宁帝有些头疼道“你在雁门关上与你天南王府的那位皇兄并肩作战过,对他评价如何?”
听到自己父皇的话,晋阳公主似乎又想起什么人,怔了怔,低下头道“他表面看着有点玩世不恭,可骨子里却正直谦逊。最难能可贵的是,天南王府的这位皇兄,生来就带着一股豪气,似乎……他生下来就是为了金戈铁马、长驱万里。”
此时,晋阳公主嘴里说着小青,可心里却思念着那袭白衣。
也只有他这等风流子,才能让那位心高气傲的皇兄尊称一声先生、奉上一腔肝胆吧?
乾宁帝见自己的女儿又愣了神,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女儿长大了啊。
自从回了京以后,他的宝贝女儿竟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老老实实穿起了女装。
乾宁帝当然知道女儿的改变,是因为心里多了一位书生,可他却没有提起。
乾宁帝一字一字咀嚼完晋阳公主对那位天南世子的评价,叹了口气道“生子当如小灵仰!这个孩子要是朕的皇子,该有多好?”
想起自己那位不成器的大儿子,乾宁帝就气不打一出来。
听晋阳公主说起赵云章在雁门关上干出的禽兽事情后,他一怒之下差点拔剑杀了这个不成器的东西。
可毕竟虎毒不食子,又有李贵妃拼了性命死死哀求,乾宁帝最后还是心软了。
最终,乾宁帝只是把这件事给强行压了下来,把赵云章由一字亲王降爵为汝阳郡王,一脚把他给踢到了封地上,相当于变相的断了他的太子之位。
见自己的宝贝闺女出去一趟回来之后,就变成了这样一副模样,乾宁帝是又气又疼。
他身为离阳的君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必躬亲。
年前雁门关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能不知道?
那位白衣书生,他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也是由衷惊叹啊。也难怪自己的宝贝闺女会倾心于他。
可那个不知好歹的书生,竟然在雁门关上拒绝了晋阳!
看着眼前不苟言笑的女儿,乾宁帝想说起那位白衣书生,却欲言又止。他望着眼前一身女装、不见了从前刁蛮的女儿,小心翼翼问女儿道“晋阳,又睡不着了?”
“嗯。”晋阳公主点头道。
她长这么大从来不会撒谎,也从来不屑于掩饰自己的情绪。哪怕外雁门关上,在千军万马之前,她也能亲口说出杨素是她喜欢的男人!
乾宁帝虽然贵为九五之尊,可感情上的事他却左右不了。
其实只要女儿喜欢,那位叫杨太白的书生就是个乞丐,他也不会介意。可一位当朝的嫡公主,近乎破釜沉舟地向他表露心迹,竟然被他给拒绝了!
“父皇,您早些歇息,女儿去睡了。”晋阳公主似乎心情不太好,她与乾宁帝说了一声,转身就离开了。
乾坤宫里又只剩下乾宁帝一人。他望着手里的那封奏折,有些哭笑不得。
年前他的那位皇兄进京,几乎是把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他虽然气,却可以理解。
天下爹妈虽然不同姓,可心意却是相通的——换做是谁让晋阳差点丢了姓名,他也会提着刀去跟那人拼命啊。
所以那位皇兄提着太祖宝剑在奉天殿上不可一世,他只是恼他不给自己留半分面子,心里却没有记恨。
当然,他就是记恨,也没有什么用啊。想到这里,乾宁帝苦笑了一下。
他虽然贵为天子,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可只有他才能明白,他根本就不能为所欲为。
朝堂之上,文臣武将需要平衡、各个党派需要平衡、勋贵势力与寒门贵子需要平衡……
朝堂之外,各个地方大族利益交错需要平衡、卫所世兵与九边新军需要平衡……
他虽然号称“天子”,说白了只是一个端着一碗救命水的可怜人罢了。
——这碗水端平了,所有人都有水喝,他就是那九五之尊;
倘若自己端不平,碗砸了,那抱歉,那些人在渴死之前肯定会先与他拼命。
更可气的是,当皇帝的整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身后却总是有一帮不嫌事儿大的文人戳脊梁骨。
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管;做的对也骂、做不对也骂。于是他的老子圣宗皇帝,一怒之下就用棍子敲断了那些文人的脊梁骨。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乾宁帝的心底从来都没看起过读书人,包括他的女儿也是如此。
可雁门关上、千军万马之前,那位白衣书生怎么就名扬天下了?
“这个杨太白,究竟是什么来历?”离阳王朝出了这等风流子,又关系着他的爱女晋阳公主,乾宁帝自然要把这位书生的老底给扒干净。
可不知为何,他把线索追到天南省之后,这位白衣书生就仿佛凭空从这个世上消失了一样。
家族,不详。
爹娘,不详。
兄弟姐妹,不详。
早年经历,不详。
乾宁帝只查到那位书生叫杨太白,其余经历,皆是不详。
像是凭空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
“难道,是天南王府的人?”乾宁帝盯着手里的密报,自言自语道“家在天南,又与朕的那位皇侄同行,应该是了。”
乾宁又皱起眉头。要是天南王府的人,为什么那位小世子还唯这位书生马首是瞻?
真是奇了怪哉。
想到这里,乾宁帝突然想起了一座书院。
他叹了口气,喃喃道“那座凤鸣山,恰好也在天南省啊……”
想到这里,乾宁帝心里的疙瘩突然解开了。
那座书院从来都是隐于世俗,是那真正的“化外之地”。
想起多年前的那位化名“范梨”的读书人,乾宁帝目光阴冷、手指微微颤抖着。
有些事情原本就不能说,也不知从何说起。就像他的那位皇后,他恨不得把整座江山送给她,可她的内心深处究竟住着什么,他虽然从来没有问过,却不代表他真的不在乎。
这位九五之尊气量真的不大,却从小就格外能忍。如此造成的后果就是,他的性子其实格外阴鸷。
他摊开龙案上的密报。
第一封,华阳县城,当街杀人。御笔批朱死有余辜。
第二封,天汉知府,惨遭枭首。御笔批朱死有余辜。
第三封,龙兴卫司,流血过千。御笔批朱死有余辜。赐天南王府黄金千两。
第四封,却是乾宁帝的一封八百里亲笔手书,上面用血一般的朱砂写着十二个字:杨太白,死。不惜代价。不计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