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楚人”,非但芈姓一族。楚人的上层统治者,即屈原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也就是来自西北方的夏人后裔,本为游牧民族,沿汉水南下,至周已定居于丹阳一带。
    江、汉之间的土著居民,包括楚地固有之周民族与土著民族。
    此土著之民族,自历史发展论之,当即《尧典》“窜三苗于三危”之苗民。此时其主要部分,当已随时代而西征,西征而落伍者,则当为屈原所谓之‘南人’、‘南夷’,为三苗沿途遗在沅湘辰溆间者。
    从周代的情况来看,江汉沅湘一带的土著居民相当复杂,除了三苗及其遗民之外,还有越、濮、巴三族。他们是从不同的地方迁徙到这里来的。先民的迁徙是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出现比较发达的农业以前,迁徙是不可避免的。狩猎、采集、游牧以及刀耕火种式的原始农业,都要求在不断的迁徙中寻求较好的生产和生活场所。
    此外,部族繁衍,支系另谋发展,更是要求迁徙的原因。同族之间的“不相能”,近亲族之间的矛盾斗争以及不同部族之间的战争,都会引起大规模的迁徙。
    从土著居民的构成来说,可能还不仅是苗、越、濮、巴,而是包括“九夷八蛮”,即南中国的诸多部族和民族。他们在芈氏之族的统治下,融合成被北方人称为“荆蛮”的强大的楚民族,并建立了日益强大的楚国。
    楚武王前后,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楚国就完成了对江汉地区许多姬姓小国的兼并和占领,造成“汉阳诸姬,楚实尽之”的局面。
    后来终于统一了长江流域,吞并了吴越,并以咄咄逼人之势,不断问鼎中原,不断兼并中原各国。
    在兼并战争不断取胜的过程中,多民族的大融合,也就不断地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实现。
    楚人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具有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即使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也视为光荣和自豪。
    屈原《国殇》对此作了淋漓尽致的歌颂“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与刚强英武的爱国主义精神密切相关的,是宽容宽厚的态度和广阔博大的胸怀。
    华夏蛮夷濮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历史渊源各不相同,楚国都能加以安抚。楚国在战争中从未有过像秦军那样,动辄斩首几万,也没有见过大量俘馘的记录。
    对于被灭之国,楚人的惯例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即使对于蛮夷,也是相当宽厚的。
    正因为如此,楚国才能够得到各民族的拥护,显示出强大的开放性和凝聚力,在横跨大江南北的广大领域,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积极进取的多民族国家,并且不断强化其臣民的国家认同的观念,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民族意识。
    应该说,这是楚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获得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寡人为楚王,当与郢都共存亡!郢都破,则寡人身死!……”
    “大王!万万不可啊!”令尹昭阳、屈原、昭鱼等一干忠心耿耿的大臣纷纷站了出来,跪求熊槐收回成命。
    熊槐却是打手一挥,一脸视死如归的神色道“诸卿不必再劝。昭阳、芈原、昭鱼三人听封!”
    “臣在!”
    “郢都虽破,然楚地何其之大也,凡有楚人,皆有楚国。昭阳、芈原、昭鱼,寡人封汝等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新王,迁都于陈,寡人身死,郢都城破之日,便是新王登基之时!”
    “诺!”昭阳等三人不得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楚王熊槐又道“诸卿,尔等都逃命去吧!寡人已颁布诏令,大开城门,凡郢都城内欲活命者,皆可逃离郢都!寡人可以为郢都,为楚国陪葬,但是尔等不可也!”
    宋军还在行进的路上,距离郢都不过三十里之地。
    白起忽而接到了一封来自朝歌的诏书,打开一看,不由得眉头一皱,随即又舒展开来。
    “军停止进军!”
    宋军一向是令行禁止的。宋国还有极大的战争潜力,不似楚国一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就连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和两鬓斑白的老翁都要征召参战的地步。
    宋军的士卒,清一色都是身强力壮,精力充沛的青年人,训练有素,令行禁止。
    尤其是白起统率的这十万步骑,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虎贲军,都是百战余生的锐士,他们行动起来就跟一个整体一般,丝毫不会有违反军纪的动作。
    子楚已经俨然是白起的传令官的存在。
    白起这一招手,子楚便骑着快马跑过来。
    “将军,发生了何事?”
    “这是王上的诏命。”白起将诏书递给了子楚,随后沉声道,“传令下去,军就地休整。”
    “还要休整?”不是已经休整过了吗?
    看着子楚发愣的模样,白起叹了口气道“王命不可违。王上慈悲,予楚人十二个时辰的时间,又命我遣使游说楚王开城献降,以免生灵涂炭!在此期间,郢都城内,任何一人都可自行离去,不可阻拦!”
    “诺!”
    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宋王偃这样的一封诏书,可谓是怜惜楚人,白起不好抗命,故从之。
    其实照白起的意思,一战捣破郢都,生擒楚王熊槐,歼敌十余万,这样的丰硕的战果,足以使他威震天下!但是白起不能为了立功,而罔顾王命。
    话说,楚王熊槐已经下诏开城,放城内的臣民自行出城。
    这一下,无数的楚民纷纷拿起了包袱,拖家带口地离开了郢都,逃向了四面八方。好多人因为惧于宋军的威势,恐楚国有亡国之祸,都尽量往北方走,也好在碰上宋军的时候,声称自己要逃亡宋国的统治区去,成为宋人。
    而太子熊横,与昭阳、昭鱼等一班大臣都混在人群里,假扮成庶民的模样,想要蒙混过关。
    不料,宋军却毫无阻拦之意,在远远的排兵布阵之后,便冷眼旁观着楚人离去。
    为了寻一点开心,白起还要求每一个通过的楚人都必须高喊一声“宋王万年,大宋万年”!
    “宋王万年!大宋万年!”熊横很是憋屈地高喊了一声。
    “且慢!”
    就在这时,一个宋军都尉似乎发现了此人不对劲的地方。
    都尉上前,打量了一下熊横的模样,熊横吓得寒毛直竖,哆嗦了一下。
    都尉又扫视了熊横身后的几个人,发现这几个人俱是以熊横为主,而这几人俱是须发皆白,虽然是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难民模样,但是眼睛里透着一股子莫名的睿智的神光,气质不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贵族出身的人。
    冒充成难民,蒙混过关的楚国贵族太多太多,都尉自己都放过了很多个楚国贵族,但这些人都是几个人一起走的,扮相也没那么凄惨。
    这些人如此欲盖弥彰,意欲何为?
    更让都尉觉得可疑的是,在这附近还有许多身强力壮的男人,他们都背着包袱,但是包袱里隐隐透出了剑的形状!这足以说明,眼前的这几人,尤其是眼前的这小子,绝对是一条大鱼啊!
    “何事?”就在这时,子楚带着一队负责维持秩序的宋卒走了过来。
    子楚的任务是执法,看看有没有收受楚人贿赂的将士,一经发现,军法从事!
    见到子楚,都尉当即叉手道“将军,这几个人的行迹十分可疑!”
    “有何可疑?”
    都尉指了指熊横背后的几个老者,还有附近已经将手都放到了包袱上的楚人,说道“这些人可能夹带兵器?”
    “哦,兵器?”
    闻言,熊横吓得心脏都要跳出来了,腿软之下,整个人都快跪下了!
    子楚可是跟熊横见过面的!虽然那是子楚年幼的时候,但是长大以后,子楚的模样并没有变化多少,而熊横的相貌更是一点没变!只是乔装改扮了一下,子楚直面熊横,能认不出来才怪!
    就在熊横吓得半死的时候,跟在他背后的令尹昭阳便站了出来,自己从包袱里掏出了一柄青铜剑,双手奉上,说道“将军勿怪,吾等携带剑刃绝无恶意。现在吾等已经沦为难民,颠沛流离之间,难免会遇到一些歹人,故而携带剑刃以防身!老朽记得,宋国并不禁止庶民携带武器的。”
    “混账!”都尉厉喝了一声道,“我怀疑你们是刺客,是想行刺白起将军的!或者是楚军的死士,欲趁我军不备突袭我军!”
    昭阳听到这话,不由得蹙眉道“将军不觉得此言大谬乎?白起将军何其勇武,岂是一般刺客所能行刺?凭着我们这老胳膊老腿的,岂有杀人之技?即使有杀人之技,恐怕还近不得白起将军便已身死。”
    “至于将军所言,吾等为死士,岂非荒唐?若是仅凭一支死士部队,就能冲击贵军之战阵,贵军又岂能连战连捷,百战百胜?”
    昭阳的这话说得是既刺耳又好听的,至少让人不能挑出什么毛病。
    没成想,就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子楚忽而叫了一声“表兄。”
    “……”
    熊横吓坏了,连忙摆了摆手道“将军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你的表兄。”
    子楚上前去拍了拍熊横的肩膀,哈哈大笑道“我怎会认错?多年不见,表兄你的模样是一点没变啊。”
    “我……”
    “原来是子楚将军的表兄啊!嗨,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那个都尉一拍脑门,颇为懊恼。
    “放行,快放行!”
    冲着熊横一行人,子楚在背后作揖道“表兄慢走!小弟不送了!”
    。
    --

章节目录

桀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并收藏桀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