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偃想要将皇位禅让给子恒,的确是真心实意的。
子恒的身体不是很好,已经52岁的他,在这个医疗水平不怎么发达的时代,算是高龄,可以说是半截身子都入土的年纪了。子偃很害怕自己将子恒熬死了,子恒连却是连君临天下的滋味儿都没有尝试过呢,这不是很可悲吗?
逊位于子恒,并不是说子偃没有什么权力,而是子偃比较看好子恒,自己想要做一个甩手掌柜而已。
而且,子偃将皇位禅让给子恒,其实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怎么说呢?
现在的宋帝国幅员辽阔,其疆域不知几万里,人口众多,文化迥异,想要统治这样的一个偌大的帝国,没有足够的威望,根本镇不住场子。
似子偃,他能依靠自身的威望,震慑住帝国的军队,震慑住自己的臣民,使之不敢叛乱,能维持自己对于帝国的掌控力。
可是后继之君呢?后继之君肯定没有子偃那样的威望,所以不一定能维持住帝国在地方的统治。
而子偃仅仅是禅位,他还活着,其他人就会忌惮,不敢谋逆,而过了几年,子恒自己的威望就会建立起来,到时候子偃就可以安然地将帝国托付到子恒的手中,死而无憾了。
大宋帝国,凝聚了子偃毕生的心血,绝不能似秦王朝一般二世而亡!咳咳,子偃是想万世一系来着。
子偃又道“恒儿,朕问你,你登基之后,将会如何治理帝国?”
“不知是从哪一方面来说?”子恒有些跃跃欲试。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外交、教育和生产力(科学技术)这七大领域来说,这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体现,不可马虎,也必须均衡发展。你作为帝国的主人,首在均衡各方,帝王之术,便是这般。先说政治吧。”
子恒知道子偃又要指点自己,不过还是壮着胆子道“父皇,政治方面,依我看,帝国现在的政治并无不妥。帝国的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以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公为首,直接对皇帝负责,至于少府、卫尉、奉常、治粟内史等九卿,亦是各司其职,完能将帝国内部的政务有条不紊地处理好,很少出现纰漏。”
“在地方,帝国已经废止了都护府,面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先说郡县制,帝国现在有四十一个郡,一郡所统之县,一般约为20县上下,一郡总人口数以20万左右者居多,多者也可逾百万。”
“郡一级设郡守、郡尉和郡丞,三权分立,各司其职。县之下置有乡、亭、里。里是民户聚集之处。县满万户者,其长官称令,不满者称长。令、长的职责是掌管一县的治安、刑讼及赋敛徭役等事。令、长之下设丞一名,以主文书、仓库和监狱。又设尉,专管武事,大县则设左尉、右尉各一人。帝国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中央任免。”
“是故,儿臣认为,帝国现有的政体并无不妥。所以儿臣登基以后,将会延续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不会更改。”
子偃微微颔首道“你果然对帝国的政体很熟悉。不错,这的确是适用于帝国当前国情的政体。”
其实子偃还想告诉子恒一些别的政体的,诸如三省六部制、九品中正制等,但是子偃还是觉得,这些政体并不适用于现在的宋帝国,即使这些政体的办事效率比较快,乃至于六部尚书制、军机处这种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政体,子偃都不想用在现在的宋帝国身上。
没办法,朝令夕改的话,国家很容易发生混乱的。
“那分封制呢?”
“这……”
一说到分封制,子恒便开始迟疑了。
“你但说无妨。朕是不会责怪你的。”
“是。父皇,儿臣认为,分封制不可长久,然分封制的存在必有其缘由。”
子恒回答道“帝国在统一之后,又持续对外作战,开疆拓土,辟地几万里,其地多戎狄、土著,桀骜不驯,不服王化,一时之间帝国亦没有余力设置郡县管理,久则恐生乱。只有分封制,分封诸侯,各自立国,使之笼络人心,施行教化,几代人百余年之后,相信我华夏之礼,帝国之政,巫教之义,必能深入人心。”
“而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帝国可以在各个占领区实行分封制的时候。儿臣登基之后,会维持现状,不会削弱诸侯国,还有可能会再行分封,将自己的兄弟、子嗣分封出去立国,以此维系帝国在世界各地的统治,至少能保持形式上的统治。”
“善。”子偃笑着道,“你的想法与朕是不谋而合的,继续说。”
“是。父皇,分封制适用于帝国当前的国情,但是其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就是在几代人之后,无论是功臣还是咱们的血亲,其后裔将渐行渐远,逐渐生出异心,帝国一旦弱势,则诸侯必定如春秋时代的诸侯一般,伺机争霸,互相攻伐。”
“不错。”子偃点了点头道,“这是必然的。凡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到了那个时候,只怕只有削藩,才能保证帝国的长治久安了。”
“那么军事方面呢?”
“军事方面,为了保证帝国的武力鼎盛,儿臣会将帝国的常备军保持在一百万左右,保持现状。”
“你这是要裁军吗?”
“有一部分不必要的兵力,确实要裁撤掉。”
子偃微微颔首,其实裁军的事情他早就想干了,只不过帝国正处于上升期,对外战争不断。宋帝国的常备军一直都保持在一百五十万左右,这是一个极大的数目,帝国的财政能负担得起,但是这样会拖累帝国的财政的。
“那你还会对外用兵吗?”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子恒想了想,随后回答道“会。儿臣会继承父皇的未完成的伟业,继续西征。”
“很好。”子偃很是赞赏地看了子恒一眼,说道,“朕曾经说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宋土!这句话,必须要成为现实!”
“儿臣谨记于心。”
“那文化方面呢?”
“文化方面,儿臣将继续推行父皇所倡导的‘百家争鸣’。凡帝国治下,无论诸侯国还是郡县,无论宋人还是异族人,都行同文,车同轨,着华衣,说华语,使用华夏之礼节!为此,儿臣将大兴官学,同时命各地的异族人派子弟过来入读官学,同时,修建直道,四通八达于帝国,争取最大限度地化胡为夏!”
文化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对于子恒的这个答案,子偃十分的满意。
至于接下来的几个领域的发展,子恒已经不必赘言了,基本上都是按照子偃的模子走的。
子恒若是盘复制子偃时代的国策,子偃都不会有什么意见的,只是,子恒还想做一些改变,这一点让子偃十分赞许。
子偃相信,若是子恒继位的话,宋帝国将在他的带领之下,变得更加的繁荣昌盛!
桀宋
桀宋
。
--
子恒的身体不是很好,已经52岁的他,在这个医疗水平不怎么发达的时代,算是高龄,可以说是半截身子都入土的年纪了。子偃很害怕自己将子恒熬死了,子恒连却是连君临天下的滋味儿都没有尝试过呢,这不是很可悲吗?
逊位于子恒,并不是说子偃没有什么权力,而是子偃比较看好子恒,自己想要做一个甩手掌柜而已。
而且,子偃将皇位禅让给子恒,其实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怎么说呢?
现在的宋帝国幅员辽阔,其疆域不知几万里,人口众多,文化迥异,想要统治这样的一个偌大的帝国,没有足够的威望,根本镇不住场子。
似子偃,他能依靠自身的威望,震慑住帝国的军队,震慑住自己的臣民,使之不敢叛乱,能维持自己对于帝国的掌控力。
可是后继之君呢?后继之君肯定没有子偃那样的威望,所以不一定能维持住帝国在地方的统治。
而子偃仅仅是禅位,他还活着,其他人就会忌惮,不敢谋逆,而过了几年,子恒自己的威望就会建立起来,到时候子偃就可以安然地将帝国托付到子恒的手中,死而无憾了。
大宋帝国,凝聚了子偃毕生的心血,绝不能似秦王朝一般二世而亡!咳咳,子偃是想万世一系来着。
子偃又道“恒儿,朕问你,你登基之后,将会如何治理帝国?”
“不知是从哪一方面来说?”子恒有些跃跃欲试。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外交、教育和生产力(科学技术)这七大领域来说,这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体现,不可马虎,也必须均衡发展。你作为帝国的主人,首在均衡各方,帝王之术,便是这般。先说政治吧。”
子恒知道子偃又要指点自己,不过还是壮着胆子道“父皇,政治方面,依我看,帝国现在的政治并无不妥。帝国的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以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公为首,直接对皇帝负责,至于少府、卫尉、奉常、治粟内史等九卿,亦是各司其职,完能将帝国内部的政务有条不紊地处理好,很少出现纰漏。”
“在地方,帝国已经废止了都护府,面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先说郡县制,帝国现在有四十一个郡,一郡所统之县,一般约为20县上下,一郡总人口数以20万左右者居多,多者也可逾百万。”
“郡一级设郡守、郡尉和郡丞,三权分立,各司其职。县之下置有乡、亭、里。里是民户聚集之处。县满万户者,其长官称令,不满者称长。令、长的职责是掌管一县的治安、刑讼及赋敛徭役等事。令、长之下设丞一名,以主文书、仓库和监狱。又设尉,专管武事,大县则设左尉、右尉各一人。帝国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中央任免。”
“是故,儿臣认为,帝国现有的政体并无不妥。所以儿臣登基以后,将会延续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不会更改。”
子偃微微颔首道“你果然对帝国的政体很熟悉。不错,这的确是适用于帝国当前国情的政体。”
其实子偃还想告诉子恒一些别的政体的,诸如三省六部制、九品中正制等,但是子偃还是觉得,这些政体并不适用于现在的宋帝国,即使这些政体的办事效率比较快,乃至于六部尚书制、军机处这种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政体,子偃都不想用在现在的宋帝国身上。
没办法,朝令夕改的话,国家很容易发生混乱的。
“那分封制呢?”
“这……”
一说到分封制,子恒便开始迟疑了。
“你但说无妨。朕是不会责怪你的。”
“是。父皇,儿臣认为,分封制不可长久,然分封制的存在必有其缘由。”
子恒回答道“帝国在统一之后,又持续对外作战,开疆拓土,辟地几万里,其地多戎狄、土著,桀骜不驯,不服王化,一时之间帝国亦没有余力设置郡县管理,久则恐生乱。只有分封制,分封诸侯,各自立国,使之笼络人心,施行教化,几代人百余年之后,相信我华夏之礼,帝国之政,巫教之义,必能深入人心。”
“而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帝国可以在各个占领区实行分封制的时候。儿臣登基之后,会维持现状,不会削弱诸侯国,还有可能会再行分封,将自己的兄弟、子嗣分封出去立国,以此维系帝国在世界各地的统治,至少能保持形式上的统治。”
“善。”子偃笑着道,“你的想法与朕是不谋而合的,继续说。”
“是。父皇,分封制适用于帝国当前的国情,但是其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就是在几代人之后,无论是功臣还是咱们的血亲,其后裔将渐行渐远,逐渐生出异心,帝国一旦弱势,则诸侯必定如春秋时代的诸侯一般,伺机争霸,互相攻伐。”
“不错。”子偃点了点头道,“这是必然的。凡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到了那个时候,只怕只有削藩,才能保证帝国的长治久安了。”
“那么军事方面呢?”
“军事方面,为了保证帝国的武力鼎盛,儿臣会将帝国的常备军保持在一百万左右,保持现状。”
“你这是要裁军吗?”
“有一部分不必要的兵力,确实要裁撤掉。”
子偃微微颔首,其实裁军的事情他早就想干了,只不过帝国正处于上升期,对外战争不断。宋帝国的常备军一直都保持在一百五十万左右,这是一个极大的数目,帝国的财政能负担得起,但是这样会拖累帝国的财政的。
“那你还会对外用兵吗?”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子恒想了想,随后回答道“会。儿臣会继承父皇的未完成的伟业,继续西征。”
“很好。”子偃很是赞赏地看了子恒一眼,说道,“朕曾经说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宋土!这句话,必须要成为现实!”
“儿臣谨记于心。”
“那文化方面呢?”
“文化方面,儿臣将继续推行父皇所倡导的‘百家争鸣’。凡帝国治下,无论诸侯国还是郡县,无论宋人还是异族人,都行同文,车同轨,着华衣,说华语,使用华夏之礼节!为此,儿臣将大兴官学,同时命各地的异族人派子弟过来入读官学,同时,修建直道,四通八达于帝国,争取最大限度地化胡为夏!”
文化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对于子恒的这个答案,子偃十分的满意。
至于接下来的几个领域的发展,子恒已经不必赘言了,基本上都是按照子偃的模子走的。
子恒若是盘复制子偃时代的国策,子偃都不会有什么意见的,只是,子恒还想做一些改变,这一点让子偃十分赞许。
子偃相信,若是子恒继位的话,宋帝国将在他的带领之下,变得更加的繁荣昌盛!
桀宋
桀宋
。
--