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处四战之地,能守住祖宗的基业不被强大的国家吞并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历代的宋国国君也是这样,大多是守成之君,当然了,也不乏宋襄公这样胸怀大志的君主,所以宋国才能历经残酷的春秋时代,以大吃小,纵横捭阖,奠定了宋国现在的疆域。
其实在历史上,剔成君和宋康王(子偃)都是很有作为的君主。
剔成君不必多说了,做一个权臣,他犯上作乱,联合了对原来的国君宋桓侯不满的宋国的公卿大夫,在他们的鼎力支持之下,驱逐了宋桓侯,篡位。
不过剔成君也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国君,在位期间虽然示弱于齐国,但是大兴商贾之业,制作业十分发达,使宋国变得富强起来,但是他的一些改革也触犯了旧贵族的权益,于是又被大家如法炮制地打倒了,拥立了他的弟弟子偃,也就是后来的宋康王。
宋康王是宋国历史上继宋襄公之后的一个有作为的君主!
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
宋国号称“五千乘之劲宋”。
宋国在宋康王的手里达到了鼎盛,威服四方,但是也在他的手中衰落、灭亡。宋康王太刚愎自用了,四面树敌,连连得罪周边的齐楚魏各大国,他能打败各国的军队,攻占其城池,其实是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捡漏的。
偏偏宋康王妄自尊大了,宋国还没在他的手里变成可以跟赵魏这般的一流强国,就开始残暴无道,使臣民离心离德,最后才被齐国灭掉的。
不作死就不会死,所以说宋康王这是在作死啊!
毕竟战国中期,战国七雄是没有办法以一国之力灭掉对方的,但是中山国和宋国、越国,这三个逊色于一流强国的国家就不一样了,她们分别被赵国、齐国和楚国灭掉了,而时间上都相差无几,是因为大家相约好了的。
这就是弱国的悲哀!
子偃可不想跟历史上的宋康王那样,四面树敌,然后自身也没有抵抗的能力。所以他奉行的国策是,结好楚国和赵国,打击齐国和魏国,这样一来既能开疆拓土,壮大国力,又可以避免被群殴的危险了。
宋君偃问道:“张烈,我们宋国果真要扶持泗上十二诸侯国中的其余诸侯国复辟吗?”
张烈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道:“君上,现在我们宋国已经是泗上诸侯的霸主了。然,睢阳会盟的时候到来的只有鲁国、薛国、滕国和卫国这四个国家,其余的诸侯国都到哪儿去了呢?”
“泗上十二诸侯国分别是宋、鲁、卫、邹、滕、薛、莒、费、邳、郯、任、郳。睢阳会盟的五国先不说,费国和邳国、邹国都已经成为鲁国的附属国,说是封君都不为过,任国和郳国只有一两座城池,而且年年向鲁国朝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莒国和郯国倒是被楚国和齐国先后灭掉了。两国灭亡的时间不过一百年,其后裔尚在,君上,我认为可以支持莒国和郯国复辟。郯国就不必多说了,曾经是我们宋国的附属国,一样是天命玄鸟的子孙,先祖都是商王武丁,所以我们宋国可以不遗余力地支持郯国复辟,正好可以拿来牵制齐国。”
“莒国的话,我听说楚国灭掉莒国之后,对于莒地无法治理,因为当地的黔首迷信武力,不服从楚人的治理,所以楚王也不得不将莒子封为了莒君。所以莒国想要复辟并不难,只要君上许诺庇护莒国就可以了!”
“而且啊君上。”张烈又道,“莒国人十分骁勇善战,其淮泗精兵曾经一度打得四面的齐、鲁、楚三国不敢觊觎,莒国的疆域在当时也很广阔,若不是发生了内乱的话,只怕楚国很难灭了莒国。莒国复辟,君上可以收为己用。”
“大善!”子偃拍手叫好道。
不过,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又皱着眉头道:“不过,莒国的旧地现在是楚国的疆土了,我们帮助莒国复辟,不会因此得罪楚王吧?”
复辟郯国的话,宋君偃倒是没觉得有什么,毕竟是一脉相承的国家,而且郯君只是一个傀儡罢了。郯地在齐国的疆域里面,即郯城,呃,现在的郯城似乎十室九空了,毕竟当时那个活该遭天谴的越王无疆下令,屠杀郯城的黔首的。
绕是如此,郯国的遗民还是很多的,就在郯城附近的地方啊。
而且得罪齐国宋君偃觉得没什么,虱子多了不怕痒啊,可是楚国,这楚国可是他们宋国的盟友啊,而且根据原先的邦交国策,是不能得罪楚国过甚的!
张烈闻言,狡黠地笑着道:“君上不必忧虑,对于莒国复辟,我们宋国只要给予名义上的支持就可以了。而且,我们只能私底下给予莒君一个名分,等到莒国复辟了,再申请成为我们大宋国的附属国,这样一来,复辟的莒国就是宋国的附属国。”
“想来,楚王也不想因为一两座城池的得失,在这个时候得罪我们宋国的!”
“大善!”子偃点头道。
但是宋君偃还是有困惑不解的地方,随即出声道:“张烈,寡人还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帮助这些已经亡国了的小国复辟呢?对于滕国和薛国、卫国,寡人很想要吞并,以扩张我们宋国的疆域。现在不仅要大费周章地去帮助别人复辟社稷,还要冒着被齐楚两国围攻的危险,这是为何?”
张烈摇了摇头,看来自己的这位君上眼光还放得不够长远。不过他作为宋国的军师祭酒,这个战国乱世的顶级的战略家,给宋君偃分析形势,是责无旁贷的事情。
张烈说道:“君上你有所不知,扶持泗上十二诸侯国,对于我们宋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们宋国现在的根基还不够深厚,自从君上你上位之后,北伐齐,取阳亢之地,置东郡;南征越,取旧吴之地,置吴郡;西破魏,取河内之地,置河内郡。”
“这两年我们宋国的疆域极度扩张,君上你开疆拓土,所得的东郡、吴郡和河内郡其疆域几乎跟原来的我们宋国的故土相差无几,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我们宋国在这三个郡里的根基不够深厚,当地的黔首也还没有打从心底地认同我们宋国的统治。”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宋国虽然在军力、人口、城池、疆域和富庶程度方面跟一般的强国没什么两样了,齐国单打独斗的话也不能灭亡我们宋国了。但是刚刚获得的郡县,我们宋国还没有彻底的消化,根基不稳,随时都有被倾覆的危险!”
宋君偃听到这话,深以为然地点头道:“正因如此,寡人这才改变了一些政策,轻徭薄役,减轻黔首的负担,与民生养。”
张烈颔首道:“这是对的。君上,民心至关重要,因为无论是赋税还是兵员都取自于民,但是民就像是池塘里的水,而君上,就是池塘里的一叶扁舟,池塘里的水可以蓄着,却绝不可以抽干!不然就跟竭泽而渔是一个道理。”
“我们宋国现在是勤于内政民事,无力于大战。超过十万人的大战我们宋国已经是负担不起的了!这几年的连番的大战,我们宋国也伤了元气,需要休养生息,但是附近的齐国和魏国底蕴雄厚,如树大根深,发展起来我们宋国远不及也!”
“这个时候就要给这些敌对的国家找麻烦了。君上现在明白我为什么建议你扶持泗上十二诸侯国了吧?”
宋君偃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张烈又道:“好处还不止如此。根据我们原先的先霸诸侯而后王天下的战略方针,这个扶立附近小国,成为附属国就是关键的一步!”
“君上可以想一想,我们宋国若是帮助这些小国复辟了,能得到什么好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天下人会称赞君上是贤明的君主,有仁者之风,继而天下贤才会继续出仕宋国,争相告走!此外君上还能得到被扶持的国家的善意和效忠,唯我宋国马首是瞻。”
“这最影响深远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派遣官吏和将尉,占领一些实权衙门,架空各国的国君,使之成为傀儡,到时候想要将这些国家并入我们大宋国的疆域里,不过是君上的一道诏命而已!”
子偃拍手道:“善!张烈,这里面只怕还有一个益处。那就是这些小国原来的城邑都被吞并了,他们可以打着收复失地的旗号,骚扰或者攻略齐楚两国,而且他们在故地的名望还没有完全消失,他们可以事半功倍地占领原来的旧地,小打小闹而已,不似我们宋国这般引人注目,还会招致列国的围攻。”
张烈赞许地道:“不错。这些小国的名望还是不容小觑的,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攻伐齐国或者是楚国。若是敌军来犯,君上也可以趁势号召各国组成联军,这样也避免了我们宋国独木难支的尴尬处境了。”
张烈又看着宋君偃说道:“君上,被灭掉的莒国和郯国可以复辟,曾经的徐国和蔡国也能复辟,这些国家都是可以拉拢的。不过眼下,我们宋国要对付的是鲁国,君上还记得在伐魏之前,给鲁国三桓许下的承诺吗?”
子偃点了点头道:“记得。鲁国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野心勃勃,一直想要效仿三家分晋,独立于鲁国公室而立国,只是害怕鲁国在天下的声望,自身势力又过小,所以不敢僭越。怎么,难道张烈你真的想让鲁国分裂,帮助三桓立国吗?”
“是的。”张烈说道,“鲁国与我们宋国原来的国力差不多,城池、疆域、人口都相差无几,但这已经是过去式了,鲁国还是在原地踏步。鲁国不能轻易灭之,我们宋国一口气也吃不掉鲁国,所以鲁国必须要分裂!”
“愿闻其详。”
“君上,鲁国有在泗上十二诸侯国里面的附属国就有费国和邳国、邹国,如任国和郳国都朝拜鲁国,鲁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为了保住我们宋国霸主地位,鲁国不能不分裂。为此,我还特地拟定了一个计划,请君上过目。”
根据张烈提出来的“先霸诸侯而后王天下”的战略方针,宋君偃表示很满意。
附属的国家越小越好,越小就越容易控制。像鲁国,太大了,底蕴还这么深厚,声望极高,实在不应该这样存在下去了。
老实说,宋君偃还是很想直接吞并薛国和滕国的,不过那是历史上的宋康王的老路子了,他不敢这么做,怕的是重蹈覆辙啊!
现在张烈提出的这个战略方针就很符合他的要求。
闷声发大财,厚积薄发。
宋国现在太引人注目了,一举一动都牵动了天下人的眼光。这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的道理宋君偃还是懂得的。
宋国若是直接出兵灭掉了滕国和薛国,只怕会招致齐国大军不遗余力地讨伐。宋国到时候也会沦落成为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的形象,出师无名,将士们的士气都会大打折扣。
所以蚕食附近的小国,厚积薄发,对于现在的宋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抉择了。
(本章完)
--
历代的宋国国君也是这样,大多是守成之君,当然了,也不乏宋襄公这样胸怀大志的君主,所以宋国才能历经残酷的春秋时代,以大吃小,纵横捭阖,奠定了宋国现在的疆域。
其实在历史上,剔成君和宋康王(子偃)都是很有作为的君主。
剔成君不必多说了,做一个权臣,他犯上作乱,联合了对原来的国君宋桓侯不满的宋国的公卿大夫,在他们的鼎力支持之下,驱逐了宋桓侯,篡位。
不过剔成君也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国君,在位期间虽然示弱于齐国,但是大兴商贾之业,制作业十分发达,使宋国变得富强起来,但是他的一些改革也触犯了旧贵族的权益,于是又被大家如法炮制地打倒了,拥立了他的弟弟子偃,也就是后来的宋康王。
宋康王是宋国历史上继宋襄公之后的一个有作为的君主!
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
宋国号称“五千乘之劲宋”。
宋国在宋康王的手里达到了鼎盛,威服四方,但是也在他的手中衰落、灭亡。宋康王太刚愎自用了,四面树敌,连连得罪周边的齐楚魏各大国,他能打败各国的军队,攻占其城池,其实是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捡漏的。
偏偏宋康王妄自尊大了,宋国还没在他的手里变成可以跟赵魏这般的一流强国,就开始残暴无道,使臣民离心离德,最后才被齐国灭掉的。
不作死就不会死,所以说宋康王这是在作死啊!
毕竟战国中期,战国七雄是没有办法以一国之力灭掉对方的,但是中山国和宋国、越国,这三个逊色于一流强国的国家就不一样了,她们分别被赵国、齐国和楚国灭掉了,而时间上都相差无几,是因为大家相约好了的。
这就是弱国的悲哀!
子偃可不想跟历史上的宋康王那样,四面树敌,然后自身也没有抵抗的能力。所以他奉行的国策是,结好楚国和赵国,打击齐国和魏国,这样一来既能开疆拓土,壮大国力,又可以避免被群殴的危险了。
宋君偃问道:“张烈,我们宋国果真要扶持泗上十二诸侯国中的其余诸侯国复辟吗?”
张烈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道:“君上,现在我们宋国已经是泗上诸侯的霸主了。然,睢阳会盟的时候到来的只有鲁国、薛国、滕国和卫国这四个国家,其余的诸侯国都到哪儿去了呢?”
“泗上十二诸侯国分别是宋、鲁、卫、邹、滕、薛、莒、费、邳、郯、任、郳。睢阳会盟的五国先不说,费国和邳国、邹国都已经成为鲁国的附属国,说是封君都不为过,任国和郳国只有一两座城池,而且年年向鲁国朝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莒国和郯国倒是被楚国和齐国先后灭掉了。两国灭亡的时间不过一百年,其后裔尚在,君上,我认为可以支持莒国和郯国复辟。郯国就不必多说了,曾经是我们宋国的附属国,一样是天命玄鸟的子孙,先祖都是商王武丁,所以我们宋国可以不遗余力地支持郯国复辟,正好可以拿来牵制齐国。”
“莒国的话,我听说楚国灭掉莒国之后,对于莒地无法治理,因为当地的黔首迷信武力,不服从楚人的治理,所以楚王也不得不将莒子封为了莒君。所以莒国想要复辟并不难,只要君上许诺庇护莒国就可以了!”
“而且啊君上。”张烈又道,“莒国人十分骁勇善战,其淮泗精兵曾经一度打得四面的齐、鲁、楚三国不敢觊觎,莒国的疆域在当时也很广阔,若不是发生了内乱的话,只怕楚国很难灭了莒国。莒国复辟,君上可以收为己用。”
“大善!”子偃拍手叫好道。
不过,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又皱着眉头道:“不过,莒国的旧地现在是楚国的疆土了,我们帮助莒国复辟,不会因此得罪楚王吧?”
复辟郯国的话,宋君偃倒是没觉得有什么,毕竟是一脉相承的国家,而且郯君只是一个傀儡罢了。郯地在齐国的疆域里面,即郯城,呃,现在的郯城似乎十室九空了,毕竟当时那个活该遭天谴的越王无疆下令,屠杀郯城的黔首的。
绕是如此,郯国的遗民还是很多的,就在郯城附近的地方啊。
而且得罪齐国宋君偃觉得没什么,虱子多了不怕痒啊,可是楚国,这楚国可是他们宋国的盟友啊,而且根据原先的邦交国策,是不能得罪楚国过甚的!
张烈闻言,狡黠地笑着道:“君上不必忧虑,对于莒国复辟,我们宋国只要给予名义上的支持就可以了。而且,我们只能私底下给予莒君一个名分,等到莒国复辟了,再申请成为我们大宋国的附属国,这样一来,复辟的莒国就是宋国的附属国。”
“想来,楚王也不想因为一两座城池的得失,在这个时候得罪我们宋国的!”
“大善!”子偃点头道。
但是宋君偃还是有困惑不解的地方,随即出声道:“张烈,寡人还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帮助这些已经亡国了的小国复辟呢?对于滕国和薛国、卫国,寡人很想要吞并,以扩张我们宋国的疆域。现在不仅要大费周章地去帮助别人复辟社稷,还要冒着被齐楚两国围攻的危险,这是为何?”
张烈摇了摇头,看来自己的这位君上眼光还放得不够长远。不过他作为宋国的军师祭酒,这个战国乱世的顶级的战略家,给宋君偃分析形势,是责无旁贷的事情。
张烈说道:“君上你有所不知,扶持泗上十二诸侯国,对于我们宋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们宋国现在的根基还不够深厚,自从君上你上位之后,北伐齐,取阳亢之地,置东郡;南征越,取旧吴之地,置吴郡;西破魏,取河内之地,置河内郡。”
“这两年我们宋国的疆域极度扩张,君上你开疆拓土,所得的东郡、吴郡和河内郡其疆域几乎跟原来的我们宋国的故土相差无几,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我们宋国在这三个郡里的根基不够深厚,当地的黔首也还没有打从心底地认同我们宋国的统治。”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宋国虽然在军力、人口、城池、疆域和富庶程度方面跟一般的强国没什么两样了,齐国单打独斗的话也不能灭亡我们宋国了。但是刚刚获得的郡县,我们宋国还没有彻底的消化,根基不稳,随时都有被倾覆的危险!”
宋君偃听到这话,深以为然地点头道:“正因如此,寡人这才改变了一些政策,轻徭薄役,减轻黔首的负担,与民生养。”
张烈颔首道:“这是对的。君上,民心至关重要,因为无论是赋税还是兵员都取自于民,但是民就像是池塘里的水,而君上,就是池塘里的一叶扁舟,池塘里的水可以蓄着,却绝不可以抽干!不然就跟竭泽而渔是一个道理。”
“我们宋国现在是勤于内政民事,无力于大战。超过十万人的大战我们宋国已经是负担不起的了!这几年的连番的大战,我们宋国也伤了元气,需要休养生息,但是附近的齐国和魏国底蕴雄厚,如树大根深,发展起来我们宋国远不及也!”
“这个时候就要给这些敌对的国家找麻烦了。君上现在明白我为什么建议你扶持泗上十二诸侯国了吧?”
宋君偃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张烈又道:“好处还不止如此。根据我们原先的先霸诸侯而后王天下的战略方针,这个扶立附近小国,成为附属国就是关键的一步!”
“君上可以想一想,我们宋国若是帮助这些小国复辟了,能得到什么好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天下人会称赞君上是贤明的君主,有仁者之风,继而天下贤才会继续出仕宋国,争相告走!此外君上还能得到被扶持的国家的善意和效忠,唯我宋国马首是瞻。”
“这最影响深远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派遣官吏和将尉,占领一些实权衙门,架空各国的国君,使之成为傀儡,到时候想要将这些国家并入我们大宋国的疆域里,不过是君上的一道诏命而已!”
子偃拍手道:“善!张烈,这里面只怕还有一个益处。那就是这些小国原来的城邑都被吞并了,他们可以打着收复失地的旗号,骚扰或者攻略齐楚两国,而且他们在故地的名望还没有完全消失,他们可以事半功倍地占领原来的旧地,小打小闹而已,不似我们宋国这般引人注目,还会招致列国的围攻。”
张烈赞许地道:“不错。这些小国的名望还是不容小觑的,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攻伐齐国或者是楚国。若是敌军来犯,君上也可以趁势号召各国组成联军,这样也避免了我们宋国独木难支的尴尬处境了。”
张烈又看着宋君偃说道:“君上,被灭掉的莒国和郯国可以复辟,曾经的徐国和蔡国也能复辟,这些国家都是可以拉拢的。不过眼下,我们宋国要对付的是鲁国,君上还记得在伐魏之前,给鲁国三桓许下的承诺吗?”
子偃点了点头道:“记得。鲁国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野心勃勃,一直想要效仿三家分晋,独立于鲁国公室而立国,只是害怕鲁国在天下的声望,自身势力又过小,所以不敢僭越。怎么,难道张烈你真的想让鲁国分裂,帮助三桓立国吗?”
“是的。”张烈说道,“鲁国与我们宋国原来的国力差不多,城池、疆域、人口都相差无几,但这已经是过去式了,鲁国还是在原地踏步。鲁国不能轻易灭之,我们宋国一口气也吃不掉鲁国,所以鲁国必须要分裂!”
“愿闻其详。”
“君上,鲁国有在泗上十二诸侯国里面的附属国就有费国和邳国、邹国,如任国和郳国都朝拜鲁国,鲁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为了保住我们宋国霸主地位,鲁国不能不分裂。为此,我还特地拟定了一个计划,请君上过目。”
根据张烈提出来的“先霸诸侯而后王天下”的战略方针,宋君偃表示很满意。
附属的国家越小越好,越小就越容易控制。像鲁国,太大了,底蕴还这么深厚,声望极高,实在不应该这样存在下去了。
老实说,宋君偃还是很想直接吞并薛国和滕国的,不过那是历史上的宋康王的老路子了,他不敢这么做,怕的是重蹈覆辙啊!
现在张烈提出的这个战略方针就很符合他的要求。
闷声发大财,厚积薄发。
宋国现在太引人注目了,一举一动都牵动了天下人的眼光。这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的道理宋君偃还是懂得的。
宋国若是直接出兵灭掉了滕国和薛国,只怕会招致齐国大军不遗余力地讨伐。宋国到时候也会沦落成为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的形象,出师无名,将士们的士气都会大打折扣。
所以蚕食附近的小国,厚积薄发,对于现在的宋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抉择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