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宋边境,大孤山。
    姜阳穿着一身深红色的战衣,墨黑的盔甲,腰间挂着一把装饰华丽的佩剑,脖颈上围着一条红领巾,昂首阔步,亦步亦趋地顺着祭台的台阶向上踏去。
    姜阳接过士卒递过来的三炷香,毕恭毕敬地向着一方鼎炉叩首,三叩九拜之后,把三炷香插到了鼎炉上。然后,他一撩战裙,一手扶着剑柄,又拔剑而出,将一只鸡的头削掉,鸡血就这样染在了泛着古铜色色泽的青铜剑上!
    此时祭台之下,三万多名衣衫褴褛,衣不蔽体的姜军将士站在那里,他们与其说是一支军队,倒不如说是一群贼寇,乌合之众。
    这些姜军的士卒大多是良莠不齐,他们有的人连最普通的青铜盔甲都没有,只是简单地穿着普通百姓的衣裳,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额头上绑着深红色的头巾,以示区别。
    三万多的将士分成十几个方阵,错落有致地站立在那里,手里的武器五花八门的,最好的有长戈、铜矛、青铜剑和大戟,最差的却还是生锈的镰刀,劣迹斑斑的锄头。
    方阵之内,战旗招展,深红色的旌旗上绘着大大“姜”字。
    望着这么多的将士,姜阳也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随即,姜阳的右手高举着长剑,面色庄重、肃穆地道:“将士们!田齐失道,齐王无德,故而有此旱魃之祸!为君长者,不能使肉食人得其位,不能使黔首安其家,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何以为人君?”
    “今田齐昏庸无道,导致上苍降下如此旱魃之祸!呜呼!东皇太一上帝不忍我齐国黎庶食不果腹,流离失所,死于非命,故而托梦于吾!吾乃姜阳,吾乃天命之子!吾是姜太公的子孙后代,姜氏齐国的嫡系子嗣!今得先祖之后荫,复我齐国,拨乱而反正者也!”
    好吧,姜阳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的话语,其实祭台底下的黔首…将士们绝大部分还是一头雾水的,半句没听懂。
    不过姜阳也不在乎这些了,他猛地挥剑喝道:“今我吕阳(亦可称姜阳)在此盟誓,谨遵太一上帝之号召,讨伐不仁不义不忠不信的伪齐国,复我吕氏基业!……杀!”
    “杀!杀!杀!”一阵煞气冲天而起,随着姜阳的话音刚落,在祭台之下的将士也举起了手里的武器,热情澎湃地高声呐喊着。
    宋国遭逢大旱,接壤的齐国南部也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旱灾,田因齐虽然极力赈灾,但是于事无补,流离失所的黔首终于在姜阳的蛊惑之下,奋起反抗,掀起了一场反对田氏齐国的波澜壮阔的战争!
    西元前325年十月二十五日,姜氏后人姜阳在大孤山起兵三万,自称“奉天大将军”,任命吕子义为前将军,韩朋为后将军,宋人盖陧为中将军,陡然起事,发布檄文,讨伐有失德行的田氏齐国。
    起义军先里应外合攻破了军事重镇汾阳,斩首几千,得降兵两万。
    而后姜军又分兵攻占了齐国的盖城、博陵、成邑、圂阳等十几座城池,沿途收拢灾民青壮,得圂阳仓之粮秣,声势浩大,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便拉起了整整十万人的军队。
    ……
    得知姜阳骤然起兵的消息,本来就为了赈灾粮的事情焦头烂额的宋君偃,顿时觉得手足无措,急忙召集张烈、匡章等人入宫议事。
    “谁能告诉寡人,为什么姜阳仓促起兵了?而且寡人事先怎么一点讯息都没收到!”子偃脸色阴沉地道。
    黄庸赶紧拿出了一份竹简送到子偃的手里,说道:“这是刚刚收到的奏报。也是姜阳够谨慎,起事的当日连一点风声都没透露,我们安插在姜军里面的将尉还没得到什么消息,就被派遣到了战场上,姜阳事后才给我们送来的战报。”
    “哼,他这是翅膀硬了!”宋君偃的眼神里透出了一股危险的光泽,鹰眼一般,他说道,“这个消息还是他成了气候,接连攻占齐国的城、博陵、成邑、圂阳等十几座城池,收拢青壮、降卒,拥兵十万才奏报过来的。寡人还真是小觑他了,这都还没立国呢,就已经如此乖张忤逆了,若是真成了气候,那还了得?岂不是要学着现在的田氏齐国跟我们宋国作对吗?”
    “君上息怒。”苏贺皱着眉头说道,“姜阳这回是仓促起事,趁着天灾**拉拢民心,而且齐国上上下下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起兵的!齐王若是回过神来,现在看似声势浩大的姜阳军恐怕就如土鸡瓦狗一般,中看不中用了。”
    宋君偃闻言,深以为然地点头道:“不错。寡人并不看好姜阳军。姜阳早就在两个月前就给寡人上了几份奏牍,说是齐地遭逢大旱,正是起兵讨伐田齐,复兴他们姜齐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寡人当时还没寻过味儿呢,没想到他竟然一下子给了寡人这么大的一个惊喜!可惜,有惊无喜。”
    “寡人不止一次地劝诫过姜阳,让他继续蛰伏。原本在大孤山的旧部不过一万,被我们宋国派过去的将尉操练了几个月而已,战斗力还没形成,再加上姜阳仓促起兵,聚拢的不过是食不果腹的灾民,还有降卒,现在姜军的战斗力堪忧啊。”
    姜阳还是太心急了,操之过急。
    原本按照宋君偃的计划,姜阳应该在大孤山蛰伏至少两年的,这还不到半年呢,就趁着齐国南部发生大旱的时机起兵了,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时机,但是这个时机还没有成熟啊!
    你妹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猪脑袋!宋君偃在心里对姜阳破口大骂道。
    他万万没想到,姜阳的胆子这么大,志大才疏的,一点战略眼光都没有。
    是,现在姜军的确是势如破竹,一口气攻下了齐国的盖城、博陵、成邑、圂阳等十几座城池,还出其不意地击败了驻防边境的齐军,收其降卒,聚拢青壮,已经有了十万人的兵马。
    但是这算成什么气候?
    冷兵器时代,虽然人多势众是一大优势,但也是劣势啊。
    这俗话说得好,兵贵精,不贵多。
    君不见在历史上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吗?阴晋之战,五万魏武卒大破五十万秦军;巨鹿之战,几万楚军大破二十多万秦军;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五万击败曹军二十三万;官渡、夷陵之战亦然,还有赫赫有名的淝水之战,八万北府军大破八十万前秦大军!
    军力太庞大了,这没什么,但是兵力太多了,又没有足够的完善的调度系统,难以令行禁止,这就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了!
    而且你看看姜阳的军队里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兵马?
    流民、降卒、贼寇……良莠不齐,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很难形成统一的号令。更何况姜军刚刚成军,连一个最基本的指挥系统都还没有形成,就这样一口吃成了胖子,丫的也不怕撑死!
    齐国的军队虽然在前几年遭遇了几次大败,损兵折将,无力图谋别的国家,但是自身的底蕴还在,子偃相信,这个时候齐国只需要遣一名良将,然后出动三万的正规军就能击溃看似强大的姜军了。
    “姜阳还是太心急了。”张烈叹了口气,说道,“君上,现在的姜阳军中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若是君上你非要扶持姜阳复辟齐国的话,就必须做好动辄五万以上的军队援救姜阳军的准备!姜阳军现阶段是不可能对付得了强大的齐军的。”
    出兵?谈何容易!
    宋君偃权衡利弊之下,还是认为出兵援救姜阳军很不值得,现在宋国仓禀里的粮秣因为接济灾民都快告罄了,这个时候再出动军队去援救不自量力的姜阳军,这个买卖不划算啊!
    宋君偃于是黑着脸道:“没办法了。寡人已经仁至义尽了,是姜阳这厮太作死了!先观望一下吧,若是姜阳请求庇护,可以接受,但是绝不能出兵援救。”
    张烈等人微微颔首。
    “鲁国那边的战事如何了?”宋君偃又问道。
    “鲁国三桓在南武城之败后,果真向齐国求援,齐王也派出田汾为大将,领兵两万驰援曲阜,目前我们宋鲁联军正在跟齐军在曲阜之外的芒山对峙。看来齐人是不想太招惹我们宋国的,不然绝不会出动这么少的兵马。”
    子偃点头道:“将鲁国一分为四的事情要尽快落实下来。寡人等一下就让苏秦出使临淄,许诺齐王,割让鲁国的三座城邑予齐,齐国退兵,我宋国也退兵,如此一来,当可皆大欢喜。”
    呃,这是政治敲诈。不过宋君偃是拿着鲁国的利益作为谈判的资本的,这就是弱国的悲哀了,只能任由强大的国家摆布、剥削。
    黄庸忽而道:“君上,你看是否可以放弃鲁公姬仇许诺的平陆、亢父、南武、横邑四座城池,换取鲁国用几十万石的米粟?据我了解,鲁国多年不修兵事,无为而治,今年的旱灾也没波及到鲁地,鲁国历年来倒是囤积了不少的粮秣,在仓禀里都快发霉了。”
    “若是能换得鲁国的粮秣,我们宋国的灾民就能平安度过这灾荒的一年了。即使有所不足,我们也可以释放出一个不缺粮的信号,使得各国各地的粮商被迫压低粮价,开仓放粮,满足我们宋国这偌多的灾民的需求!”
    “大善!”宋君偃拍手叫好道。
    对于城邑、土地、人口,宋君偃很是看重,但是他还没有昏了头,利令智昏。有了足够的人口,还怕没有足够的耕地和城邑吗?
    城邑是人力打造的,耕地也是人力开垦的。
    平陆、亢父、南武、横邑这四座城池就先暂时寄存在鲁国那里,等到恰当的时机再抢夺过来吧。
    (本章完)
    --

章节目录

桀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并收藏桀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